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兵锋-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超闻言无语,暗忖道:“这有什么不方便的?我现在六个老婆,每人配两个仆妇、三个丫鬟照顾日常起居足够了,就算以后我再弄几个老婆,加起来也没多少人,为什么非要用太监呢?算了,这事先放一放吧!”思及此,遂起身将李开扶起,沉吟道:“宦官之事暂且不议,待孤详加斟酌后,再做定夺!”言毕,示意李开入座,继而搜肠刮肚,将后世封建王朝之组织架构大体叙述一遍,诸如主管军事之枢密院,六部二十四司、七品官制等。
。。。转眼两个时辰过去,因马超所知有限,多有语焉不详之处,或前后互相矛盾,或于礼制不合,故三人不时插话询问,致使马超头大如斗,偏又不知如何作答,几欲恼羞成怒,遂挥手道:“此不过孤之初步设想,定有不足之处,你等但拾遗补缺即可,何必探究?若孤已思虑周全,直接下令便是,又何须唤你等商议?”
三人闻说一怔,互视一眼后,便见李开摊手道:“主公所言之官制,开等闻所未闻,诸如七品官衔如何厘定,七品之下又设何职?枢密院即为军务省代称,其职权是否等同。。。”
话未说完,便为马超挥手打断,先伏案沉思,整合方才所议,继而奋笔疾书,将大致架构写毕,指于三人道:“待孤登基之后,下设三省一台五院监,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枢密院、监察院、少府寺、宗正寺、大理寺。中书省职司诏令起草及传达,设中书令一员,中书舍人六员,起居舍人两员,通事舍人及其余佐官三十员;门下省司职审核中书所出诏令以及群臣之奏章,并有封驳之权,设侍中一员,门下侍郎三员,郎官六员,起居郎两员,谏议大夫等佐官三十员;尚书省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执行中书决策,总领全国政务,设尚书令一员,左右仆射两员,都省六员,尚书丞十六员,员外郎等佐官三十员;御史台职司纠察百官、都巡天下,可风闻奏事,有弹劾之权,设御史大夫一员,御史中丞两员,侍御史六员,主簿一员,观察使二十员,御史、巡按等百员;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统领各大军团,下辖军吏司、参谋司、兵备司、军法司,设枢密正使一员,由孤兼领之,枢密副使两员,司长四员,佐三十员;监察司改称监察院,与大理寺皆依原有编制,职司照旧;新增之少府寺、宗正寺各设寺监一员,佐官若干!州、郡设刺史,太守,下设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以及六曹官吏;县设令、丞、尉、主簿、录事、佐史;乡、里、村、坊等设长一员。诸公以为此制若何?”言毕,取案上手稿递于李开,示意三人观之。
便见诸葛亮急起身,抢步上前接过,就平铺于地上,旁若无人,席地细观之!
李开、徐庶见之,相视一笑,亦凑近观瞧。
少时,三人览毕,诸葛亮当即下拜,拱手道:“主公真神人也!所拟之各省部职司权责分明,看似互不统属,实则环环相扣,实乃大善之制也!亮以为,此制足以沿用千年!”
马超闻之,老脸微红,忙令其免礼,谦虚道:“孤能完善此制,皆赖诸公指正,实不敢当孔明之誉!”心下却得意道:“这可是我搜肠刮肚,整合后世看过的历史、清宫剧外加各种游戏、小说的心得,然后去芜存菁弄出来的,当然是不同凡响啦!”
正当马超暗爽时,忽闻李开出言道:“敢问主公,莫非宫中仪仗、车驾、膳食、宿卫等尽归少府寺署理?”
马超颔首然之。
李开见此,拱手道:“若如此,势必需阉人充任内侍,打理宫中杂事,否则恐多有不便之处,且难以周全。”
马超闻言,暗自腹诽道:“尼玛!还绕不过这个坎儿了!现在的妇女又不兴裹小脚,体力不一定就比太监差,多弄点膀大腰圆的键妇不就完了?反正老子是坚决不用太监的,太特么恶心了!”思及此,遂谓李开道:“文优所虑虽不无道理,但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阉人之利,只体力略胜,或可操持力役耳,键妇亦能为之!然自古以来,阉人祸国之事却不胜枚举,是故,若任用之,弊远大于利!鉴于此,孤决意废除之,以期永绝后患!”
李开闻之,躬身称是,不复再言。
马超稍待片刻,见无人再问,遂起身道:“既然诸公对新制并无异议,孤便定下各省部主官:原礼部尚书羊衜出任中书令;门下侍中由文优任之,兼领监察院;尚书令一职仍由孔明当之;御史大夫之职非杨阜莫属;大理寺卿仍为张既;枢密院副使由元直及庞士元任之;少府寺监便由丁禄出任,其所部六万近卫亲军,改称禁军;宗正寺暂由孤执掌;其余副职佐官及六部官员,便由诸公提名,报孤照准后,着即启用!至于天子,待其禅位后,加安定郡公号,就于郡治临泾建府居住。诸公以为如何?”
闻此言,三人毫无异议,齐拱手应下。
如此,诸事议定,马超但觉头昏脑涨,便挥退三人,自入内府歇息,寻思明日入宫陛见,就与天子协商禅位之事。。。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1章 孙伯符骑虎难下
(全本小说网,。)
正当马超筹谋践位之时,曹丕已领众文武抵达合肥,先令户部尚书刘馥遣员安置迁移百姓,继而召集贾诩、荀攸、陈群等商议谋取江东之计,乃当先出言道:“依先时议定,想必信使早已赶至建业,然孙权却并未回书,许是看破此计,孤甚忧之,未知诸公可有应对之策?”
众人见问,皆目视贾诩,但见其缓步出列,微笑道:“此计只为挑拨孙氏兄弟不睦,大王信使但能入得建业,即可获全功也,至于孙权是否回书,实无关紧要。待吴质说服张温后,江东四郡或唾手可得矣!大王宽心便是!”
曹丕微微颔首,忽皱眉道:“孤闻张温年幼,恐负所托,当另寻别计图之!”
贾诩见说,躬身道:“大王,自孙策征伐荆州,孙权独领江东以来,已历十载!初时,孙权并未能服众,幸得吴郡张氏鼎力相助,江东四郡方得安定;因张氏出自留侯余脉,汉室又素有衣冠子弟皆为州郡掾属之惯例,故张氏愈发得势,非但吴郡、丹阳尽在掌中,便是庐江、豫章亦有其族人身居高位。试想,若孙策还吴,其等仍能恣意江东否?眼下孙策大军将至,料孙权绝非对手,张氏必定别寻出路,然除却大王,何人能护佑其族?鉴于此,诩以为,张温必能成事!”
曹丕闻之,稍作思忖,沉吟道:“张氏所虑者,乃孙策强令推行新政,然若孤取江东,亦必推行之,其等又岂能相助?”
贾诩见问,捋须道:“大王虽亦行三省六部之制,但却未如马超、孙策般取缔封地食邑,故只需加张温显爵,并许其一县之地,则必可得张氏举族拥护!”
曹丕然之,即转首顾谓桓阶道:“伯绪处可有建业信报?”
桓阶见问出列,拱手道:“只闻报说孙策已行至柴桑,不知为何竟驻兵不前,却未有建业探报送至,还请大王恕罪!”
曹丕闻言皱眉,暗忖道:“许是孙策探知我军已至合肥,并遣使致书其弟孙权,故不敢逼之过甚耳!”思及此,遂问荀攸道:“文远大军现在何处?”
荀攸拱手答道:“眼下张将军已引李典、郭淮、戴陵三将统精锐大军五万,赶至居巢,不日可达历阳,只等张温调大船接应,即可登陆当涂县,继而直取建业!臧将军则率部出屯舒县,以窥庐江,顺带牵制孙策大军!”
曹丕闻之,虽稍觉放心,却不免暗祷吴质能尽快说服张温。。。
建业,张府内,书房之中,家主张允眉心深锁,顾谓堂下众子侄道:“人报魏王近臣吴质请见,未知你等是何主意?”
堂下张温应声拱手道:“父亲,我张氏得以枝繁叶茂,只因江东四郡并未改制之故,然眼下吴王已兵至柴桑,若其重返江东,必行新政,加之其人寡恩嗜杀,我张氏恐有灭族之危也!鉴于此,须说服孙仲谋起兵相抗,然其人虽聪敏善谋,但论两军征战,却绝非其兄对手!故为今之计,不如暗结魏王,助其谋取江东!如此一来,我张氏方可长盛不衰!”
话音刚落,便闻其弟张袛抗声道:“不然!眼见魏王、吴王皆欲行马超之政,乃一丘之貉也!以弟之见,当倾尽全力,助孙权割据江东!”
张温闻言,摇头道:“非也!魏王虽亦行三省六部之制,但并未明令削除各勋贵之封地食邑;加之其战败中原,眼下已无存身之地,若我族依附之,助其全取江东,则必得大功,获封县侯乃轻而易举之事!届时,便令宗族子弟尽皆辞官,回封地潜心就学,同时集聚家资,待马孟起挥兵江南之时,再行今日之举!如此固然封地尽失,但马超用人唯才,我族子弟必尽皆得官,假以时日,便是得入中枢亦未可知也!此即为马超治下士族所行之韬晦之计也!”
张允闻说大喜,即起身欲亲迎吴质。
张温见此,急止之,拱手道:“父亲勿急,待孩儿先往见孙权,探明情势后,再迎吴质不迟!”
张允然其言,遂令幼子张白将吴质请往客房稍歇。。。
郡守府内,孙权正于堂下来回踱步,焦躁不已,其叔孙静面色平静,端坐不语,余者孙瑜等诸弟皆垂首静立。
良久后,孙权仍不知如何是好,遂长叹一声,问计其叔。
孙静略作斟酌,沉吟道:“曹丕公然下书,其意欲离间你兄弟之情也!眼下伯符果然起疑,竟驻兵柴桑,其诡谋已得逞矣!即便仲谋前往柴桑请见,恐伯符亦难已尽信,然若不往,则必起兵祸,实进退两难也!为今之计,仲谋可往老夫人处哭诉,或可令伯符疑心尽去也未定!”
孙权闻言大喜,拱手谓孙静道:“叔父不言,吾几忘却!”言毕,抬脚直奔内院,请见其母。
比及张温赶至,闻知孙权已入内院,遂明其意,乃暗自冷笑一声,自回府面见吴质去了。。。
却说孙策接报,闻知曹丕已至合肥,却遣使致书孙权,请暂借庐江屯驻,顿时疑心大起,遂令大军止步柴桑立营,却召集众文武商议应对之策。
张昭、鲁肃等深知此乃曹丕之计,然自古兄弟间为利反目者比比皆是,其等又安敢担保孙权必无异心?是故,尽皆缄口不语。
孙策见此,大怒!乃喝令太史慈速领精兵五千,前往建业拘拿孙权!
鲁肃急止之,进言道:“曹丕蓄意离间,大王不可不察!”
孙策闻言,戟指道:“孤岂不知耶?!然仲谋亦非土木偶人,却为何不来柴桑请见服罪?!”
鲁肃闻之,当即下拜道:“肃敢请大王换位思之!”言毕,顿首。
孙策见说一怔,细思之下,顿时恍然,乃令其起身,谓之道:“孤失于计较也,望子敬勿怪!未知子敬可有良策?”
鲁肃连道不敢,拱手道:“二公子素来聪敏,虽被蒙蔽一时,但想必已看破此计,此时或亦如大王般进退两难也!是故,大王可修书一封,肃愿即刻动身,前往建业面见二公子,就陈清利害,劝其亲至柴桑,迎候大王!”
孙策闻说,略作斟酌,允之,方欲提笔时,忽见张昭出列,进言道:“且慢!想大王与二公子乃一母同胞,即便见疑,却不至于相互戕害,想必二公子亦明此理,然其并未来迎者,或因所部掣肘耳!鉴于此,若子敬孤身前往建业,恐为其等阴害!届时,大王除却动兵,再无缓和之余地也!是故,不如叙写家书,明言前因后果,再遣人送往太夫人处,请其规劝二公子!如此,则曹丕之计不攻自破矣!”
众人闻说,纷纷颔首称善。
孙策从其言,俱书毕,即遣亲军飞送建业,继而切齿道:“曹丕亡奔淮南,不思图谋中原,反施诡计害孤,令孤陷于骑虎难下之境地,着实可恨!待孤重返江东后,定起大兵伐之,否则难消孤心头之恨!”
鲁肃闻之,劝道:“曹丕只余残兵败将,大王破之易耳!然曹丕若灭,马超必然旬日即至!且司马仲达现屯兵荆北,所部精锐十余万,若闻知,必往投马超,届时汇合黄忠,恐荆南亦不保矣!故请大王暂息雷霆,以大局为重!”
孙策见说,恨恨然之。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2章 鲁子敬金蝉脱壳
(全本小说网,。)
话说张温往探孙权口风未果,遂径奔回府,本欲单独设宴款待吴质,不想,其族中叔伯闻风而至,无奈之下,只能于正厅摆宴。
酒过三巡后,张温假作不知吴质来意,乃以言挑之道:“久闻季重公乃魏王近人,又身居侍中之职,想必公事繁冗,然此番却亲身光临寒舍,未知有何见教?”
吴质见问,乃抬眼环视,却笑而不语。
张温微微蹙眉,挥手道:“此间皆温之叔伯兄弟,季重公言之无妨!”
吴质闻之,双目微动,乃起身环施一礼,言道:“此番魏王战败,想必诸公亦有耳闻,现如今,魏王暂屯兵于合肥,虽下令分出二十万大军屯田,且吴王已允诺奉送五万石军粮,但仍不足撑至秋收,无奈之下,故遣某登门求助,还望诸公不吝援手。”
张氏众族人见说,纷纷面露难色,一人正欲问询时,张温已抢先出言道:“魏、吴分属同盟,故此事我张氏本应责无旁贷,奈何族中仓廪已无余粮,实无能为力,还请季重公勿怪!”
吴质闻言,故作失望之态,当即抿唇不语。
张温见此,先假作沉吟片刻,继而歉然道:“丹阳郡实无余粮,然家父或可自吴郡、会稽、新都三郡调粮。待散席之后,季重公可面见家父求之,想必定有所得!”言毕,即起身把盏。
吴质佯喜,乃避席一揖到地,谢道:“某身受魏王重托,实不敢俄延,故请即刻面见家主,失礼之处,还望诸公海涵!”
众张氏族人皆面露了然之色,纷纷起身还礼,连道无妨。。。
少时,张温引吴质直入,与其父会于书房。
叙礼毕,张允先延之上座,继而拱手道:“族中人多口杂,几误大事,还请季重公见谅!”
吴质强抑满腔怒火,直言道:“自古君不密丧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此番某家孤身渡江,潜入建业,本为机密之事,如今却阖府尽知,只怕难以成事矣!烦请张公速遣心腹渡某过江,迟则恐性命难保!”
张允闻言讪讪,只不住赔罪。
张温见此,忙出言道:“事已至此,多言无益,还请季重公速将魏王言语如实相告,以便于温等筹谋应对之策!”
吴质见说,长叹一声,继而面色转肃,沉声道:“眼下形势,想必张公了若指掌,不必赘言!是故,魏王已调集精锐大军五万,现于历阳待命,再遣某来此,只请张公密令牛潽守将张俨调拨战船,接应我军渡江,待兵至建业时,再遣心腹大开城门即可!”
张允闻之,忽面现难色,拱手道:“张俨乃老夫亲侄,故接应大军渡江之事,当无大碍,然建业却驻有精锐大军两万,且守将周泰乃孙权心腹,更兼其人勇不可挡,只恐不易成事。。。”
吴质闻言默然,苦思半晌无计,遂顿觉颓然。
忽张温出言道:“魏王大军既自牛潽登陆,当攻西门为上,届时只需遣心腹于东门纵火,则周泰势必亲往查看,是故,破城不难也!然温所虑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