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臣世家-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后,儿臣也问过他,他说,这叫什么连续戏。……大概的意思是说要几出戏连着看,才能看完整。不过,虽然这出戏的结局比较让人叹惋,可它毕竟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唉!结局本身就是如此。”赵煦讲解了一遍,他自己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唉!谁说不是呢?”朱太后的心中也有些叹惋,看来,大宋原来将公主们的结亲对象都选择和老牌将门,并没有错,起码大多数成亲之后,都还比较幸福,那些所谓的亲戚和才子根本就靠不住。
最近两门比较失败的婚姻,一个就是福康公主,那么好的君主却活生生的把自己的爱女扔进了火坑之中。而第二个就是先皇的妹妹蜀国大长公主,被嫁给了那个出身贵族却浪荡无稽的王诜,一位好公主,却被这个浪荡子活生生的欺负死了。
再想想自己的五个女儿,朱太后反而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大女儿的新婿虽然名声不显,不过雍丘韩家家教甚严,教出的子女自是不差。
二女儿和三女儿主意很正,都选了那孩子的兄弟,朱太后也亲眼瞧过蔡攸和蔡杉,大的稳重,小的伶俐,而小的一眼就能够看出是个心善的孩子。再加上都是蔡道的兄弟,以后根本就不愁吃穿,比那些积年的将门其实还要好。
不过,如此想来,真是同人不同命啊!明明同是一家人,一个父母所生养,蔡卞那个嫡子嫡女实在是不像样子。
现在唯一让她感到操心的就是自己的四女儿,也就是柔美帝姬。她在诗会中选得那三个得胜者,会不会也像王诜那样,表面上风流倜傥,暗地里却是个浪荡子呢?大宋朝的那些才子往往都是这个样子,虽然现在恶行不彰,谁能够保证以后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呢?
何况,四女儿这个性子却是随了先帝和皇儿,身为一个女子,这样的脾气秉性,那就更是让她这个当娘的操心了。
想到这里,朱太后忍不住看了一眼自己的四女儿,好不容易消停了一会儿的她又开始唠叨起来,“啊!后面还有啊!”柔美帝姬一听母后说编剧的人是道士哥哥,她也就不再提打编剧的事情了。
……
第二天剧院照常开戏,不过,还是演的昨天那出公主与太监,因为,有人将戏的内容传播了出去,于是,今日那些达官贵人都没有兴趣来看这已经知道结局的戏。
有人不来看,可汴梁城中想看戏的人却是更多。
在古代,各个历史朝代中,老百姓的娱乐节目并不是很多,大宋朝如此开放宽松的政治环境,其实,汴梁城内已经算是最多的。
可是,向保育院戏院这样的演戏方法当然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明明事涉皇家,可赵煦却容忍这出戏面向大众,原因很简单,这出戏能够赚足百姓们对于福康公主的同情,以及对政敌司马光的痛恨。
打击政敌,能够站在道德的高度来批判这位早已死去,却在士林中名声非常高的司马光,赵煦自然会大力支持,这也是他亲自陪着母后来看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天的戏照常开幕,院中来开戏都是一些有钱的商人,由当地的,也有外地的,总之,这些人都有同样一个特点,那就是有钱,因为保育院戏院入门费就需要一贯钱,这还不包括其中的茶水和小吃。至多给那些泪点很低的关中送上一条热手巾。
因此,第一天戏院里来得人不少,却也没有坐满。可保育院那道胸墙外却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男女老幼,扶老携少的前来观戏。
如今大宋朝的百姓还是非常怀念他们的仁君仁宗皇帝的,因此事涉这位皇帝的女儿,百姓们自然喜欢观看了。
可看完这出戏的人心中被激发出来的怒火比柔美帝姬还要大,如果蔡道这个始作俑者在现场的话,保不齐就会被撕成碎片。
当天夜里,仁宗国舅爷长子家的门前就被一堆大粪占据了,虽然国舅的长子和那个泼妇早已过世。因为,百姓们能够找到让他们出气的对象也就只有这么一家了。
这出戏算上皇上和太后看得那天,一连演了七天。之后的五天,是场场爆满,先开始是商人,在后来,一些刚刚中了进士和制科的学子也都前来捧场。
这一次倒不是想拍赵煦的马屁,而是这些来看戏的士子真得非常怀念仁宗皇帝,也非常同情福康公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42 汴梁城内大戏开幕了3
(全本小说网,。)
这些学子们看完这出戏,现在想来,正如戏中所述,当年那些进谏福康公主夜闯宫门的御史并没有错,哪怕她是仁宗的长女,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可是,他司马光真是闲的蛋疼了,揪住一个泼妇的话,捕风捉影,一个公主和一个太监又能有什么私情呢?
这五日当中,有的人甚至连续看了五场戏,场场不落。
汴梁城的百姓也同样是如此。
第二天,是围了六成,之后的五天直接围了十层还要往上。
担心出现意外发生,赵煦专门指示杨畏派人到现场维持秩序,其实,蔡道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已经派了人在暗中留意。当然,如果有官面上的人出面的话,更加能震慑住那些宵小之徒。
不过,对于那些仍然没有看到第一幕戏的老百姓来说,也有好消息,因为,在第七天落幕之后,保育院戏院的院主当众宣布,在汴梁城内外城,城门附近将有十几个戏班子同时开演公主与太监这出戏。
汴梁城本身就城门众多,为了防止明日找不到地方,当天下午,就有好事者寻遍了全城,找到了这些新开张的新式剧院。
就在七日之后,第二出大戏开幕了。
登州阿云。
这一次,皇帝和太后并没有来观看这第二出戏,因为他们在就已经看过了剧本。虽然事情还是牵扯到了先皇,不过,这出戏平铺直叙,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所以,宫中的人也就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不过,有一个人在拿到剧本之后,便在宫中可劲地折腾起来。
这个人就是柔美帝姬,她支使着自己宫中的宫女和太监,让他们排演这出戏,好让自己也过一过戏瘾。之后,十公主柔惠帝姬也来凑热闹。
两个小家伙把自己手下人折腾的够呛,后来,朱太后实在是看不过眼了,专门从宫外请了一个年老的戏子替两位公主指导她们的手下,这才让这些小宫女和小太监们的演戏生涯步入了正轨。没想到,从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们之后还真成了宫中的第一支专供贵人们看戏的戏班子。这也就避免了皇帝和太后再出宫,这种事做一两次,外官不会说什么,可次数多了的话,御史们可就不会继续沉默了。而且,这对于非正常上位的朱太后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
这个案子如今在汴梁城,甚至是在整个大宋朝,已经算是家喻户晓了。不过,因为当年保守派不遗余力的替司马光辩诬,所以,民间关于这个案子的传闻很多,众说纷纭,孰对孰错根本就说不清楚,可真正知道这个案子真实情况的百姓却是非常少的。
大戏开幕之后,当百姓们看到这出戏真正的详情之后,心中都明白了,阿云的伯父将在还在孝期里的孤女卖给了那个丑陋的屠户,一方面是贪那个屠夫的彩礼,一方面也是想贪占孤女阿云家的财产。
这里面着重描述的官员只有登州知州许遵一个人,虽然最终这个案子闹到了朝堂之上,可最终,阿云的结局,宋神宗还是维持了许遵的判决。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戏虽然到此为止,可高潮并未演出来,在联系之前的公主与太监那出戏,就猜到好戏还在后面呢!
果然,七日后,第三幕开锣,贡举考题中都没有牵扯出来的陈世儒弑母案,终于呈现在百姓的面前。
当然,大戏的名字是铁钉奇案,整出戏有三个人并没有变更名字,除了陈世儒本人的名字和他其妻子的姓氏都没有被改变以外,整出戏的历史背景改成了大唐,而戏中的人物也都改成了名字。
这个在当时轰动大宋朝官场的惊天答案,虽然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在民间却只是传闻,这毕竟是文人的一个桩丑事,朝廷和文官们自然不希望百姓知道这个案子的详情。
保育院每上演一出新戏,都会贴出告示,在告示中大致描述一下新戏的剧情。
于是,第三出戏出戏开锣当日,保育院戏院内外几乎都被挤爆了。
在前一日,当告示贴出来的时候,有不少得到这个消息的御史纷纷上书弹劾保育院戏院,可赵煦却选择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
因此,新剧才能照常开幕。
话说,这些上书的御史也是不长长脑子,其实,谁都知道保育院戏院背后的黑手就是赵煦本人,虽然剧本并不是他所写,可是,如果官家不允许的话,戏院根本就敢排练这出戏。
铁钉奇案,远远要比登州阿云案复杂很多。因而,整出戏从上午一直演到了日落才结束,可演的人用心,看得人会心,一点也没有累得的感觉。
不过,第二天,为了照顾到那些还没有看过新戏的顾客,保育院戏院推出了一项新的规定,新剧上映,每位顾客不得连续观看,真想看的,可以第三天再来。
铁钉奇案这出戏,相较于前两出戏,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戏的末尾用一句名人名言表现出了剧本主人对于此案的倾向。
当初,铁钉奇案,李氏被判斩首是没有争议的,不过,关于陈世儒该不该被牵连进此案,该不该判斩刑,争议非常大。
即便是李氏,也有不少人在背后运作此事。而在戏中唯一出场的就是司马光的嗣子,也是第三个没有被改变名字的人,他就是司马康。一方面,满口仁义道德的司马光在得知这个案子之后,既没有对任何一方的观点表过态度,也没有站出来用仁义忠孝向皇帝进谏过。
可是,他嗣子却在背后为营救陈世儒夫妻奔波。
因此,在戏的最后,无人的戏台上,想起了一个老生的唱词:
忠孝仁义随他掌握,贫民百姓、北方文臣世家、皇室的女儿,却是不同的待遇和结局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第七天,当这出大戏落幕的时候,最后一句唱词一出,剧院当中居然有一位老者当场吐血。(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43 汴梁城内大戏开幕了4
(全本小说网,。)
当时,由于这位老者的随从遮掩,戏院中的人并没有人能够认出对方究竟是何人。
可当晚便有让人惊爆的消息传出,今日吐血的那位老者正是当年铁钉案的主审官之一,为了这个案子还坐过大佬的苏颂苏大人,要知道,在判案方面,这位大人可是可以和当初的包拯相媲美。没想到,他却被第三幕戏气得吐了血了。
百姓们都以为苏颂是被气得吐血的。
可苏颂却知道,他是在听了这出戏的最后一句判词之后,才恍然大悟,当年,他的坚持在如今看来,在这出戏看来,实在是可叹,可悲,可笑啊!
此案之所以爆发,
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陈世儒的生母,也就是本案的死者张氏并不是陈世儒父亲的嫡妻,只是一个小妾而已,原本,张氏可以留在京师的家中要老,根本就不用跟着他这个儿子一起上任的。
是陈世儒要表孝心,荣养自己的生母,这才带着张氏一起上任。
第二、陈世儒的妻子李氏之所以会选择杀了张氏,并不是婆媳之间矛盾重重,关系已经破裂,根子并不在婆媳关系上,也不再李氏身上,而还是在陈世儒自己的身上。
原本,宋神宗是想重用陈世儒的,可由于他没有当过地方官,这才将他从五品的国子博士,下放到太湖县当七品知县,不但品级降了,而且下县的知县自然是比不上汴梁城中的国子博士清贵。
可陈世儒却根本就等不及三年任期结束,也不想离开繁华的汴梁城,很有可能是他在李氏面前抱怨了此事。
最终才导致惨案的发生。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他陈世儒就没有觉得,有负陛下,有负他的亲生母亲吗?
铁钉案中,陈世儒也许真得是不知情,在后世如果碰上这样的案例,他的确是并不够上被判刑,可是,这是大宋,这是在古代被封建礼教束缚的社会。
无论是哪一个皇上在任,都不会放过陈世儒的。
司马康和苏颂其实应该感到庆幸,他们生活在大宋朝,此案发生在仁宗朝,因此,这个案子最终被判刑26人,19人被杀头。
如果这个案子要搁在朱元璋手下,不死上个小万人,那都是朱元璋仁慈了。
文官当中,也能够理解苏颂为什么会吐血,可有的人也和百姓一样,认为这位当年的主审官是被气得吐血的。
第四场戏,在万众期待中开锣了。
可这出戏好像与之前的三场戏并无任何的关联,因为这出戏讲述了两个人,吕夷简和范仲淹的一生,相对而言,戏中对范仲淹叙述的就比较多了。
内容平铺直叙,无褒无贬。
唯独在戏后,又来了一句让人捉摸不到头脑的判词。
党争始于仁宗景祐三年。
不过,有聪明人还是从中,看出了一些不寻常之处。
首先,范仲淹能够在宋夏边境建立功勋,得了个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美誉,可是,没有被他指斥为奸相的吕夷简一直在背后支持的话,范仲淹在边境上事实的堡垒推进防御进攻的策略,根本就不能奏效。
当年,范仲淹也并没有立下多大的战功。本来,仁宗年间,宋夏战争,就是宋军一方败多胜少。他范仲淹把延安府边境修得跟个乌龟壳似得,李元昊根本就不能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而且,新法也不是王安石首创,这在当年被成为‘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范仲淹也在仁宗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因为反对的人颇多,而被宋仁宗叫停了。
范仲淹曾说过,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被后人奉为至理名言,可是,百姓们在看过这出戏之后,才明白,这里说得的一家哭仅仅指的是胥吏,而遇到那些贪官污吏的时候,这位名人却换了一副嘴脸,手滑的典故,就是出于范仲淹和富弼之间的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
所谓的晁仲约‘智退盗贼案’,富弼原本建议宋仁宗将晁仲约处以极刑,可是,因为范仲淹的一番歪理邪说,让这位用城中富商钱财贿赂盗匪,躲过一劫的父母官,不但没有被免官,还能够继续朝中为官。
这样,的确是能够预防皇帝轻易诛杀文臣,可是,如果大宋的地方官员都是如此的话,那又有谁来保护城外的百姓呢?
而那些贫寒的士子们,也终于在剧中,找到了发明生员互保,才能参加院试的源头,这个规矩就是范仲淹在庆历年见,对科举制度实施的一条新政。范仲淹本人也是寒士出身。
在范仲淹临死前,遗命自己的儿子,在家乡买了上千亩的土地,作为家族的义田,供养范氏族人生活和学习所用。对于这一条,百姓们倒是认为理所应当。
可赵煦在每每看到这一条之后,便恨得咬牙切齿,总是嘟囔着一句话,虚名吊誉之辈,怎么就没有听说过包拯过世的时候,也在家乡置办田产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