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臣世家-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举三得啊!
赵煦看到这里,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在回京后的众位变法派官员当中,其实,章惇的官职最难安排,因为,在元丰年间,章惇就已经做过枢密副使和门下侍郎。
这次回京之后,赵煦如果立刻任命章惇就任正相之职的话,那么之后呢?
以章惇的才能,肯定会立下大功的,可真到了那个时候,赵煦可就赏无可赏。
功高盖主,不管是对君主,还是对臣子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蔡道相信章惇,在想清楚这些之后,便不会在纠结于正相的位置了。
解决了丞相的问题,接下来,蔡道在信中先是谈了一下边防的问题。
其实,如今的大宋,相比于其他边境上,西军的情况其实反而比以往要更加好一些。虽然丢了兰州,以及割让了四个重要的磐堡。可是,战线的收缩,从一定程度上,反而让西军在边境上的防线却变得更加稳固了。
当然,这一切,还是归功于长安府的长久稳定之上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23 照单全收
(全本小说网,。)
这一切,当然是得益于长安府的稳定之上的。
因为蔡道原因,孙觉老爷子在长安府知府任上呆了好几年,有张叔夜和宗泽这两位未来的大牛帮衬着,如今光是长安府生产的粮食就足以满足整个西北本地驻军的军需供应问题了。
这一点,非但是宋神宗知道,就是赵煦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
反倒是已经常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辽宋边境却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赵煦心中明白,经过这八年的折腾,保守派已经把河北诸路的元气耗尽了,不管是汴梁城中的禁军,还是河北个州府县内的厢军,根本就不堪一战。
好在,这些年辽国的境况也同样不佳,昏君在任,奸臣当道。堂堂的一国皇后、太子被小臣诬陷致死,这在封建王朝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可耶律洪基并不是汉武帝,他也没有霍光那样的能臣辅助太子。
如果赵煦对现状满意的话,对于河北的军事实力可以置之不理。可每一个宋朝皇帝都会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收回幽云十六州。
赵煦自然也会例外。
所以,蔡道把在长安府表现卓越的张叔夜和宗泽推荐去了河北二路。蔡道是希望将河北西路靠近辽国的边境都交由宗泽统管,而张叔夜则在靠近渤海湾一个地方重新建立一座海滨城市。
而河东路的转运使的人选,蔡道则推荐的是张耒。
这位清官非常适合现在河东路的情况,镇之以静最为合适。
他还建议,这一次不要再招苏氏兄弟入京,一方面,他们年事已高,不适合再在路途上奔波,苏轼呆在杭州可以多做一些好词,而苏辙则可以将他安排在江陵府,就任荆湖北路转运使。
因为,赵煦一旦下决心迁都洛阳的话,粮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章惇已经将荆湖南路开辟成了一个大粮仓,苏辙只要维护好荆湖北路的道路即可。虽然,迁都洛阳,让江南的粮食运往都城的距离延长了,可洛阳粮食的来源却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之后,蔡道便没有在信中多说什么,只是点了六个点。
这个符号的意思,他自己明白,可赵煦却不明白,对于蔡道居然想插手朝中大臣任命的这件事,他还是有些反赶的,不过,对于蔡道所写的东西,赵煦不得不承认,他举荐的人基本是称职的。
赵煦又把信反反复复看了两遍,这才吩咐梁师成取过殿中的蜡烛,他亲手将这封信燃成了灰烬,这才放心。
之后,在见过被自己召集而来的诸位重臣的时候,赵煦并未在纠结黄河大堤的事情,也未曾苛责杨畏对于护堤军民的疏失之罪。说老实话,他刚才听到蔡道的那一番痛彻心扉的言论之后,恨不得把杨畏推出去斩了,可隔了几个时辰之后,赵煦已经放下了这个心结。
蔡道当时说得很清楚,这其实并不是杨畏的错,而是当今整个大宋文官集团里的常态。就是因此而杀了杨畏也无济于事。
一日的风波却在半天之内消弭于无形。
就在众人猜测,此次蔡道入京之后又会掀起什么大的风波的时候,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在第二天陡然发了出来。
第一道圣旨,就是昭韩缜即刻卸任长安府知府、永兴军路转运使,回京后就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因为大雨的缘故,之前赵煦就已经让五位丞相全军覆没了。
架空丞相的权利势在必行,不过,这件事急不得,朝廷一时间又少不了丞相。所以,庸碌无为,年事已高的韩缜就成了这时候独相的最佳人选。
而章墩这一次却出人预料的没有当上任何一个丞相的官职,却被任命为三司使。这个官职虽然没有丞相和枢密使显贵,但却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啊!
有章惇这个三司使在,户部侍郎、三司使副使基本就成了摆设了。整个大宋的财权基本就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第三道圣旨却是调任刘挚回京,任命他为出使西夏国的正使,他的副手却也还是朔党成员梁焘。赵煦在圣旨上明确指出,刘挚此次出使西夏,不惜一切求得和平,万不得已之下,可以将洪德城割让给西夏国。
第三道圣旨一处,舆论哗然。
章惇当即气势汹汹地进宫想去找赵煦理论一番,劝他收回这次的圣旨。
不过,用了没有半个时辰,刚才还怒气凶凶的章惇突然笑呵呵的走出了勤政殿。在路上碰到他的人心中都非常奇怪,丢掉了正相位置的章惇怎么这个时候能够笑得出来呢?
这个家伙刚才不是去劝谏官家去了吗?
之后的事情就更是奇怪了,赵煦并没有收回这次的诏命,而变法派的大臣们都出奇的保持了一致,对于这件事都是不闻不问。
其实,章惇之所以高兴,原因很简单。他虽然丢掉了正相的官职,可权限却比以往更大了。
首批将要恢复的新法已经确定由三司来执行,而三司副使和三司判官的人选则交由章惇自己推举。这其实就表明赵煦已经将整个三司使交由章惇一个人署理,他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财相了。
而且,赵煦还把任命朔党成员就任使节和蔡道所出的那个整治保守派大臣的方法全都告诉了章惇。
他能不高兴吗?
那个时候,章惇在笑得时候,不得不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整治政敌这方面,这位政坛老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比不上蔡道这个娃娃啊!
这孩子真毒啊!
于是,章惇就这么消停了。他现在一边在忙碌着三司的事物,一边在企盼着西夏国那位梁太后,吞下赵煦扔出的这个香饵。
至于蔡氏兄弟为什么也选择偃旗息鼓,蔡京和蔡卞都是人精,看到章惇熄了火,他们又怎么会就此而轻易出头呢?
第四道圣旨却是给苏辙的,赵煦任命他为江陵府知府,荆湖北路转运使。
朝中诸人都以为赵煦上任之后,肯定会诏回苏氏兄弟当中的一个担任丞相。苏轼是个大嘴巴,被第一个排除在外,实属正常,可这一次,赵煦将苏辙任命为地方大员,却又没有将苏轼诏回京城,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啊!
随后,张叔夜和宗泽被任命为沧州知州和定州知州,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这二人虽然功高,却不是变法派一脉的官员,而是中间派系孙觉的手下。
现如今,他们都还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张叔夜由于是荫补,资历倒是没有关碍,可宗泽的身份就有问题了。好在,明年就又到了新一轮的科举考试之年,凭宗泽的水平,想要考中进士并不是问题。不过,这也是蔡道推举宗泽就任沧州知州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相比于地处内陆地区的河北西路,宋代沧州靠近大海,易于接受蔡家船队的资助。
这个地方完全可以不再耕种粮食,而是耕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还没有在大宋普及开来,所以,在沧州大力发展棉花种植的话,却是一个高速提振地方经济的良方。
至于太原府知府,河东路转运使这个位置,开始的时候,赵煦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看好的人选,可是,他在看了皇城司送来的个人履历,深深为张耒的人品和境遇而感叹。
这样一个好官,清官,却因为党派之争,一直都被变法派和保守派两派的官员排挤和压制,就是因为他的老师是苏轼。
真真的欺人太甚,即便再怎么昏庸的皇帝也都会非常敬重那些清廉自守的官员的。何况,赵煦也并不是一个昏君。于是,赵煦这一次不得不对蔡道的意见照单全收,关键是他推荐的这些人实在是太合适了。
政绩、人品都没有话说。特别是最后的三个小官,已经可以作为大宋官员的典范了,这三个官员完全不像保守派官员那样,高高再上,勾结地方豪右,不顾生民的疾苦。
接下来的几天,赵煦像是忘了已经入京的蔡道一般,他不是不愿意见,而是不相见。万一,蔡道又向他推举官员的话,他这皇帝不就成了这个罗锅子的傀儡了吗?
即便蔡道推举的人非常合适,还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赵煦还是会心里不舒服。
这一日,蔡道再次被招入宫中,因为吕嘉问回来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24 吕嘉问
(全本小说网,。)
这一日,蔡道再次被招入宫中,在路上,他问了引路的小太监,不过,这个小太监年纪太小,见识太少,只是说,陛下的殿中来了一个没有见过的文官。
蔡道却是知道,他一直再等待的吕嘉问回来了。
赵煦自是知道吕家的重要性,也难怪时人皆说,当今丞相,非韩即吕。
不过,赵煦就是想不明白,蔡道为什么非得要求和吕嘉问对话。
蔡道在一个小太监的引领下,来到了勤政殿内,就见赵煦的御塌边上坐着一位三四十岁的儒者。
虽然没有见过,但从其眼眉中,能够看出一些许国公著的影子,不用问,这位官员肯定就是吕嘉问。
吕嘉问,字望之,是许国公吕夷简长子许国公绰的孙子。因为从家中偷拿其叔祖许国公绰的书信,展示给王安石看,所以,被吕家人和外界称为家贼。
“陛下,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家贼吕嘉问,吕大人吧!”蔡道一开口,就开启毒舌模式,把吕嘉问刺激的好悬一口气就憋死了。
吕嘉问自然不是什么善茬,被一个年轻人这么讽刺,他如何能够咽的下这口气,便反讽道:“你就是那个无父无母的罗锅子吧!果然没有家教。”
不过,对于穿越众来说,吕嘉问的话,对于蔡道来说,一点杀伤力都没有,只见他笑呵呵地说道:“吕大人果然是家学渊源啊!贫道生下来,既不知父,亦不知母,自然是没什么家教的。请问,吕大人,家贼一词应该作何解释啊?”
“你……”连续两个家贼,吕嘉问被气的肝火大盛,颌下的须髯都被气得撅了起来。
蔡道生怕把对方气出个好歹来,便正色问道:“吕大人,你我二人初次相识,又无宿怨。你真得以为,贫道特意来见你,就是为了讽刺你而来的吗?”
“景祐三年,范仲淹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之后又连上四章,一再弹劾你的曾祖父许国公,论斥许国公狡诈,是个大大的奸相。后来,欧阳修更是写了那篇朋党论,指斥许国公和他的属下都是小人之党,而他却自诩他们这些人为君子之党。
陛下,吕大人,你们再好好地想一想,景佑党争和熙宁与元丰党争何其相似啊!
后来,范仲淹驻守西北,世人都说他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天下第一贤臣。可在贫道看来,这位范公也就是徒有虚名罢了。陛下,您可知到这位范公,在西北是如何守住延州的吗?在要害地建立磐堡,层层推进,进一步压缩西夏大军进攻的范围。也就是如今,西军抵抗西夏国进攻的基本策略。
我大宋因为缺少战马,所以,这样的策略当然是正确的。可是,在实施这个策略的时候,却有一个非常的前提。那就是充足的兵力和钱粮。这位范公在富庶的地方当官的时候,还是颇有政绩,可是,他一到了西北,却一直都没有完全展现出他自己出众的政治能力。相反,他一直用来建造磐堡的钱粮,却都是被他指斥为奸相的许国公在中枢之内一点一点从朝廷的收入中积攒起来,给他送过去的。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党。
庆历新政,宋仁宗为什么就突然废止了这次变法呢?因为仁宗皇帝知道,范仲淹顶多就是地方官的材料,他当不了、也当不好大宋的丞相,而他所主持的变法也肯定成不了事。可惜的是,那个时候,许国公已经仙去了。吕大人,你现在觉得,你们吕家谁才是家贼呢?”
蔡道一番振聋发聩的言论,把吕嘉问震得一时间哑口无言。
“陛下,富弼、司马光在洛阳城内以洛阳耆英会的名义,公然结党,目无君主,经常非议朝政、甚至是在暗中干预、操纵朝政。这些人在地方上的最为甚至是还不如仁宗朝里的那些君子党呢!比如王韶王大人,他为先皇开拓河湟,结果呢?好好的一个两榜进士,硬是被他们这些君子党归于武将之列。”
这个时候,吕嘉问终于明白蔡道话中的含义了,有些兴奋地向蔡道致谢道:“蔡道长,我明白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吕嘉问行的是曾祖父的道,而叔祖他们完全背弃了曾祖父的理念。他们才是真正的家贼啊!”
蔡道的一番话,算是解了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郁结在他心中的疙瘩。
“吕大人,贫道和您明言,陛下准备把吕公著吕大人一家全都迁居到西北去。”见时机已到,蔡道接着又给吕嘉问下了一剂猛药。
闻言,吕嘉问被吓了一跳,惊讶地问道:“陛下,敢问,您要将我叔祖一家人迁居到西北何处啊?”
吕嘉问虽然和几个叔祖政见不同,可一笔写不出两个吕字,他们说到底还是一家人。再说,他的四位叔祖都已经仙逝了。赵煦如今再翻旧账,难免会让他感到齿冷。
“嗯,朕准备将他的家属都迁居到洪德城周边的几个磐堡之中。”赵煦忍着笑,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不过,这也的确是他心中的打算。
蔡道煞有介事地专门向吕嘉问解释了一番官家此举的深意。
“陛下仁德,司马光、文彦博和吕公著之流不知一直都推行那个割让领土求取和平的策略吗?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一次,陛下宁愿再次舍弃洪德城,也要和西夏国讲和,就是不愿意再看到边境上的子民再这么生活在战火之中了。上天有好生之德啊!
如今,既然拿和平可欺,当初那些倡导此策的官员就应该第一个享受到这样的福利。洪德城虽然给了西夏国,可那周边上万亩土地仍然是我大宋的,陛下已经将这些土地赏赐给这些大臣了。你叔祖已经故去,可陛下还是赏赐了他两万亩上等耕地。”
这话虽然说得句句都是实话,河套地区的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充足,而且,那个地方有黄河水灌溉,自然就是上等的良田啦。
可吕嘉问越听越是心惊,到最后,冷汗已经浸透了全身。明明这些天,秋老虎热得让人难耐,可此刻的他却是感到了冰凉刺骨的含义。
吕嘉问不是那些腐儒,自是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