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风韵-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岽笏镣缆舅恰�
流民多意味着兵员多,很多人为了吃饭选择了从军,曹友凉所率选锋军吏士,都是禁军精锐,对流民吸引力不小,民间传闻的王孝仁、呼延信等人,也让这支部队充满吸引力。
可惜,看是喜人的局面,却让李易无法完全放心,这些人太杂乱了,壮士并不算太多。
潼川府拱辰军,李易为部队所取军号,大宋开国禁军并无此军号,而且原禁军军号大多被各军州民兵取了,他在想了一夜后才定下来。
大寨便设在大安与利州交界,这里是入川主要通道,南迁流民很多,方便招募流民。当然,在沔州、兴元府也设有募兵点,派驻效用和军兵招募新兵。
大寨中,划定新兵居住区域,一切都是临时草创,在李易的力主下,尽可能让人过的舒适些。
例如,寨中卫生是他绝对禁区,专门开设混堂子,将士及家眷定期沐浴,不得有违,否则罚钱,一再违背者立即清除,绝无半点情面可讲。
“公事,如今募兵形势不错,寨内已有两千余人,另有两千人在归寨路上。”曹友凉奉命辅佐李易,自是尽心尽力。
李易盘坐土炕的软垫上喝着热茶,一切都不能讲究。他面带一些不满地道:“我知三将军尽力,却还差强人意。”
曹友凉尴尬一笑,不在意地道:“围观壮士不少,但他们还是走了,若非钱粮优厚,恐怕连三千人也没有。”
“真是好笑,连家都没有了,还要挑肥拣瘦,当真可笑。”呼延信苦笑摇头,他是李易结义兄弟中,唯一的押队使臣,留在大寨管辖新兵,其他人众无不在四处忙乎。
“没办法,蜀川殷实,便是边地也能吃上细米,若非逃难他们才不甘为军兵,豪杰之士眼光更高,非上等效用不愿屈就。”
李易又何尝不知,这年头有点骨气的人,绝不会成为军兵,再不济也要搞个效用,他叹了口气,道:“还算不错,七八百人算是精锐。我打算成立背嵬军,把精锐集中使用,我想募兵结束,壮士也会有千人。”
他既有万人兵额,自要成立各军,按例民兵组成的乡军部队,要归各地都统制或安抚司管辖,地位还不如州郡兵,是不可能设大军、军、将编制的。
但是,时下战火连绵,谁有闲工夫较真,何况是战后撤编的民兵。他才敢设立左右两军并背嵬军。
“也好,左右军各三千,背嵬军千人,另有选锋、踏白军。”呼延信自然赞同,民兵无法和御前诸军相提并论,甚至连将校身份也很卑微,却胜在人多不是。
曹友凉眉头微蹙,正色道:“公事,招募兵马训练不深,各军太大,初上战场恐怕无法协调,还望三思。”
李易一怔,暗道对啊!一群乌合之众,每军编制三千人,很难给予节制,一旦上了战场,很可能一哄而散,他手下也没有能统御三千人的将帅。
要知道统率十万大军为名将,左右厢顶级的大将也不过率三五万人,这都是说那些正统出身的大将,统率的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兵马。如今,别说十万五万人了,就是能统率三四万人的大将,朝廷也是一手之数,呼延信、王孝仁他们都是出身底层,连千余人也不好统率,勉强只能把事办糟了。
“既然公事所募是民兵,可便宜行事,把将一级设小些,容易节制,日后也好配属御前诸军。”曹有谅提出建议,却又忘记李易的自尊。
李易有些吃味,配属御前兵马,明显战时要打散编组,编入曹友闻所部各将作战。虽是不可避免的,却仍令他很不舒服。沉吟半响,才道:“各将规模多大?”
曹有谅道:“六百人足矣,公事可设五军,组成十五将,军一级可虚设,日后各将可不用调整,直接配属御前诸军。”
呼延信却看到李易脸色不对,是想,谁愿意自己部队让别人指挥,但他作为御前踏白军押队使臣,又不能明说,只要干干咳嗽几声算是提醒。
曹有谅从公事着想,并未考虑其他,没在意呼延信的小动作,又道:“公事在练兵之际,可对背嵬军加强训练,作为公事亲自指挥的兵马。若能建立功勋,或许可以保留。”
李易知曹有谅所言为公,他虽有些接受不了,却打定主意。一万人,不到一年时间,几乎肯定无法上战场。
与其面面俱到,面面不到,还不如抓重点,练精兵,把精力、资源放在背嵬军上,或可有惊喜。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51章 缺衣少粮
(全本小说网,。)
“好,不过,各将正将、副将、准备将,还要请三将军助我。”李易倒不矫情,直接讹诈曹有谅。
曹有谅为难一笑,道:“上万兵马,官佐数百人,如今哪有太多合适将领。”
“我兄弟十二人可以担当,但远远不够,还需御前诸军调拨人手才行。”李易已打算配合曹友闻作战,索性把话挑明白,让御前诸军调拨将官、部将训练兵马,大大缩减战斗力形成的时间。
至于,呼延信、王孝仁等十二位兄弟,当然要大用,至少让他们掌握一军才行。
“这个、这个,回去后,我会向大兄禀报。不过,民兵是临时设置,并无朝廷授官,可在募兵中选拔头目,交由御前各军训练。”
李易等的就是这话,立即道:“那好,以将为单位,民兵由御前诸军训练,背嵬军由我亲自训练。”
“明日我便回沔州,相信大兄应会答应。”曹有谅顿了顿,脸色有异,犹犹豫豫地道:“这个,如今招募虽不尽人意,却还有个法子,却有些。。。。。。”
“都什么时候了,三将军但说无妨。”李易瞥了眼曹有谅,可以肯定不是好建议,否则也不会吞吞吐吐。
曹有谅看了眼呼延信,道:“名声不太好听,不过,如今除我御前诸军外,各路统制都暗中操作。”
呼延信嘴角一抽,似乎知道曹友闻的意思。
李易瞳孔紧缩,眼皮子一跳道:“三将军之意,减少实际兵额,留下钱粮供养精兵。”
曹有谅松了口气,无奈地道:“正是,他人空额多把钱放入自家,公事可剩下钱粮供养壮士。毕竟,兵不在多在于精,三千虎狼足以御十万羔羊。”
“老六,是个法子。”呼延信大喜,没有考虑曹有谅在场,直接称呼李易老六。
虽说他们兄弟随意,曹有谅却听得嘴角猛抽,连曹友闻也尊称李易公事,一个押队使臣竟直呼老六,有些令他接受不了,也太不注意场合不是。
李易沉吟不决,法子是不错,少一些人多余的钱粮自然丰厚,足以供养军人,吸引壮勇之人投效。历代步伐以少胜多经典战例,满城之战三千宋军依靠城墙,击败契丹数万马军,不能不说人少并不一定是坏事。
“你们说,多少人为宜?”
呼延信当先道“目前,已有兵四千,我看差不多了,我们提高价码,招募精锐千人,编成五千人的队伍也好掌控,再多恐怕我们会无能为力。”
见李易沉默不语,呼延信心下忐忑,不觉看了看曹有谅。
曹有谅亦是拿不准李易意思,毕竟有点龌蹉,他也不好给李易做定论。
此时,李易却有想法,五千兵马号称一万,只是兵员少了一半。剩余的钱定然不少,应能招募精锐,扩大背嵬军,各将小规模编制,提升拱辰军战斗力。
主意定后,他才慢悠悠地道:“好,就这么办,不过曹太尉那里,还需三将军禀明。”
“这是自然,便是御前诸军也有不少空额,大兄把钱粮都用在军中赏赐上。”曹有谅见李易应允,口无遮拦起来把曹友闻大大地出卖了。
李易莞尔一笑,愉快地道:“再过几天便是元旦,军中要购置酒菜,让士卒家眷们好好过个年,要多备些羊肉。”
既然决定缩编,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军中拿出钱粮买下酒肉,按每人一斤羊肉、三斤猪肉、两尾鱼、十升米、两斤酒标准,不分使臣和效用、军兵发下,让大伙实实在在好过年。别小看那些羊肉,这可是最上等的肉食,寻常人还真不能时常吃到。
这个举动,令新编练士卒大为感动,除了钱粮增加三成外,逢年过节待遇优厚,不得不说人心肉长的,能感受到李易美意,纷纷安下心来。
再说了,李易亲自颁布拱辰军军规,一应钱粮全数下发,不得以任何名目,强行为士卒购置衣料,酒食。度支使臣不得拖欠钱粮,一经发现立即处斩,绝不有任何的宽待。
反正都是投军吃粮,拱辰军钱粮标准接近禁军,安心吃到战后散伙,虽要上阵打仗,总比流离郊野妻子冻饿强。
军心逐渐稳下来,李易一天也没消停,他奔走利州、沔州,求爹爹告奶奶,无非要钱要粮。当然,还有兵仗甲胄,没有这些还打个屁仗,伸头让人砍得了。
阎王好惹、小鬼难缠,李易不得不用钱帛疏通关系,却被小吏刁难,他几乎忍不住率兵抢夺。
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施点小钱买路,好歹算是运回钱粮何物质,勉强算是对付过去,只是甲胄却毫无办法,蜀川各地库存纷纷告瘪,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制阃,器仗破烂些也就算了,但总得给几套甲胄吧,不穿甲胄,士卒上阵难免惶惶,有败无胜。”李易实在没办法,多日来受够鸟气,趁着在绵谷县,直接找到赵彦呐抱怨。
赵彦呐显然知道李易难处,他也是在没有办法,伸手的人太多了,于是笑道:“公事何需焦虑,转运司也有难处,好在我已知会过,至于甲胄却不好办,战时损耗太大,各军补充还嫌少,哪有许多给你。”
实话,绵帛做的铠甲,虽防护力不错,却胜在轻便快捷,可惜容易磨损严重,各处禁军分配犹自不够,哪有太多给民兵,这是嫡子和养子的分别。
不过,人家倒是给了,都是些破损衣甲,他自然不会愿意。多日来的走动,两人熟稔许多,或许又从南霁云那里套的了不少好处,赵彦呐对他的关心更进一步。
“那也不能拿不顶用的胡弄,上了战场可是人命啊!”李易不依不饶,毫不妥协。
“早知你是刺头,就不给万人。”赵彦呐无奈一笑,他可真是为难,到哪给李易找几千套甲胄。
“阆州武库中,不是还有大量的甲仗?”李易自然有渠道打听,不是还有曹家兄弟嘛!
“想都别想。”赵彦呐脸色一本,正色道:“那都是军中储备,应急所用,轻易不得擅动。”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52章 讨价还价
(全本小说网,。)
阆州都统制司驻军上万,虽大部随赵彦呐从征,但军械库仍在,储备大量的精良甲仗,实在令人眼馋。李易身为都转运司干办公事,又是主管拱辰军的招募,自然把主意达到了这些军备上面,放着也是放着。
“我那一军,简直就是破烂,实在有辱军容。”李易打悲情牌,脸色颇为无奈。
赵彦呐玩味一笑,忽然道:“流民不少,你那拱辰军招了多了兵马?”
李易心下暗颤,揣测压低兵额之事,可能被赵彦呐所知。他倒也不怕,各军不都是那样?再说人多了也不是好事,当即道:“五千之众,现有三千余人在沔州、大安受训,数月后可成劲旅。”
赵彦呐深深看了眼李易,意味深长地道:“全力招募,恐怕现在有七八千人了,怎么才五千人?”
“钱粮太少,招募闲散又有何用?上了战场一哄而散。我想慢慢扩招,训练一部再招募一部,不能靡费钱粮。”李易狡辩,其实他也没错,架子已经搭好,他有理由慢慢招募兵马,相信赵彦呐也明白。
拱辰军钱粮分派都是公开的,他仅未贪墨一文,反把自己的赏赐都拿出来养兵,放在何处都能说通。
好在赵彦呐并未计较,或许知道李易的打算和难处,温和地笑道:“你这厮好不刁钻,别人都是拿,你却向外拿。”
“虏人入蜀,玉石俱焚,钱财又有何用?”李易说的实话,命都没了要钱干个鸟。
赵彦呐不好再说,摇头道:“怎么折腾就随你心意,我这应付应付各路安抚、统制,犹自不暇。”
李易撇撇嘴,既然来早有打算,当即道:“拱辰军岂能与御前兵马相比,贫道有一事,请制阃恩准。”
“哦,何事?先说来听听。”赵彦呐犯嘀咕,前天被李易钻个空子,要走两个月预支钱粮,可得谨慎些,别又被套住了,忽然又转变话题道:“对了,既然你已经领军,那就不要再称呼道门了。”
李易玩味一笑,赵彦呐让他变了称呼也是正常,总不能在军中自称贫道,那也太让人难堪了,当下道“制阃教训的是,在下晓得了,不过此事对于制阃而言,一句话易如反掌,又能减少开支。”
赵彦呐眉头微蹙,实在想不透,易如反掌和减少开支,又是哪门子事?警惕之心大盛。
李易一笑,他有绝对把握让赵彦呐点头,当他打探到消息时,绝对惊喜万分,不想透露消息者竟说,一堆废物,靡费钱帛,他心中暗骂傻瓜。
却不知,为了这些废物,又闹出了一场大事。
“制阃,在下知制阃难处,也不要那些精致绵帛铠甲。”李易小心翼翼,先放个甜枣。
赵彦呐点了点头并未说话,脸上警惕依旧。
李易奸猾地笑了笑,又道:“听说阆州苍溪甲仗库,有大批铁甲,不知制阃可曾知道?”
赵彦呐军事不行,却也是老混混了,一听就明白李易意思,笑道:“原来你动那批铁甲的心思。”
“都是别人的不要的,放在库中还需定期涂漆,花费不小,不如给我算了,战后再如数归公。”李易即已出牌,索性就讹上。
这批铁甲放置时间极长,最远着可追溯到南渡之前,由西军南撤时带来的甲胄。
当年吴家兄弟组建大军对抗金军,用的正是这批铁甲。后来绍兴议和后,蜀川特殊地形和气候,使铁甲颇为累赘,当地多产锦帛,用锦帛制成的铠甲轻便坚韧,逐渐把铁甲淘汰。
一部分残甲回炉,质量高的铁甲被封存,虞允文守蜀又制作一批精良铁甲,却未能成行,还是被封存。金宣宗南侵以来,虽战事频繁,两淮、荆湖尚能应付,蜀川库存仅有少量提取,再说本地的铁甲也不能大量给予别人,那是傻瓜才干的破事。
吴曦叛乱,事情仓促,仅四十七日便被镇压,蜀川铁甲不少却尽数限制,令人惋惜。
赵彦呐知阆州一地,便有六千领全装铁甲,却无将帅要用。李易竟打起算盘,令他有些好笑,不由地道:“蜀川地形曲折,铁甲颇为不便,你要它作甚?”
李易长长一叹,故作愁苦,道:“不得已而为之,反正我军配合御前诸军坚守,还望制阃成全。”
赵彦呐稍作沉吟,有感李易所言不错,坚守关防,机动性倒放在其次。软甲难求,他也不好一下给李易数千套,铁甲是没人要的累赘,给就给了,算成全李易,拉拢这位都转运司公事,再让南霁云再多些人情。
“虽说蜀川各军不用,难免朝廷调用。”赵彦呐故作为难一阵,仿佛下了大决心,决然道:“也罢,给你三千领。”
“三千领?”李易眉头微蹙,为难地道:“我部现有五千人,三千领恐怕太少。”
“混话,便是御前诸军,披甲者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