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明不南渡-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局促的捏着衣服上的布角,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偷偷观察老爹那带着怒意的表情。

    银子是够多,朝廷的恩赏却也不是虚言。

    但这是问题的关键么。

    现在朝廷都开始向民间募铁了,市场上估计铁器肯定也没的卖了。

    家里的铁锅,菜刀都没了……还过个鸡毛的日子?

    宁泓气急败坏的想教训宁槿,但作为宁泓的独女,却又怎么也舍不得。

    女大不中留啊。

    宁泓真是深有体会。

    宁泓觉得,他的女儿已经彻底把自己当成皇上的人了,一门心思的为皇家分忧,奶奶的,谁能为他宁泓分忧啊。

    宁泓质问道。“朝廷募铁,你便把咱家铁都献了,要是朝廷要木材,你是不是要把咱家的梁都给拆了?!”

    宁槿摇了摇头,急忙否认。

    这让宁泓心情稍微舒坦了一点,做人么,总要有个下限的不是。

    “我……我一个人拆不动,得找虎妞来帮忙才行……”

    “……”

    ……

    军政分离,是朱慈昨天便实行的改革,政不涉军,军不干政。

    中止了后周以来,文人节制武将的历史。

    当然这么做肯定也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出现武将娇纵,割据一方的局面。

    然而,现在不是考虑后果的时候,如何将手中的战力提升到最大才是最主要的。

    丢掉了文官的枷锁,无疑等于为军队解除了第一重封印。

    打起仗来,不要有任何顾虑,放开干就对了。

    朱慈从来不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事实上,他连即时战略类的游戏都没玩过。

    但如今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却不得不承担这一切。

    一个团队的领袖,能做些什么?朱慈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打辅助。

    考量军队的综合战力,如果将李自成的军队当做lv10的野怪,朱慈认为他的京营顶多只有lv2

    等级差距肯定很大,而想要在短时间内让京营升到lv10,找代练也办不到。

    朱慈作为辅助,最大的作用便是奶好,加好buff。

    饷银给他们充足了,这是一层buff。

    发布军改令,让他们以从军为荣,并且没有后顾之忧。这是第二层buff。

    加了两层buff的京营,肯定比以往要强悍很多,甚至可以越级杀怪,恐怖如斯。

    但李自成军毕竟人多势众,并且是德胜之师士气旺盛,这不是简单的加几个buff就能搞定的事情。

    朱慈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必须重视这个对手,这将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存亡。

    关于战略和战术,这些都要和其他的将领好好的商量一番才行。

    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军事会议。

    军政分离之后,只讨论军事的会议,自然要和只讨论政事的朝会分开。

    朱慈作为大明皇帝兼总督兵马大元帅,两次会议都当是由他亲自主持。

    第一次军事会议

    将京城中所有幸存的勋贵,以及大都督府内担任要职将领都集中了起来。

    包括王先通,谢芳,张庆臻,薛义成几个亲信将领。

    实际上,对于这么几个人,或者说是整个与会的将领们,朱慈都是完全不放心的。

    不放心的不是他们的忠诚,而是他们的能力问题。

    一个优秀的将领,对于整场战争有着多么大的影响?朱慈是再清楚不过了。

    一个军事天才,足以抗住整个王朝的大旗,这还真不是虚的。

    但这样的人才,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反正,朱慈并不觉得这群人中会有哪个人当的上军事天才的称号。

    朱慈真心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眼下已经是崇祯十七年。

    这个节点上,大明的名将,基本都凋零殆尽。

    孙传庭,曹文诏,卢象升,都战死了。

    洪承畴特么的降了清,西边观音寺里还供奉着这个**崽子的香火。

    还活着的有谁?

    郑成功算一个,李定国算一个。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们这些牛人,肯定是帮不上忙。

    朱慈手中便只有目前的这些资源。

    军队孱弱,将校无能,想想就感觉很悲哀。

    该做的事情还是需要做的。

    至少他们还是忠诚的,能为国家蹈死以赴,这点还是很值得欣慰的。

    昨日的只是把军政分离,今日的第一次军会,则是开始讨论军制的革新。

    当然,所谓的讨论,只是后世史书上记载的而已,实际上一切的军制革新的方案都是由朱慈一拍脑瓜子就决定的事情。

    尤其是这些将领们在听说了朝会上,那些文官被朱慈整的很惨之后。

    连带着他们也受到了影响,没人敢忤逆这个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的年轻皇帝。

    大体的改革方案便是。

    改五军都督府为军阁,直接对总督兵马大元帅负责,也就是朱慈本人。

    军阁设军阁大学士,为元帅的咨询机构,以及最高军令的拟定机构。

    军阁下设四部。

    第一部,军需部。

    负责全军后勤保障,以及资源供给。

    负责与户部,工部的对接,军事资源的获取。

    负责军队的医疗保障。

    负责军户家属的安置抚恤。

    第二部,军训部。

    负责军事人才的培养。

    负责军队思想的建设。

    负责军队日常的训练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部,军事部。

    负责全国战略的规划和调整。

    负责制定军队建设的方案,军队建设安排。

    负责筹划整体战略方针。

    负责军队的考功。

    第四部,军统部。

    负责前线作战指挥工作。

    负责军官的调度,编制的整合。

    负责主要军事情报的收集工作。

    ……

    虽然日更四千……但总没断过吧……看在这点的份上,求点推荐……

 第五十九章 全力生产(三)

    军制的革新之后。

    朱慈又提出一套军衔的体系。

    军衔体系和已有的爵位在许多地方都极其相似。

    在军衔提出之后,以后封赏便将以军衔的晋升为主要手段。

    爵位的授予将逐渐减少。

    当然这需要时间。

    如今两者还需要共存,不然的话,既得利益者的不满,会让朱慈很难架控目前的局面。

    而军方人员能够获得的饷银,将和军衔直接挂钩。

    这就是一条路。

    一条摆在将军和小兵之间的路,使得他们能够明确的看到他们为了什么而奋斗。

    在坐的诸位军方人员都被初次授于军衔。

    王先通被初授镇国将军军衔,从锦衣卫调入军阁,领军阁大学士,兼军统部尚书。

    张庆臻初授昭武将军军衔,领军阁大学士,执掌军事,军训两部。

    又经张庆臻推荐,刘文炳得以入阁,兼军需部尚书。

    至于谢芳和薛义成两人,虽然也被授予了军衔,但由于朱慈觉得好用一些,仍然留在锦衣卫中。

    而作为皇家的直属亲卫队,锦衣卫的编制是没有较大的变动的。

    军方的上层建筑被确定后,下层军制并没有多大变化,最主要的是朱慈现在手头上的人并不多。

    不算锦衣卫,正规编制满打满算不到两万。

    千户,总旗,小旗一应俱全,根本组建不了像样的军团,自然暂时保留。

    剩下得便是每日的训练问题了。

    关于训练,朱慈没什么想法,毕竟他没当过兵,而那种跑步,稍息,立正之类的训练类型,感觉并不适合当下的军队,而且看起来还有些违和。

    好在张庆臻这人也挺实诚的,有心为国效力,在京营中任职的这段时间,一直通晓品读戚继光留下的'纪效新书''练兵实录'等练兵类的兵书。

    或许他还达不到戚继光的程度,但总归他对于练兵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

    在这里朱慈也不想事事指手画脚,许多事情还需要手下的将领放开的干,如果能将他们锻炼的独当一面,朱慈也感觉会轻松许多。

    朱慈需要的是大局的把控。

    以及不断地给自己手下的战力加buff。

    第三套buff

    朱慈便在这次军会上提出。

    “除开平日的日常训练外,可以招募城中的说书先生,以及戏班子在京营中开戏,这事便由新乐侯刘文炳你去负责。”

    说书先生……戏班子……

    一众的将领都感觉莫名其妙。

    做军户的职责便是上阵杀敌,平时刻苦训练。

    这让军户又听戏,有听书的……可不会把武功荒废了?

    但朱慈知道,一个军队之所以能够强大,有很多因素影响。

    训练,装备等外在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最主要的。

    老蒋的整编德械师听起来胯下一寒,威风凛凛,最后不还是被按在地上摩擦么。

    说起来,兔子们还真是强大无比。

    干完老蒋,干老美,简直龙傲天的模板。

    明明什么都没有,硬是打出了一片天。

    靠着上面人出色的军事天赋?不不不……有一定原因吧,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

    靠的是支撑着每个军人的信念,他们的悍不畏死,他们的舍家为国,无数的鲜血和牺牲才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不然,你让老美的士兵抱着炸药包自爆去?想的美,如果哪个长官下这样的命令,手下的士兵会先把他的头爆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下兵死于命,中兵死于利,上兵死于家。

    为了活命而打仗,这样的士兵只是下兵,他们被拉壮丁,他们不情愿,他们是被后面的监军逼迫,才不得已冲上去拼命的。

    历史上许多的军队都是这样的下兵状态,他们能有足够的战斗力就怪了。

    为了利益而拼杀的士兵,则是中兵,自秦开始,给于了手下士兵足够的利益诱惑,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军队的战力。

    这也是当时秦国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先进之处,以中兵的姿态横扫六国完成一统。

    最难得的便是上兵,终其历史,似乎也只有兔子军等少数的事例符合上兵的范畴。

    保护的信念贯彻着他们的思维,他们打仗不为命,不为钱,为的是守护某些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

    上兵是异常强大的,越级杀人都是手到擒来。

    前几天团灭的周遇吉的勇卫营,已经很接近上兵了,以三千人的兵力镇守宁武关,李自成付出了七万伤亡的代价,才将其拿下。

    朱慈让说书先生,和戏班子进京营,在一定程度上是想唤醒一部分军兵的国家荣辱感,以及增加他们的忠诚度。

    远的不说,近的李定国,他原本就是反贼,为何最后如此忠心于大明?据说……他被金圣叹洗脑了。

    金圣叹当时就是个说书先生,给李定国讲的三国故事。

    李定国听后,极其崇拜关公,姜维等人,有心效仿,这才有了之后的斩二王的功绩,以至名留青史。

    话说回来,如果当时金圣叹对李定国讲的不是三国……是水浒……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朱慈将戏班子,说书先生引入,也是有意打造文工兵的雏形。

    军队总是处于紧绷的状态,铁打的人内心也会有所疲惫。

    文工兵不仅可以使得军队劳逸结合,丰富军户的文娱文化生活,又能给他们洗脑……何乐而不为?

    “说书和戏曲的内容,必须严格把控,只允许三国和说岳的故事。”内容上肯定要把控。

    金瓶梅,灯草和尚,这种低俗的内容肯定要被朱慈404的。

    有些将领似乎能会意朱慈的意思。

    其他京营的士兵在听到朱慈的吩咐后,皆以为可。

    但具体善在什么地方可以,他们又说不出来。或是可以在京营里看戏,或是为了拍朱慈的马屁,这项决议没人提出反对。

    而张庆臻等人虽然也很怀疑把戏班子和说书人拉进京营里合不合适,但看到朱慈并不想无理取闹的样子,或许圣上有其他方面的深意。

    也没有反对。

    讨论完这件事情的细则后。

    第一次军会结束。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在京营里简单的吃了一顿后。

    朱慈准备去火器局,看看冶铁的事情有没有眉目了。

 第六十章 全力生产(四)

    范景文六十好几的人了,此刻却还是精神抖擞,尤其在朱慈委任以首辅兼工部尚书之后,范景文顿时感到肩膀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这对于他来说,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假若大明的江山社稷需要他这把老骨头,就算是散了架也心甘情愿。

    崇祯还在位的时候,由于山西的明军节节败退,范景文感觉到大明的江山危在旦夕,为此他茶饭不思,硬是绝食了好几天。

    如今看到新皇励精图治,有意抗击贼军,虽然为人刚愎善猜了些,但总归能从那位年轻的皇帝身上看到了大明的希望。

    曾经,太上皇为帝时当初太过于优柔寡断,以至于国内外的局势持续恶化。

    新皇残暴,杀戮过甚,却有着太祖成祖之风。

    如今乱世,江山绝非需要一个守成之君,或许只有一个威服四方气魄的帝王,才能戡平国难。

    在这一点上,新皇显然是有这种苗头的。

    正是因为此,范景文一扫往日的颓废之态。

    今天的范景文的胃口很好,干劲十足的他中午直接吃了三碗米。

    然后又跑回火器局,会见集中而来的工匠,以及朝中精通工事的大臣。

    按照朱慈的指示,攻克杂铁锻造的技术难关。

    赏银万两,二等伯的诱惑可是很大。

    无论是大臣,还是工匠无疑都开动了脑筋苦思冥想。

    光想还不够。

    还需要实际操作。

    他们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方法,都付诸实验。

    第一,加大火力。

    这的方法炼出来的铁,经工匠汇同检验后,摇了摇头,仍然存在过脆的现象,显然不能用来制作火器。

    第二,增加锤炼次数。

    仍然不行。

    第三,和铜一起煅烧。

    延展性有着明显的提高,但这也不是制作火器需要的。

    从范景文召集他们过来到现在汇同研究方案。

    短时间内,还真难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而后不久。

    朱慈亲自驾临火器局,视察工作。

    火器的制作,是朱慈现在头等的心病。

    为了将合格的火器列装在京营中,朱慈可以不在乎一切代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朱慈亲自过来,早已在火器局主持大局的范景文还真是吓了一大跳。

    赶紧跪拜行礼,而在火器局工坊内的一应工匠全部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朝着朱慈山呼万岁。

    “平身吧。”

    “你们继续,朕只是过来看看。”

    范景文起了身,苦笑的心想,这这哪里是过来看看,分明就是不放心啊,你这一来不要紧。

    下面的工匠哪还有心思去攻克难题,这明显就是在帮倒忙啊。

    朱慈倒没考虑这些,他就寻思着看一看火器的生产,想着依靠他那极为有限的知识,能否给出合理的建议。

    工坊之中,灰尘遍布,浓浓刺鼻的味道,令朱慈搓了搓鼻子,周围的工匠,基本上都是衣衫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