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明不南渡-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理想的状态下,应当索要一定的兵权,这是他们活命的最大保证。

    三人沉默,他们也知道处境并不好。

    但内心也有松动,倘若有一分的活路,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的抓住。

    “朝廷说不杀咱们了么?”耿仲明说道,他倒是不在意投降之后能不能统兵,他只想要一个投降大明,也不会被杀的保证,然而并没有。

    “朝廷也没说杀咱们吧,”尚可喜这么一说,其他两个人都是一愣。

    似乎真的是这样,看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反的。

    刘理顺的回复比较模棱两可,并没有准确的说法。

    明军那边并不着急,但孔有德三人却不得不着急,他们也意识到越早投降越有利,如果等到明军兵临城下,大举围杀他们的时候,再去考虑投降的事情,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明军还有什么不坑杀他们的理由。

    三人斟酌了一番,不得不再次放低自己的要求,与刘理顺进行第二次投降的商议。

    二次磋商,三王只要明军保证,只要他们投降之后,能够保证他们的生命,以及家人的安全。

    只要许下承诺,便愿意带着三万汉军旗,同时还有手中的满八旗军兵,贵族俘虏,以及耀州以及海州,盖州等军事要塞全盘投降明军。

    简直就如同天上掉下的馅饼。

    刘理顺并不是善于拿主见的人,尤其是汉军旗全部的投降,由他来统筹接收的话,定然是大功一件。

    但是,对于三王的人身安全的保证,刘理顺还真不敢承诺。

    孔有德三人,以及吴三桂,乃是朝廷之中公认的汉奸,无数次讨论中,对于他们的存在都是口诛笔伐,深以为耻。

    朝廷对于汉奸,似乎完全是敌视的状态,切齿的程度相比于鞑子还要痛恨。

    鞑子作乱,毕竟是外族的上蹿下跳,但身为汉人却为鞑子做事,就纯粹是人品问题,出卖国家,出卖民族。

    刘理顺再次向三路军汇报汉军旗的状况,让戚宗明来定夺。

    戚宗明觉得虽然由于路途原因,来不及等到北京的定夺。

    但是考虑到征服辽东的进展,还是尽早的接受孔有德的投降为好。

    得到盖州,海州,耀州三地,实际上已经等于将辽东的大部收复了回来,而只剩下的辽阳,在多路大军的围拢之下,就如同瓮中的老鳖,炖了就好。

    至于孔有德三人,能不能给他活命?戚宗明也说不准,如果圣上要杀他们,谁的拦不住。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口头答应孔有德,会保住他们的小命,让他们乖乖投降。

    事后反悔又怎样?

    他们孔有德还能化作厉鬼来索命不成?

    得到了戚宗明许诺的刘理顺,永远是有了主见,第三次和孔有德三王的投降会谈,最终达成了结果。

    辽宁二年四月十二。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率领耀州三万汉军旗,出城向明军四路军,刘理顺部缴械投降。

    上交了作为顺王的王印,官服,战甲,武器。

    城中的辎重,粮草,户簿等等,全盘交割给明军。

    以及逃到他们这里来的多铎豫亲王的七百八旗兵,一百五十三罗刹人助力。

    孔有德三人,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刘理顺,现在他们便是明军的人……还望对他们温柔一些。

    刘理顺毕竟熟读诗书,在军部也是一个文化人,自然不是张煌言那种暴虐屠夫可以相比。

    性情温和,不苟言笑,本本分分,擅不越俎。

    杀降他是干不出来,朝廷和戚宗明都没有相应的命令。

    按照和孔有德商讨的条理,接收降部,将汉军旗集中关押,设立营地。

    正常的供应粮草,安置部众,防止可能出现的叛乱。

 第四百八十七章 连锁反应

    刘理顺,或许在指挥作战上,没有什么出彩的的地方。

    但对于善后的问题,处置的还是极为妥善。

    耀州等地乃是辽东汉民最大的聚集区,刘理顺的四路军在接收了这些地方后,积极的张榜安民。

    严明军纪,防止军队伤害百姓。

    这个过程,并没有受到百姓太多的抵抗,对于鞑子的大清,至少辽东汉民是没有任何感情。

    脑袋上还挂着耻辱的小辫子,在明军入城之后,自发的剪掉。

    却导致了遍地光头的奇景……

    孔有德他们是投降了。

    多铎是肯定要被押解到北京,等候处置,同时也是军功的象征。

    不过让刘理顺没想到的是,战俘之中还有一百多个鬼佬。

    “我们和清国没有关系,我们是罗刹国的雇佣兵,希望你们明国将我们放回罗刹国。”

    米哈伊尔让翻译,向刘理顺申明了立场,他们哥萨克就是靠卖命讨生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喜欢作死,能活肯定要争取一下。

    “并且,只要你们贵国愿意,我们会帮助贵国攻打你们的敌人。”

    “哼?”

    刘理顺没怎么想要搭理米哈伊尔的意思,堂堂的一个极右翼民族分子,对于外族人有些天然的蔑视。

    汉族的百姓,他会格外的照顾,但非华夏的民族……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顺眼。

    这也是为何,他尽力的维持耀州等地的治安,却对于汉民对鞑子百姓的报复行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

    “将军,这些是鬼老的火器……”

    一个士兵,将哥萨克们使用的火器,交到了刘理顺手里。

    和明军一样,罗刹人似乎也是一个善于使用火器的群体。

    尤其在刘理顺看到罗刹人的火铳后,还是很惊异的,他们的火铳有四种,其中三种是点燃火绳的火绳枪。

    但有一种,确实不带火绳的。“自生火铳?”

    刘理顺婆娑着那把不带火绳的燧发枪,虽然他不怎么懂火器,但对于自生火铳的犀利程度还是深有体会。

    也是因为自生火铳甲乙丙的几个型号,配备了全军,才使得明军的战斗力有了质量上的飞跃。

    然而……鬼佬手中竟然也有自生火铳?

    缴获明军的?

    不……长相完全不一样,木柄,枪托,枪管角度的设计,和明军的设立是有明显差异的。

    好奇的刘理顺,让士兵用明军的自生火铳和鬼佬的自生火铳,试射对比。

    发现两把自生火铳,在射击速度上明军乙型要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射击距离上,鬼佬的自生火铳要比乙型更远二十到三十步的样子。

    这样的大发现,让随军懂火器的军户,短时间内也找不到原因,只好将其送至北京,交由北京的军器局拆解研究,或许能为军器局带来技术上的革新。

    除此之外,这些鬼佬该如何处置,刘理顺也不能厚此薄彼,也将他们关押起来,只不过在送去后方的塘报中提上了一句而已,在刘理顺看来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这个时候可没有外国爹一说。

    汉军旗的投降,满八旗的大败,更加加速了鞑清的覆灭。

    对于顺风局面来说,并非每一座城池都需要强行攻取,当外界的现实,击碎了他们的心理时。

    即使不需要一兵一卒,胜利也会接踵而来。

    辽东半岛,汉民相对于鞑子百姓,仍然拥有压倒性的数量。

    在明军没有到来之前,多处都以迎接明军入城为目的,发动了汉民的暴动。

    维持统治的是满洲人,但是他们手里的精兵早已被多尔衮调走,根本无力镇压汉民的暴动。

    更何况,许多满洲人,见势不妙,弃城而跑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顺利的有些一塌糊涂。

    刘理顺用于各城驻守的军兵完全不够用,急忙向五路军申请援军,才勉强能够有能力去接收辽东的归属。

    辽东半岛,复归大明已经木已成舟。

    三路军,忙于清理战场,并且暂时休整部曲,督造船只,准备度过辽河,攻打鞑清的心脏辽阳。

    不过,对多尔衮来说,鞑清的心脏,可不止一个。

    捏爆了,再长一个就是了。

    返回了辽阳的多尔衮,只带回了二万多八旗残部,西平一役,精锐尽损。

    如今鞑清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

    留守于辽阳的文武百官,看到多尔衮灰尘土脸的败北而归,顿时慌的一比。

    “死守辽阳吧……我们身为大清的奴才,愿与鞑清共存亡……”

    有人义正言辞的道,他们对于鞑清的忠诚,虽死而犹不悔。

    “如果可以,或许可以和明朝讲和……”也有主和派,幻想着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现在讲和?还有什么可能?明军怎么可能答应?!”有人怒道,和明军讲和那纯粹就是脑子被驴踢了,他们和明朝已经势如水火,你死我亡的局面。

    并且大概率死的会是他们。

    “或许可以试试。”索尼就支持继续和谈,或者说,他觉得自己的和谈天赋应当能够拯救大清。“明朝无怪乎自诩为天朝上邦罢了,辽宁皇帝也不过是想重建永乐盛世罢了。只要咱们去国降王,并且想明朝称臣,出让辽东,并岁贡物产,北京应当会有所考虑。”

    索尼极为冷静的分析道,似乎也挺有道理。

    “况且汉人只念关内,关外有辽东已经足够,他们更不会对北方苦寒之地感兴趣,只要咱们退回赫图阿拉,并且俯首称臣,明军定会退却。”

    另一个满臣,也说道,他们也是尽可能的保全他们满人的利益安全,出谋划策。

    当然,这个时候最终定夺得仍然是多尔衮,虽然多尔衮经历了大败,但这并不妨碍,他仍然具有压倒性的统治力。

    毕竟那跑回来的二万多最后的八旗精锐,一大半以上都是正白镶和白旗的精锐,多尔衮的嫡系!谁敢乱来,直接撂倒。

    “弃了辽阳吧,回赫图阿拉,待日后东山再起……”多尔衮没有答应和明军求和的建议。

    三天平推西平,让多尔衮内心都有了阴影,这个时候辽阳估计也守不住,多尔衮战略性放弃,并且支援了还是即刻返回赫图阿拉。

 第四百八十八章 二路军

    明军在东线,南线相继开花。

    无论是三路军还是四路军的将士,都是士气大涨,大多数人都表示距离灭亡建奴的日子,怕是已经为时不远。

    理论上是这么说的没错,如果可以忽略到二路军的变故,这一次的东征才能称之为一帆风顺。

    ……

    一路军的目标是去科尔沁草原,索敌蒙八旗。

    但是由于补给线被牵扯的过长,并没有深入多远。

    主要也以阻击蒙八旗为目标,防止其从北线突入到明军后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但结果却是,想象中的蒙八旗,并没有出现任何一个骑兵,偶尔遇到的都是些蒙古平民,和鞑子的百姓,被抓来拷问,然而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一度让明军认为,那将近四万的蒙八旗精锐,全部消失了,或者他们脱离了鞑清的统属,坐视鞑清被明军扫平。

    然而现实确是科尔沁草原要想从鞑清的控制之下独立,根本不可能。

    他们对于鞑清朝廷的忠诚无懈可击。

    首先科尔沁的漂亮姑娘都被送到了满洲贵族们的床上,水平如何不好说,总之都是明媒正娶的正房夫人,包括皇家的后宫也充斥着科尔沁的后妃。

    所以说科尔沁就是鞑清的娘家人,一条心杠杠的。

    同时,鞑清中的蒙古贵族也主要以科尔沁的王公为主,他们的地位非常的稳固,和鞑清有着共同的利益。

    在同时,科尔沁等蒙古部落,被编入八旗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政治基础十分牢固,兵权也由满洲的扎萨克掌握,根本不在蒙古人手中。

    一路军只是没有遇到蒙八旗而已,并不代表他们不作为。

    消失的蒙八旗,在二路军的防区出现。

    二路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三桂的关宁军,沈阳,抚顺那里的清军根本不值一提。

    虽然是敌人,但吴三桂已经没有和明军继续交战下去的勇气,失去了山海关总兵的他,关宁军是一日不如一日。

    再这么下去,早晚都得完蛋。

    吴三桂和孔有德那些汉臣一样,也在试图寻找投降明军的机会。

    同样……吴三桂也担心投降之后被清算,所以在投降的事情上非常谨慎,一直和二路军的主将陈子龙讨价还价,争取足够的利益。

    陈子龙在崇祯年间,官至兵科给事中,也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言官,不过后来辽宁皇帝抓权,言官被削。

    没职位的陈子龙便进了军部,靠着在兵部学到的军事基础,又参与了几次战役,在军部也算一个有一定能力的人物了。

    如今作为二路军的主帅,面对着吴三桂部的毫无战意,那基本就是稳吃的局面。

    二路军也并非主力,战斗力并不是特别强,五千皇卫营之外,其他的都是乡兵填充。

    能不打,就不打,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就是这个道理。

    反正能兵不血刃,就定然不要平白无故的损失兵力。

    和刘理顺的高冷无主见相比,陈子龙显然更加主动的希望直接让吴三桂投降,只要投降了,想要揉捏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道义……承诺,纯粹是狗屁。想当初石达开投降,清兵不也是完全不守承诺……哎?石达开是谁?

    总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陈子龙追求的境界。

    不过……玩脱了。

    当陈子龙和吴三桂商议降明的细节,准备接收吴三桂投降的时候。

    蒙八旗的出现,彻底打乱了节奏。

    四万蒙古铁骑,如同排山倒海之势,奔腾而来。

    二路军太过于把注意力放在关宁军身上,直接导致了在没有任何防备下,受到了蒙八旗骑兵的直接冲击。

    营帐焚毁,阵线被冲溃,明军的乡兵没什么经验,在蒙古人的骑兵之下,被杀的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如果不是皇卫营的意志坚定,及时补救,二路军的二万多人,或许全军覆没都很有可能。

    但也由于阵型被分割,节奏没掌握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二路军不得不败逃,向锦州方向溃败。

    陈子龙火大了。

    他觉得他被吴三桂坑了,那个逼崽子分明是假借投降的名义,让他们二路军放松警惕,来为蒙八旗的突袭赢的契机。

    妈的……

    骂骂咧咧的陈子龙,集中了溃散的败亡的二路军,原本二万余人的大军,或死或失散,如今只剩下七八千人。

    只能向锦州方向撤退。

    ……

    这对于明军来说,确实是东征辽东以来最大的失利。

    士气高昂的明军受到了当头一棒。

    蒙八旗的主将贝勒寨桑见到吴三桂的时候,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笑容。

    “平西王,幸亏你牵制了明军,不然也不会胜的如此轻松,这事若是让摄政王知道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啊!”寨桑那带着褶子的老脸,感觉都年轻了几十岁。

    朝廷中,好多人都觉得明军已经今非昔比,难以力胜,但他做到了,足以让他在鞑清中的地位进一步的提升,从下五旗被抬到上三旗的梦想,估计也很容易实现了。

    相比于寨桑脸上的喜悦。

    吴三桂就是一副死妈脸,鼻梁都快被挫红了的吴三桂,心里真想把寨桑按在地上暴锤一顿。

    擦了,他是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