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明不南渡-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试想一下,当无数的敌人冲杀过来的时候,四百人精准射击,打掉敌人的排头兵和旗手,那对于敌人的打击,简直如同切中要害一般。

    关键是这所谓的丙型能不能够像巩永固说的那样牛逼。

    黄得功拭目以待。

    而巩永固,也开始做示范。

    装药,然后……瞄准。

    啪!

    白烟冒出。

    在黄得功张成了o字型的嘴巴下,铅弹飞略而出。

    弹道很快。

    黄得功完全看不清。

    中靶了?

    二百步啊,二百步的距离,就算是强臂力的弓箭手,也绝不可能射中的!

    “巩军阁!没中!”远处在铳声之后,一个校场的士兵赶紧去靶子上查看。

    并没有任何痕迹。

    那华丽丽的一铳,毛线都没打到,铅丸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黄得功脸上挂着冷汗。

    “没中也不奇怪。”巩永固说道。“本阁是没训练过。”

    “……”黄得功不知道说啥好,这巩永固装漏了,差点忍住没笑出猪叫。

    “只是想告诉黄将军,这几个月,务必让龙营将校,掌握丙型射击技法,就训练他们的火铳点射能力,足以让他们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末将也只能一试。”黄得功脸色并不好看,但军部的命令,发发牢骚也就罢了,违抗是肯定违抗不了。

    也只能按照军部的意思组建,训练,并带领龙营。

    ……

    除了龙营的建设之外,西南的张煌言发的奏章,也辗转抵达了北京。

    张煌言的奏报让朱慈吃了一惊。

    奏报中说明了西南的局面。

    少数民族的叛乱,暂时平息,另一方面是李定国的消息。

    缅甸在李定国的西军进入缅甸后,局面失控。

    缅甸王他隆被杀,而继任者利用李定国的力量登上了缅甸宝座,李定国从而掌握了缅甸大部分力量,成为缅甸的实际掌控者……

 第四百七十章 挖矿

    缅甸,李定国。

    朱慈看着奏章,心情还是挺复杂的。

    李定国跑去缅甸也就罢了,竟然能够顺手把缅王给干掉了。

    朱慈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恼怒。

    高兴的是,李定国作为汉人,在西南称王称霸,也算给汉民族长了脸。

    恼怒的是,李定国毕竟是西军残党,放出话来,西军之人一个也跑不掉,结果却让他们在西南站稳了脚跟。

    再想要把他们清理干净,怕是又要费一些功夫了。

    总之,朱慈把奏章按了下去。

    毕竟西南的局面并非重点。

    对于鞑清的最终战役才是重中之重。

    宋应星对于蒸汽机的研究,还处于建模阶段,暂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朱慈也并不急,放手让他去试。

    北庭布政司的初步建设很顺利。

    察哈浩特改名为察州,作为北庭的府治,在王家彦带领的一些干臣的建设下,正在焕发着魅力。

    国内,由于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大量的汉民流离失所,失去了生活依靠。

    这也是为何崇祯年间,会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

    短时间内用武力平定,只能安稳一时,如果不彻底缓和这样的矛盾,第二个李自成出现也是早晚的问题。

    朱慈实际上,也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这涉及的问题太广了,强行掀翻士绅的利益,甚至比科举改制更容易导致翻车。

    不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为那些没有生活来源的农民找到工作就够了。

    用现代的术语来讲,明末的危机,是因为失业率触及到了红线。

    所以最直观的解决方式就是压低失业率。

    以工代赈,这是最基本的手段。

    忠烈祠的工事规模空前,加上许多学校,城墙修缮的工事,为社会提供大量可以糊口的工作机会,

    北方的贩奴暴利,又吸引许多不愿意出大力,却想赚大钱的投机份子。

    两者结合之下,基本吸纳了存在于大明内部那些土地兼并的受害者。

    这也是为何,在李自成和张献忠完蛋之后,再没有出现成规模的起义运动。

    总之,国内是保持着脆弱的平衡。

    由于登基的时候,查抄了大量的金银,国家现在是根本不缺钱。

    这一点,也是朱慈能够随便玩的保证。

    经济方面需要改革。

    当然,朱慈不是经济学家。

    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他就是觉得,蒙古奴隶抓的有点多了。

    完全超出了实际的需求。

    泡沫太多,六十五两的价格,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价格崩盘不是朱慈想要看到的。

    所以,尽可能的让那些蒙古奴隶产出实际的价值,才是最为重要的。

    为此,朱慈签发了矿改令。

    所谓的矿改令,便是将开矿有限度私有化的举措。

    原本大明的矿业,完全垄断于朝廷手中,私人开矿是违法的。

    只要抓到,杀头倒不至于,但罚你个倾家荡产那是肯定的。

    所以在大明这里,如果你对一个人说,你家有矿!那可不是在称赞对方是土豪……这可是赤裸裸骂人的话。

    所谓的矿税,就是罚那些私开矿的矿主而取得的税收……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了官僚报复异己,牟取暴利的工具。

    矿改令之后。

    私矿有限度的合法化。

    所谓的有限度,指的是,在长城以北发现的矿区,可以允许私人开采。

    同时必须报备朝廷,向朝廷取得开矿许可。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从私矿主手中取得合理的税收。

    一方面,给民间更多赚钱提高经济的路子,一方面,让那些蒙古奴隶有了用武之地。

    挖矿毕竟是危险的,矿工绝对是拿命在工作的职业。

    每一个矿工,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

    如此光荣和高尚的职业,还是交给蒙古和建奴同胞来干。

    朱慈更是忍痛在矿改令上添加细节。

    那就是……若汉人死伤于矿难中,则矿主不但会被追责刑事责任,更是需要赔偿家属二十倍于当前蒙古奴隶交易的价格。

    保证用于挖矿的主力,都是非汉人的集团,压制北方少民有可能的抬头。

    苛责么?不苛责。

    反正,许多人看到矿改令后,都有些沸腾了。

    挖矿很赚钱,这是必然,要不然朝廷也不会一直垄断着,不让外人私采。

    这矿改令一下,有实力的豪商,必然不会放过如此大好的机会。

    许多人在第一次投资蒙古奴隶,已经尝到了甜头,还有一些人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人赚钱,却错过了良机,这便是新的机会。

    在察州附近,发现了三处金矿两处铜矿和两处铁矿。

    许多商人财团,专门来到察州,和北庭布政司的政府官员商议,以图取得矿产开采的许可。

    王家彦的府宅都快被挤爆了。礼物更是收到手软。

    看到那堆积如山的财物,王家彦脸色平静,让衙役一一给退掉,干,也不打听打听,这大明朝就属他最清廉了。

    最挂念的女儿已经送进了宫,王家彦真的无欲无求,只想着给朝廷办好事。

    大明州县无数。

    而北庭是最新建立的布政司,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在各大布政司之中,都处于最低档。

    不过朝廷给了北庭发展的特权,在北庭允许私矿,并且核发采矿许可的权力,在王家彦手里。

    那些想赚钱的大佬,都得看着王家彦的脸色行事。

    将那些想要取得采矿许多的商人集中了起来。

    王家彦非常公平的拍卖在察州附近发现的几处矿脉的开采权。

    价高者得。

    截流一部分必要的资金,剩下的当做税收,交给朝廷。

    初次发现的矿脉,只是开始。

    随着矿产私有化的推进,无数的苍蝇飞进了北庭,又是一处处矿脉被发掘出来。

    矿产行业,基本要成为北庭的支柱产业。

    并且因此,不断吸引着国内的人口,向北庭迁移,安家落户,开发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北方草原。

    不过,蒙古族的威胁,并没有解除。

    随着南部蒙古,几乎沦陷在贪婪的汉人手中后。

    喀尔喀蒙古的三大汗,也坐不住了。

    南部的同胞被变成奴隶,并不是什么大事,但从种种迹象表明,或许他们有可能会步了土默特,察哈尔的后尘。

 第四百七十一章 战前准备

    无论是喀尔喀蒙古三大汗,还是辽东的鞑清,都感觉到了危机。

    那个辽宁皇帝,肯定属泰迪的,逮谁干谁,简直丧心病狂。

    喀尔喀蒙古和多尔衮的结盟,在年初之时就已经确定。

    他们约定在面对明朝的时候,共同进退。

    为了稳妥起见,还将罗刹人拉下了水。

    在辽宁二年的夏天之前,摆下了决战的姿态。

    三月的时间,天气已经转暖。

    汉地的百姓,大多换下了冬衣,开始享受暖春的舒爽。

    京城的军营,皇卫营的官员,已经开始调动起来。

    经过了大半年的休整,状态调整到最佳的地步,随时准备完成收服辽东失地的重任。

    谢芳的锦衣卫,在辽东和蒙古边界,布置完成了缜密的情报网络。

    让蒙古人和辽东方面的军情,能够及时传递到京城枢纽。

    “车臣汗,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聚集大约八万蒙古人的骑兵,随时有可能南下,预计有可能进攻北庭的察州,这是十五天前的消息,喀尔喀蒙古中的暗哨不多,且难以联系,如果喀尔喀蒙古南下侵扰,怕是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谢芳在得到至关重要的军情后,第一时间告诉了朱慈。

    “辽东方面毕竟仍有汉民在,其中的暗哨布置也容易一些,所以清虏的动向,倒是可以了如指掌。”

    “他们已经把黑水以北的土地,馈赠给了罗刹人,来换取他们出兵相助。”

    朱慈静静的听着,暗暗点头。

    “这是锦衣卫在辽东打探之后,绘制的清虏城塞,兵力分布图。”

    谢芳将他的工作成果交到了朱慈手中。

    让这些探子去完成测绘工作,还真是难为他了,画出的地图,显然和朱慈印象中的准确版的东北地图相差甚远。

    但怎么说,也是勉强可以清晰可辨。

    清虏的首都在辽阳,沈阳被屠便被废弃了,以辽阳为中心,大大小小有三四十个城池。

    向北就越来越少了,只有一些关塞要地,才布置着兵力,表明那这一带是他们的地盘。

    黑水外兴安岭一带,基本就是那些还没完全开化的野人部落的地盘。

    不过现在已经落到了罗刹人的手里,鞑清还真是尿性不改,他们完全没节操的割地行为,显然在加速着罗刹人的东侵步伐。

    “辽东那边,天气如何?”

    “这……”谢芳愣了愣,圣上的考题有些超纲,还真的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圣上赎罪,臣并不得知。”

    “作战最重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气地理,都是必须要事先摸查清楚的,如今大战在即,切不可疏忽大意。”

    “臣省的了。”

    “那么,下去吧,顺便把巩永固和范景文召过来。”

    “遵旨。”

    和鞑清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当然,这一次,他们是主动的一方。

    对于辽东全境,势在必得。

    那本来就是大明的国土,从没有割让给任何一个势力。

    只要有力量,就怼过去,要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一切。

    “臣巩永固。”

    “臣范景文参见圣上……”

    “准备的如何了?”

    “回圣上。”巩永固率先出言,军部在某种意义上比内阁话语权更大一些,这一点,范景文也默认了武将势力崛起的现实。

    “皇卫营主力五万随时可以出征,另有各地团练,乡兵三万,山东,河南,江淮的卫所兵四万,已经启程北上,相信半月之内,便能进抵北京。”

    皇卫营战斗力足以保证。

    但人数少是软肋。

    这一次是扩土之战,国运之战……除了必要的战斗外,接管城池,后勤补给都是需要人数来支撑。

    为了让皇卫营可以充分的发挥战斗力。

    国内次一级的武装力量,也必不可少的被集结起来。

    其中,乡兵团练,是各地巡抚总督招募出来备贼防乱的军队,战斗力是比不上正规军的,正面战场估计会被八旗碾压。

    卫所兵就更扯淡了,战斗力比乡兵还差,投入战场也是只能逃跑的份。

    “丙型自生火铳的配备如何了?”

    “军器局已经提前完成目标,将四百自生火铳丙型,交付给了黄得功将军的龙营,龙营将士,已经熟悉了丙型的操作流程。”按照朱慈的指示,建立起的龙营,人数虽少,但却装备着目前大明最为尖端的武器。

    许多军部大佬都对丙型优良的射程和准确度赞叹不已。

    因为,也颇为期待黄得功率领的龙营,在战场上能发挥出好的成绩。

    “范首辅,你呢?”

    “回圣上,从各地收来的粮草,已经填满了京通十三仓,只要大军出征,粮草供给,并不是问题。”

    和崇祯朝相比,辽宁朝开始,就有钱的一比,所谓百官栽倒,辽宁吃饱的俗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有钱……可以各种任性,倘若崇祯能像朱慈一样恬不知耻搜罗钱粮,也不会玩脱成这样。

    几千万两银子,挥霍到现在,暂时还不用担心,有钱有粮,也是足以支撑大规模军团作战的必要保证。

    对于辽东的战事准备,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

    皇卫营的一万先锋部率先向辽东挺进,而主力在北京等待南方其余兵力的抵达,继而共同向辽东施加压力。

    ……

    压力的确挺大的。

    尤其是辽阳的多尔衮最终收到了明朝的作战檄文后,满朝文武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那是前面,辽宁皇帝沈阳屠城后的余威,那是黄太吉陵墓被焚毁的恐惧。

    檄文曰:

    建州贱奴,本为天朝旧属,食仰君禄,却不荷皇恩,祸乱辽东,以至黎民颠连,荼毒百姓,天怒人怨,妻子不复。

    卧榻之侧,岂容硕鼠之酣睡,普天之下,怎有蚊虫之嗡鸣?

    ……省略三千字……

    朕提三尺之剑,赖太祖之余荫,仰成祖之基业,誓将踏平夷狄,复汉官之威仪,还生民于碧天。

    凡阻朕者,无论鬼神势必杀人。

    凡不降者,无论汉狄势必戮之。

    但有为建奴贱婢谋力,而又不思悔改者,必如沈阳之下场,化为骸骨,踏碎于天军之下!

 第四百七十二章 凝固

    檄文写的洋洋洒洒。

    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辽宁皇帝的味道。

    在开战前,先打击敌人的心理,将对手的心智按在地上蹂躏一番,再进行肉体上的摧毁,这就是辽宁皇帝的性格。

    至于那所谓的片甲不留,辽宁皇帝会不会顶着天下的大不韪,攻入辽东后大肆屠杀?

    那是绝对,以及必然的。

    没人会怀疑这一点。

    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三个人是内心忧虑,作为活下来为数不多替鞑清卖命的高层汉人,明朝越强大,他们就越难受。

    原本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