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明不南渡-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咳咳。”朱慈咳嗽了声。
“微娖,还是你自己选吧。”
微娖是坤兴公主的名字,但她还是很羞涩。“可是臣妹害怕。”
她还是很犹豫,根本无法放的开,哪怕是和那些少年对视,都觉得要羞死人的说,更别提所谓的精挑细选了。
“王德化,那十七个少年的生辰八字,和家世出身,都调查清楚了么。”
“回圣上,有的。”王德化,进献了十七个人更加详细的资料。
此地要事,可不得马虎。
无论是百姓还是豪商,总之家里如果有犯过事的,造过反的那肯定是不能要的。
花名册内有十七个人的性命,生辰,出身,以及在文武试中的具体成绩。
朱慈也没看,把花名册给了坤兴。
既然不好意思亲自下去选人,对着名字选,总行了吧。
可惜……没照片。
坤兴终究开始翻阅了名册。
“不急,慢慢选……”
朱慈是不急,下面的少年可有些遭罪,这一直站着不动确实有些累,不过想着能成为驸马的结果,似乎也只能忍耐下来。
他们距离朱慈和其他皇亲还是比较远的。
虽然很远,但也能看的出来,那坐在圣上身边的必然是坤兴公主,活脱脱的一个白富美。
若是能娶到他,那还真是咸鱼大翻身。
名册在坤兴手中翻动。
第一个,王疆,北直隶通州府人,父王云庭,广东布政司通政,崇祯元年七月十八生,崇祯十七年进士及第。
花名册是宗人府做的,第一个似乎是他们觉得比较靠谱的人,十七个人中唯一一个进士,十六岁就得了进士,那简直就是个天才。
当驸马那是妥妥的。
后面的人,还有三个举人,七个秀才,以功名来看,王疆似乎是最优秀的存在了。
坤兴多看了几眼,觉得很不错,但还是继续往后翻看一下。
第二个,孟守明,山西泽州人,当朝阁臣孟兆祥族孙。崇祯二年四月初五生,举人出身。
他姥姥的。
虽然坤兴在选,朱慈也是在一旁看着的,这孟守明是不是老孟给走的后门?
不过想想,和老孟家联姻,也不是不能接受。
第三个,洪承宗。
第七个,第八个……
第九……第十二。
当坤兴准备从第十二页翻到第十三页的时候,朱慈却突然按住了那名册。
“不选了,就他了。”
“啊?”坤兴没明白。
第四百六十三章 临春
十七个人都是精挑细选的结果。
谁当驸马,坤兴高兴就行,那是他的终身大事。
不过,当名册翻到第十二页的时候,朱慈就有些不淡定。
“就他了,不用选了。”
坤兴啊了一声,表达了她的困惑,刚才还说婚姻自由,给她选择的权力,怎么突然就一个变脸。
低下头,看了眼那第十二页的人名,以及背景出身。
夏完淳,字存古,松江府华亭县人,崇祯四年,一月二十八生。无功名。
父夏允彝,江南明士。
一大串……
呃,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啊。
“皇兄?”坤兴还想再问几句。
却看到她的皇兄似乎很兴奋。
“王德化,告诉其他人,公主选好了,让那夏完淳留下,其他人都可以回去了,恩让他们去军校报到。”
我没选啊……坤兴一脸懵逼。
不过看到自己皇兄那异常确信的样子,坤兴是无法拒绝的。
“相信皇兄,就他了。”朱慈转身道,也不给坤兴拒绝的可能。
坤兴懵懂的点了点头。不知道自己的皇兄怎么回事,变脸跟翻书一样。
坤兴,和其他皇族都返回了宫内,大部分时候,他们还是不适合抛头露面的。
朱慈在皇极殿中接见了夏完淳,这是一个潜力股。
至少忠诚度,十分可靠。
能够以双甲的成绩,走到这里,朱慈还真不介意给他开个后门。
这是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小男孩。
比坤兴还小一岁,不过在姐弟恋十分普及的古代,男比女小十岁都很正常……
恩,比如朱慈的大伯就好这口。
夏完淳,是一个羞答答的小男孩,在见到朱慈后恭恭敬敬的跪拜行礼。
已经有些暗淡的阳光,斜拉在他脸上,难以掩饰的是,他被最终抉择的激动,和见到当朝皇帝时的忐忑不安。
“夏完淳?”
“草民在。”低着头,年级不大,却很懂礼,这让朱慈更加的有好感。
“你从松江过来的么。”
“是的,圣上。”松江,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土生土长的上海阴。
“为何想做驸马?”
夏完淳低着头,想了想措辞,继而说道。“因为草民是大明人。”
“是大明人就想做驸马?”
“没错,是大明人就应当以迎娶公主为荣。”
似乎说的也没毛病,这一道圣旨下来,并没有强制性的命令,却有一千多人来到京城碰碰运气。
“大明的驸马可不是好当的。”
“草民若为驸马,必善待之,相敬如宾。”
“不止这些。”
“草民为驸马,必为国而思,精忠报国。”
朱慈还算满意的点头。
朱慈理想中的驸马,可不是朝廷养着的小白脸,看看巩永固,那也是驸马,虽说能力也就平平,但至少愿意为朝廷出力,抗住大梁。
就这一点,朱慈觉得夏完淳是合适的。
所以在名册中看到他名字的那一刹那,那就没跑,就他了。
至少朱慈对夏完淳要远比其他人更加了解,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可靠的选择。
“如今,朝廷事不平,东北西南,亦多用兵,朝廷招选驸马,更多考虑的是,能否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草民省的,亦有拳拳报国之心。”
“恩,朕交给你的不仅仅是大明的公主,还有必须负担的家国大事的重任。”
“你先去军校学习,带学成之后,受衔入军部,待后而用,至于婚事,年后举办,你意下如何?”
“悉听君意。”
……
结婚,不是那么急躁的,从订婚开始,有一系列的规矩,需要有条不紊的推行。
但夏完淳被确定为驸马的事情,毕竟实锤了。
当夏完淳离开紫禁城后,遇见城里其他的亲朋好友,无不对其羡慕有加。
夏完淳也闹不明白,怎么会是他入选的。
摸了摸脸,似乎也并不是非常的帅气。
出身……普通的士族,没啥特别的。
功名也没有,其他那十六个人,他并不算最优秀的。
尤其那个王疆,功名乃是进士,并且在武试上把他按在地上摩擦。
自己这个臭虫烂虾,哪里好的了。
想不明白,想不明白。
“你见到圣上了?”夏完淳的爹夏允彝见夏完淳回来后,忍不住问道。
“恩。”
“公主呢?”
“也看到了,不过隔的太远,没看清。”
夏家在京城认识的好友,在得知夏完淳被确定为驸马之后,许多都来登门送礼,原本只是租来的小院,人来人往被挤的水泄不通。
不但好友,朝廷内外,大小官员,也来登门混个脸熟。
驸马,那是有前途的,能力强一些的,在军部爬上去非常的快。
而现在武人的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夏完淳的前程,那就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只要眼不瞎,没人不想着和夏家交好。
腊月十八。
驸马选试结束之后,落选的人,并没有立刻离开。
再过十几天就春节了。
许多人也想着在京城过一次春节。
这里,显然要比家乡热闹许多。
……
远在辽阳的多尔衮也没啥心思过春节。
随着年关的临近,需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宁古塔的巴海被杀之后。
驻守的清兵也开始撤防。
但从北边得来的回报,罗刹人在摸清楚了他们大清的虚实后,即使签订了条约,也并不安分。
一个个北方的部落,承受了罗刹人的侵扰之苦,向南方迁移。
广宁被明军夺取之后,蒙古草原一带的奴隶贩子,开始向辽东一带渗透,掳掠着满洲的百姓,贩回去卖钱。
头疼,多尔衮觉得自己的中央处理器快坏掉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
唯一让多尔衮觉得舒服一些的事情是,他们打入锦州的暗探,坑蒙拐骗得了明军一把,新式的火器。
“你觉得,这火器如何?”
汉军营中,最懂火器的,便是孔有德。
多尔衮想的是,让孔有德看看,能否仿制出来,列装汉军营,弱小和明军的差距。
“没火绳……”孔有德,皱着眉头,把玩着那把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生火铳乙型。
根据他的知识,却无法理解这把火铳的原理。
“怎么引火的呢?”孔有德左看右看,无法定论。
这让多尔衮很不爽,说好的火器专家啊,怎么这么挫?
“能否仿制出来?”多尔衮最关心这个。
“臣,不敢断言,只能带回去研究,尽力一试。”孔有德不敢打包票。
“没时间了!”多尔衮不禁有些捉急。“三个月,最多三个月之内,必须仿制出来!”
第四百六十四章 风动
孔有德无法忤逆多尔衮的意思,虽然对于得到的明军火铳还没有什么头绪,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来。
汉军旗的力量必须得到提升,除了催促他们尽可能的研发仿制出明军的尖端火器之外,也需从辽东汉民之中继续招募以扩充兵力。
当然作为主要力量的满军旗,也必然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加强。
满八旗的中坚力量,是重步兵,极厚的甲胄可以免疫大部分伤害。
但明军的火力强度已经达到了可以轻易击穿重甲的地步。
那笨重的铠甲,不但无法有效的阻止伤害,反而会成为大军行动的障碍。
多尔衮的想法是,继续增加步兵的铠甲厚度。
最大程度的提高重步兵的防御力。
明军以远程火力为主,而近战偏弱,只要能够冲锋到明军面前,战事就会呈一边倒的局面。
对多尔衮来说,想要力克明军,最先考虑的是如果相尽办法的靠近明军。
……
此时的吴三桂,过的并不怎么舒服。
除了后悔于压错了宝之外,之前围攻明朝援军得时候,他又擅自撤离。
搞的自己现在无论面对鞑清,还是大明都里外不是人。
不过好在,辽阳换了主人。
并没有过分计较于他的过失。
但吴三桂,并不觉得这是好事。
只不过鞑清需要他的力量,不敢轻易得罪他罢了。
明朝对于辽东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形式上来看,以鞑清的力量,再想取得在崇祯年间不断地胜利,似乎已经不太可能。
并且,很有可能在近一段时间,主动进攻辽东,彻底平定辽东的祸乱。
吴三桂不得不为未来考虑,不求富贵,至少也能在辽东风起云涌的局面下,能够活命。
在腊月的时候,吴三桂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和锦州的辽东巡抚袁枢接触。
看着吴三桂发来信,袁枢也只想笑。
“信上说什么了?有这么好笑么?”
阎应元吃着正常放盐的菜,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许多,袁枢那笑的惨样,让他很纳闷。
呷了口酒,舒坦。
袁枢把信交给阎应元看,后者接过信,审视了一遍,又还了回去。“吴三桂想不开啊,放着鞑子的王爷不做,又想回来了?”
“谁知道呢,话说回家,鞑子要是封你做王爷,你投不投鞑子?”
“我啊。”阎应元躲了躲,脸色依然不变。“莫说王爷了,就算封我当他们的皇帝……也不干。”
袁枢笑点是真低,又被阎应元这面瘫给逗笑了,鞑清就算再颓废也不可能封一个汉人当他们的皇帝……真有趣。“为何?”
“当他们的皇帝,还得净身,不干……”
“哈哈……”袁枢继续笑。
笑完之后,也不得不思考给吴三桂的回复了。
作为一个叛臣,圣上肯定是容不得的,投不投降,都是得死。
要不然,如何对得起那些为大明舍生取义的烈士。
虽然接受吴三桂的投降,短时间内看来,会让局面更向大明有利的一方面发展。
但长远的来看,会在一定程度上挫败明军对于汉奸的痛恨程度。
投降鞑子,开关放鞑,这样的事情,如果可以当做没发生过,朝廷的颜面何在。
这一点,吴三桂自己也清楚,他来信,也只是试探袁枢的口风。
寻找哪怕一丝,重新返回明廷的可能性。
这样的事情,袁枢不敢断,即刻把信原封不动的进奏朝廷。
七天之后,袁枢接到了朝廷的回复。
“间之。”
就俩字。
袁枢拍手大笑,他真和圣上想到一块去了,没错,这样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一方面不能容忍吴三桂不干净的事实,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
奋笔疾书,给了吴三桂答复。
……
抚顺城外。
夏国相看着自己岳父的脸色不太好。
“那袁枢怎么说?”
“不是袁枢怎么说,这是明廷的意思。”吴三桂冷言道。“明廷让咱们拿下多尔衮的人头,方才允许咱们复归汉地……”
“这也太……”夏国相失声道。“多尔衮毕竟是清廷的摄政王,远在辽阳,也自然有重兵保护,若非力克辽阳,根本无法动的了多尔衮。”
“更何况,多尔衮心计颇重,怕是已经对咱们有所防范,更加难以下手。”
“呵……”吴三桂听着,不禁有些自嘲,明廷这样的要求,甚至比直接拒绝他更让他难受。
是死心塌地的跟着清廷混,还是铤而走险的按照明廷的意思,去搞掉多尔衮。
现在成了吴三桂,不得不斟酌的一件事。
……
除了吴三桂的事情。
广宁城也被袁枢所接收。
忠明军,作为一支私人的贩奴武装,目前来看还是对得起他们的名号。
做的事情,体现出了一定的爱国水准。
当然在袁枢看来,并非单纯的爱国,只是以爱国为旗号,一方面能够背靠大明这颗大树,另一方面可以用大明作为旗号,形成一股号召力,汇聚在草原上的汉人力量,来扩充自己的实力。
就比方说,在深入了解之后。
袁枢发现,草原上形成的私人武装,并不止限于吴文义的忠明军。
还有好几股力量,护明军,卫明营,保明军……这样的取名并不罕见,已经烂大街了。
你能说他们通通都是因为爱国情怀而组建的私人武装么……不,现在不可能。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山寨货,忽悠那些涉世未深的淘金者,让他们觉得加入的势力,有着官方的支持……
但实际上,这些势力,在把蒙古各部搞的鸡犬不宁的同时,相互之间还有些矛盾。
譬如,在地盘,和抓捕奴隶上的分歧,让他们相互之间也有过很多次摩擦和争斗。
吴文义就是在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