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明不南渡-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缠着绷带,咬着牙唤来起来身边所有的将官。

    “让肃亲王在增派兵力,越多越好!这部明军必须打掉,不惜一切代价,咱们被蛮子耍了!呼!”

    “这些人肯定是蛮子的精锐和主力!只要打掉!咱们必能直下山海关!”

    这样的火力密集程度,武器精良的程度,已经超出了鳌拜对于明廷的认知。

    有如此战力的明军,绝对不是杂鱼。

    必须给于高度重视。

    向豪格求援的同时,鳌拜也决定,在明军选择突围的时候,予以全面的武力压制。

    东线的汉八旗,满八旗,合计两万人,直接向西压去。

    北线还有孔有德的几千部曲,也同时配合进攻。

    鳌拜真的怒了。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干掉让他重伤的这伙明军。

 第四百四十六章 麻烦的车兵

    辽宁元年十月末。

    明廷和清虏在宁远以东五十里的地方,发生了一场足以影响双方力量对比的战事。

    史称宁塔之战。

    在刚开始的交锋中。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阻截了明军,使其无法向宁远后退,而后先锋官镶黄旗统领鳌拜,命令汉满八旗全线出力。

    好在的是,南边靠海,这或许是明军值得庆幸的事情。

    要不然,真要是四面同时围攻,就算再强大的军队,也将难以应付。

    但东西南,三线围攻的压力,也使刘文柄和赵副将再没有过多的语言。

    除了,奋起反抗之外,已经没有更多的退路。

    清虏在全军集结完毕之后,首先发动攻势。

    西边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奔踏而来。

    北线孔有德的汉军旗,也是步步紧逼。

    东线鳌拜虽然重伤,但八旗的军力还在,两万的八旗精锐,几乎倾尽了清虏最精锐的力量。

    赵副将,将部曲分防三线。

    每一线保有一千多的火铳手,其余的当做支援,及时补充可能会崩溃的阵线。

    首先得是西线的吴三桂部,关宁铁骑其实就是弱化版的龙骑兵,龙骑兵是骑马的燧发枪手。

    而关宁军用的是三眼火铳。

    一次一次三发,打完把火铳当狼牙棒砸人。

    火器的爆发力还是很强的。

    在第一波和关宁军接战的时候,在短时间内,关宁军的火力,甚至一度压制了明军的火力,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不过,射完第一波,就没有后续了。

    那些打完了弹药的关宁军,就成了活靶子。

    试图趁机冲阵时,明军的持续输出,完全呼在了关宁军的脸上。

    那些骑着马的关宁军,护甲脆的像纸一样。

    并且体量较大,无论是铅弹打在马身上,还是骑兵身上,都足以令其坠落,失去战斗力。

    关宁军一个个倒下,看的最心疼的无疑于吴三桂。

    直到接战开始的那一刻,他似乎意识到了,这伙明军,看起来不像表面上那么好惹。

    那不间断的射击,让吴三桂不觉皱着眉头,明军的火器有些古怪。

    熟知各类现有火器的吴三桂,实在想不到,哪一种型号的火器,能有如此的射速。

    这样密集的火力网下,关宁军这种不善于冲锋的骑兵,一个个过去,等于送死。

    火器齐鸣之下,哪怕有几个运气好的士兵,冲到了和明军相聚不足十步的地方,马匹也因为,巨大的声响,害怕的嘶鸣失去控制。

    在冲锋了几轮之后,吴三桂也不是傻子,赶紧喝止了关宁军进一步的攻势。

    但这么几轮下来,已经留下了几千的尸体,让吴三桂肉疼的难受。

    同样面临相同困境的是北线的孔有德。

    他的部曲,是汉军旗的步兵。

    武器也以火器为主。

    步兵,那就不能对冲了。

    找好位置后,和明军进行对射。

    这就完全比拼的是双方的火器的质量了。

    在双方对射一开始,汉军旗的几千人就被打成了筛子,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虽然说西线和东线都顶住了。

    但明军还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新式的燧发枪虽然在火力上完全碾压火绳枪,但由于并没有膛线,等许多方面的技术原因,射程并没有提升多少。

    在关宁军和汉军旗的火器之下,还是有几百人的伤亡。

    相比于西北两线。

    东线的攻势最为猛烈。

    鳌拜显然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改变了策略。

    清虏不玩火器,但是有弓骑兵,可以游走打策应,臂力强大的弓手,可以射出一百步的距离。

    相比于此,弓骑兵不是最具有威胁的。

    最让赵副将不得不慎重的是,清虏推出了战车,来应对明军密集的火力压制。

    所谓的战车……值得是一种手推式,可以用作盾牌的木车,在推进的时候,士兵躲在战车之后,推着战车向前方突进。

    土板足够的厚重。

    铅弹,打在木板上可以深陷其中,但想要破坏战车,只依靠燧发枪,还无法做到。

    着实是克制火器的装备。

    这种战车,据说是一个年老的汉人发明的,所以也叫作老汉推车。

    战车,不断吸收着伤害,清虏的重步兵,躲在掩体之后,逐步向明军阵线推进。

    虽然速度很慢,但胜在完全不用惧怕明军的火器,只要推进到足够的距离,再突然杀出,足以砍瓜切菜的干掉所有火铳兵。

    一排排战车向明军不断推进。

    赵副将意识到问题有些严峻。

    西北都是利好的,但无论哪一线顶不住,都将会导致全军覆没。

    “要是有火炮就好了。”

    赵副将有些遗憾的自言自语,他们这次援助锦州,只带了新式的火铳,但火炮由于太笨重,便没有带来。

    这样的木车,以火炮轰击,足以摧枯拉朽的破坏。

    但现在的条件,似乎很不利。

    眼看着推车逐渐靠近。

    并且有几个老阴比,躲在木车后偷偷射箭,杀伤皇卫营的士兵。

    赵副将搓着头苦思冥想。

    “要是把那些木车掀翻就好了。”刘文柄望着战局,更没有任何好的对策。

    他就纯粹看热闹。

    看到关宁军竟然冲不过来,汉八旗被打的抱头鼠窜,连连拍手称好。

    看起来清虏也没有什么嘛,现在看来是在三面围攻,但明军有条不紊的反击让刘文柄有些自信心爆棚。

    或许,或许如果正常打,可以靠着他们的力量,彻底击败清虏?

    当然也只是想想。

    清虏的战车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刘将军说的对!”

    刘文柄一愣,他并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的对。

    不过赵副将和刘文柄不同的是,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像刘文柄一样,不知所措的无从下手。

    明军一万人,五千火铳手,还有五千长枪兵,这是标准配置。

    火铳手,在面对木质战车时出现了困境。

    赵副将立刻让火铳手暂时停火,而让枪兵冒着敌人的偶尔射来的箭矢,冲向战车。

    “如果咱们输了,大家都得死!”赵副将简单的鼓舞枪兵的士气,没有任何迟疑的让他们出动。

    刘文柄刚才的话,给了他灵感,没错,想要靠火器打穿战车,不太可能,必须让他们的战车发挥不了作用。

    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硬冲。掀开掩体,只要暴露了他们的人,赵副将有信心将露头的建奴一一打穿

 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从

    没有火炮,应对战车,只能简单粗暴。

    长枪兵飞速奔到战车的面前。

    直接合力将其掀翻。

    掀翻的过程似乎并不困难,战车由于前段做的厚重的木板,加强防御力,而由考虑到便捷性,地盘也不能做的很重。

    这样结果是,战车实际上是头重脚轻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只需要施加一个人的侧向拉力,那战车就直接翻倒下来。

    翻倒的战车,想要扶起来,比扶老太太还吃力。

    明军的火铳终于可以找到目标。

    不过现在还不能立刻开火。

    冲上去,不要命般推倒战车的枪兵在这个时候,却和那些八旗兵打眼瞪小眼起来。

    近身的白刃战不可避免。

    但明军的近战水平,实在是软肋。

    更何况军部按照朱慈的要求,大力发展火器,长枪兵与其说是近战主力,不如说是火铳手的辅助兵种。

    如果可以用火力完全压制对手,那么近战兵种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尴尬。

    但现在这个时候,长枪兵不得不发挥作用。

    八旗重步兵的在没了战车掩体后,很快把矛头,对向明军的枪兵。

    在接战之后,明军就已经奔溃。

    完全不是重步兵的对手。

    追过来的“撤!”赵副将大喊道。“掀翻战车就撤!”

    但明军可以撤,八旗兵也可以追。

    前撤后追之下,八旗兵完全可以以撤退的明军做掩护,突入明军阵列。

    这样的变故,也很危机,赵副将急中生智,让明军都趴下来。

    暴露出了八旗兵后,全力开火。

    无数的铅丸,爆射而出,那些追过来的清兵,在火器的洗礼下,纷纷中弹倒下。

    累,那是绝对的累,虽然这种推倒战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虏,但和想象中的完全奏效还有一定的差距。

    最主要的是可操作性并不高。

    战车不能保证每一辆都掀翻,枪兵不能保证完全脱离虎口,哪怕是让他们都趴下,也不能做到整整齐齐的执行命令。

    有人迟疑,那会和清虏一般被自己人的流弹击中。

    局面有些混乱。

    这让赵副将有些急躁。

    但是这个时候,西线却传来了吴三桂撤退的消息。

    吴三桂退了?

    西线撤了,那还在这里和清虏打个毛线啊,这次的战斗强度相当大,已经让弹药都快打见底,他们又没打算非要和清虏争个你死我活。

    当即和刘文柄商议好,趁着吴三桂走了,赶紧撤回宁远,让清虏自个在这玩手推车。

    战车,重步兵,这是八旗兵的利器,不过缺点也很明显,笨重,移动速度像乌龟一样,没有控制技能,留不住人。

    哪怕是明军想要堂而皇之的撤退,八旗兵也只能干看着。

    追,当然可以。

    弓骑兵,或者重步兵上马去追。

    但追过去的结果是,没有掩体的保护下,一次小小的反击就断绝了清虏追击的念头。

    明军终究是成功的退回了宁远。

    前线,鳌拜得知了实情,气的差点一口气没接住,直接挂掉。

    明军突围包围圈的原因,似乎是吴三桂突兀的撤防。

    追责,也必然追到吴三桂的头上。

    从豪格那边过来的援军扑了空,现在的鳌拜,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围剿明军的作战失败了。

    不仅仅是明军最终安然无恙的返回宁远。

    另一方面,是八旗兵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孔有德的汉军八旗的正白,正蓝,镶蓝旗三旗被打残的快除旗了。

    满八旗的主力精锐,再次留下了上千尸体。

    关宁军那边的伤亡如何?鳌拜还不知道,吴三桂那家伙,正准备找他事儿呢。

    因为他的突然撤防,让全盘围歼计划泡汤。

    这个账必须要算。

    吴三桂也不想撤防,和清虏的关系恶化。

    但他也不是傻子,自己能在清虏内被封为平西王,不是靠军功,也不是靠他长得帅,完全靠的是他手上数万关宁铁骑。

    这是他能够受到重视的原因。

    在和明军的交火中,吴三桂真的怕了,关宁军的兵源是得不到补充的,打一个少一个,也似乎是清虏乐于见到的。

    直到关宁军完全成不了气候,那他的生命恐怕都难以保证。

    当明军仅仅靠千余人的火力覆盖,完全将关宁军压的不敢出头。

    吴三桂实在难以继续和明军打下去。

    这样的明军,并非辽宁皇帝亲自带领,如果辽宁皇帝从南征返回,亲自率兵出辽东,会有怎么样的结果?

    本来吴三桂就不觉得清虏能够成气候,现在更加对于未来充满迷茫。

    该如何是好?

    吴三桂在率兵绕路撤回辽东的时候,心里在盘算着,摸了摸鼻梁,或许可以试试……

    ……

    鳌拜重伤,终究被送回豪格的主营,对于明廷援军的绞杀,也基本没了希望。

    鳌拜见到豪格之后,就痛斥吴三桂没有遵从军令,必须要严惩。

    但这话说的跟废话一样。

    妈的,如果能严惩的话,早就把吴三桂给干掉,将其关宁军收编进入汉军旗了。

    但,显然不可能,将吴三桂逼反了,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能忽略的过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最大的敌人仍然是明朝。像关宁军也只等尽可能的安抚,免得他的捣乱。

    “那现在如何?继续围锦州?”肚子都被打烂的鳌拜,倒还是狗住了小命,躺在床上嘴里漏气的说道。

    “那些明军真的是明廷的主力?”豪格看着鳌拜的伤口,有些怀疑的问道。

    “一定是!”鳌拜很确信。

    他和明军从天启年打到现在,有这样战斗力的明军,也只有那浑河血战中的戚家军,和白杆兵才能如此强力。

    不过和前两支部队不同的是。

    前者依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和过人的勇气,但这支明军的强大之处在于,他们火力实在太猛了。

    猛的过分,八旗重步兵,甚至那以火器著称的汉军旗否被完全按着打。

    战损比高到可怕的地步。

    不完全统计的总伤亡在万人以上,但明军本身却仍然保持着完全的编制。

    想想都感觉恐怖。

 第四百四十八章 抑郁的孙之獬

    前段时间强攻锦州,已经让清虏的六万大军受挫严重,如今又在围攻明朝援军的事情上,也折戟下来。

    明军似乎根本没有受到本质性的伤害。

    再打下去,别说拿下山海关的最终目标,估计连家都回不去了。

    “如今锦州尚有明军万余人,宁远又虎视眈眈,不如暂且退兵,再做计较。”孙之獬眼看鳌拜和豪格,都蒙生退意,便顺水推舟的进言道。

    如果说攻城,难以拿下,是汉人只能蜷缩在城墙里当缩头乌龟,但在野战上也受挫,确实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但是,退兵这种事情,岂能是想退就退?

    炮火已经打响,什么肉都没吃到,哪能如此甘心。

    回去后,该如何向其他的满人贵族交代!这是个问题,如果不想明白,根本没办法退兵。

    豪格实在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他们满人的内部,也不是一股绳子,各方的势力之间,矛盾重重,如果能不断地打胜仗,得到大家都满意的利益,这样的矛盾自然能够遮盖住,但如果不断地失败,这种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豪格已经可以想象的到,打成这个鸟样,回家之后,肯定会被弹劾,然后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在孙之獬说应该退兵的时候,虽然说到他心里去了,但实际上也无法下定决心。

    孙之獬最大的长处就是会揣摩别人的心思,很容易从豪格的微表情下,了解到豪格不愿意退兵中最难受的地方。

    “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