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明不南渡-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说,刘宗敏觉得,明廷也算欠他个人情,不给国公,给个世袭锦衣卫也行啊。

    反正,他是个意气用事的人,只要朝廷能为他出这口恶气,其他都无所谓。

    袁承志皱着眉头,显然对于刘宗敏的决定,很不爽,投谁都行,但绝对不能投降大萌。

    “左良玉的二十万部曲,被明廷坑杀了。”

    袁承志说道,这件大事影响力还是很深的,杀了二十万人是很爽,但所带来的弊端,便是让农民军系那些想要投降的人,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会不会步左良玉军的后尘。

    刘宗敏也听说了这件事。

    但他也知道,李岩在明朝做的风生水起,已经成了封疆大吏般的人物。

    “那些人是李岩杀的。”

    刘宗敏辩解道,李岩可以杀左军的人,但他和李岩怎么说也有交情,断然不会如此对待他。

    袁承志没有继续劝说刘宗敏,而是问道。“侯爷真要投明?”

    “这事再说,但李来亨!必杀之,以泄恨!”

    很显然,现在的袁承志和刘宗敏的意向出现了偏差。

    在顺军式微到如此地步的时候,刘宗敏倾向于奔命,而袁承志则是绝对不可能投奔明廷的。

    这么一来,两者之间出现了矛盾,只是这个矛盾,耿直的刘宗敏还没意识到。

    就被体内还流淌着阴谋基因的袁承志给阴了。

    四月底的时候。

    袁承志找到机会,设宴伏杀刘宗敏,同时和张献忠联系,准备遵从他的节制。

    而刘宗敏的部曲却没有束手就擒,在刘宗敏死后。改用明朝旗帜,得到了河南大多数官民的响应。

    纷纷驱逐袁承志的革左五营军的。在短时间内,顺军对于河南的影响力,逐渐消失。

    而这样的消息,自然而然的摆在了朱慈的面前。

    当时的朱慈,还在检阅皇卫营的火器部队,首批的燧发枪已经列装达到了八千人。

    正准备小试牛刀的,找个目标试验一下威力,最容易被首当其冲的河南,却告诉他,他们回到了大明大怀抱。

    这是一个既忧伤,又快乐的故事。

 第三百五十一章 征兵,调遣

    随着一年的休整,虽然战争的创伤,还需要更久的时间愈合。

    但皇卫营,也基本恢复一些力量。

    这一年来,军部并非无所事事。

    卫所制度,在明末这个时候已经腐朽不堪,各地卫所的军户,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指挥使的农奴。

    表面上看,大明的在编军兵,超过二百万。

    但实际上,能够真正称的上军队的,也只是屈指可数。

    皇卫营是朱慈嫡系,亲爹养的,为了保证战斗力,那基本是,极力的供给。

    在去年的时候,战争吃紧,皇卫营受创严重。

    当时七八万的营兵,战争一结束的时候。只剩四万不到,而且大办都是缺胳膊缺腿的伤员。

    等到安置伤员,退役之后,皇卫营实际兵力,在最低点时候,只有一万八千多。

    而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军部积极的从各地招募新兵,填补皇卫营的缺失。

    汉地十八省,最优质的兵源地有四个,关中,湖湘,广西,山东。

    这些地方的汉子,在体质上要优与其他的省份,拉过来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就能投入战场。

    介于京畿附近减员太过于严重,而湖湘,广西又离的较远,军部为了扩充兵源,也主要在山东一地招募。

    山东的儿郎,豪爽,仗义,重诺而……轻个人得失。(这算舔么?)

    由于朱慈的政策倾斜,在山东的征兵工作,还是必要顺利的。

    首先是向他们明确,从军后的饷银有多少,同时给于他们清晰的晋升通道。

    杀敌一人,能获得多少奖金。

    如果阵亡,家里又会得到多少抚恤。

    当然最让山东儿郎难以拒绝去京城当兵的是……最后一条。

    ……朝廷会保证山东籍将士的煎饼和大葱的供应。

    想到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大葱,他们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京城。

    征兵工作很顺利,当然,朝廷也不是饥不择食,是人就收。

    年龄在十六到二十五岁之间。

    身高在五尺两寸以上。)

    等等,许多的限制之下,皇卫营仍然在山东募集了约四万余人,加上两淮等地的补充。

    在五月初,朱慈对皇卫营进行检阅的时候,皇卫营的兵力,约有八万七千余人。

    相比与京营,鼎盛的时候,肯定是比不了的,但考虑到这些人都是在几十万备选兵源中筛选出来的精兵,这样的规模,去打硬仗也已经足够。

    况且国内最后的对手是大西,除了李定国那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外,其他人真的是不足为惧。

    为了更好的碾压敌人,军器局是不断地生产新式的自生火铳。

    对于这么一个玩意,朱慈是没见过真货,只是从书本上看过图样。

    也是经过多次试射之后,保证安全,才列装皇卫营。

    皇卫步兵营的将士,现在开始学习新的课程,学会自生火铳的使用方法。

    原本火绳枪的基本使用动作还是必要复杂的。

    一个火绳枪兵,想要射出点什么东西。

    需要先往枪管里塞药,用棍子抽插几遍后压实,然后放入铅弹,点燃火绳,打开火门,压下火绳,继而发射。

    现在的自生火铳,省略了点火绳,开火门的步骤。

    塞好药,提枪就能干。

    步骤简化了很多,攻击频率提高了50%,这就相当于给全军装备了红叉,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还缺乏实战。

    所谓的实战,便是对于最后一股割据势力的平定工作。

    早先的时候,为了防备陕西的变乱,王先通被派到了山西。

    为了能活捉李定国当他的压寨妹夫,朱慈还是布置了很多。

    不过让朱慈扫兴的是,除了河南那边的反正,和理论上的大西势力袁承志发生了一些冲突外,西军并没有任何过界的军事行动。

    基本上他们只将顺军给吃掉后,对于明廷的控制范围,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太鸡罢怂了吧。

    而当,张献忠派来的使者,经由山西入京之后,朱慈才知道西军是在打的什么主意。

    “我主只求朝廷敕封以王,只要朝廷敕封,我主保证,陕西内除汉中外,皆可拱手还于朝廷。”

    农民军和鞑清军不同的是,大多数的首领,实际上并没有兼并天下的野心。

    他们许多人造反,并非是为了推倒朝廷,而是想着通过把朝廷打痛了,让朝廷不得不重视起来,不得不妥协。

    最后封王,拜爵,得到荣华富贵。

    这也是他们鼠目寸光,只顾及眼前利益的地方。

    张献忠,在拿下四川后,便开始纸醉金迷起来。

    搜刮美女,逼迫百姓修建宫殿,等等,为的不是解放劳苦的大众,为的仅仅是他个人的享受而已。

    四川,天府之国,让他迷失了,迷失在川妹子的裙子下。

    他觉得只要守住四川一地就够了,只要能在四川没羞没臊的过日子就够了。

    拿下陕西,一方面是唾手可得的猎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和明廷谈判的筹码。

    通过陕西作为条件,和朱慈签订和约,保证他能在四川安安心心的祸害当地的百姓。

    当然,张献忠的和约,可不是朱慈能够接受的。

    “当初李闯围京城的时候,也要朕封王……呵。”朱慈拿着使者送来的国书,冷笑道。

    而下面的使者,显然是有些懵逼的。

    “当初,李闯要圣上封过王?”

    “没听说过啊……”

    下面的臣子小声的讨论起来。

    “圣上说有就有了。”

    “或许我们不知道吧。”

    朱慈稍微反应了过来,大概是两世的记忆出现了混乱,这个世界的李自成……还真没向明廷要求过封王。

    不过,这只不过是小事,无足轻重,朱慈只是想表达,张献忠得要求,完全是痴心妄想。

    “既然张献忠派你来了,那你回去的时候,也顺便把这个带回去。”

    皇卫营的修养,已经基本宣告结束。

    而接下来,就是对于国内叛乱的最后平定工作。

    目标只有一个,西川的张献忠。

    所以,使者带回去的是朱慈给他的征讨檄文。

    也象征着明廷和西军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以戚宗明为北线主将,率皇卫营开拨,同时向南京的黄得功,石柱的秦良玉,云南的沐天波下旨,备军等战,配合皇卫营主力,收服西川。”

 第三百五十二章 四方云动

    辽宁元年,五月初。

    平静了一年的大明王朝,再一次掀起剧烈的动荡。

    张献忠自以为是的向明廷的示好,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他的是一纸檄文,以及向四川周围各部明军的动员军令。

    只要将张献忠消灭,威胁大明国内安定的最后一个不利因素,便基本宣告结束。

    这是大明的国运之战……

    随着檄文和军令的传播。

    国内外各大势力间的脆弱的平衡也随之打破。

    五月下旬。

    蒙古各部通过经常来往于蒙古草原的中原商人,得知了大明正准备对西军用兵的消息。

    而现在的蒙古,除了科尔沁等少数几个和鞑清绑在一起的蚂蚱,大多数的蒙古部落,已经脱离了鞑清的控制。

    这是当初入关之战的结果。

    悲惨的失败以及鞑清主力军的受创,使得他们有力量,也有动力不再做鞑清的小弟。

    只是,由于察哈浩特的黄金家族被明廷屠杀干净,嫡系的蒙古王已经不复存在,即使再次推举一个远支也难以服众。

    蒙古各部落,基本是一盘散沙,除非有大作为的王者统一各部,不然……想要让蒙古崛起,基本不可能的。

    但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情。

    他们现在连马都凑不齐。

    这很要命。

    目前来说,南部蒙古中最强的部落,要数土默特部,这主要得益于其他的部落,大多遭受了明军的祸祸,由于他们的部落主力并不在明军的行军路线上,从而幸免于难。

    此消彼长,土默特部基本成了老大哥。

    土默特部老家,在一座青色的砖城之中,土默特人称呼这座城为呼和浩特。

    明朝人称呼这座城为三娘子城。

    为什么叫它三娘子城?这是因为青砖城是一个叫三娘子的土默特部族小姑娘当权时盖的。

    在呼和浩特,聚集了周围各大部落的首领,察哈浩特被毁灭后,也只有这里最适合他们的会盟。

    即使大家仍然各自为政,但必要的商议谈判,始终是何部落之间处理事务的主要方式。

    这是他们在脱离清廷后,第二次会盟。

    主要是因为,南边的明朝有了大动作,大家集思广益的想想办法,能为明朝做点什么……

    恩,抢劫啊,杀人啊,掳民啊……什么的,最愉快了。

    明朝屠杀蒙民他们倒也勉强能忍,但明朝竟然毫不犹豫的连他们的精神图腾,阿布奈大汗以及各大蒙古王公也给砍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不能忍!

    绝逼不能忍。

    总要惹点儿事情的蒙古,对于明朝是咬牙切齿,这梁子结下,就没完,但由于刚刚脱离鞑清的控制,实在积蓄不了南下的力量,也只能暂时隐忍,等到积蓄足够的力量……

    但当明朝准备对西军动武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似乎又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朝人的主力南去平叛,咱们就应该趁着这个时候,联合起来,打入长城。”

    几个部族的首领,倾向于趁机报仇,他们倒不奢望能够入住中原,只是这年头日子过的比较凄惨,去明朝打打牙祭也是好的。

    “若是能兵围北京,也让明朝人知道,蒙古可不是好欺负的!”

    这些首领在说完以后,都看向其中一个人,土默特部的领袖,俺塔,作为最强部落的首领,总归比其他一般的小部落的首领,话语权更大一些。

    “蛮子皇帝亲征么?”俺塔问道。

    “那倒没有听说。”

    ……

    五月下旬的时候。

    明朝准备对西军用的消息传到了辽东。

    此时的多尔衮还被软禁在家里,门可罗燕,也只有阿济格和多铎时常来看望多尔衮。

    “明朝的主力向四川移动了。”

    如果是以往,大明只要一到剿灭农民军的关键时候,鞑清铁定会入关侵略。

    因为鞑清的多次帮助,李自成和张献忠死里逃生。

    大明对农民军的屡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鞑清总能恰到好处的捣乱。

    讲道理,这次又是该他们露脸的时候了。

    “摄政王怎么说。”多尔衮问道,他已经被撸掉了,代善作为摄政王掌握大权。

    “摄政王是准备撕毁和约,与明反目。”阿济格说道。

    这和约本来就很扯淡,他们之所以能够同意,只是为了要回福临而已。

    至于之后的执行不执行,完全就没这个打算。

    “本来就是南朝不讲信用,说好的将皇上送回……结果……”

    结果大家都知道……好好的男孩子成了太监,这辈子也只能靠肥皂为生了。

    这件事情,让多尔衮很痛心疾首,那是他唯一的儿子。

    鳌拜也很痛心,看着长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福临,每次上朝都是提心吊胆的。

    ……

    五月下旬。

    天使抵达石柱。

    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率领当地土司,以及其家族属下出迎三十里。

    再强大的将军,也抵挡不过岁月的摧残。

    如今的秦良玉已经七十岁的老者,风霜在她的脸上烙印下了一道道沟壑。

    虽然倔强着仍然骑着马,但下马的时候,被人搀扶的样子,却足以见的,她的体力已然大不如前了。

    “圣上特意交代,忠贞候可坐着接旨。”天使在秦良玉准备跪拜的时候,赶忙说道。

    “谢圣上……”秦良玉感怀于朝廷之恩,有些颤抖的说道。

    等到下面的人找来椅子,让秦良玉坐下后。天使开始宣读圣旨。

    巴拉巴拉一大推,词藻华美,语意动人。

    大体意思上是说。

    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官,让秦亮玉准备调遣所属兵力,配合朝廷主力,准备进攻四川。

    当然除此之外,朝廷还对秦良玉进行了日常赏赐。

    其中一个重要的赏赐,便是鸠首杖。

    古代人能够活到七十岁的,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而每一个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都会得到官方的优待。

    鸠首杖便是朝廷对于七十岁以上老人的赏赐。

    赏赐给秦良玉额的鸠首杖,规格按照最高标准。

    玉首,杖面鎏金,纹饰华美。

    如果拿到鉴宝栏目,都是价值五百人民币加上一面锦旗的存在。

 第三百五十三章,从京城到楚雄

    秦良玉七十大寿,朝廷竟然没有忘,礼物的贵重与否并不重要。

    而是在于朝廷对于她的恩宠和心意。

    新皇上位,数次御驾亲征,扫平叛乱,武功盖世。

    秦良玉同样是行伍出身。

    对于朱慈这么一个逆天的皇帝,除了本应该拥有的忠诚外,还有着一种钦佩和向往的感觉。

    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