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高顺-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还是老样子,高顺不主动咨询他,他绝不多说一个字,不过这不影响他在内心鄙视高顺。
戏志才建议道:“主公,现在交州有近五万军队,扬州有近十万军队,豫州和楚州有近十万军队,加上北部各州郡,共有近百万军队,如此庞大的军队对百姓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若是结束战争,则交州、扬州、豫州、楚州、兖州、徐州和青州等地的军队至少可以裁减三分之二,不仅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们被安置为民后也能上缴大量税收,一进一出,利益多矣!”
高顺还是摇头,他准备淡化处理,过几年再说,绝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大汉存在几百年,一心向汉者众,必须和平过渡,将危害降到最低。
就是那些武将也急切的盼望高顺迅速平定天下,他们也算功成名就了,这样拖着,绝非良策;只是周飞、房良、冯勇以及向荣、赵雄等带兵大将皆不主动提起,他们更不便主动提出。
戏志才只得联系田丰、程立、郭嘉、沮授等人给高顺施加压力。
面对这些人的压力,高顺也开动脑筋,忙于应付。
经过几日的思索,他决定公开与秦关的关系,于是找戏志才、马贵和李强等人前来协商。
李强首先道:“主公,现在天下大势已定,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毋须在意他人的意见。”
马贵问道:“主公,若是这样的话会不会令朝廷恐惧呢?”
戏志才考虑一阵后说道:“主公的办法可行,若是秦关宣布投降,则天下形势就更明朗了,更打消某些人的侥幸心理,只得默认当前的事实,反而有利于稳定。”
他心想,每次有点改变已是不错了,不能过于逼迫高顺,毕竟他只是边郡良家子出身,能做到当前状态已是不易,也许还没有做好做皇帝的心理准备,身份转变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高顺点头认可了他的观点,又问道:“文和有什么意见呢?”
贾诩对高顺一礼后说道:“主公,待秦关投降后可自行遣散部分军队,毋须担忧李儒来攻,仅在边疆驻守大军便可。”
高顺想了一下,这样的话秦关投降后反而是减轻了朝廷和李儒的军事压力。
于是令戏志才传令秦关和刘晔,令他们宣布投降。
秦关对高顺的指示言听计从,接到命令后便宣布投降魏公。
刘晔黯然神伤,大汉朝廷没有一点希望了,他此前的设想全部泡汤了。
高顺随后宣布秦关为扬州牧,下辖会稽郡,钱塘郡、吴郡、丹阳郡、新安郡、豫州郡、庐陵郡和武昌郡;刘晔继续担任秦关的军师。
李儒得到消息,吓得脸色铁青,江东秦关势力投降高顺,天下只剩下朝廷和魏公两股势力了,天无二日,高顺定会前来剿灭他们与朝廷,接下来他该何去何从呢?
在他还没想出应对办法的时候,高顺突然宣布裁军,让他暗松一口气。
扬州军队减少至步兵两万,骑兵一万五千人;那些丹阳兵,全部调至交州,淘汰掉的汉人就地安置为民。
楚州和豫州的兵力分别减少为步兵两万人,骑兵一万五千人。
广州和交州保持现有官兵数量不变,但是高顺要求他们继续向南扩张,至少扩张至六郡之地。
有强大的水军协助,马腾和朱然等人并没感觉高顺的命令太难完成,而是欣然领命。
杨弘和纪灵等人暗道好险,幸亏划归了交州,否则定会在裁军之列,更确认了他们此前的猜测,秦关定是在很久之前就投靠了高顺,甚至秦关就是高顺扶持起来的势力。
士燮家族的人却暗道侥幸,幸亏提起投降,否则刘备的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高顺太狡猾了,实力也太强大了。
李儒等凉州出身的军官见高顺不仅裁军,也没有进攻荆南的举动,便安心了。
王允等人却非常失望,高顺宁愿裁军也不行清君侧,果然如刘玄德所骂,其愧对天下。
吕布却稍稍松了一口气,能保持朝廷现状他已非常满意,现在高顺主动裁军,无进攻朝廷的打算,他就没有必要担心皇帝了。
不过这样有一个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天下之人皆认为高顺不解救朝廷,不行清君侧,是他有做皇帝的打算,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好处是那些忠汉之人皆都老实了,否则他们就是下一个刘备。
原来保持沉默的家族,面临选择站队的问题,他们认为,高顺势力决定不允许不忠于他的大家族存在,以至于将来影响到他的统治。(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65章出征前的准备
(全本小说网,。)
由于裁军,且暂时无战事,局势平稳,高顺便借机组建西域军和漠北军,为出击蛮夷做准备,并因此而进行人事调整。
调麹义从金城郡至汉阳郡冀县驻扎,方便四方支援;调庞德从豫州至金城郡驻扎。
调曹山和孙成回邺城。
调平虏将军黄忠为平州牧,许定和黄述随行。
调太史慈为中郎将兼安州刺史,归赵雄管辖。
任命马贵为右将军,为西域军的统帅,镇西将军曹山副之;镇北将军孙平接任马贵的位置,为冀州牧。
任命李强为后将军,为漠北军统帅。
本来高顺准备担任漠北军的统帅,李强和马贵皆反对,所以才由他俩担任,并把孙成和曹山调回。
西域郡下辖中郎将颜良、文丑、曹仁、韩遂和马超,五人各带三千骑兵,马贵和曹山各带五千骑兵,总共两万五千骑兵;西域缺水,后勤辎重难以补给,不能派遣更多的军队;马贵和曹山的空间戒指可携带大量的粮食和水。
漠北军下辖中郎将关羽、张飞、李肃、褚燕四人,每人带五千骑兵,李强自带一万骑兵,共三万人。
到时候,高顺会与李强同出漠北,贾诩为军师,戏志才留守。
孙成留守冀州,典韦的陷阵营协助守城,又调张辽和、麹民和徐晃带兵回冀州驻守邺城。
为了加强向荣的力量,又调张猛归向荣管辖;调周泰至扬州,为水军中郎将。
入选为两军的军官极为高兴,也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了,皆对所辖官兵进行精挑细选。
戏志才也看出了高顺的打算,问道:“主公,您是不是想两线出击?”
高顺也不隐瞒,说道:“不错,由孟珍出击西域,孟文出击漠北。”
戏志才建议道:“主公,不若先集中兵力于漠北,待扫荡完漠北的鲜卑人后,可再进军西域,则西域战事便简单许多。”
高顺的计划是对鲜卑人的打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出击阴山之外的鲜卑人,将他们驱逐到漠北,切断鲜卑人与西域诸部的联系,并孤立平州外围的慕容部、宇文部和段部等,根据记忆,这几个部落是高顺最为忌惮的部落。
戏志才建议道:“主公,不若西域军先出击,整合西域诸国之后再出击漠北,则能对漠北鲜卑实行合围”
高顺反对道:“此举不妥,若是西域军先出击,很容易被鲜卑人切断归途,导致全军覆没;若是两线出击,则鲜卑人首尾不能顾。”
“那主公出击漠北之时,宇文等部落侧击主公侧后翼,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高顺笑道:“若是如此,汉升可出兵直接占领他们的老巢,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减少平州驻军的原因。”
“哈哈,主公太谨慎了,慕容等部远在高寒之地,实力能自保已是不错。”
高顺却不这么认为,蛮夷的生存能力非常强,连远在贝加尔湖以北的地区都能生存,何况是东北地区了,那里已是非常难得的好牧场了,且有大山的阻隔,东北并没有贝加尔湖那边那么寒冷,这令高顺不得不小心谨慎。
高顺想亲自带马贵出征漠北,所以说道:“无妨,到时候我会带领两万大军与孟文一起出征漠北,五万大军足够扫平漠北鲜卑人了。”
这时,不仅戏志才和贾诩等看出了高顺的动机,那些大族也看到了机会,出击异族与内战不同,那可是青史留名之战,且现在高顺兵强马壮,仅仅出动少部分官兵就能打败蛮夷,这可是取得战功的最佳机会,否则此后短时间内很难有立功的机遇了。
通过几年的调整,一批老一辈的太守已退下,被系统高级文官垄断了太守职位,世家大族的人能做到县令或者州郡曹吏已非常难得,若是没有大的功劳,很难取得太守之位。
比如此前非常火红的郭家,在三位老人退下后,后辈没有成长起来,便出现了断层,这令他们非常焦急,所以,还在世的郭典便亲自到邺城,为后辈争取机会。
因病去职的公孙度不能前去邺城,便写信给高顺,为儿子争取机会。
家族已有曹仁入选西域军了,曹操已非常满意了,不过丁夫人极力让曹操出面,恳请高顺允许曹昂出征。
曹操反对道:“留守邺城是魏公对他的看重,比出征更加重要。”
丁夫人不允,曹操只得写信恳求高顺。
曹昂为长子,生母早丧,由丁夫人抚养,现在曹昂为了家族在邺城为质,她心有愧疚,感觉委屈了曹昂,所以丁夫人尽力为曹昂争取机会。
卢植也向高顺推荐了多位弟子。
诸葛玄虽没有退下,不过后辈的位置却不高,两个侄子仅为县令,此次也写信给高顺,向高顺推荐侄子。
高顺不厌其烦,只得令诸葛玄之侄诸葛亮、郭典之侄郭淮、沮授之子沮鹄等人皆为李强的参军;中郎将公孙康和阎柔各带领五千骑兵,归李强指挥。
曹昂为武猛都尉,携两千百骑兵归马贵指挥;并责令曹人务必保护好曹昂;此举也是满足曹操年轻时欲做征西将军的愿望。
高顺考虑后,为了省去麻烦,他决定连儿子高瑞、高祥以及褚燕的儿子褚方、典韦的儿子典满、关羽的儿子关平,以及房良、周飞、赵雄等人的儿子、颜良、文丑、韩当等人的儿子,皆一起跟随。
后来又扩大了范围,只要职位在刺史、太守或者中郎将之上者的长子,且年龄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者,皆可根据个人意愿参加漠北青年军。
关羽等文臣武将自是非常高兴,他们认为,若是这次他们的后辈被高顺或者世子看重,则此后定会获得飞黄腾达的机会。
高顺此举也是为儿子机会,让给他与文臣武将的后辈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以后的接班做准备;也是为安抚那些没有机会出征者,比如薛银、韩当、程普、武安国等人。
戏志才笑称高顺这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郊游。
高顺却不担心他们的安全,现在他的系统内又合成了两千陷阵营官兵,高级骑兵近万,初级骑兵达到四万,还有几万高级步兵和初级步兵,且积分充足,绝不缺少后勤辎重,那怕遇到几十万的鲜卑骑兵他也不惧,甚至会将他们全部歼灭。
见高顺对出征如此重视,那些一直未出仕的家族,也积极寻找机会,找门路,拖关系,向高顺推荐家族后辈,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孔融、蔡邕等高顺认可的大儒,各地的军师、州牧、刺史等皆成为大家族主动拉拢的对象,通过他们推荐,成功的几率会高很多,更容易获得高顺的信任。
孔融推荐了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人;鲁肃推荐了周瑜;刘晔推荐了陆逊,至于其他的推荐者,皆未引起高顺的注意。
高顺对司马家族没有好感,仅仅令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人为县吏,把他们放在明处,比让给他们处于暗处更让人放心。
对周瑜和陆逊两人,高顺非常重视,任命周瑜做了扬州水军中郎将周泰的军师,令陆逊担任鲁肃的参军;虽然他们没有获得跟随出征的机会,不过高顺如此安排,已令他们非常满意了,这比跟随出征后因战功获得的职位都要好许多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66章结亲孔融
(全本小说网,。)
蔡琰现在也是高顺的夫人之一,已生下一子一女;蔡邕便是高顺的岳父了,他一直在邺城负责教授高顺的儿子们以及众高官的子嗣;这次借机推荐他的弟子顾雍和王粲出仕为官。
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后被秦关驱逐北上,只得投奔蔡邕,做蔡邕的助手。
王粲更是以文采著称。
蔡邕很少求高顺办事,这是第一次,高顺不好推辞,且这两人皆非常优秀,便欣然应允,任命顾雍为豫州合肥郡太守,接替庞德的位置;王粲为将军府主薄,为军师祭酒戏志才的副手,主要负责起草书檄、军令等文字。
蔡邕对高顺的安排非常满意,认为高顺有知人善任之能,如此安排能发挥二人的特长。
自古人们皆有攀比之心,大儒也不例外。高顺对顾雍和王粲的任命,却引起了孔融的不满,他推荐的两位才子司马朗和司马懿仅被高顺任命为县吏,而蔡邕推荐的人却为太守和主薄,差距太大了,这是抽他的脸,影响他在士族中的威望,让外人认为他无识人之能,便亲至邺城寻高顺理论。
这也是众多士家大族不满高顺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孔融只是大族推出的代表而已。
今世青州环境比较稳定,孔融生活比较安逸,所以子嗣年龄比历史上出生要早,现在已有两女一子;前妻生一女,续妻生一子一女,儿子15岁,女儿13岁,长女已与泰山郡羊家成婚。
高顺同意其子参加青年军,孔融方消气。
随后高顺设宴招待孔融,蔡邕作陪。
蔡邕与孔融、泰山郡羊家皆有很亲密的关系;蔡邕的小女已与羊家定亲。
宴会后,蔡邕向孔融提议,不若与高顺结为亲家,这样的话,对儒学的发展极为有利;他俩都意识到高顺打压儒学之意。
这对孔融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世子得蔡邕亲授,才情不下高顺,体魄健壮,外表更是俊秀,便问道:“不知魏公何意?”
蔡邕笑道:“哈哈,邕为其师,岂能无做主之权?”
孔融认为蔡邕想当然耳,没有在意。
第二天蔡邕便以此事咨询高顺意见。
高顺感觉世子比孔融之女仅大一岁,年龄相当,孔融家世也很好,内心非常同意,他还想起孔融子女关于“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典故,两个幼儿竟然令曹操恐惧,杀之而后快,认为她定是非常聪慧,只是不知其外表如何,若是世子不喜欢也白搭。
于是便令孔融子、女一起来邺城,待见过面后确定;孔融本来是兴师问罪的,现在与世子联姻,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
天下大势已定,这些文人看的更加明白,高顺称帝是早晚的事情,世子将来也是皇帝,那他的女儿便是皇后;对于孔家来说,即便忠汉,也无力改变当前结局,不若接受,保持家族和儒学昌盛。
事后,高顺咨询许婷的意见。
许婷知道儿子与兄长许林家的女儿一起长大,关系很好,有意促成此事,现在高顺咨询,她不能隐瞒了,否则将错失机会,便直言相告。
这样的话,对许家的发展极为有利。
这个时代,表亲之间成婚者不在少数,高顺却知道其中的危害,坚决拒绝了许婷的意见。
许婷认为高顺的态度过于蛮横,是对许家的不满,便又阻梗道:“孟文、孟珍等人的女儿皆非常聪慧、美貌,且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性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