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乾这种爱表现的孩子,最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了,闻言便喜笑颜开的道,“这算不得什么,孤那师妹候舒雅才叫厉害呢!不过,据说孙府有更厉害的,乘除法口诀,他们个个能倒背如流。”
“哼,那孙正明天生便是个锱铢必较的唯利之辈,专研这算学之道,有那么好的读书条件,也不多读些圣贤君子之说。”李世民条件反射的说了一句,因为打赌的事情,输了的人心情都不会好。不过又忽然想起李承乾刚才说的重点,转头又看向李承乾问道,“这亩产是多少来着?”
“父皇,是四石三还多一点。”李承乾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突然来脾气,但好在不是冲他,顺嘴便答道。
“四石三?居然有四石三?”李世民愣住了,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关中的上田也很难产到三石麦子,这块田居然在微旱的年景产出四石三麦子,这怎么可能?
一亩田产五百来斤麦子,还是刚收割的湿重情况下,在后世,这根本不算什么成绩,同样面积的田地,在后世随便一个农夫也能种出六七百斤的干麦子,可比这产量还高三四成,但这个数据对古人来说,确实是有点难以置信,李世民头一回觉得,种田这个事,居然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活。
“陛下,臣请将此田的种植之法张榜告知天下民众,此乃天佑我大唐盛兴之法也。”搞清楚了这个数字的意义,魏征无比激动的道。
“张榜,张榜,嗨,其实也不用怎么张榜,此种植之法,《齐民要术》上有写,朕此前竟然没有重视此书。”李世民有些懊恼道。
《齐民要术》一书对中原之地适合生长的农作物以及整田耕种之法其实已经有相当科学的记载了,几乎是达到这个时期能够达到的条件的极限水平。
不仅如此,他还有对植树,养殖家畜,家禽,酿造,烹调等所有有关农耕和民生发展的记录,非常全面。
而把这本书读透了,学全了的人,在这个时代,绝对能够轻易的发家致富,就是孙享福现在所用的种植技术,也大致都没有超越《齐民要术》上面记载的东西多少。
李世民现在那叫一个悔呀!要是大唐建国之初,百姓就能够按照《齐民要术》上面记载的耕种养殖之法生产,那大唐现在国力,起码能够翻好几倍。
而到现在,他才能解释孙享福那里来的这么多耕种的本事了,原来这家伙是把《齐民要术》学全了。
“《齐民要术》?臣回去之后,一定细细研读此书。”魏征闻言,似乎也想起了有这么一本书,不过古代读书人都有追古思想,觉得越是远古流传下来的典籍,就越是至理名言,从而对近代写成的书,反而缺少关注,这里面也有读书人瞧不起农耕书的原因,能看的懂《齐民要术》的人,证明已经有很高的学识了,怎么可能会做下地种田这种泥腿子才会做的事,士人的高傲,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当然,还有个信息流通的问题,一本书在这个时期推广起来,可不像后世的网络和印刷普及的时代,在雕版印刷都还没有大量应用的唐初,往往需要手抄来一对一相传,这样的速度想要普及,少说也要个几十年。
《齐民要术》乃是北魏末年才写成的书,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自然还没有得到很广的普及,应用就更加谈不上。事实上,到了宋朝,以《齐民要术》为范本的农书多了,它的好处才逐渐的开始发挥出来,在百姓识字率较高的宋朝普及起来,而那时的农耕事业才开始逐渐向精耕细作转变。
孙享福用实例向李世民展示了精耕细作的好处,导致的第一个结果就是长安《齐民要术》这本书差点被卖绝版了。
没办法,在活字印刷术没有普及,大多数书籍还是竹简的时代,这种长篇纸质书是非常稀少且昂贵的,当大家都在求一本书的时候,这个消息就再也藏不住了。
犬上二田耜的狗鼻子反应是非常灵敏的,他来大唐的目的就是学习各方面技术,一种专门教大家怎么提高田地产出的实用书籍是多么重要,他怎么会不知道。
而且,现在长安疯传,按照这本书上面的记载种麦子,能将产量提高一倍,是以,犬上二田耜疯狂了,不惜白银千两,买了一本书,又不惜重金找了好多会写字的人帮他抄书。
孙享福并不知道长安发生的事情,更加不知道他所谓的才能在李世民这里打了很大的一个折扣,因为李世民觉得自己就要批量制造像孙享福这样精于农耕的人才了。
丽政殿中,李世民考虑了很久,才对长孙无忧道,“观音婢,朕准备给孙正明封爵了。”
闻言,长孙无忧一愣,向李世民投去询问的目光道,“为何?”
李世民便把自己编好的理由说道,“他此番南下引进稻种功劳太大,压是压不住了,而且,朕已经找到能够代替他执掌皇庄的人才了。”
闻言,长孙无忧有些意外,继续问道,“何人?”
“精通此书之人,皆可。”李世民抖了抖自己手中的那本《齐民要术》道。
回来之后李世民就再度拿起这本书开始读起来,越是读的认真,越是发觉此书的妙处,指导民生发展的书,比那些写做人道理的书其实也不差,他觉得此书应该是每个地方官员必读之书。
第153章 武家坐客(2017最后一天求月票)
船队在扬州进行了修整,不修整不行,因为一大部分岭南人还适应不了扬州的秋凉天气,这里的九月,就已经堪比岭南最冷的时节,许多人都出现了感冒伤寒的症状,于是,整个船队停下来为他们治病,采买一些衣物是必然的,孙享福之前打算在扬州销售的那些皮靴也直接不用卖了,直接拿给大家穿算了,一番安排耽误了一天时间,次日得了空,孙享福便来到了扬州城外的农庄。
陆全有盼星星盼月亮的总算把孙享福给盼来了,茱萸种下地之后基本不用管,所以,这半年多的时间,他就光在扬州烧陶罐了,两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子人,烧了半年,成品都快堆成一座高山了,可就是没见到有什么用处。
“全有啊!接下来可有你们忙的了。”孙享福笑着看了一眼满脸炭火气的陆全有,拍着他的肩膀道。
“我等这一天可是等的太久了,村长你就赶紧给我说说要忙什么吧!洛阳的二牛和益州的马忠都有产出了,就我这里,种了一堆的茱萸,还不给往外卖,这么多人吃吃喝喝的,都花掉了从村里带来的老本,年底肯定是没有分红的了。”
田地里没有种粮食,除了弄些鱼笼子之外,扬州的农庄可以说没有任何产出,孙享福又不许短了庄户们的吃喝,这一千多号人半年多吃下来,自然是花销不少,看着别人往家里捞钱,自己却在往外面花钱,陆全有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你放心,全都会有的,明天,组织人,组织车,去码头上拉香料和咸鱼,这次给你们带了两船咸鱼过来,六千石了,你们全部剁成碎丁,加入以后制作出来的大豆酱里,用陶罐封好口,以后,你们农庄上就主要做这个活。”
老干妈即便是在后世,也做成了世界级的乡镇企业,何况是在这个时代,孙享福已经分档次给这个产业设计了三款产品,一种最普通的是加了茱萸咸鱼丁的黄豆酱,还有一种升级版是这些豆酱里添加了各种香料的,最豪华的当然是鱼比豆酱还多的海鱼罐头,所使用的鱼都是无刺小海鱼,味道很讲究,即便是在望江楼,也是能端上桌的一道美味菜。
咸鱼豆酱的成品孙享福在岭南已经试吃过,味道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绝对是美味级别的,光吃酱也能下饭,又可以当调味料放入菜肴中,而且,价格也不会太贵,家里过的去农户,基本都买的起,扬州农庄蓄势大半年,就等着这一遭爆发了。
将制作秘方和之后要做的一些工作分配完之后,孙享福才赶到城中武士彟的府上,在扬州,掌实权的官现在还是他。
“应公似乎吃了不少酒。”
书房的案几前,孙享福看着与他相对而坐的武士彟道。
“呵呵,老夫现在是地方官,有钦差路过,自然是要好生招待的了。”红光满面的武士彟淡然一笑道,神情中却有几分落寞。
以前在长安的时候,他可是没拿正眼瞧过韦叔谐和李公淹,官爵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现在嘛!他们一来,还需要他这个上了年纪,品级还在他们之上的人去迎接,心里不免有些落差。
“其实应公不必过的那么小心,越是忧虑的人,身心越是不济,容易积郁成疾!”孙享福从侧面劝道。
武士彟可不是个庸人,他非常聪明,就是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聪明人往往都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当他错看了李世民之后,就注定了他后半辈子的心情好不起来了。
“好了,老夫知道你来老夫这里不是闲聊的,说事情吧!”武士彟直爽的道。
“在下想知道扬州市面上大豆的情况。”孙享福闻言,也不拐弯,直接问道。
“入秋之后,扬州之地的大豆再次丰收,平均亩产近四石,当然,随着这次丰收,大豆的价格也掉到了八十文一石,但市场上挤压的库存太多,买的人却少,为了避免普通百姓因为价格太贱而受损,扬州官府从百姓手中购入了一百五十万石,已经收入官仓,另外,还有你膳监司屯了差不多两百万石,至于市面上,至少还有三百到五百万石大豆,基本都是屯
在那些世家地主的仓库中等待出售。”
听到这个数据,孙享福有些惊讶,早闻淮南之地土地肥沃,想不到肥沃成这样了,仅一州之地,一季竟然能种出七八百万石大豆来。
“膳监司收了两百万石大豆?林文夫那来这么大的魄力?”
只稍微走了走下神,孙享福便觉得有些不对,要知道,膳监司的豆腐即便卖的再好,也用不完两百万石大豆,扬州的人口就算家家吃豆腐,一天打一千多石豆子就不错了,那可是几千石豆腐,几十万斤,足够够每家吃一两斤的了。
两百万石是多少?每个月算他打五万石大豆的豆腐,都够扬州所有人民吃三年多的了。
“呵呵,你属下这个林文夫,可是受了四大家族的不少吃请,好处拿了不少啊!”武士彟一笑道。
膳监司并非是朝廷衙门,只是皇家的一个产业机构,所以,武士彟即便是知道这些情况,也管不着,倒是把孙享福气着了。
“目光短浅之辈,我看他怎么把这两百万石大豆消耗掉。”
孙享福碎了一句,却也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又道,“如今,我在扬州的农庄想上马有关大豆的产业,要收一批大豆,您觉得,什么价格合适?”
“如果量大的话,老夫估计六十文一石都有人卖,要知道,只要朝廷的政令没有撤除,老夫明年还能让他们把田地里都种上大豆。”
这就是有政策的好处了,武士彟根本不怕四大家族在朝堂上面的弹劾,他来扬州来,就是专门来干这些事的。
而对于朝廷来说,扬州的大豆种多了可是一件大好事,大豆除了能做豆制品,还是养马的主料,大豆多了,价格也就降了,朝廷养马的成本也随之降下来了,同样的投入,能够供养更多的战马,骑兵,李世民自然是乐见的,所以,作为地主的淮南世家,现在只能闷着头把这苦果吃下。
“呵呵,六十文?太高了,如今好多地方的粮食价格都跳水了,只能卖到一百多文一石,现在,谁要是能买他们手上积压的大豆,谁就是他们的救星,在下觉得,这个价格还可以再压一压,不知道能否请应公帮忙,约他们几大家族的话事人出来谈谈。”
大唐的粮食到了贞观朝之后,就会呈阶梯式的下降,这与李世民的政治能力有关,在他的治下,吏治清明,而且,地多人少,也没有大的败仗,挨过了最初几年的艰难时刻,后面根本就没有人为吃饭这个事发愁了。
“这倒不是难事,明日午时,春江楼吧!”
武士彟怎么说也是扬州当权的长史,四大家族再怎么牛,也不敢不给他面子,只需要一个口信,那几家的人明日一准会到。
“另外,在下的农庄今后可能会有大量的船支出入,会建一个自用的码头,还请应公给个方便,允许他们建设。”
扬州水道纵横,城外的农庄自然也临水,但是码头关乎朝廷税收,可不是谁私人能随便建的,尤其是孙享福要建的这个码头往后的货物吞吐量可能会很大,提前跟武士彟打好招呼,也避免他离任后出什么状况。
“既然是自用码头,那在衙门报备之后,缴纳一定的费用就行。”武士彟点了点头,就是说这事他会帮忙办了。
一直这么给武士彟提要求,却不给他半分好处,孙享福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便道,“在下欲将扬州农庄的产出分一成给应公,不知应公愿意笑纳否?”
武士彟没说收,也没说不收,孙享福就当他是默认了,在扬州本土势力不可信,自己又全无根基的情况下,孙享福便只能更多的依赖武士彟了。
“对了,老夫此前可是为你招募了一些人手的,那些人可都养在老夫府中吃白饭呢!你可要见见?”
“嗯,不几日,在下便要返回长安,正好趁此机会看一看吧!”
说到这一茬,武士彟便派人传了令,一帮歌舞艺人和仆役很快便都被府上的管家召集了起来,孙享福和武士彟来到中院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两三百人,倒是热闹的很。
孙享福并没有一一的考校这些艺人,大致的让他们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特长,心里知道他们缺些什么,需要给一些什么样的训练就好,之后,他会将这些人全部带到洛阳,在洛阳分店里,跟着从长安总店过来的艺人学习,这需要至少半年的周期,所以,今年这些人还用不上。
武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惊动了不少人的,两个三四岁的小丫头就跑来中院看热闹了。
“好有灵性的小丫头,可是应公的千金?”
孙享福看着抱着武士彟小腿,怯生生的往人群里看的两个小姑娘道。
“呵呵,这便是老夫大女顺娘和二女媚娘,还不见过你们孙大哥。”武士彟见到两个女儿,难得的露出了一个开心的笑容道。
大些的顺娘或许是怕羞,只是学着大人的模样向孙享福欠了欠身,那小些的媚娘却是一点也不认生,跑到孙享福面前拉着他的衣袖道,“孙大哥抱抱。”
闻言,孙享福莞尔,原来这丫头是站着看艺人们表演站累了,不过一想到自己抱的可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孙享福便心有荣嫣,不过,他这只蝴蝶早已用翅膀把这个世界扇的稀巴烂了,还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做的上女皇。
“哥哥你身上好香。”
才上了孙享福的身,武媚娘的小鼻子就一抽道。
孙享福这才想起,自己身上带着不少沉香饰物,比如手串,腰带扣子,腰间挂的一块沉香木雕佩,于是,干脆将其摘了下来,递到武媚娘的手上道,“这个沉香木雕佩,就当哥哥送给你的见面礼吧!”
武媚娘理所当然的接过木雕佩,欢喜的道,“哦,媚娘有见面礼哦,大姐没有。”
好吧,既然给了武媚娘,当然也不能少了武顺娘的,于是,孙享福将自己腰间挂的锦囊也摘下,里面装着一小瓶花露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