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日常的消耗,用度也大,这里的燃料,大多是用牛粪,因为没有其它燃料,即便是这里的煤炭储备很丰富,但在冻土之下,你也开采不出来。
而树木,好吧!在这里,孙享福根本都看不到什么树木,因为,早就不知道在多少年前,这里的树木就被当地的百姓砍伐,用作燃料了,为了取暖活下去,他们通常连灌木,树根都不放过。
而想要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工程量则会非常之大。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人迁下去,或者,先集中到海拔较低的峡谷地区生活。
看到禄东赞一脸不信的样子,孙享福再度开口道,“今年,我将在这里几个位置较低的地方,开辟几个种植园,可能总耕地面积,只有十几万亩,而且,有一些,还是原本你们就开辟好的田地。但,产出的食物,足够数十万百姓食用。
今后,当地百姓居住,行政管理,都会全部重新规划,我会按照种植园的大小,重新分配所有百姓的居所,安置不下来的,将会全部迁往南中,剑南道,或者宁川道,比照当地百姓,配置房屋,田地,牛羊牲畜。”
“那,我等这些氏族部落,岂不是全部都要分崩离析,或者集中杂居?”禄东赞问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道。
孙享福笑了笑道,“知道你们吐蕃人为什么强大不起来么?就这么点人,你们还要分这么多个部落,相互抢夺消耗,这在我们汉人来说,叫不团结,一个不团结的民族,怎么可能强大呢!
现在,你们噶尔氏在吐蕃,算是一个比较强的部落,但你有没有想过,继续保持这样的隔阂,终有一天,你们会没落,甚至整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皇帝陛下,正是不忍心看到你们这样继续落后下去,所以才会答应将你们并入大唐,在根子上,解决你们的生存问题,这是造福你们后世所有子子孙孙的大善举,如果,你是一个拥有真正智慧的人,应该能懂我所说的话。”
第734章 宣抚
如果可以的话,谁又不想自己的后代,向更高的文明阶层晋级呢!可是,禄东赞看了看茫茫雪山,终究是对孙享福的所说的东西,没有抱起什么信心。
原因无它,吐蕃的不毛之地太多了,在这样的茫茫冰川之下,除了依靠外部补给,不可能自给自足,有了大唐的种植技术,和高产作物,充其量也只能缓解缓解而已。
因为,你就是把农作物种的再好,也有可能在一片云彩飞过之后,被不知会有多大颗粒的冰雹给砸死。
大唐朝廷,想要保证这里所有人的生活,就需要一直往这里贴钱,因为,人口势必是要壮大发展的,可大唐自身能够永远这么强盛下去,还一直愿意贴钱给这个地方吗?
他不是不懂中原历史的人,尤其是近两三百年,中原王朝政权更替的十分频繁,可以说,还不如他们吐蕃稳定,至少,吐蕃传到松赞干布这里,都是第三十三任赞普了,数百年,没有颠覆性的改变。
看到禄东赞露出一副这不可能的表情,孙享福又道,“我知道你们现在心里还有疑虑,不过,我会用事实,打消你的疑虑。”
禄东赞问道,“您要怎么做?”
孙享福笑了笑道,“这要看你们吐蕃缺什么了,你们缺什么,我就让这里产什么,问题,岂不是解决了?”
禄东赞顺嘴就道,“我们这里缺食物,缺木料,缺燃料,缺牲畜草料,缺盐铁,缺衣料······”
等到他一连串的东西说完,孙享福才笑道,“其实你们这里原本什么都不缺,但是,因为你们只知道砍伐,消耗,却不懂得种植,才导致了这里什么都缺。
几百,千年以前,这些低矮的山坳里,应该是长满了灌木,甚至是树木的吧!可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呢?是你们的生存模式,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要说吐蕃全部都是像唐古拉山这样海拔五六千多米的地方,那也不尽然,这里海拔四千百米以下的地方,至少占一半,三千米以下的地方,都占一两成,在许多海拔低于三千米以下的地方,一年至少有七八个月,是没有雪冻的,气温甚至可以和中原地区媲美,各种在中原可以种植长成的树木,灌木,都能在这边长到很大。
而且,三千米到四千多米海拔的地方,也同样能种树,这样的地方,同样不会常年结冰,夏季就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有山巅上化开的雪水,不断滋养着土地,让这里的水草生长起来,供他们的牛羊食用。
连水草都能长的起来的地方,更加别说树木了,西伯利亚那边,常年冰霜雪冻,照样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那是因为,那边没有人大量的砍伐,用燃烧木材的方式来取暖。
就孙享福知道的,就有很多适合在这样的高原地区生长的树木,如冷衫,云衫,高山栎,高山松,银杏,白桦,樟树等,乔木类的,就更多了,有一些甚至能产出不少经济价值,如山茶树,高山杜鹃等。
当然,这些东西,真要在这里成片的生长起来,改变这里的环境,至少得像善阳那边,连续十几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种植,甚至,需要一两代人的成长期,才能见到一些成效。
然而,孙享福还有妙方,如果只是一些粮食,衣物之类的慰问品,以大唐目前物资之充沛,工业之发达,他可犯不着花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筹备。
他带过来的东西中,首先就有两万套太阳能锅子和炊壶,锅灶。后续,每个三个月,还会再运送两万套上来。
可别小看了这些东西,一户人家,有了它,一年之中,差不多有一大半的时间,都不用生火煮饭,烧水。
因为,别看高原之上天气寒冷,但是,光照却十分充足,尤其是几个地势较低的栖息地,很少有什么连绵不断的大雨季节,从他们被紫外线晒的红红的皮肤就可以看出。
所以,即便是在后世科技发达,燃煤燃气供应充足的时代,当地的百姓,也还是大量的使用这种太阳能锅子烧水,煮饭,十分的节能环保。
只要未来这种锅灶,普及到所有吐蕃家庭,那么,他们至少能节省以往三四成以上,用于煮肉烧水的燃料。
另外,孙享福带上来了足够种植十几万亩的玉米,红薯,土豆,大豆,棉花等作物的种子。
它们不仅高产,全面优于吐蕃现在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像玉米,棉花,大豆的桔梗,还都是能做柴火烧的好燃料。
反正,在经过一定量的途迁之后,整个吐蕃,也不会超过二十万户百姓,用太阳能锅灶,加上这些桔梗燃料,基本上能够供应他们七八成以上的燃料,至少,不需要再靠砍伐树木,挖掘灌木根系来取暖,甚至,还能节省下大量的牛羊粪便,用来沥肥,肥田。
那么,在不需要砍伐树木的同时,每年,增加一定的树木种植,这里的树林,便将会越来越多,几十年以后,光是靠修枝砍下来的柴火,都够很多人取暖的了,当然,那个时候,也未必需要靠柴火取暖了,因为时代可能已经进步到,可以开采煤矿,或者天然气做燃料的程度了。
可以说,现在只要解决了吐蕃人种植方面的问题,就解决了他们的根本问题,用科学的手段,来调整生态平衡,别说是这个时期的吐蕃人,就是汉人,也不可能想象的到,也就是孙享福这个穿越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从来都是站在科学观这一面,所以,问题到了他这里,就会变的非常简单,有方向。
光是靠讲,禄东赞是体会不到人是怎么可以改变世界的,所以,孙享福懒得跟他多解释,就是让他看着自己怎么干就好。
一番忙碌下来之后,三四万人的大队伍,总算是安顿下来了。
孙享福的暖房里,高压锅正突突突的冲着热气,这东西还是孙享福收到李世民的圣旨之后,去信让马赛他们专门打造的,要不然,他们就得跟吐蕃人一样,吃半生不熟的东西了,只可惜时间有限,不能打造的更多,就十几个而已。
所以,这些高压锅估计会用上好几轮,专门给高原反应严重的女团员,煲一些易消化的滋补汤品,男团员心里不平衡,也得忍着,谁叫带队的是比较绅士的孙享福呢!
一锅鸡肉煲猴头菇汤,还放了几片野山参在里面,即便是吃不下什么东西,喝上一碗这东西,身体需要的热量,也就够够的了。
吃饱了之后,孙享福就早早的歇下了,后面只要不去到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地方,他们的头疼感,会越来越轻微,直到没有什么感觉。
次日天亮的时候,早先一步起床的虞秀儿,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不过,她怀疑,自己手腕上那块腕表坏了,在找李香蝶和姚红袖对时间。
因为现在明明天才刚刚亮,她腕表上的指针,却显示快上午九点了,更让她奇怪的是,李香蝶和姚红袖的腕表也是这样,所以,孙享福是被她拉过手腕看手表的时候弄醒的。
“别看了,表没坏,是咱们所在的位置,时区不一样了,这边平时差不多就是九点天亮,夏天的时候,甚至晚上九十点才天黑,跟山南道那边不一样。”孙享福收回了自己的手腕道。
虞秀儿不解的问道,“时区,是什么东西?”
孙享福一边穿衣服,一边道,“这就得说到一些天文学知识了,咱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圆球状的,这一点,李道长已经证明了,那么,之所以有日升日落,就是因为咱们这个球状的世界,在转动,它转动一圈,就是一天,而随着它的转动,肯定有先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和后被太阳光照到的地方。
咱们这里,就比山南道迟一些被太阳照到,而在辽东,倭州,则比山南道更早的被太阳照到,所以,同样带着一块腕表,在辽东的时候,天亮的时候,你会发现,才五点多,但在吐蕃高原,则是八点多,夏日,白天长,晚上短的时候,则更明显······”
手表的存在,就能证明地球的转动,这个问题,孙享福曾经去信给安西大都护府,给那帮觉得自己手表坏了的大臣们解释,如今,也算是让自家媳妇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神奇。
然而,虞秀儿是不可能理解什么叫人类其实坐在地上,就在以每分钟过万里的速度在飞行的道理,因为孙享福之后还说到了这个世界是围绕着太阳在转,而太阳,则是围绕着银河系在转,而且是以每秒两百多公里的速度。
至于为什么要用高压锅煮饭,今天早上起床做饭的厨工,就体会到了。
如果是普通的锅子煮米饭,必须得用很长的时间,加很多的水,将其煮成粥才行。
否则,按照中原地区的煮法,米心都是硬的,在这种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度,水的沸点,只有八十多度,用开水泡个食品厂产的方便面都费劲,何况是那些剁城一大块一大块的牛羊肉,这里的百姓,就没有吃熟透了的食物的习惯。
这样的知识,对于不懂得它的人来说,简直堪称神奇,懂了它的人,则会想到用方法克制,蒸汽的温度,就比较高,所以,宣抚团队今天早上的主食是馒头,包子。
孙享福的早饭是高压锅压的面条,拌点香油,就着他自制的辣椒酱,一男三女都吃的鼻头出了细汗,辣椒这东西,可以强行打开人的味觉。
现在,已经不是孙享福一个人好这一口了,虞秀儿她们平时也吃一些,在身体稍微轻松下来之后,肚子里得有些食,人才感觉自己活着。
在强光照的远处崖顶上的白雪灼灼生辉的时候,苏毗茹在那曲城周边的两三千子民,便被带到了孙享福居所前的空地上来,他们大多数都穿着油壳子一般的衣服,身上,有比牛羊还重的气味,皮肤,则是呈黑红色,就是二十来岁正当壮年的小伙,看上去,也比中原地区三十四岁的中年人显老。
文工团有可以快速拼接搭建的舞台,从牛车上将木料卸下之后,很快,一个一米多高,三四几平方米的木台子,就搭建了起来。
孙享福穿着仪装登上了舞台之后,本来想按照李世民宣抚的圣旨念一遍的,一如当年裴律师和张勇去幸福村的时候那样。
可后来想想,这些人之中,能听的懂汉语白话的人,根本没有几个,那还照着念啥,只是装模装样的将圣旨打开了之后道,“大唐皇帝陛下说,大唐治下,不允许有像你们这么穷的人。”
然之后,他收了圣旨,道,“所以,恭喜你们,很快,就会成为富有的人了。”
第735章 给吐蕃人民的礼物
孙享福台词险些让台下的禄东赞和苏毗部的首领愣愣的张开了嘴巴,脑海里空白了好几分钟。
什么叫不允许有像你们这么穷的人?
什么叫,很快就会成为富有的人?
然之后,他们开始知道,什么是富豪的行事风格了。
首先,那些穿着笔挺,精气神完全不比百战精兵差的文工团员,就走入了人群中,开始派东西了。
是一个个脑袋大的陶瓷罐子,罐子有螺纹口,拧开了之后,里面是一颗颗亮晶晶,带着浓烈水果香气的冰糖,为了防止这些冰糖融化粘成一团,每颗糖,还被一层层细细的白色粉末包裹,那是椰果肉磨出来的。
在长安逛过街的禄东赞知道,这样一罐三斤装的水果冰糖,在长安市面上的售价,至少是一贯以上,贩卖到吐蕃高原这样的地方,则可能高出两三倍的价格。
然而,这些文工团员们,却是将这些高达两三贯售价的商品,免费给所有人派送,没有落下一个人的打算,连躲在大人屁股后面的小娃子也有一罐,给他们分发的同时,这些文工团员还会教他们怎么拧开糖罐子,甚至,用手拿出里面的冰糖,直接喂到他们嘴里。
什么是糖衣炮弹?
这就是最直接的糖衣炮弹了。
有了这样亲密的接触,在味蕾受到极度甜蜜的冲击之下,他们对于唐人的陌生,恐惧感,瞬间就消失了。
然之后,一车车装满物资的大车,被军士们推到了空地周边,遮盖大车的幔帐被掀开,里面,全部是金属的大炖锅,炊壶之类的东西,其中,就有很多军士,开始组装了起来一些在他们看来,比较稀奇的东西。
高台之上,孙享福朝嘴里允吸着冰糖,脑细胞极度愉悦的苏毗部首领招了招手道,“你到台上来,接下来,你重复我的话,我说一句,你说一句。”
很快,苏毗首领就上到了舞台上,孙享福开始说话了。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子民了。”
苏毗首领依言,用吐蕃语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子民了。”
“你们今后所有的生活需求,都将由大唐朝廷来保障。”
苏毗依言重复。
“所以,今后,你们没有吃的了,可以到我们在这里设置的衙门,寻找官员的帮助,没有御寒的衣物了,也可以到衙门,寻求官员帮助,没有取暖的柴火了,同样可以到衙门,寻求官员帮助,还有生病,身体不舒服了,也可以到衙门,寻求医官的医疗帮助,千万别去求什么神佛,神佛不会救治你们,给你们吃穿,帮你们治病,但是,大唐的官员,医师,士兵们,会。”
孙享福的这段话说话,让苏毗首领的整个身体都颤抖了起来,尤其是那个慷锵有力的‘会’字,从他嘴里吐出来的时候。
在孙享福眼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