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晋太宰-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连错失机会,这一次司马颖已经下定决心,不管是谁劝说他在等等,他都不会再等了。
这一边司马颖秘密调兵遣将,另外一边因为司马乂反应迅速,张昌的大军最终没有在京师援军到达之前攻克樊城,宋洪带领的一万禁军加上孟观率领的宛城大军,在樊城南边五十里击退了张昌的主力部队,解除了樊城的威胁。
而在樊城的东北方,范阳王司马虓已经带领五万大军气势汹汹扑杀过来,司马虓来的速度不算快,甚至行军的速度可以说很慢,但是消息传来的却很快。毕竟他的初衷只是避免卷入邺城和京师的矛盾之中,至于是不是真的平乱,用多长时间平乱,这还要再想想。
更远的徐州方向,镇守徐州的司马繇比起司马虓,在本钱上面更加不足。他才出镇徐州一年多,远远不如镇守其他重镇多年的藩王,手中的兵力保住徐州尚且勉强,在大军出征未免力有不逮,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司马繇抽调了一万多人的军队南下,然后专心做另一件事,和扬州的江东士族谈谈。
大晋统一天下是以北打南,北方强盛,北方人以胜利者自居,中原士族视江东士族为亡国之人颇多轻视,南北之间矛盾很尖锐。由中原人为主导的朝廷对于江东士族的态度也是防范多于笼络,荆、扬两州驻有重军,目的就是震慑、江东士族,提醒他们不要轻举妄动。江南人对于大晋朝廷也是怀着很深敌意的。
可经过几轮内耗,荆州和扬州的重兵集团已经遭到了削弱,镇守当地楚王和淮南王已经死去多时,所以哪怕司马繇其实心里和其他人一样,对江东士族多有轻视,现在也要顾全大局,和对方谈谈如何对付共同的敌人。
只要江东士族在这个时候不生异心,江东的局势还是可以控制的,为此司马繇甚至留下自己的儿子守徐州,本人则亲自带兵南下,目的地正是建康,笼络江东士族和自己站在一起,共同抵抗瞬间而下的张昌部将石冰。
“不知道东安王能不能成功说服江东士族并肩作战。”和其他地方相比,最早大打出手的河北却出现了诡异的安静,这也让江统有空忧国忧民。
“肯定会成功的,南北矛盾甚至胡汉矛盾都不是问题,到时候刺史就知道了。”司马季把晋卫的密信烧掉,很有信心的开口道。
这个年代的人还认识不到一种名为阶级矛盾的东西,但这个东西一般人发现不了,不代表它不存在,中原士族和江东士族的矛盾,矛盾再大也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张昌这些流民不同,这帮泥腿子想要造反?这是断然不能被容忍的,所以哪怕江东那些大士族心里厌恶中原士族,关键时刻还会和司马繇站在一起。
南北矛盾和胡汉矛盾在某些时候存在,甚至可以到很严重地步。但大多数的时间两者都不会太严重,阶级矛盾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不管胡汉背叛自己的民族都不是多奇怪的事情,翻开历史胡人如金日磾、李光弼、汉人如张弘范、王保保。
但有几个能背叛自己的阶级呢?只要知道这种需求,连侯景那种人败军之将都能在江南掀起滔天巨浪,就算他带到江南的八百残部都是胡人,可加入侯景大军的十万兵士应该都是汉人,不一样跟着侯景造反么。
江东可是有几个高门是以统兵立足的,这和中原不同,按照这种标准现在中原都已经没有这种家族了,真要勉勉强强算一个的话,司马氏其实算一个。司马炎登基之后,就曾经因为司马氏领兵的历史,被文臣挤兑过。
司马季不担心张昌乱民能成事,他比较担心关中方向,他多年在各大王府安插细作潜伏,司马颙派往长安的说客又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现在也回报回来,看来这位最有实力的藩王,还是想要更进一步谋求一些东西。
随便说了两句,司马季便把目光放在几个将校身上,开口问道,“刘渊是否在西河郡招兵买马,现在出现什么动静了。”
“燕王,刘渊正在西河郡的左国城屯兵,甚至太原王氏都已经投奔刘渊,刘渊又聚集了数万兵马,竟然死灰复燃了。”张达有些忧心的抱拳道,“末将想,是不是主攻刘渊。”
司马季点头,左国城曾是昔日匈奴王国的王庭,和一般人想的不同,五部匈奴的聚集区其实距离雁门郡这种边郡很远,倒不是说并州北部没有匈奴人,只是和西河、上党的匈奴人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主动内迁是不会让匈奴人和草原太近的。
“从位置上来看,本王还是觉得主攻冀州境内的王浚最合适,从常山南下将河间王大军切成两段,让其首尾不能兼顾。”司马季沉吟了一下道,“并州其实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冲突,山地太多无法发挥我军的优势。”
“冀州境内就不同了,好大一片平原,开战之后本王可以和司马颙好好打一仗。至于太原王氏跑了去投奔刘渊,这很正常,太原王氏三代和刘渊交好,本王只不过是过来抢家产的燕贼,人家这么选择也无可厚非。”司马季自嘲一笑道,“反正人跑了,土地就是无主之地,本王没收了也不算是强抢。”
张达脸色讪讪退下,燕王是一个不拘小节的藩王,只要不出现值得认真应对的事情,从来见不到燕王火烧眉毛,可这不代表燕王就没有脾气,真有他觉得不能失误的地方要是出现的纰漏,燕王的一大爱好就是杀人泄愤。
“燕王,有快马来报,是从草原回来的,是护送夫人返乡的护卫。”曹乾一步跨入正堂,躬身抱拳道,“这是密信!”
“呈上来!”司马季豁然站起来赶紧拆开了密信,随后就是脸色一变,当着一众将校大喊道,“天助我也,夫人已经成功劝说拓跋氏出兵,十六部渠帅一共八万大军,此时正在直奔雁门郡而来,给我准备一下,本王要亲自接应。”
“恭喜燕王,大破邺城指日可待。”一众将校也闻言大喜道,“有了拓跋氏助阵,足以证明燕王声名远播。”
“什么声名远播,这些大军是本王雇来的,互不亏欠,这种一厢情愿本王不希望在本王的账下出现。”司马季不屑一顾的开口道,“这下司马颙不过来,本王都要揍他了。准备一下,将拓跋氏的大军安置在西河上党以北,那是五部匈奴的聚集区,一旦开战可以自由发挥。”
“本王率领幽州军回幽州,要在中路和司马颙决战。拓跋鲜卑和五部匈奴怎么打,那是他们的事情。”司马季一边出府一边吩咐道。
第五百一十三章 通风报信
反正西河上党都是五部匈奴的聚集区,打烂了司马季也不心疼,拓跋氏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结仇也没问题,要是胡人之间和睦无比,头疼的就是他这个燕王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把吊起来的尸体收起来,没死的给口饭,让他们回去给司马颙报信,敢打本王大军的主意,真当武卫是吃干饭的?”路过一条主街的时候,将近二十个被吊起来的细作还在随风摇摆,不少人眼看着就是失去生命体征的尸体,当然也不能排除有生命力顽强的吊了几天还没死。
这些细作被发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燕王是一个很爱搞形式主义的人。会在一些地方故意弄的和其他晋军不一样,比如传统上各级官吏的都是方形章,他非要弄出来一个圆头章以示区别。司马季在幽州军弄出来各种各样的条例,有用的没用的都往上放,并不完全是为了装逼,就是在制造这种区别,让渗透的细作不适应。
这些被抓住的细作甚至都知道幽州大军是用圆头章,但一些细节外人是不知道的。比如这种圆头章怎么使用,如果在类似机关、国企待过的人就知道,盖章讲就的是骑年盖月,必须盖在日期的一行。
司马季在看幽州刺史部的奏疏当中,忽然发现晋朝似乎还没有形成这种传统,便故意在幽州军的行文里面加上这一条,这些细作并不知道这种讲究,进来之后全部被抓获。
再说了,光在头发上这些细作就和幽州士卒不一样,别忘了幽州士卒是剪发的,他们没有选择,连燕王都是短发。司马季这种我可以和别人不一样,但别人必须和我一样的态度,也蔓延到了幽州士卒身上,这些剪发的细作剪过头了,和幽州士卒的头发长度不一样。
就如同绵羊群里面混进了山羊,不知道的人感觉差不多,天天在里面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区别。
“臣下还是心中有些疑虑,不知道拓跋氏的兵马到底如何。拓跋氏一下借来了这么多兵马,似乎太顺利了。”江统和司马季一起出现在平城城外,听探马回报,拓跋氏的大军已经过了雁门郡的关隘,正在朝着平城进发。
“你不懂,拓跋氏和其他三部鲜卑有些不同,拓跋氏的占地很大,部众很多,拓跋氏只是其中最大的势力,还有很多小部在其中,本王夫人的兄长和伯父,未尝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别以为借刀杀人只有中原人用。”司马季倒是很轻松的开口道,“拓跋氏人口地盘都是段氏鲜卑数倍,但每每冲突的时候都是挨揍,和这种缺乏凝聚力有关。”
按照后世历史书上的总结,就是缺乏中央集权的意识。段氏、宇文氏和慕容氏的部众成分比拓跋氏要单一的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拓跋氏至少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这就和拓跋氏部众太杂有关,司马季一直就怀疑匈奴根本没有西迁过,大多数的部众肯定还留在草原,只不过被鲜卑兼并了。
拓跋氏内部部众来源驳杂,要是能理顺内部,迟早会超过其他三部。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所谓的五胡无非就是两个体系,一个是匈奴集团,一个是鲜卑集团,剩下的只是偶尔露出峥嵘而已。
但这两个集团并非同时发难的,前后相隔了大概两代人的时间。鲜卑集团进入中原的时候,中原早已经被匈奴集团控制,换句话说鲜卑人是击败了匈奴人控制了中原,和南朝交手还是之后的事情,很多鲜卑人的封号都是东晋封的。
司马季引进拓跋氏,也算是让鲜卑人提前和匈奴人交手了,反正这场自相残杀不可避免,不如大家一起比烂,这就是他要引进鲜卑人的初衷。
司马季让晋卫骑兵和龙雀营在平城北郊列阵,一方面是表示欢迎,同时也是震慑。
直到正午,才在地平线出现了一支队伍,还是自己人,护送拓跋旖旎出塞的护军,距离很远司马季就见到马车当中的丽人频频张望,看见自己满是喜色的挥手。
到了近前,拓跋旖旎很是雀跃的下了马车,满是羞涩的扑到司马季的怀中道,“妾幸不辱命,从草原带来了八万兵马,总算是能帮上夫君的忙了。兵马大概还有十里的路程,妾先回来通报夫君一声。”
“真是帮了大忙,领兵者何人?”司马季捏着拓跋旖旎的脸蛋,要是这么对士族的大家闺秀,人家当然也不敢说什么,但司马季登徒子的名声是跑不了的,但拓跋旖旎是草原人,并不觉得这种亲密有什么不对,本来就是夫妻很正常。
“领兵者是尉连波,在拓跋氏里面算是大族。”拓跋旖旎知无不言的介绍道,“这次妾的两个兄长和伯父让他领兵前来,算是很重视了。”
尉?司马季想了一下,这应该是尉迟家的祖宗吧?他只能想起来尉迟恭这么个人。不过好像尉迟恭就是鲜卑人,有尉氏的人领兵拓跋氏算是很重视这次借兵了。
尉氏现在是鲜卑人不代表以后也是,因为尉氏原来就不是鲜卑人,而是中亚的伊朗族群姓氏,至于怎么和拓跋氏碰面了,这点司马季都是没了解过。就如同慕容复生活的北宋年间,他说自己是鲜卑人,人家只会认为这人是神经病。
想到这就是一笑牵着拓跋旖旎的小手道,“不知道领兵的有没有大野家的将领。”
“夫君对我们拓跋氏很了解?确实也有大野氏的渠帅来了。”拓跋旖旎小鸡啄米般的点头道,“大野盛就在前来的兵马当中。”
“好好!”司马季想笑又不敢笑,其实他很想问问,有没有普六茹氏的渠帅,但想想还是算了,哪有这么多恶趣味。
没过多长时间,司马季就遥遥望见遮天蔽日的拓跋氏兵马,人数么到是很多。可一见之下也就是这么回事,在司马季眼中除了有马之外,似乎可以说要什么缺什么。所谓的拓跋氏兵强马壮,控弦之士数十万,结果每次碰到五六万兵马的段氏鲜卑就被暴揍,就知道这种传闻多么的不靠谱了,难道拓跋氏都爱好和平,看段氏鲜卑太弱小每次打仗都让着对方。
看一眼兵马就知道,司马季眼中就是八万普通的牧民,穿着羊皮,顶着仙侠小说的标配发型,手持极其简陋的刀枪弓箭。不能再看了,再看下去他都怀疑这八万大军能不能打过已经被轮了一遍的刘渊,四部鲜卑最穷名不虚传。
司马季心中未免有些失望,用这些人万一战败,自己的全胜纪录会不会戛然而止?史书上会不会说自己打仗的水平也就是一般,可不用幽州士卒也太累了。仰起头望了一眼天空中的艳阳,司马季心中冰冰凉。
就在之前司马季还觉得拓跋氏面对五部匈奴,独当一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现在他已经明白了,为何在鲜卑诸部先后接受晋朝的册封出兵对抗刘渊、石勒,被两人接连暴揍,连最强的段氏鲜卑都顶不住石勒的打击,和在并州生活多年的五部匈奴相比,这个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
要知道在刘渊石勒作乱之后,晋朝一方面反攻,另一方面就是册封鲜卑诸部的首领,换取出兵打击匈奴集团,鲜卑诸部都以能征善战而闻名于世。却没想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寄予厚望的鲜卑根本不是匈奴的对手。
“张达,你领着一万女真骑兵给我留在并州,也是看着拓跋氏的兵马。”司马季把拓跋旖旎支开,有些不放心的对自己的哼哈二将开口吩咐道,“本王除了觉得这支援军,除了称得上人多势众之外,不值一提,别让刘渊打出自信了。”
司马季要是领着主力回到幽州,一看这支援军的成色,还真怕自己离开并州再丢了。
“燕王,末将不跟着你不放心啊,如若要主攻王浚所部,司马颙必然会大军北上支援,末将不在身边,就怕……”张达一听赶紧摇头,抬手指着李山开口道,“要不燕王你看把李山留在并州怎么样。”
“燕王,张达现在属于公然违抗军令,末将建议。”李山一听赶紧切割立场,抱拳表忠心开口道,“不斩首不足以平息这种不敬之言。”
“让你留下就留下,哪这么多废话。”司马季一甩衣袖道,“本王也会抽调一些拓跋氏兵马的精锐之师,凑足个两万骑兵跟着一起走,不能让他们都呆在一个地方。就这么定了,十日后本王就启程回幽州,并州的军事就你负责,拓跋氏的兵马也归你节制。”
就在司马季决定回师幽州的同时,潼关以东的大道上,一名飞骑正在星夜兼程的疾驰,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心急如焚的拍马赶路,关中大军的异动是瞒不过有心人注意的,司马颖发难的迹象已经出现,这名飞骑正是给司马乂报信的。
关中并非所有人都和司马颖站在一起,皇甫氏就是站在司马乂一边的,司马颖准备发难的准备终于被皇甫氏得知,立刻派人报给司马乂。
第五百一十四章 高车人
对峙只是为开战准备,任何一个有志于称霸天下的藩王,心里对此都一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