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中原征战经年,生产完全被破坏,等到冉闵建国后,才突然发现自己国内无可战之兵,更无粮草,各地都出现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惨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鲜卑慕容氏的当主慕容俊作出了重大决策,全部落南下。四十万骑兵席卷中原大地,建立自己的大燕帝国!
带了万余步兵北上觅食的冉闵,正一头撞上了十几万慕容氏骑兵的主力,而这支部队的主将就是号称十六国第一名将的慕容恪。慕容氏的骑兵都是剽悍迅捷的草原骑射轻骑,作战方式与突厥人几乎如出一辙,但冉闵的这万余步兵却全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百战余生的超级精锐,两强相遇,打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在北方草原所向无敌的鲜卑骑兵居然在几天内十战十败,士气大衰,而冉闵的部下虽然取胜,却也伤亡惨重,露出疲态,而且重装步兵无法追上四条腿的战马,每次都是击溃战,无法形成歼灭。
在最后决战之时,慕容恪为了防止已经胆寒的部下再一次习惯性地一触即溃,将中军卫队的五千骑马腿全部用铁索绑在一起,是为连环马,整排几十骑为一队,这样即使有一两个人想逃跑,也不可能逃得掉。慕容恪亲自把帅旗立于这五千骑当中,以中军的连环马吸引冉闵主力,两侧包抄敌后,力求全歼。
血腥而残酷的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冉魏军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而功亏一篑,有项王之勇的冉闵,左手长槊,右手大刀,在此战中连杀三百多人,几次冲到距离慕容恪帅旗只有几十步处,却就差了最后一点点,无法突破连环战马阵,在全军覆没前只能被迫突围。
冉闵逃出去后由于坐骑,汗血宝马朱龙力竭而死,自己也被慕容氏俘获,最后被斩于辽东龙城,冉魏作为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唯一一个汉人政权,终于悲壮地落下了帷幕。
站在冉魏帝国的尸体上,慕容氏成功地入主了中原,占据了潼关以东,淮河以北的广大地盘,建立了前燕帝国,此时的慕容氏,兵锋极盛,拥兵四十多万,占据的地盘也是汉族的核心区域。
慕容氏刚刚建国之时,南方的东晋汉人政权实权被大权臣,荆州大军阀恒温所控制,恒温趁着燕国初建,起五万大军北伐。
而慕容恪则沉着冷静地应对,针对吴兵轻果,但运输成为问题的弱点,一路将恒温的大军引诱到北方的枋头一带,再以断其粮道,以铁骑合围,最终大败恒温,让身为天下名将的恒温经历了人生最惨重的一败,比冉闵幸运的是,他还带了不到一万的残兵败将逃回了江南,气得连废了两个东晋皇帝冲冲晦气,但自己却是再也不敢谈北伐之事了。
经此大胜,燕国算是在北方彻底站稳了脚跟,而靠着打败冉闵和恒温两大名将的功绩,慕容恪成为当之无愧的十六国第一名将。
在当时天下并立的三大强权:关东前燕,关中前秦,江南东晋中,属于最强的一个,而燕国皇帝慕容俊的兄弟子侄们,也是个个英雄了得,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人,均是名震天下的将帅之才,领军作战,所向披靡。无论是江南的东晋还是关中的氐人政权前秦,都只能畏服于前燕,紧守门户,不敢与之争锋。
可慕容氏有一个最恶劣的传统,那就是家族间的内斗,这个家族人才辈出,猛将智士层出不穷,但人人都自恃有才,会盯着那把最高的椅子,从当年慕容吐谷浑出走后,这似乎就成了这个家族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一直持续到慕容氏的灭亡。
慕容俊建国后没几年就死了,慕容恪也很快随之而去,后主慕容韦是个无能之辈,偏偏还猜忌自己那几个能力出众,堪称国之柱石的叔父,逼得名将慕容垂家破人亡,被迫投奔了前秦,而慕容氏前燕国也在内耗中消耗了太多的国力与家族的凝聚力,被拥有苻坚和王猛这对黄金君臣搭档的前秦帝国最后消灭。
苻坚的前秦帝国是五胡乱华时代北方最伟大的一个胡人政权,苻坚虽是氐人,却有着汉人帝王中也难得一见的仁厚与雄才大略,在领地内推行民族融和,各族平等的政策,对于投降自己的敌国君臣,也是封官赏爵,宽以待之,他的丞相王猛更是有诸葛之才,堪称千古名相,而军事才能比起诸葛武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消灭了前燕,一统北方后,志得意满的苻坚准备饮马长江,消灭东晋,一统天下,而当时已经重病的王猛却意识到东晋的气数未尽,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江南的士民团结,君臣一心,有为保护汉人正溯而血战到底的觉悟,加上有丞相谢安这样的名臣,又有谢玄为首的精锐北府军和恒温留下的强大荆州军,虽无北伐之力,却凭着长江天险,有自保之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零七章 慕容往事(三)
反观此时的北方,前燕和凉州刚灭,人心未复,苻坚无区别无原则的宽大与和解政策导致氐族人在北方毫无优势,新归降的鲜卑人,匈奴人和羌人都在潜伏着,一旦南征失败,则会趁势而起,灭亡看起来如日中天的前秦帝国。
于是王猛在临死前苦劝苻坚不要想着南征之事,慢慢消化北方,徐图后举,可苻坚却认为这是王猛身为汉人的私心作崇,并没有放在心上,最后还是全国总动员,倾全国百万大军平灭东晋,那声势比起隋灭南陈之战,还要远远超过。
王猛的预言果然应验,正如南方剽悍迅捷的步兵在北方无法对抗来去如风的铁骑冲杀,北方的战马和重甲步兵也根本无法适应南方水网纵横,道路泥泞的地理特点,苻坚的三十万主力大军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被不到八万的北府军一举击溃,伏尺百余里,苻坚的帝王雄心和他的前秦帝国也一起在此战中灰飞烟灭。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王猛的第二个预言紧接着也被应验,苻坚败回北方后,那些被他打败和压制的各族英豪,纷纷墙倒众人推,起兵自立,关中慕容永,羌人姚苌,关东慕容垂,青州段龛,河南翟钊,代北拓跋硅,全都在苻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背叛了他,而一代大帝苻坚,也最后死于姚苌之手,在长安城外的五将山里,留下一段千古帝王的挽歌。
慕容垂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消灭了青州段龛,河南的丁零人翟钊,以及同为慕容氏鲜卑的西燕集团,在关东的前燕故地上成功复国,建立了后燕,为了防止当年前燕帝国宗室相残,导致国破家亡的往事再现,他早早地定下了太子慕容宝的名份,可是慕容垂却没有料到。自己是在用一个更大错误去改正另一个。
慕容宝本人是个庸材,能力远不如他的几个弟弟,偏偏又无容人之量,只想着在战场上捞战功。顺便在捞功的时候狠狠地踩自己的弟弟们和叔叔,只可惜他面对的对手是北方草原上新崛起,以后建立了北魏帝国的拓跋氏鲜卑。
拓跋氏鲜卑和慕容氏鲜卑虽属同族,但不是一个部落,部落的老家也在塞外的代北。而非慕容氏的辽东,在苻坚大帝横扫天下的时候,拓跋氏部落建立的代国和前燕一样都被消灭,而由于代国比燕国弱小得多,拓跋氏的少主拓跋硅在前秦当俘虏和做官的级别也远不如名声显赫的慕容家族。
前秦完蛋后,拓跋硅也趁机跑回了代北故地,成功地纠集了爷爷辈留下的族人,在草原上开始崛起,果然对于帝王的仁义来说,割不断冲不淡的血缘纽带才是最实打实的存在。在拓跋氏征战草原的过程中,慕容氏的后燕帝国一开始与拓跋氏保持了友好联盟的关系,多次出兵相助,在后燕帝国成功地复国于关东之地的同时,拓跋氏的北魏也成为一统草原,纵横大漠的超级豪强。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自古至今都是不变的真理,再加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后燕和北魏这对昔日盟友终于反目成仇,其中两国的决战,就是在一个叫参合坡的地方,此战中慕容垂由于年老多病。没有自己上阵,而是把全国的十几万精锐将给慕容宝,由一个草包指挥着一群各打算盘的弟弟和叔叔们上了战场,后果远比绵羊指挥一群狮子更加可怕。
拓跋硅也采取了避敌锋芒,诱敌深入的计策,没有正面与纵横天下多年的燕国精锐对抗。而是靠了黄河天险,与之隔河对峙,其间还向燕军中散布慕容垂已死的谣言,慕容宝对自己的几斤几两再清楚不过,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在这个位置上,完全是靠了老爹的威望,所以一听到父亲病死的消息,就下令全军撤退,想要赶回都城即位。
冥冥中似有天意,燕军撤退之时,黄河上忽然一夜冬风,结冰三尺,北魏的十几万骑兵不用渡船就可以直接从冰面上过河,而慕容宝在撤军过程中又与一直对自己这位置虎视耽耽的弟弟慕容麟大吵一架,顺势把这个弟弟打发去做全军后卫,结果慕容麟根本没有做后卫,而是夜里悄悄地带着部队直奔都城,想要抢先一步登基为帝。
慕容氏的兄弟之争浪费了最后活命的机会,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慕容宝才发现四周的高原上已经布满了北魏的骑兵,而自己这几万部队还没来得及披甲上马呢,参合坡一战,八万燕军精锐全部报销,俘虏也被拓跋硅全部坑杀,自此后燕再无可战之兵,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
老英雄慕容垂听到这消息后 ,气得吐血三升,但为了挽救濒临灭亡的燕国,还是不顾年老病危,披甲出征,勉强打退了拓跋硅的趁胜攻击,在班师的时候路过参合坡,看到跟随自己多年的将士们被坑杀,尸横遍野的惨景后,慕容垂悔恨交加,呕血而亡。
慕容垂死后没几年,慕容宝的后燕就在北魏持续不断的打击下,迅速地土崩瓦解,分裂成南燕北燕两个小国,分居青州与辽东,后来分别又被东晋刘裕和北魏所灭,自此强盛一时的鲜卑慕容氏建立的燕国,也就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王世充一口气讲完了这个慕容氏的故事,想着王图霸业,转眼即空,他自己也不胜唏嘘,居然从头到尾都没有喝一口水,而麦铁杖更是听得目不转睛,连气都没怎么喘了,不知不觉中,一抹晨曦已经从窗洞的木板缝中透了进来。
麦铁杖长长地叹了口气:“是非成败转头空,自古没有不死不灭的帝国,也没有永远不败的家族,比起我们汉人的那些千年世家,这些胡人部落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即使称雄一时,又能如何呢?”
王世充也点了点头:“是啊,象五姓七望这样的汉人大世家,无论是汉人当皇帝还是胡人当皇帝,无论皇帝是姓刘,姓曹,姓慕容,姓拓跋,都不影响他们的子弟在朝中为官,都不影响他们的家族开枝散叶,发展壮大。
我少年时一向看不起这些在异族政权里当官的汉人,觉得这些人就是汉奸,为虎作伥,但时间久了,阅历增加,却又觉得这些人才是真厉害。
汉人的政权无能,让异族入侵,神州陆沉,但是汉人的传统没有被消灭,尤其是建立在农耕文明上的儒学已经成为我们汉人的精神内核,即使是胡人入主中原,也必须向这个传统低头。
只知暴力,不通文化的匈奴汉国,后赵之类简单粗暴的胡蛮子政权,很快就会被消灭掉,而只有象前秦,燕国,北魏这样尊重汉族士人和世家,易风移俗,主动被我汉文化同化的胡族,才能延长国祚。
所以北魏立国之后,到了孝文帝时还是得全盘汉化,连他们的拓跋氏都改成了元姓。北魏分裂之后,北齐是鲜卑胡化的汉人政权,北周是汉化的鲜卑宇文氏政权,最后还是汉化的北周取得了胜利,可见是汉人还是胡人,血统在其次,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和传统。”
麦铁杖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错,以前我在江南的时候,没有见过北方,都以为长江以北都已经成了胡人放马牧羊的地方,可当我亲自到北方走了走后,才发现还是和我们江南的汉人没什么两样,连胡人也被我们汉人的生活方式所同化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零八章 宣嫔的一家
王世充哈哈一笑:“今天聊得多了些,再回来说慕容氏的吐谷浑,他们在河湟一带征服了当地的羌人,从羌人那里学到了筑城的本事,立国也有两百年,由于河湟地广人稀,又处高原苦寒之地,条件比起北方草原更加艰苦,因此吐谷浑一直不能发展壮大,即使到现在,人口也不过二三十万帐,也就相当于突厥一个大部落的规模。
但吐谷浑却一直保留了慕容氏鲜卑人的传统,牧马放羊的本事也一直学了下来,尤其是养马之术,更是一绝。
每当冬季来临时,青海湖就会被结成的冰块所覆盖,吐谷浑人把良种母马赶到湖中心的海心山上,到第二年春天,母马怀孕产下体格健壮的马驹,号为“龙种”。另一种青海骢是波斯马与当地土著马杂交而生,号称日行千里。
这两种马都是马中极品,在大兴的马市上能卖出几万钱乃至几十万钱一匹,端地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我这次来金城,也想在这里牢牢地建立一个商业据点,以后试着能打通和吐谷浑的贸易通路,在这里做战马生意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麦铁杖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道:“既然如此,行满你刚才跟那薛举一定是谈这个生意的吧。所以才花了这么久的时间。”
王世充不屑地说道:“薛举这个莽夫哪配跟我合伙做这生意,我让他在这里只是为我守住丝路的通道罢了,前几年我们在陇西的损失比较大,这两年刚恢复过来,现在还无力开辟向西南对吐谷浑的新贸易通路,但我要有这个心思,在这里有意识地作这方面的准备才行。”
麦铁杖点了点头:“所以你想先恢复在这金城之中的商铺,那个刘掌柜肯定是要换掉的,然后再派一个可靠的人来,以后经营这里。对吗?”
王世充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微微一笑:“不错,大兴城射箭场的刘一清管事,我看不错。这次回大兴之后,我会让他来接替刘长水的,慕容三藏现在在这金城南边的廓州当刺史,跟吐谷浑紧靠着,我们要是想跟吐谷浑交易。还得寻求他行个方便才行。不过这些是以后的事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吃点东西,然后出发到城北的郑家村去。”
三个时辰后,午时,金城城北十五里处的郑家村,一户只有齐胸高的黄土围墙围着的小院子门口,麦铁杖门神似地守在门口处,铁塔般的身材配合着两条长度异乎寻常的大长腿,加上那手上倒提着的镔铁月牙杖。吓得村里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而一个五十多岁,满脸皱纹,佝偻着背,穿着蓝色布衣的老者,正唯唯诺诺地站在麦铁杖的身边。
麦铁杖的嘴角动了动:“郑村长,要是再让我知道你拿了钱不办事,还象以前那样三天两头地欺负这施家孤儿寡母,你这村长就别想继续干了。”
那个姓蓝衣老者名叫郑千地,乃是本村的村长。以前在军中混过十余年,灭陈之后天下大裁军,就把上了年龄的他送回原籍,顺便把陈宣儿的母亲施太妃和两个弟弟也送到这里。一开始这村里还安排了两户府兵看管,时间一长,这两户府兵先后迁往他处,而这郑千地就成了看管照顾施太妃的唯一知情人了。
王世充这些年来一直没有亲自来过郑家村,向来是通过刘长水每年送上千余文钱,通过郑千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