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的光芒-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就是想不通,这些证据……又是怎样造出来的。

    他绝望地跪倒在刘彻面前道:“陛下圣明,臣乃区区小吏之子,能有今日,全赖陛下。

    臣虽位居三公,却始终洁身自好,不敢放肆,一向谨言慎行,为着大汉朝着想,未有私心,岂可有此污行?今日丞相所言,乃是诬陷,还请陛下……明察!”

    毕竟张汤曾以执法严峻,给刘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他曾以办事干练,赢得了刘彻的青睐。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彻反例真希望廷议能有助于廓清案情真相。

    “众位爱卿!”

    刘彻扫视了一圈殿内的群臣,接着说道:“朕将此案交与廷议,众卿有何看法,不妨一一奏来。”

    刘彻的话一出口,张汤就颓然跌坐在地,他知道自己算是完了。

    一招棋错,

    终受制于人……

    这些年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得罪了多少人,陷害过多少人,排斥了多少人,现在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正因为如此,后来有案件他都尽量不在朝堂议论,而习惯于事后单独奏禀皇帝。

    可是今天,

    他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听起来很平静的声音更是让他感觉到大殿在摇晃。

 第四百二十六章 重臣又毁

    这是卫青的声音,他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一札上书,直接呈送给刘彻说道:“此臣前日到太医坊诊病,路过北阙,恰逢廷尉中丞减宣,他交给臣下的,他说经过多年查访,当年的李文一案,实为张汤与鲁谒居合谋所为,造下大错,希望臣能帮忙。

    他之所以慑于张汤权位,要微臣转呈陛下,实为张汤把持朝政,故作非为,还请陛下明察。”

    张汤只觉得大殿的横梁塌了,直朝着自己的胸口压过来,他顿时昏厥了,连大将军都不容他,他已经无望了……

    张汤的入狱,直接一扫大臣万马齐喑的局面,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各署中,一旦笑声多了,就代表同僚之间走动多了,说的也多了。

    但作为外朝宰辅的庄青翟,操控了一切,却没有丝毫轻松。

    刘彻已几次在朝会上就盐铁和币制的变革进展太慢而斥责外朝,极言其能力不足。

    他也清楚在瘗钱被盗案中靠刑讯逼出来的狱词也很虚弱,一旦陛下回头知道了真相,把案一翻,那么很显然,他的头随时都会挂在长安东市的高杆上,死状难看。

    他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要做几件实在的事情,通过立功奠基,来提高朝野对新政的信心。

    可早年倾心于黄老,后来改学儒家的庄青翟,就是个书呆子,一心苦读大道理,实际上对农商关市之道根本不懂。

    他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苦思冥想,为什么自己宵衣旰食,却在新政上毫无建树?难道是真不行……

    直到三个月后的一天,他实在忍不了了,和长史们外出踏春时,就把这个问题提到朱买臣面前。

    朱买臣是个明白人,呷了一口茶后,笑道:“丞相应该知道的,这不是勤政廉直就能推动新政的,若是用非其人,越勤政,咳咳咳,说不定离目的越远呢,不可过于清正。”

    庄青翟想了想,觉得这话是有些道理,但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比如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的,于是便问道:“你说说眼下该怎么做?”

    “依下官看来,这新政嘛要继续往前,须倚重两个人。”

    “这……本官知道了,你说的可是孔瑾和桑弘羊二人?”

    “对!不是下官夸海口,只要给他们后盾,一个孔瑾或桑弘羊,足以当一百个大臣。”

    “好!”

    庄青翟的眉头顿时展开了,他来回踱着步子道,“再过两天就是桑弘羊闭门反思出来的时候,到时候,你约他们两位到城外踏青,老夫要向陛下推荐他们,让他们重新出现在陛下面前,大放光彩。”

    “好!”

    看着日色已近中午,朱买臣起身准备回府,脚刚刚迈出丞相公署,却被庄青翟拉住了,只见他神神叨叨地道:“若是能就新政拿出一些新举措的话,老夫也就在陛下面前说话,更加踏实了。”

    朱买臣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道:还用你废话,就干练这一点说,讲真,你比起张汤,那距离,简直差远了。

    单凭张汤可以力压群臣,

    这一点,没几个人做得到。

    若不是卫青站出来,

    结局还是个未知数……

    清明节后的第五天,刘彻便在庄青翟的陪同下,到渭渠巡视漕运了。

    行前,他在庄青翟提了一嘴下,特意口谕给孔瑾和桑弘羊随行。

    当包桑传完皇上的旨意离去时,孔瑾和桑弘羊无言相视许久,两人有种预感,他们的机遇再一次来临了。

    三个多月的冷板凳,

    叫人心焦……

    春雪融过之后,渭河的水也涨了不少,站在那水监公署的楼台上,举目远眺望向下面,那儿虽没有汹涌波涛,却也是浩浩荡荡,不绝于眼前。

    漕运船只只是在渭渠口入渠转向东南,傍南山而去,而撼天动地的号子,响彻云霄,随风在渠河之间回响。

    ……

    这情景和歌声,让刘彻想起前任的大司令来,他由衷地感慨道:“朕自推行新政以来,大司农中有所建树者,惟韩安国与郑当时耳。

    当年年纪老迈的郑爱卿对朕承诺三年通水,结果,哈哈哈,还提前开了漕运。”

    庄青翟听得出陛下是借着追怀故人,亦是曲折批评当朝的臣僚们怠于政事,不思进取,比如桑弘羊就一脸通红,羞愧不已。

    他忙在一旁说道:“郑大人一世英名,实为臣等之楷模。”

    不料刘彻接下来的话,却让庄青翟无论如何也不敢回应了。

    “虽说张汤盗先帝陵寝瘗钱,罪该万死,哎!然朕每每想起他的勤于政事、严于自律来,还是难以释怀,他真是糊涂啊。”

    刘彻之所以迟迟未处决他,

    正是这个道理……

    从水监署的楼上下来,刘彻和一干大臣沿着渭渠岸柳行间缓缓前行。

    柳叶很瘦,透过树隙,可以看见因为无雨,麦子显得十分低矮,刘彻的眉毛又“锁”了起来。

    他在心里埋怨死去的严异,就觉得庄青翟此时推荐大司农重新掌权,很及时。

    刘彻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孔瑾和桑弘羊道:“丞相的奏章和你们的上书朕都看过了,今日要你们随朕出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陈奏。”

    孔瑾上前一步道:“郡国之所以感到盐铁官私合营不便,不在新政本体,而在转输遥远,资费甚高。

    臣近来思虑,朝廷若能在盐铁产地设均输官,以京都实价就地收买,屯于官署,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既可以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利,又可以供给百姓之需求。如此,则盐铁官私合营名则符实,利在朝廷。”

    刘彻又向桑弘羊问道:“爱卿呢?你也是这样看的么?”

    桑弘羊回道:“孔大人所言,亦臣之所见,只是臣以为,我朝元光年间所铸白金,因郡国铸钱一直未能有效禁止,致使真假混淆,不仅使钱币失控,造成物价上涨,而且使朝廷失信于民。

    因此臣建议将铸钱回收,再用以精制,以利这新币推行。”

    此刻,庄青翟也在旁边建议道:“陛下还可再次强令天下,重申禁令,警告郡国诸王,非上林三官钱不能行于天下,犯者重罚,以儆万民!”

 第四百二十七章 属于乌孙国的倔强

    刘彻最后还是默许了……

    其实,从刘彻的决定之中,真正最受鼓舞的还是庄青翟。

    一大劲敌落幕,又加上助推大司农一把,多了一个队友少了一个敌人,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做多少次都是舒服的。

    他最希望刘彻能因为新政的顺利推进,从而淡化对瘗钱盗窃案的印象,那么他给刘彻留下来的,必定都是好的一面。

    当晚,他立即兴冲冲地回到相府,就是要朱买臣、王朝和边通一起饮宴,借此庆贺风波的平息。

    众人一片欢腾,推杯换盏间,已经是三五瓶酒下肚,面色红酒。

    可在场四人中,朱买臣却显得不那么乐观,他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容易健忘的,不会因一废二,该记的永远会记住,因为一旦翻案,刘彻总是会一一算帐,确保举措正确。

    而且这朝廷也不是平湖秋月,水波不兴,说不定……在哪就会翻船,一旦翻了,总是怕地不行。

    夜阑席散,众人起身向丞相告辞时,朱买臣目光微缩,只留下了一句让大家酒醒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风动抑或是旗动,两者皆可定为动作,诸位大人多加小心吧!”

    但是,当日子平静的那一天天走向春天深处,再走向夏天的时候,仿佛一切真的过去了,一切都很平静。

    谷雨刚过,就从上林苑三官处传来喜讯:三官钱的再次精修与流行,彻底杜绝了假币的流行。

    仅从京畿各县的情况来看,三官钱型范精准,成色足,尤其是铸造手段高妙,很难仿造,郡国兴起的私铸之风,告一段落。

    由孔瑾主抓的均输官,实际上也相继离京赴任,各地开花。

    让刘彻欣喜的是,孔瑾深谙他的用人喜好,所选人才经过挑选,一个个都是少壮精锐之士,精力充沛能办实事,而且这些人都是商贾世家出身,熟悉贸易之道。

    司农府报来的奏章说,朝廷的财政状况,在近几个月,也在桑弘羊的调控下,渐渐好转,有了不少新收入!

    “哈哈哈!这个桑弘羊,还真是个人才!对,这才像话嘛!”

    刘彻每天阅读这些奏报,心情就那像暮春的风一样,于温暖之中,渐渐地融入了这大好夏日的热流。

    就在这样风和日丽、欣欣向荣的季节里,再次奉命出使西域的张骞,也顺利地回来了。

    社稷依旧,河山历新。

    这庞大的大汉使团和数十人的乌孙国使团,形成宏大而宽松的人流,他们浩浩荡荡走下咸阳原之时,张骞也一直在追忆着当年,第一次回归时的感觉。

    然而,很快,那种辛酸和寂寞早已消失,就随着大汉疆域的延伸和雄厚国力的强大而变地渺无踪影了。

    且不说他们此次一路西去,畅通无阻,就是所到之处,由于匈奴远逃的原因,西域再不复往日阴影,百姓更是兴高采烈地倾城迎送。

    现在横桥对面迎接乌孙国使团的阵列,那无比的尊敬,也让他找到了作为大汉使节的尊严。

    张骞暗地打量了一眼身边的乌孙国使节昆窳,在心里暗笑乌孙国王昆莫的目光短浅,他区区一个小国之主,竟然因为对大汉的孤陋寡闻,而对陛下偶有兴致,提出联手破匈奴的诚意漠然置之。

    偏安一隅就可以享国长久么?笑话!固执!张骞目光中掠过短暂的鄙夷,旋即恢复了平时的热情。

    他指着前方道:“使君请看,前面站着的,就是陛下特意派来迎接使君的大行李息、右内史苏纵和典属国。”

    昆窳“哦”了一声,嘴巴张得老大,他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那不远处长安的壮观,汉官的威仪,这伟大的造业,让他有一种如在梦境的感觉。

    李息已经是体力不比当年了,却仍不失将军的气度和老臣的稳健,当张骞介绍昆窳时,他以大汉朝代表的身份,雍容大度地上前,以汉朝的礼节表示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欢迎。

    “请使君到驿馆歇息,明日陛下将在未央宫前殿接见使君。”

    而李息则邀张骞同乘一辆车驾,引导着使团,径直朝长安城内走去。

    途中,张骞心有惭愧,对李息说道:“在下此次出使,没能说服乌孙国内附,下官甚觉愧对天恩,无颜见长安父老……”

    李息苦笑了片刻,抚着张骞的肩膀道:“使君两次出使西域,迢迢万里之远,一路又是餐风露宿,彰显我大汉国威,何愧之有呢!”

    当李息问他是否找到纳玛母子时,张骞伤感地摇了摇头:“当初离开时,下官特意在那里用石头垒了标志的,可这次去,大漠茫茫,那里早已被沙海掩埋,不知她与孩子最后怎样了。”

    李息沉默了一会儿道:“闻听使君即将归来,我已向陛下辞归了,并举荐你为大行令。”

    他告诉张骞,在他离开长安的这些年里,朝廷又发生了许多事情。

    李蔡死后,现任丞相变成了庄青翟,而御史大夫张汤,因为涉嫌盗卖先帝陵寝瘗金而入狱。

    而经过这些事情,皇帝也日见消瘦了,不复壮志气涌云霄的模样。

    一听到这些,张骞的心就一下子沉重了,他恨不得立即就去拜见陛下,他有许多话要对刘彻说。

    第二天,刘彻就在未央宫前殿召见了乌孙国使者昆窳。

    昆窳首先转达了昆莫国王对他的问候,并献上了乌孙器物、果蔬,以及战马的清单。

    刘彻下走口谕,典属国会同少府寺,主持挑选大汉布帛、银器等,待昆窳返国时,一并回赠。

    他特别叮嘱庄青翟,在乌孙国使节逗留长安之际,不要傲慢,一定要带他到各处看,让他多了解一些大汉的风土人情。

    这也是一种慑服,

    有些现实,

    见过了才会有敬畏之心。

    “睦邻方可邦兴,远交才可结友,互通才能开眼,此……乃是朕凿空西域之根本也。”

    送走乌孙国使节,刘彻单独留下张骞,一进宣室殿门,张骞就跪下了。

    “臣未能说服乌孙国东归内附,有负于陛下重托,臣真是罪该万死!”

    刘彻让包桑阻挡一切大臣来见,自己则拉着张骞相向而坐,一脸宽容地、好笑地看着他,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

 第四百二十八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

    “张骞你别这么想,这国之邦交,在于自愿互利,非一厢情愿可致,然朕相信,爱卿此次出使,那所获定然不乏,绝不会亚于上回,至少在了解上胜之一筹,哈哈哈,说罢,快快与朕奏来。”

    张骞笑了笑,隔着长长的案几,向刘彻做了一揖:“臣在乌孙国逗留经年,发现那乌孙国君臣真是老鼠的胆了,尽皆惧匈奴卷土重来,毫无东归意愿。

    臣觉着与其徒留此地,耗费时日,辜负了陛下对臣的期望,倒不如多道出访,广结西域诸国。

    臣遂将随行之三百余人,分为数拨,皆持我大汉符节,分赴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各领诚意。

    等到臣东归时,这些使节有的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再等等吧,不久之后,将会不断有书信报告于朝廷,我大汉朝子民定然又会大涨见识。”

    张骞说着,便从随身带来的行囊之中拿出新绘的西域各国图,一个个移过去,一边解释一边指给刘彻看。

    “依臣观之,西域诸国之地,地广人稀,南北还有大山,中央又有河,这河有两源,一是出于葱岭,一出于阗。

    其地东接玉门、阳关,西则以葱岭为界,所接尽可与我朝相关。

    臣所遣副使,循过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循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经过数国。

    这些国家,长期被匈奴奴役,失去了雄心偏居一隅,臣之本意是要副使以大汉资财,厚贿其国,欲图使其臣服我国。

    臣启程回国时,那赴安息副使差人捎来书信,言说我汉使达到安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