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的光芒-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虽然平时低调兢兢业业,但作为百官之首,内心深处,还是十分看重这种场面,乐于享受这样荣耀的过程。
卫绾心里面多多少少有他的骄傲,他有什么想法呢?他认为这次朝会之后,会有更多的宾客门客,拜在他的门下……
因此,在这么一天,他早早地就来到了未央宫外,站在高高的塾门前面,静静地等候贤良和同僚们的到来。
紧跟在卫绾后面的是赵绾,作为朝廷最高级别的谏官,他监督了朝廷大臣们选贤的过程。
虽然因南下视察而回长安很晚,存在感有点低,对卫绾在此过程中的所有作为还不清楚。
但他始终如一,坚持相信!
他相信什么?他相信陛下这次发起的选贤,显然已是完全不同于建元元年,那匆匆忙忙的开门红,它的选才范围和标准,无疑都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赵绾触觉中,一种庄严的责任感,一份荣幸的自豪感,使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他远远地瞧见了田汀怯行┲镜靡饴纳碛埃闹芯陀辛艘恢帜牟豢欤肱ㄅǖ牡幸猓馊耸窃趺幢槐菹绿岚蔚哪兀勒躺矸荩�
但他很明白自己此时此刻的身份,自陛下任命他以来,或者说登基以来,朝廷的职官一直空着太常一职。
除了田汀坪踉谔蟮耐馄葜校秃苣言僬业接胨嗵岵⒙鄣拇嬖凇�
于公抑或是于私,他都没有什么理由去把对田汀难岫瘢饷幢┞对谥谌嗣媲啊�
赵绾就是这样,在很多时候,都能心胸略微开阔地看待一切。
一进塾门,他就很谦恭地向卫绾行了谒见之礼。
高声说道:“居然是丞相先到了,赵绾真是惭愧,身在其责,却是晚来了一步,不过,赵绾还是厚着脸皮,请丞相见谅。”
“哈哈哈,无碍无碍!同位三公,名字也相同,咱们这么有缘,自然得互相谅解!”卫绾难得地笑着调侃道。
赵绾今日心情也不错,笑道:“彼此,彼此!能和丞相同名,此为天意。”
说完,他很亲切地握紧了卫绾的手臂,又是说道:“今日之朝会,可是我朝盛事啊!”
“是也!是也!”卫绾捻着微白的胡须,频频点头。
“此次郡国与吏民举荐贤良,丞相之功,莫有大焉!”
“这……卫绾出力确实不少!”卫绾笑容可掬地回答,忽然一细想,又觉得自己过于外露,有些自大,忙改口道,“此乃陛下之圣明,陛下之圣明!”
这两人方才坐下还没有一盏茶的工夫,京城两千石以上官员和贤良们,就像是排练好了一般,在短短时间,嗅到了三公的气息,纷纷到了。
大臣们纷纷拜见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赵绾与太尉窦婴,感怀他们提携与关心,把平日里朝堂上的争论和龃龉,都心照不宣地、暂时地、过滤一般地搁置了。
大约在一天的巳时,所有人由几个谒者引导,鱼贯而入,井然有序地站在丹墀内,等候着正主刘彻的到来。
这个时候,一位步履矫健的身影,稳步进入了卫绾的视线。
那是谁呢?原来是谒者汲黯,也就是此次殿试拿了第三名的士子。
他也听说了,这位好学黄老言、喜好清静的汲黯,以往任太子洗马时,从不苛求于细枝末节,也是一位尽职尽守的忠良。
没有让大臣们等久,在气势很是恢宏的鼓乐声中,刘彻从东边过来,缓缓地进入大殿之中。
也就是这一刻,大臣们齐刷刷地跪倒叩首,表达着充分的尊敬,巨大的声浪,和着那十分雄浑壮阔的鼓乐,在未央宫前殿之上,激起了经久不息、绵绵不断的回声。
刘彻体会到了无上的威严,那一份一览众山小的滋味,也只有皇帝才能感受到了。
登上御座,俯瞰众大臣,刘彻以少有的喜悦,一向的沉稳,伸开双臂,面对朝拜的众位大臣大声喊道:“众卿家先平身吧,朕有话要说。”
“谢陛下!”
刘彻明亮眸子传递出充分的热情,“众位爱卿!列侯、郡国举荐贤良之事与吏民推选,今日终于是告一段落了。
朕之所以举行这次朝会,无非就是要众卿家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国之兴在乎人才,在乎新血!
他们可能是少年壮志,或许是老骥伏枥,也会是满腹经纶,更加是孝誉乡里,却在长久以来的日子,明珠蒙尘,翘首以待。
从此以后,每隔一两年,朕都要列侯郡国,地方百姓举荐贤良,甚至是自荐忠孝才干,以使我大汉朝廷一直英才济济,荣耀永不绝续!”
“愿上苍永庇大汉!”
大臣们像是操练过一般,齐齐回道。
刘彻那里不知道这是他们约定俗成的统一回答,无论自己怎么说,他们第一句都会这么回……
这群大臣,精得很!
“朕受命于天,天之旨意,由朕代述之!
国之根本在于万民,万民福祉关乎衣食,仓廪实则需扬气节,气节存而犹归一统!
朕所想所念,终是要卿家们与朕一同偕手,你们可不能让朕孤立无援!”
刘彻身体倾向殿下众臣,一本正经地道。
第二百四十四章殿前狂言
这句话说的那叫一个正式,连刘彻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头了,受命于天?你以为你是位面之子刘秀?
不!你是刘彻!不靠天不靠地只管打的武帝!
在刘彻自我暗示之后,群臣也开始有了反应,不过这次不是异口同声,而是丞相发声。
卫绾正了正身道:“陛下所愿即是上天厚土之意,苍生之幸,臣等自是鼎力相助,百官由陛下任命,受陛下所托,当尽忠职称。
十里之官掌十里之事,千里之官执千里之法,天子为首位,臣子安社稷,百事顺兴,万民向荣,内施仁政,广招天下英才,外逐蛮番,凛然四海扬威!
青黄相接之际,最是需要良才理国,选贤与能已然作为,一岁之基告而落幕。
臣以百官名义,贺喜陛下!”
很舒服,有文化的人说起话来就是好听,刘彻微微一笑,点头道:“丞相所言不差,朕受下这些话,你们也应当时时警醒朕才是!”
众臣子脸上带笑,显然,他们对刘彻的看重十分受用。
冬,有着脱俗的美。那茫茫的天、地,一切景物都是白色的。偶尔点缀着几朵红梅,更觉得别具一格。无论如何都流露出它那清淡、纯洁的主调。
在欢脱的冬日中,身着各种动物皮毛制成的长袍,绝大多数的大臣心中都是安然的,尽管闽越已经乱成一锅粥,但那事陛下不管,他们也只能装作没事人,不予理会。
闽越王心机不良早就是昭然若揭,隐患也是不小,现在他们内部先乱起来了,隔岸观火未常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场的诸位贤良中,年纪差距也是十分之大,有人已年过七旬,两鬓斑白,有人已逾不惑,春风得意,有人却是尚涉世未深,恭恭敬敬。
不过由于刘彻与丞相的话,此时此刻,很显然他们的心境已经超越了年龄的界限,而汇成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忠于汉室,鞠躬尽瘁。
而此之后,接下来,朝会便进入到了庆贺的序列。
从卫绾与赵绾开始,自两千石至六百石秩禄的官员依次出列,奉献了贺辞。
这些人性格不同,说的话也不一样,言语质朴一般是少府等官员说的,有意思直白的用意。也有文采斐然,洋洋洒洒的,这些人一般是文人墨客出身的,有如司马相如。
而且这样的场合,也往往就是文士们纵横的时候。
像刚升迁的司马相如就捧着一卷竹简,迈着潇洒的步子,来到了刘彻面前,他轻轻展开竹简说道:“启奏陛下,臣听闻陛下为贤良们举行了这么一场朝会大典,深思熟虑下连夜写了一首《英才赋》,谨致贺忱,请陛下允臣当廷吟诵一番。”
既然他想表现一下,刘彻也不至于不卖个面子,毕竟自己把他的诗赋给公有化了,总得有点报酬不是,所以刘彻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司马相如转身而去,面向朝臣,吟吟诵道:“夫……”
怎么说呢?这一整篇赋铺排张扬,起承转合,把朝臣们听得如醉如痴。
开始纷纷惊异于司马相如平日里朝堂辨论说话口吃,一句话要断成几截来讲,总是憋得面红耳赤,为何今日读起自己写的文章来,却又是如此的行云流水。
一口气吊着,不紧不慢地读完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司马相如轻轻舒一口气,刚刚想要向刘彻施礼,却听见耳际传来一道声音:“微臣不才,没什么本事,但也能做得一‘赋’,权且为朝会助兴!”
大臣们转头望去,却是平日里幽默闲散的东方朔不甘示弱地走了出来。他手中捧着作品,摇头晃脑,吟吟哦哦,亦庄亦谐。
众人不单为他过人的才气所折服,也为他多变而有趣的神采所感染。于是他刚刚落音,人群之中已经是掌声如潮了。
刘彻更是喜笑颜开,乐于见到如此热闹的场面,忙令黄门赐酒,让殿下群臣都小酹一杯。
不久,大臣们的朝贺纷至沓来几近结尾,可刘彻发现殿试选拔上来的前五名被请过来的人中,唯独不见汲黯。
他有些疑惑,目光穿过大臣们的肩头,搜寻着他的身影,同时大声喊话道:“汲黯何在?汲黯人呢?来了么?”
“启奏陛下,臣在!”
这时候,刘彻脸上流露出一丝笑容,朝汲黯问道:“今日之朝会何其热闹,爱卿为什么要沉默呢?”
见状,汲黯几个大步,穿过郎中之间隙,来到了刘彻面前,推手行礼道:“启奏陛下,郡国举荐贤良,江湖察试吏民,以有俊才云集于京师长安,实乃是我大汉朝幸事。
因此有诸位大人齐齐献词朝贺,礼赞陛下之圣德。
然老子有言:‘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臣不论其他,敢问陛下,您是想闻信言,还是听美言?”
“这话是何意?汲黯你难道没有听见朕刚才已经说过的话么?朕选的是良臣贤臣,自然是更愿闻及信言了。”
刘彻皱了皱眉头,很是不爽,提高了音量道。
汲黯撩过衣袖,脸色霎时间就严峻起来,“陛下一方面去广揽人才,一方面去放纵自己,听这么些美言浮言。如此内多奢念而外施仁义,难道还能去效唐、虞、尧舜之治么?这不太可能吧!”
“闭嘴!”
刘彻没有想到汲黯这么不识好歹,竟然会在这样的时分,这样的场面,以这样的话语去指责自己,一时气不打一出来,脸色大变,直接喝斥道。
“好生无礼……”
诸位大臣们也不禁顿失笑脸,好一个汲黯,怎么能当着大臣的面去数落一国之君呢?难道他就不怕陛下一时气极,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么?
田汀夯旱夭嗄抗ィ聪蛏肀叩募橱觯患壑新冻鲂┬砑シ恚湫Σ灰眩潭呛胨娉槎拿嫫の⑽⒉艚幼牛治兆≡僖环趴﹃潘帧�
最后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出列大声骂咧道:“汲黯你真放肆,陛下本就待你不薄,奈何你却不思图报,竟敢以下犯上,触怒龙颜!
似你这种人,便是不识抬举,留之也无用处,来人,与我一同拿下这乱臣!”
“慢着,朕要你说话了吗?”
第二百四十五章城下的杀机
汲黯怎么说也是自己新任命的臣子,虽然官职不高,却也在刘彻的视线范围内,你田汀的孟戮湍孟拢�
刘彻生气么?很生气!
小小的朝会,卖弄下文采,你就要闹那么严重,这不是故意找茬么?
盯着汲黯,有点儿胸闷的刘彻淡淡道:“朕不让田太常下令捉你,是因为朕知道你不会无故放矢,说吧,你为何要口出狂言?难道就因为一场小小的朝会便要说责怪朕?”
汲黯面色毫无波澜,再度来到刘彻面前,肃然说道:“陛下乐于纳谏,实乃大汉之幸,万民之幸。
只不过臣之所奏,也绝非妄言!臣在京师任太子洗马时,就曾听到百姓街谈巷议,直言说皇上图一时之乐,置万民于不顾,竟然要将宜春、蓝田、周至大片农田划归上林苑,当作期门军羽林骑练兵之地,夺民地产,罔顾百姓,此非多欲乎?
臣又听闻,陛下仗着体魄健壮,屡欲去搏击熊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置太后与江山社稷为不顾,竟相好勇,此非多欲乎?
臣还闻听太常侵占民田,与民争水,以致死伤人命,现在竟要贼喊捉贼,因臣之一言便要害臣,此又非多欲乎?”
汲黯一一列举,说到最后,朝太常田汀湫σ簧缓笥值溃骸俺忌砦褐甲樱磺泄饷骼诼洹�
况且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且臣已在其位,纵爱吾身,奈辱朝廷何?
臣的话已经说完,陛下若是不能容臣,臣虽是死,也当无憾。”说完,汲黯跪地伏身不起。
刘彻还有什么话可说?还是鼓掌吧!
这些错其实都是小错,甚至有些错还是自己替臣子背锅,他要锱铢必较,刘彻能有什么话说,不如买个好形象。
随着刘彻的鼓掌,本不想关注一个小吏的众位大臣,这才正视汲黯。
“汲黯你敢说出别人所不敢说的,这很好,朕听的好话太多了,难得听这么些忤逆的话。
众臣不怎么提的错你帮朕提了,朕才能尽力做一个好皇帝,你汲黯,该赏!”刘彻笑道。
“臣不求赏赐,只是尽尽本分而已!”
听到这话,大臣们的眼色就很玩味了,这么说,意思就是我们连本分都不尽了喽?
卫绾苦笑一声,走了出来道:“汲黯他的话说的不假,是臣等未曾关注得当,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
丞相好说话不代表其他人好说话,御史大夫赵绾看汲黯就不怎么舒服,这不是把风头给他一个人抢了么?
“臣附议,赵绾以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陛下的过错有因可徇,并非故意而为,况且人无完人,汲黯你又何必斤斤计较,学那妇人之态?”
不少人因为这话而大笑,对他们来说,汲黯刚才那番话就是羞辱他们,而赵绾的反击,便正合他们的意思。
汲黯听到笑声,面色就有些不太好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病不医,大病将至,若是赵大人你这样不作为,怎么能尽到臣子的责任?”
“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辞,你煞有其事的把小错放大,还在贺典上大放阙词,谈何礼节?”赵绾回怼道。
眼看着场面还要发酵,在场众臣蠢蠢欲动,刘彻那能让他们继续争下去?
直接介入道:“众卿家毋须再多说了,好好的一场朝会,怎么就成了辩论会了呢?改日朕便会让你们好好辩一场,今日还是算了吧!
你们所说的朕都知道,朕以后也会注意,省得你们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的不愉快。
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回事?同僚之间不是应该相敬如宾的么?争这些干什么?有意义么,相互攻伐两败俱伤有意思么?”
汲黯不说话了,低头不语。
赵绾也不说话了,低头不语。
刘彻满意了,扫视众臣,还是不语……
……
初雪在长安城停留了半个月,才在东瓯国都徐堰王城出现了踪影,薄薄的一层雪覆盖了大地,尽管不怎么严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