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隋行-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好,徐将军被这厮捉去了,快追呀!”史万岁身后顿时响起了一阵慌乱的叫嚷声,足有上百条黑影跟在他身后追了过来。
史万岁在前面飞也似地跑着,对身后敌军的叫嚷声听得真真切切,不由得心花怒放:没想到险些中了对方的埋伏,却意外地逮到了条大鱼。他没费多大力气便摆脱了对方,返回了已方军营,将那被他捉来的徐姓将军往地上一撂,吩咐手下亲兵将他绑了,押来交由自己亲自审讯。
书中暗表,被史万岁误打误撞捉来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广率军伐陈之时曾派人潜伏至广陵城外山阳渎中行刺他的那位采石戍主徐子建。
由于高颖向杨广建言,为使韩擒虎、贺若弼两路渡江伐陈大军能起到奇兵的效果,暂不歼灭南陈保留在大江北岸的十几座镇戍,才使得徐子建等数千名镇戍里的南陈排戟军有了一个侥幸逃生的机会,趁隋军四路大军渡江伐陈,对江北镇戍疏于监管之际,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纷纷潜回了江南,投靠到了萧岩麾下,充当了南路叛军的主力。
徐子建本人也因成功聚拢了数千排戟军有功,被南陈伪帝陈君范册封为了征北将军,率领四千排戟军随萧岩在茅山一带活动。
麦铁杖奉东路叛军首领李棱之命,初次前往茅山,请求萧岩发兵增援吴州之时,萧岩首先就想到了徐子建率领的这支人数虽不多,战力却超强的排戟军,遂派他率本部人马火速驰援吴州城。
徐子建颇负心机,特地命他麾下的这四千排戟军不打任何旗号,更换便装,赶到吴州城外,给了李彻所部隋军一记重创,同时,出于保存自身实力的考虑,徐子建本打算配合吴州城内叛军重创隋军之后,即返回茅山向萧岩请功复命的,却不料在吴州城外正碰到了从会稽赶来的高青莲,便改而服从高青莲的命令,随他南下追击史万岁所部来了。
然而,精明过人的徐子建万没想到,今晚前来偷营的竟然是曾威震西疆、刀劈阿波可汗的当世名将史万岁本人,他原本一心想冲锋在前,将前来偷营的隋军将士活捉回营,去向高青莲这位叛军中的太上皇报功请赏,结果却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自己反而稀里糊涂地成了对方的阶下囚。(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47章 关自在就这么死了?
(全本小说网,。)
史万岁从意外被擒的排戟军头领徐子建口中得知所谓的大菩萨高青莲就在身后的这支追兵之中的消息后,本欲擒贼擒王,再去偷营劫寨,无奈接连两夜亲自潜至敌方军营外,窥见敌军营中已加强了戒备,无机可乘,只得无功而返。
叛军这方面,因史万岁劫走了徐子建,一连几日主动全部人马在丛林之中搜索,寻找隋军交战,都被史万岁提前察知,率军及时撤往它处,避免了与排戟军的正面交锋。
敌我两军就在莽莽的丛林中你进我退,打起了相持战,一连半个多月过去了,也未分出输嬴胜负。
同排戟军大多由南方士卒组成有所区别,史万岁率领的这支隋军俱都是北方军士出身,习惯了在平原地带与敌作战,目下被困于这又湿又热的深山密林之中与敌相持,时间一长,不少军士都不堪忍受丛林中湿热的气候和蚊虫叮咬之苦,加之多日未进熟食,但以在林间采摘之野果充饥度日,行伍中伤病者越来越多,史万岁瞧在眼里,急在心头,却也无技可施。
直至有一天,史万岁率部在丛林间穿插往还,规避与战力强大的排戟军正面交锋的过程中,邂逅了一对入山采药的药农父子,从他们嘴里获知了杨素已率水军攻占了南路叛军的据点会稽的消息,史万岁才决定送信出山,向杨素求援。
可是无论他百般劝说,那对药农父子都不肯冒风险替他带信出山去,后来被他再三逼问不过,老药农才勉强传授了一个当地药农进山采药迷路时常用来向山外求救的办法给史万岁——找到一条流向山外的河流,用漂流瓶来向山外求救。
于是,史万岁便依照老药农传授的这一办法,找到了富春江的上流,在江水中一口气放进了十多个内藏有求救内容绢帛的竹筒,任凭这些漂流瓶顺流而下,希望山外的人捡到漂流瓶后,有人能报信给杨素,以使他派兵进山来解救自己所部,顺势全歼这一支排戟军。
史万岁使用漂流瓶向山外求援的同时,他的对手高青莲也获知了隋军已自海上发起进攻,全歼南路叛军的讯息。在明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高青莲唯有寄希望于借助大嶂山茂密丛林的掩护,占山为王这一条求生之路了。
屡寻隋军交手不得之后,高青莲不惜采用了放火烧林,强逼史万岁所部从藏身之处现身,与其交战的方法,意图从速全歼隋军。
孰料,深山丛林间熊熊燃起的大火固然令史万岁所部无处藏身,被迫现身与排戟军决死一战,同时却也引来了奉杨素之命,进山寻找史万岁所部下落的隋军大批人马。
于是,四千排戟军对敌隋军不下数万人马,在大嶂山的丛林中展开了一场殊死大战。
排戟军尽管单兵作战能力超强,却也招架不住山里山外两路隋军的夹攻,两军交战一个昼夜下来,四千排戟军已死伤大半,仅存的一千多军士拚死护从着高青莲意欲钻入丛林深处,躲避隋军的追杀。
史万岁所部既得山外援军的增援,登时士气大振。史万岁因事前已获知叛军大头领高青莲本人就在这支排戟军中,因此率领麾下数千将士死死咬住窜向丛林深处的叛军残部不放,打定主意非将高青莲捉住或斩杀不可。
高青莲被史万岁率部在丛林间追得走投无路,只得命手下一千多名排戟军化整为零,分散逃命,妄图以此躲过隋军追杀,侥幸保全自家性命,事有不凑巧的是,他遣散手下残部,只身躲进一处山洞藏身,本想等到天黑以后,再设法独自逃往别处之时,却不幸地受到这处山洞里盘着的一条巨蟒惊吓,不得不过早地从山洞里跑了出来,成了隋军的一名俘虏。
有和他同样被隋军俘获有排戟军军士立马指认出了他就是大菩萨高青莲。俘获他的隋军将士闻讯大喜过望,立即押解他去面见史万岁。
“先帝爷,青莲无力回天,只得随您一同去了!”高青莲自知大限将至,仰面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长叹,趁押解他的隋军将士一个不留神,纵身跃下了百尺山崖。
史万岁接到大菩萨高青莲被捉后跳崖自尽的禀报后,犹觉放心不下,遂命麾下军士赶到高青莲自尽的山崖之下找到了高青莲的遗体,命人抬着到会稽城中来见杨素。
杨素既知朝廷缉拿多年的“雁巢”大头领关自在死于大嶂山丛林之中,遂亲自到停尸房验明了高青莲的正身,也不敢擅加处置,便带上高青莲的遗体北上广陵面见杨广报喜。
至此,越国公杨素奉旨前往江南平叛,仅用了前后不到百日,就平定了江南各地不下数十路叛乱,高奏凯歌,得胜而还。
在杨素率军自浙东班师返回广陵面见杨广的一路上,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在吴州城外归降朝廷的那位奇人麦铁杖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杨素准备上呈给朝廷的叙功奏折上没将自己的姓名列入,遂每天默不做声地跟在杨素的马前马后,一时也不肯离开。
杨素返回广陵面见杨广心切,有时会带领十几名亲兵纵马狂奔,一天之间走上几百里的路程,这麦铁杖也能脚步如飞地不被落下一时一刻。杨素生性狂放不羁,起初发觉麦铁杖为替自己争功,如此不合规矩地擅自行事,尚有些存心试探他脚力的意思,待一连十几天无论自己百般刁难,都没办法将他落下半步,方真心叹服麦铁杖脚力过人,亲口允诺将他的姓名补入请功奏折之中。
麦铁杖得了杨素的亲口许诺,才肯返回李彻营中随军而行,却不想他这一路上与杨素比拚脚力的前后经过已被张衡瞧在了眼中,遂起了举荐他到杨广身边当差的念头,待随杨素一抵达广陵,便向杨广提说起杨素军中有这么一位奇人的事来,杨广自从虞孝仁、李浑调入东宫六率任职以来,常觉晋王骠骑营缺乏得力的战将,今听张衡说起杨素在江南收降了这么一位奇人,当即向杨素提出,将麦铁杖调入晋王骠骑营中,授以都督之职。(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48章 江南人望
(全本小说网,。)
骤闻自已与之斗智角力多年的“雁巢”大头领关自在竟在大嶂山中因被史万岁逼得跳崖自尽身亡了,正在广陵为下一步如何抚绥江南作打算的晋王杨广颇有些失落之感:关自在就这么死了,令他一时间甚至感到不知所措了。同时,内心深处竟生出一丝希望杨素即将带回广陵的是一具别人假冒高青莲的尸体,而不是自己盼望已久,必欲将其亲手捉拿归案的那个关自在的真身。
他自接到杨素的禀报后,无论白天黑夜,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从开皇初年间他初次听到关自在这个名号后,近十年来他朝思暮想欲亲手揭开笼罩在关自在脸上的神秘面纱的情形,也每每会回想起这些年来为查破“雁巢”一案自己所付出的代价,都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一拳打空的非常不好的感觉。
直至十几天后,杨素如期而至,带来了他盼望已久,却又不愿见到的那具熟悉而又陌生的遗体:还是那副略显肥胖的身躯,还是那张圆圆的脸盘。。。。。。无疑,自已面前这具冷冰冰、僵直发硬的尸体就是那个曾经与他十分熟稔的高连升,也是令他感到十分陌生的高青莲,更是神秘的关自在。
“请王爷的示下,该如何处置高青莲的尸身?”陪同杨广前来验察高青莲遗体的杨素眼见杨广不避尸臭地久久伫立在棺椁前,遂上前提醒他道。
“唔,天气炎热,不宜将他的尸身运回长安供父皇难察,依我之见,就在此处削下他的首级,用冰镇着从速带往长安去吧。念在他一片忠心报效故主的情分上,就在广陵择一处风水上佳之地,安葬了他吧。”杨广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边转身向门外走着,边向杨素交待道。
“前此下官命人押解至建康的陈君范、萧岩叔侄是否也一并押回长安,交由陛下亲自处置呢?”杨素跟在杨广身后,又追问了一句。
“我正要同越国公商议此事,且到议事厅说话吧。”杨广边在前带引着杨素向前院的议事厅走着,边向他说道,“昨日本王接到王仆射自建康发来的禀贴,建议本王就地处斩了陈君范及萧氏叔侄,以镇慑江南人心,今听越国公之言,似乎并不主张在建康杀了彼等三人喽。”
杨素没想到伐陈之役战后留守建康的尚书右仆射王韶主张就地处斩陈君范及萧氏叔侄三人,一时间倒被杨广问住,答不上话来。
沉思片刻,杨素打定主意,随着杨广步入扬州总管府议事厅,抱拳冲他说道:“下官替王爷今后抚绥江南着想,以为还是不要杀此三人为好。”
杨广对杨素所说未置可否,客气地请他一旁落座,方对他说道:“越国公稍候片刻,本王已将王仆射的禀帖转交顾施先生一阅,且听听他有何说法再行定夺吧。”
他话音未落,已见一袭青衫的江南宿儒顾施未经通禀,径直走进了议事厅。
在短短数月间,顾施为杨广招揽了近千名江南士子儒生赶来广陵,共同参与编书著书一事,对杨广此次再镇广陵,抚绥江南出力颇多,杨广也因此赋予顾施随时晋见的特权,以示对他的尊重。
“顾先生,这位便是此次率军平定江南叛乱的行军元帅,门下纳言,越国公杨素。”杨广起身为顾施引见杨素道。
“久仰越国公大名,顾施有礼了。”顾施冲杨素略一拱手寒喧,即转向杨广说道,“王爷昨日下问之事,老夫心中已然有了主意,特来禀明王爷。”
杨素并不十分介意顾施对他甚是敷衍,只默然坐在一旁,打算听听顾施对处置陈君范等三名叛军首领持何主张。
“顾先生请坐下说话。”杨广说着,竟亲自起身为顾施捧上了茶碗。
“王仆射在禀贴中建议王爷就地处斩陈君范三人,自有他的道理。对处斩陈君范此人,老夫并不持异议,唯独不赞成处斩萧氏叔侄二人,反倒以为王爷应上章奏明当今天子,仍封萧氏叔侄以公侯爵位。”顾施也不和杨广客气,起身接过茶碗,随手放在身旁的几案上,径直说出了自己的主张。
“陈君范与萧氏叔侄同为叛乱逆犯,顾先生为何厚此薄彼,向王爷进言,差别对待他三人呢?”杨素望了一眼杨广,不禁开口问道。
“请问越国公,晋王此次奉旨抚绥江南,首要之事应从何处着手呢?”顾施微笑着转向杨素,问道。
杨素见杨广冲自己点了点头,遂抱拳答道:“江南与中原南北分治长达三百年之久,向以华夏正统自居,某以为,若要抚绥江南,须得从笼络人心着手做起。”
“越国公此言不虚,然请恕老夫冒昧,再问越国公一句,江南户籍多达百万,要笼络人心,需如何入手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成效呢?”
杨素低头想了想,答道:“自然首先从笼络江南人望之心入手,最易收立竿见影之功效喽。”
顾施微微一笑,拱手又问杨素道:“那么,请问越国公,三百年来江南之人望,当归何人何门所享呢?”
“东晋之谢氏,前梁之萧氏,在处道看来,皆是众望所归的江南名门望族。”杨素未假思索地脱口答道。
“谢氏叔侄曾拒前秦百万虎狼之师,使江南免受涂炭,前梁萧氏父子文治武功皆是南朝历代之最,越国公果然见识非凡。”顾施由衷地称赞了杨素一句,转向杨广拱手说道,“正因谢、萧二氏系江南人望所在,老夫才建言王爷向朝廷上章,赦免萧氏叔侄之罪,仍封其高官显爵,以收江南人望。更兼之,谢氏祖坟曾屡遭盗掘,包括老夫在内的江南士人每每提及此事,都难以抑制胸中的愤懑不平之气,常思为谢氏复其宗嗣,重修陵寝,如王爷能于江南访得谢氏一二后人,上章朝廷,为其延续血脉、光复门第,则强似招揽千名江南士子在此编书、著书远矣。”(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749章 仇人,还是情人?
(全本小说网,。)
杨广听到此处,心念一闪,瞟了杨素一眼。
杨素是何等聪明之人,当他脱口答出谢、萧两家为三百年来南朝之人望所在的话时,就已想到了杨广会做何联想,遂抱拳笑道:“前此谢讽因是江南人氏的缘故,久留我府中,如今王爷奉旨抚绥江南,正是用得着他的时候,我这便修书一封,命人送至江陵,请他即刻携萧萧来广陵,重回王爷身边奉承差使。”
顾施听杨素此说,猜测道:“越国公所说谢讽其人,可是安石公的后嗣?”
“正是。顾先生方才建言王爷抚绥江南当自笼络江南人望始,处道甚以为善,因想起我府中还住有一位安石公的嫡亲后人,故而愿送至王爷身边,为聚拢江南人望略尽绵薄之力。”杨素面向顾施,却像在说给杨广听。
“要我说,越国公既已统率大军迅速平定了江南叛乱,江南局势短期内不至有大的反复,即连陈君范也不必就地处斩,就将他送至长安,提议父皇将他交由陈叔宝处看管,二位以为如何?”杨广对杨素主动送回谢讽的态度甚为满意,顺着方才的话题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