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至尊之位,谁不想坐?
只是李琰尚且有些懵懂,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无半点的头绪。
“那夜,朕教你的,你可还记得?”
李琰道:“孩儿不敢忘记父皇的教诲。”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记住了,现今庙堂,你唯有两人可信,一是裴郡王,二是高将军。高将军受不得托孤之重,但在朕的心底,他也是托孤之臣。你当谨记一句话,内事不决,找高将军,外事不决,找裴郡王。以后庙堂之事,你以裴郡王的提议为先,只要你对他足够尊重,朕有足够的把握,他不会有异心。切记,不管他人如何说,你都要相信这点。”
李琰本就甚无主见,听这话肃然回应道:“孩儿谨遵父皇教诲。”
李隆基挥了挥手,让李琰退了下去。
双眼无神的看着帐幕,李隆基长长的叹了口气道:“静远一片赤诚待朕,朕却不得不对他多番算计。百年之后,朕又有何面目面对为我大唐尽忠一辈子的静远?”
高力士叹道:“郡王一定会谅解陛下的苦心的,您也是为了大唐的未来考虑。”
李隆基默然不言,只是道:“要是朕跟与静远一般长寿,那该多好,朕绝不会负他!”
第八十二章 挑拨 极怒
裴旻、李祎一并向宫外走着。
两人一路无话,心思颇有些沉重。
即将出皇城的时候,李祎道:“裴郡王,你我之约,只怕是要改日了。”
裴旻颔首表示明白,这李隆基刚刚托孤,两个辅政大臣就聚在一起,设宴畅谈,确实有些不妥,说道:“你我以后同为辅宰大臣,自当竭尽全力,一并为朝廷效力。日后相处的机会自是少不了,不急于这一时。”
两人相互打了一个招呼,出了宫门,各自往彼此的官邸方向走去了。
裴旻去的自然是尚书省,不管是之前的尚书左仆射,还是现在的尚书令,都是尚书省的大佬。
尽管地位意义不一样,但实际上手中的权势,并未有多大的变化。
因为尚书省大佬的权力,本就巨大变无可变。
而李祎去的方向则是门下省。
李祎的权势变化,才是真正的翻天覆地。
一下子从一个外臣边帅,直接加封冠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执掌门下省事务。
门下省的长官是侍中源乾曜不变,理论上来说李祎地位并没有超过源乾曜,可李隆基在任命中加了一句“执掌门下省事务”,这一句几乎就架空了源乾曜的权势了。
只要李祎在门下省站稳了脚跟,取代源乾曜也就是时间问题。
对于这一点,裴旻到没有什么意见。
源乾曜在重大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处处以和事佬的身份示人。
或许他的存在消弭了鹰派、鸽派之间一些不必要的内斗,却没有真正做到一个首相应该做的事情。
也许就是因为中庸,李隆基才让源乾曜当了那么多年的挂名首相。
但自从裴旻担任尚书令的那一刻起,无形中首相的位置已经换人了。
侍中的地位大于尚书左仆射无疑,可跟尚书令一比,却又逊色许多。
裴旻当了尚书令,成为了首相,自然不需要源乾曜这样的和事佬。
政治场上有人进,也就有人退。
裴旻晋封尚书令,得首相之位,源乾曜让贤是理所当然的。
走在去中书省的路上,李祎见面前有一人在徐徐走着,正是忠王李亨,想着自己要不要去打个招呼。
对方似乎先一步发现了他,叫了一声“叔叔”,转身大步走上前来。
李祎哪里真敢以“叔叔”自称,行礼问好。
李亨表现的极为亲昵,说道:“都是一家人,叔叔就别过于客气了。之前没有机会,现在恭喜叔叔,出将入相。我李唐皇室能够崛起叔叔这样的大才,实在是天大的喜事。也幸亏有叔叔在,不然这辅政大臣皆由外人担任,对我大唐江山,可不是一件幸事。自己人终究是自己人,值得信任。”
李祎智勇兼备,文武兼之,察觉出了李亨的话中有话,说道:“只要一心为我大唐效力,哪里分什么内人外人?”
李亨摇头道:“叔叔如此想,那可就没有领会父皇真正的用意了。裴郡王是我朝第一功臣不假,但父皇又何尝亏待过他?现今他的身份是武威郡王、尚书令、辅国大将军、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集贤殿书院大学士,还遥领安西都大护府大都护、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河西按察使,凉州大都督,这一连串的荣耀,权兼文武,这难道还不够?难道真要如昔年太宗皇帝那样,再册封一个天策上将?”
“太子性格偏软,而裴郡王为人由偏于强势。正是因为如此,父皇才需要叔叔帮着太子,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要不然父皇为何要额外封叔叔为左卫大将军?”
李亨话没有说明,但是句句都说在点子上。
李祎听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表情微微一变,心里忍不住想着:“陛下让我为辅政大臣,真的是为了制衡裴郡王?”
李亨也没有多说,而是若有所指的道:“外人终究不及自己人可靠,侄儿往这边走,先告辞了。”
他施施然的行了一礼,向街尾行去了。
李祎看着李亨远去的背影,眉头皱了皱,摇头一叹,继续往门下省走去。
李亨一路向十王府行去,一路上表情都没有过激的变化。
哪怕还未于皇城外的护卫汇合,孤身一人的时候,也没有露出任何异样的表情。
直到进了忠王府,将自己关在房间的时候,那张脸才变得扭曲,阴骘,宛若恶鬼一般可怖。
“为什么?”
“为什么?”
“我有哪点比不上那个废物,为什么是他,不是我!”
李亨低声咆哮着,就如一头受伤的野兽一样。
“殿下!府外李静忠内侍求见!”
屋外传来了近侍的声音。
“让他去客厅等候!”
李亨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的异样暴露。
他咬着牙,握着拳头,手指都要刺进肉里去了,好一会儿,才强迫自己冷静,什么事情也没有的走出了房间。
忍他能所不能忍之事,是李亨最大的本事。
来到了会客厅,李亨的表情没有一点异样,就跟常人异样,没有任何区别。
李静忠甚至都有李亨面对李隆基的针对下,已经放弃了对那至尊之位的追求了。
但是李静忠不甘心放弃,哪怕李亨放弃,他也不能让他放弃。
同是一条绳索上的蚂蚱,李静忠知道自己想要跳的远,必须要带动李亨。
“陛下改变主意的原因,老奴已经查到了。”
“什么原因?”
四个字,李亨脱口而出。
这是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的问题,都到了这一步,为什么李隆基不选择他!
见李亨急不可耐的追问原因,李静忠心底大安,说道:“是裴郡王!”
李亨听着着心底最为忌惮的人名,忍不住道:“这是跟他有什么关系?”
李静忠说道:“陛下曾经问过裴郡王,说殿下如何,裴郡王说他不看好殿下。”
李亨城府再深,听到这里火气也忍不住窜上脑门,厉声道:“这是什么话,本王还需要他的看好?他以为自己是谁?父皇就因为他的一句话,改变的主意?好端端的,他为何要跟本王过不去!”
他越想越怒,最终狰狞的笑了起来:“那位置本应该就是我的,谁也抢不走!”
第八十三章 建班底
裴旻回到尚书省,尚书省的官员一个个都迎上来问好,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尚书省给压制的太久了。
作为原本的三省大佬,尚书省因为权位过重,一直给各方面压制着。
而今裴旻得以升任尚书令,还成了辅政大臣,尚书省崛起的日子,自是指日可待。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首相已经换人!
旧的领导圈子自然跟着换,新的辅宰班子必然是围绕着新一届的首相裴旻建立的。
这能够给裴旻留个好印象,自然有机会青云直上。
裴旻也确实在考虑组建全新的行政体系,他与李元纮没有矛盾,但是看不上李元纮那种完全是鸽派的庙堂体系,打算重新建一个。
裴旻第一个考虑的自然是自己人。
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要是不跟自己一条心,自己这个首相还不如不当了。
裴旻最先想到的就是李林甫。
细细一想,裴旻就自我打消了,念道:“要是将他叫来,那满朝文武,还不给他治的服服帖帖?”
裴旻不想当曹操,也不想当姚崇,一个真正合理的庙堂必须容得下反对的声音。
一言堂确实便于行事,但是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为什么强势如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会收着自己的杀心,不断的纳谏?
就是因为这位明君知道,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不可能事事都是十全十美。
在关键的时候,有一个反对的声音,远比满屏的赞美歌颂更要有用。
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的教诲是不会错的。
作为一个与秦始皇、汉武帝一列的皇帝,李世民的功绩未必能胜过他们,但是自身放的过错,绝对要比前两者少。
这也于满朝的谏官,密不可分。
裴旻绝不希望自己的主持的朝政,最后变成一个敢说真话的人都没有的地方。
“林甫就让他呆在凉州吧,他的手段过于刚硬,不适合现在的局面。”
裴旻嘀咕着。
之前将李林甫叫来帮着自己对付王鉷,是因为自己远离庙堂,而对手又涉及李隆基。
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完全掌控局面,这才需要动用李林甫的才智。
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他已经是当朝首相辅政大臣,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庙堂中除了皇帝、太子就数他最大。
这种情况局面,别说一个王鉷,就算十个王鉷也不是他对手。
叫擅于政治内斗的李林甫,不如叫长于行政的张九龄。
何况李林甫也是一个隐患,让他留在凉州,远比来长安更加安全一些。
念及于此,裴旻下定了决心。
张九龄在青海湖干了两年,根据他的来信所述,青海道的建设已经上了轨道。
而且颜真卿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政治水平,大幅度上涨,领悟之快,让张九龄都大为吃惊,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慨。
将青海道的事情交给颜真卿处理,也能磨炼他独当一面的才能。
对于颜真卿这样的大才,必须要给他足够的压力,这样才能激发他的潜能,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亲自修书做了安排,写下了委任状,任命张九龄为尚书左丞,将之调来长安。
裴旻现在是当朝首相,是有权力任命提拔官员的。
不过尚书左丞,又叫尚书左丞相,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权势不小,官阶也是正四品上,这种任命是需要得到中书省、门下省的一并认可。
真正的圣旨需要皇帝的大印,兼之宰相的印玺才算得数。
要是没有宰相的印玺,官员有权利义务不尊圣旨而行。
裴旻并非皇帝,但是他的任命同样需要盖上中书省、门下省的印章。
故而裴旻任命先传给了中书省。
到了这一步,裴旻也不信源乾曜、李元纮敢不给他这个新晋首相的面子。
坐在尚书令的位置上,裴旻想着接下来的路。
将张九龄调来是第一步,有了这个强力的外援,自己在行政上处理事情起来将会得心应手。但有强援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名宿的支持,毕竟现在他是首相,首相当有首相的气势。
现今庙堂之上,他真正的班底也就是兵部尚书杜暹、礼部尚书贺知章,刑部、工部配合,却还未与之真正的结为党派。
论及政治资本根基,别说是李元纮,即便是源乾曜都比不上。
这一点不说致命,却也是一大隐患。
须得想办法解决才行?
裴旻突然想到了一个人,精神一怔,若是将他拉入阵营,这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裴旻向来雷厉风行,直接出了尚书省。
裴旻依稀记得宋璟就住在朱雀大街附近的兴化坊。
宋璟是与姚崇齐名的名相,以正直无私著称,是开元朝的魏征。
宋璟擅于治吏,他掌朝的这些年,将唐王朝的蛀虫清理的干干净净。
裴旻对之也特别佩服,但是因为武婕妤的事情,宋璟冲撞了李隆基,给李隆基罢了相。
时隔多年,此事早已过去。
李隆基也不计较了。
宋璟主持庙堂多年,人脉威望犹在,得到他的支持,裴旻这个首相的地位就稳固了。
裴旻并不知道宋璟住在什么地方,但是长安坊间的武侯对于坊中的情况如自己家一样清楚,何况是宋璟这样的名人。
只是一问,就找到了宋璟的住处。
宋璟处于归隐状态,杜绝宾客,裴旻送上了拜帖,门房接都不接,直接拒绝道:“我家老爷早已归隐,不见一切外客,公子请回吧。”
裴旻无奈,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说道:“在下乃尚书令、武威郡王裴旻,有要事求见宋公,还望通传一声?”
人得名,树的影。
一听是“尚书令、武威郡王”门房吓的都打了一个哆嗦,赶忙跑进去通报了。
在现今的唐王朝谁没听过裴旻的大名?
想着自己先前还拒接了他,甚至有一种怕他报复的感觉。
得到裴旻的求见的消息,宋璟还是见了裴旻,在客厅准备上了上号的薄荷味龙井茶。
“宋公,某的来意,您老应该清楚吧!”
裴旻看着面前这个为大唐立国赫赫功劳的名相,直接开门见山的说着。
第八十四章 宋璟入伙
唐朝三百年,前房杜,后姚宋!
宋璟能够得此美誉,自身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固然隐居在家,不问世事,但从下人通报的情况也猜出了原因所在。
裴旻自我介绍是尚书令,而不是人人皆知的尚书左仆射。
显然又升官了。
尚书令的职位不同别的,百年来唐王朝只有太宗皇帝这一个尚书令,裴旻破格成为尚书令,这意味着什么,显而易见了。
宋璟先是点了点头,但婉拒道:“老夫已达古稀之年,日常生活,都需他人照顾,哪里还有能力处理国家机要?”
裴旻也知不会那么顺利,并不泄气的劝道:“宋公此话差矣!昔年姜子牙八十尚且能够扶周灭商,何况宋公今年还没到古稀。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公又何必言老?”
裴旻在询问宋璟住处的时候,也了解了宋璟的年岁,他今年六十九岁,与七十古稀差一年。
“何况!”
裴旻语气沉重道:“当今的风气,宋公真的看得习惯?在下入朝时间不长,却也发现而今的庙堂风气,与昔年宋公主政时的气氛完全无法相比,甚至比之姚相一朝,都大是不如。”
他这并非是夸张之语,姚崇为人徇私,包庇自己人,但对于不是自己人的朝臣还是很严苛的,有过必罚。
当年仅是这点,李隆基都忍受不了,罢免了才干绝伦的姚崇,用宋璟治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