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人有心灭绝,敢于出手,即便铺天盖地的蝗灾再如何可怕,也奈何不得他们半分。
也亏得陇右军在此之前的出击,有效的防止了大群蝗虫的集结。
如今万众齐心,耗时半个月,蝗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裴旻听着各州传来的捷报,一直绷着的脸也露出了丝丝微笑。
“辛苦你们了!”他笑着对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裴晨霖、江岳几人说道。
这些天要是没有这一批能干的部下,他早已支持不住。
张九龄由衷的道:“国公客气了,能在国公麾下为整个陇右百姓,轰轰烈烈的干这一场,在下此生无憾……”张九龄是宰相才,最初并不甘心一直给裴旻做属下。他要做的是皇帝的臣子,在朝堂之上,发挥自己的能力。
之所以答应裴旻的邀约,实是因为长安受到姚崇的压制,待的不顺心,出来走走,长长见识。
但是经过此次蝗灾,他突然觉得在裴旻麾下任职,也不是没有好处。同样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一样都能为民请命,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心态渐渐的变了。
裴旻道:“这蝗灾确实得到了控制,但万不可大意,吩咐下去。蝗虫这种生物是杀不尽,灭不绝的。它们四处播种,四面繁殖。可以肯定,在陇右干旱的大地底下,还有数以亿万计的虫卵。随时给我们形成第二波的灾害,要事先做好预防。”
袁履谦色变道:“难道蝗虫真不能治?”
“当然可以!”裴旻笑道:“只要这第一场雨下来,蝗虫失去了繁殖的环境。也就意味着,一切大功告成,我们最终战胜了灾害。也向世人证明,人定胜天的道理。”
第二十一章 名震宇内
裴旻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以他对蝗虫这种生物的了解,下的结论。
在这个世界大多人都以为蝗虫是鱼虾变得,唯有他这个后世人知道蝗虫的特性特点。
在这蝗灾发生的时候,裴旻也特别的了解了史上蝗灾的一些资料,研究出一些东西。
古人因为对蝗虫的不了解,在灭蝗的时候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导致蝗灭不尽。加上各种流言神话的传播,自己吓自己,以至于认为神仙作祟。
他根据蝗虫的特点习性来灭蝗,效果之显著,惊呆了一片人。
就在众人以为安全的时候,裴旻却知道这雨一天不下,蝗灾就不算灭亡。
果然跟裴旻预想的一样,压下去的蝗虫又有复苏的迹象。
但裴旻早有防备,各地也因为灭蝗成效明显而士气高涨,一次又一次的将复苏的蝗灾压了下去。
这两个半月未曾下雨,裴旻早早选择一个人铺着凉席睡在地上,床上虽有美女妻子,却实在受不住热。
这一夜裴旻睡得正香甜,耳中突然让小七小八的哭喊声吵醒了。
听到一旁的动静,裴旻忙起身道:“我来点灯,夫人别磕碰着!”
他熟练的爬了起来,借着微弱的月光,摸黑找到了火折子,点燃了蜡烛。
火光映照下,一身清凉的娇陈快步走向了摇床,熟练的检查小七小八是尿床还是饿了。
裴旻凑了上去,帮着分担一个,问道:“怎么了?”
这两个多月他一直顾着蝗灾一事,极少有时间陪着小七小八,抱着都觉得有些生手了。但他看得出来,两个小家伙都非常健康,给娇陈照顾的白白胖胖,特别可爱。
也是因为有娇陈在,裴旻才如此的放心处理外边的事物。
贤妻良母四个字,在娇陈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正是因为娇陈如此出色,裴母从来不催裴旻找正妻一事,在裴母眼中娇陈除了出身不佳,其他无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尤其是生下小七小八之后,裴母可把娇陈宠的,让裴旻这亲儿子瞧得都嫉妒。
娇陈摇了摇头道:“没有尿床,喂奶也不吃。应该是热得,热得难受。”
“你摸摸小八的背,看看是不是出汗了!”娇陈解开小七的衣服,并没有异样,看向了裴旻怀中的小八。
裴旻依言一摸,果然有些汗迹,道:“这孩子像我,怕热!”
“我去打盆井水来!”娇陈说着正欲动手。
裴旻忙道:“我去,我去,孩子你照顾着。”
他说完毫不犹豫的跑了出去,从后院井水里打了一盆水,回到了屋子里。
娇陈用毛巾沾了沾水,突然道:“这水不凉啊!”
裴旻摸了摸温度,果然是温温热的。
他们府中的古井是一口数百年的老井,听府中老人说这口井冬暖夏凉,是难得的好井。
冬暖他们是没有体会到,夏凉却也名副其实。
不管多累,用后院古井水冲个凉水澡,是裴旻这个夏天最觉得幸福的事情。
裴旻先是古怪,随即大笑起来,“这就是闻喜公《四十六诀》里说的地气上涌,是要下雨了!太好了,贼老天,总算是开恩了。”
娇陈听了也松了口气道:“难怪今晚有些闷热,妾身体寒都有些受不住。”
裴旻搂着娇陈道:“那就陪为夫睡地上嘛!硬是硬了些,可凉快!”
娇陈也没有拒绝,给小八擦去了汗迹,换了一件稍微单薄的衣服,哄着两个小家伙睡去了。
第二天太阳依旧高挂天上,怎么看都不像要下雨的样子。
裴旻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到了中午用餐的时候。
突然仿佛天狗食日一般,天空突然阴暗下来。
紧接着狂风大作,不一会儿“哗”的一下!
倾盆大雨如冰雹般的打落下来,打得屋顶“噼里啪啦”作响。
裴旻在节度使府中,都能听到大街上百姓的欢呼声。
“终于下雨了!”裴旻都忍不住舞动了拳头,这一场雨整个陇右,整个旱灾影响的地区,期盼的太久太久了。
“国公……”
“裴兄……”
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裴晨霖、江岳相继找上了门来。
裴旻知道他们想要问什么,高兴的双手一合道:“一切如我之前所说,这雨一下,那些干枯的河床,有足够的水源补给,水位将会上升。从而将那些地底下的蝗虫虫卵掩盖,化为鱼虾的食饵。至于其他地方的幼虫卵,面对潮湿的雨天,或死或成型缓慢,以不足为惧。蝗灾,自这一场大雨之后,算是解除了。”
众人相继欢呼:“太好了!”
裴旻瞧向了江岳道:“你也可以归队了!不过你们军方暂时还不能放松警惕,河床里的虫卵已无威胁,河岸上应该还有许多残留。虽不足为惧,却也万不可掉以轻心,在这最后时间出个差错。”
因为人手奇缺,军政要务全压在裴旻身上。
裴旻也只有压榨麾下幕府几人的潜力,让他们一人干好几个人干的事情。
好在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这三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扛得住压力。
纵是如此,还是人手不足,裴旻也将文武兼备的江岳调了过来,当两个月的文官使用。
江岳高声领命。
这大雨一下就下了两天两夜,将干枯的河渠统统喂饱,让干裂的大地合上了嘴巴。
失去了适应繁衍生存的土壤气候,大片虫卵直接死于地下。顽强活过来的,也没能逃过百姓的追捕。
经过近乎一个半月的捕杀,百姓以意识到蝗虫对于家禽、鱼鸟的妙处,反过来期盼蝗虫再多一些了。
又过了十天,整个陇右几乎不见蝗虫大规模的影子。
轰轰烈烈的蝗灾就此消除,裴旻灭蝗成功事迹很快在天下传开。
引起了天下人的震撼哗然。
与天斗,竟然胜了!
作为蝗灾最频繁的国家,华夏自古到今,经历过的大小蝗灾不下千百次。
有史记载以来,从没有过一次能够得到妥善治理的,但是陇右节度使兼按察使裴旻,竟然率领百姓以人力压制住了蝗灾,战胜了天灾。
此事引发的轰动,可想而知。
满朝文武,乃至全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不可思议。
裴旻这个名字,再一次名震宇内。
第二十二章 多疑不好,不疑更头疼
“哈哈哈!”
“哈哈哈!”
……
武德殿里,李隆基笑得跟傻子一样,眉飞色舞,手中时不时拨弄几下琵琶弦,实在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情。
蝗灾扑灭了,最高兴的并非是陇右百姓,而是高高在上的李隆基。
这古人迷信,往往将天灾视为上天的惩罚,而导致上天惩罚的原因又是不修德所造成的。
矛头可谓直指他这个当今皇帝。
李隆基要是一个昏庸之君,倒是不放在心上。
可他自诩是汉武帝、唐太宗之流的英主,兢兢业业的处理着国事,不修德这三个字让他倍感委屈冤枉。
裴旻这一仗将他失去的名望彻底挣了回来。
尽管此次灭蝗是裴旻之功,可要不是他这个皇帝有识人之人,力排众议的安排裴旻为按察使,裴旻又如何有权力调动陇右数十万百姓灭蝗?
这个功劳,至少一半都属于他的。
李隆基瞧着高力士道:“也亏了你的建言,否则朕一下子还拿不定主意呢。”
高力士赶忙谦虚回礼,道:“都是裴国公与姚公的本事,与陛下的明断,老奴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李隆基也道:“姚公也是可惜了!还是静远能干,有本事,这蝗灾都给他平定了。朕记得贞观二年,我大唐也有一次蝗灾吧。”
高力士谨慎细密,才学不凡,随口就道:“回陛下,确实如此。当初也是大旱,不过那时的大旱,比陛下现今经历的大旱差多了。当时只是京师这一地大旱而已,太宗在院子里发现了蝗虫,捉了几只说道‘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将蝗虫吃了。当时的蝗灾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世人都将之视为太宗皇帝仁德之故。”
李隆基笑道:“如今看来,未必如此。只怕是当初的蝗灾不大,雨又下的及时,方是真正原因。想想朕心里痛快,太宗皇帝麾下能人异士何其之多。李靖、李绩、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高士廉、岑文本,那么多厉害人物,面对这蝗灾,依旧比不上朕手中的一个裴静远。”
顿了一顿,李隆基又道:“朕要让静远将此次灭蝗的经过一切详细记载下来,收入库中,要让天下人知道灭蝗的方法,也好免去百姓遭受无谓之灾。”
高力士忙拍着马屁。
李隆基大喜过后,看着一桌子的奏章,头疼的挠了挠脑袋,带着几分无奈的闷头处理了。
天降甘霖,旱灾蝗灾消除,可善后事宜却是繁重。
陇右损失惨重,需要朝廷拨款赈灾,重新对田地规划建设,让百姓能够安然的渡过困苦的一年,直至明年丰收,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这个皇帝拍板钉钉。
李隆基一份一份奏章的批阅着,突然他看着手中一份来至于谏官的建言,眉头一皱,随手将奏章丢了,冰冷的说了一句:“烧了!”
高力士捡在手中也不去看,只等着过会儿将之烧了。
又批阅了几分奏章,李隆基又看到一份与之前相差无几的建言,怒道:“这一个个的将朕视为忘恩负义之辈不成?”他将手中的奏章丢给高力士道:“你看看,写的是什么?让朕免去静远按察使的职位?静远立了如此大功,挽救了陇右数十万灾民。这蝗灾一退,便要朕收回成命,要朕卸磨杀驴不成?还说将文武政权交于一人,对大唐大为不利,简直一派胡言……”
李隆基气得火冒三丈,半响都没消去,怒道:“朕向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了静远,自是信任他不会背叛朕。这一个个说的好像静远要反了一样。比及忠心,他们真以为自己能比得上静远?岂有此理!”
高力士忙劝李隆基息怒。
李隆基耐着性子又批阅了下去。
突然看到熟悉的字体,皱了皱眉,疑问道:“这好像是静远的字?”往后一拉,果然标注这裴旻的名字,笑道:“朕早给了他直达天听的权力,有事直接交给朕不好。何必传到尚书省,再走流程送到朕的手上?”他摇了摇头,又道:“多此一举嘛!”
看了裴旻奏章里的内容,李隆基猛地一拍案几道:“静远这是想什么,将朕视为鸟尽弓藏的勾践,还是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刘邦?他竟也特地写奏章说自己才德不足,要辞去按察使一职位,糊弄朕呢!”站起来左右渡了渡步道:“力士,你立刻拟诏,念裴旻领陇右百姓力克天灾,特加封为鄯州大都督,领鄯州一切事物。明着告诉他,若敢拒绝,朕再加封他为陇右支度使,让他负责陇右的安抚赈济工作。”
高力士苦笑道:“老奴,领旨。”
当李隆基的任命传到陇右鄯州的时候,裴旻有些傻眼了。
这辞官不成,怎么反而追封官职了。
尤其是听到拒绝就加封陇右支度使,直接吓的裴旻打了一个激灵。
陇右支度使的权力远比不上节度使、按察使,但它主要权力是支付财用﹐调拨物资。
也就是说一但裴旻在任陇右支度使,那他就是真正的陇右土皇帝了,不但掌握着军政的生杀大权,还握着陇右的财权,集军政财三大权力于一身,跟土皇帝有什么区别。
“臣,谢陛下圣恩!”
面对这种情况,裴旻也不好拒绝,只能领受下来。
那超长的官职上又多加了一条鄯州大都督……
麾下文武自然是跟着庆贺。
尤其是李林甫,眼中一片灼热,道:“国公当真是深受帝宠,陛下对您可谓信任备至,古往今来,鲜有可比者!”
裴旻苦笑,自语了一句道:“我担心的恰恰就是这个。”
都说皇帝多疑不好,容易错杀人,制造弥天冤案。但是一个皇帝一点也不多疑,却也是一件让人极为头疼的事情。
这李隆基给他权力,裴旻自然是高兴,但是万一对象换成李林甫、安禄山之流呢,也如此信任,那可就完蛋大吉了。
瞧了一眼李林甫,这心里的话,自然是不能跟李林甫说的。
裴旻加了官不假,可对李隆基这种性格,委实头疼。
第二十三章 人才来投
裴旻面对手中掌握的权力,头疼归头疼,但是还得干下去。
尤其是现在的陇右刚刚经历旱灾、蝗灾,两大天灾。
诸多百姓今年没了收成,家中剩余的钱粮,支撑不到下一次收成,熬不了多久就会断粮,从而民心不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裴旻必需要在短时间内拿出可靠的政策,以安定百姓之心。
针对如何安排陇右接下来的政策,他特地跟麾下顾新、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几人做了商议。
顾新一直在洮州等候新任的洮州刺史的到来,这期间不可避免遇上了旱灾、蝗灾,便凭借自己在洮州的威信,率领洮州百姓抗灾。
洮州百姓对于裴旻、顾新这对刺史、长史的组合极为信任,也配合灭蝗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如今新任的洮州刺史已经接替了顾新,顾新亦如约来鄯州投效了。
开会的第一句,裴旻便对顾新道:“原本是打算给你一个节度使主簿的职位,现在正好鄯州刺史有个空缺,就由你当了。”
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