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技翻译家-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芯片直接加电,会让整个芯片产生逻辑问题,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启动。但这个问题已经被我们解决。”
李浩说着的同时,从卡槽朝上小心翼翼的把智能芯片取下来。
只看到李浩把芯片平放在桌子上。双手稳稳地拿着两个放电笔。
他手上的动作极为快速,不断的敲击着芯片外露的针脚。
这其实只是最简单的给芯片写入二进制代码。编写一个简单的引导程序。
让芯片中各个功能区有了统一的指挥,按照使用要求协调多个功能区发挥整个芯片的性能。
李浩输入完事之后,他放下手中的放电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这种工作真不是人干的,还好正式的芯片生产线是机器人来处理。
在李浩休息的过程中,朱烟波,重新把芯片插在卡槽上。
只看到这一次电脑很正常的亮起,王容哲看到这个很高兴。
他一点鼠标,电脑画面中显示出微软操作系统的安装。
王容哲看到安装进度在逐渐的前进,他放声大笑道:“我们成功了,果然是智能芯片。我们芯片指令集不是x86。也能轻松的加载微软的操作系统。
这样一来,就能借助他们的生态链,借鸡生蛋快速的发展起来。”
随后王容哲有些懊恼的说道:“我竟然忘了在芯片需要提前编写程序,虽然这是智能芯片,他不需要编写芯片指令集。而是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快速的处理连接芯片的数据。”
李浩看到王容哲竟然想差了,他当然不会说自己留了一手。
他感慨地说道:“智能芯片初步成功,我们终于可以把目光从芯片研发上离开。要想办法构建出属于我们芯片的生态系统。”
李浩知道这样做很难,但再难也要有人开始做。
第280章 芯片性能测试
他们很快看到用来做实验的电脑,上面已经安装好微软的操作系统。
王容哲用鼠标试用了一会儿系统后,高兴的说道:“我们的智能芯片完美地识别出x86指令集,支持微软系统所有操作功能。
智能芯片完全可以快速精确的识别二进制指令。不需要为芯片编写独自的指令集。
它同时还兼容国际大部分芯片的指令集,不只是英特尔和amd的各种指令集。的精简指令集,还有像俄国和华夏等国家生产专用芯片的指令集。
我们的智能芯片完全可以兼容,这对于它上市之后的推广和芯片生态体系的建立,都有极强大的促进作用。”
“还是王教授你提前打好的基础,你们没有研发出碳基芯片的指令集。但却可以让碳基芯片兼容其他主流的指令集,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
我们给芯片加入智能微结构,只不过解决芯片自有指令集问题。只有这个功能,它就是无法识别其他芯片的指令集。”李浩客气的说道。
研发出新的芯片指令集,等这种最基础的技术,它是需要长时间攻关研究。
以前王容哲教授无法获取到那么多资源,这个项目就一直停滞。等到这次生产智能芯片,有新的技术参与,智能芯片完全不需要指令集。
就是通过技术规避了芯片制造过程中很多的基础科技,没有长久技术积累的智能芯片,才会这么轻易地开发出来。
芯片指令集是芯片厂商提前规划好的一组指令。它可以让芯片更迅速地应答操作系统,加快反应速度。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以前的芯片就是两个人使用约好的密码。而现在他们的碳基智能芯片处理能力更高,还带有基础智能。就像是两个人在用手机通话。
交流渠道供直接,处理速度更快。能更准确地传达信息,也就不需要指令集参与。
但是别人发过来一串密码,要是没有密码本肯定不会懂这个信息。
而王容哲教授他们通过长年的研究,早已经制作好这个密码本。也让他们智能芯片可以兼容绝大部分软件。
王容哲说话的同时继续操作这个电脑,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
他惋惜的说道:“我们现在的智能芯片可以支持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操作系统。但是软件要发挥作用,还需要研发新的操作系统的配合智能芯片,原有的系统都无法稳定地发挥出芯片的能力。
要是以后搭载我们智能芯片的操作系统,它可以运行所有平台的软件。那对于这个芯片构建自身的生态体系,能起到极大的加成作用。”
“软件的事情当然要交给专业部门处理,我们集团旗下的计算机公司。他们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开发智能操作系统。他完美的支持智能芯片,这种系统的一项功能就是兼容大部分软件。
想要只凭借一个芯片就构建生态体系,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主流的两大体系就是英特尔加微软和苹果或谷歌公司加arm。
他们都是芯片加上操作系统,我们也需要采用这个方案,才能更好的推广这个智能芯片。”李浩首次告知王容哲这个消息。
他之所以现在才说出来这个信息,就是因为丁一告诉他,公司现在设计的智能操作系统已经接近成功。
王容哲兴奋地说道:“原来李总已经提前想到开发操作系统。那我就不担心智能芯片生态体系的构建。
还是和你们大公司合作更有保障,我只需要更好地开发出芯片,其他的都不需要我担心。”
他转身对朱烟波吩咐道:“现在开始正式测试智能芯片的性能。”
李浩看到朱烟波格式化电脑,重新给电脑加载一个软件。他疑惑地向王容哲问道:“王教授,刚才不是试验过智能芯片的性能,怎么现在还要重新测试。”
王容哲笑着给李浩介绍道:“刚才不是进行性能测试,而是查看这个智能芯片的兼容性,它最强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处理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这次运行的软件是我们实验室专门开发。它是针对智能芯片特殊的智能结构而开发出的软件,可以完美的发挥出智能芯片的功能。
这是一个天气预测系统,天气预测算法对运算力要求极其高,现在气象部门都使用超级计算机。
有时候遇到危机情况,还会借用顶尖的超级计算机运算天气情况。有的时候神威太湖之光,还参与到极端天气的预报中。
就是这样子,对于普通的雨雪天气预报很准。但像是某些极端天气,比如突然刮起大风,强雷阵雨,台风等气象预报准确率只能达到60%左右。
如果我们这个智能芯片,只凭借着一块芯片能预测准确预测一定范围内的天气情况,他就通过测试。可以正试的定型生产。”
李浩听到后,他就明白过来,现在检测芯片综合运算能力的方法一共就那么几种。当然不能使用计算圆周率那么简单的办法。
使用其他方式测试,显现不出来智能芯片的本领。也只有他们自己设计检测方法,使用预测气象这种高难度的项目。才能看出智能芯片的潜力在哪里?
只看到经过朱烟波操作之后,电脑上的程序已经开始执行天气情况的模拟过程。
朱烟波仔细观察着软件的进程,他向自己导师王容哲问道:“老师,我们选取的是台风接近过程中,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天气数据。
软件根据这种数据,它要是能分析出最近有大雨降临,那这个芯片就算是合格。”
王容哲镇定地说道:“经过我们仔细的推敲,我相信这个芯片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惊喜。
但毕竟他是单个的芯片,要是用这种芯片组成超级计算机。发挥芯片的集群智能属性,它应该能通过我们提供的数据,预测到台风将临。”
很快电脑上就给出结果,软件上显示:“经过天气情况分析和往年数据对比。城市近期会有强降雨来临,发现有台风来临的迹象,但通过数据分析,台风不会登陆。”
这句话的下面,程序还给出了他的分析过程。特别是选取重要的节点进行对比。
李浩看到这个信息,他眼睛瞪大。这是只有惊,没有喜。台风预测失败了吗?
第281章 光刻机难关
李浩有些失落的说道:“没关系,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们第一次进行制造出成品,失败是正常现象。
只要再次总结经验,找到这次失败的原因,我相信智能芯片总会达到我们的要求。”
听到李浩这么说,朱烟波疑惑的问道:“你怎么会认为这次测试失败了。这个测试项目完美成功,甚至比我们想的还要好。
它完美的利用每一个数据,通过对这个地区近20年的降水数据进行总结。得出来和现实分毫不差的结果。”
“成功了!”李浩不可置信的问道,“我看这个软件明明给出台风没有登陆,但我看资料中提到的新闻报道,都是台风马上要登陆的信息。”
看着李浩不可置信的目光,朱烟波解释道:“这个台风的数据是知名台风泰利。它本来是将要登陆我国,结果在即将登陆的时候,拐了一个直角弯直接奔向日苯。
这个软件儿分析的数据很正确,你看他下面已经给出分析过程。通过气压的波动,判断出台风路径将有重大的变化。
软件虽然没有预测台风的路径,但它得出台风不会登陆的结果。
这已经远远超出我们预先设计的目标,没想到智能芯片只是有微弱的智能,它竟然能发挥出这么大的效果。”
王容哲精神焕发,他高兴地说道:“真没想到智能芯片达到的效果比我预计的还好。碳基芯片清瓷科技公司所设计的智能芯片微结构,它们真是能互相促进。
没想到相互配合能发挥这么大作用,一加一得到的结果远远大于二。真的令我很惊讶。”
李浩也惊喜地说道:“那这么说,这个芯片设计工作结束,已经可以开始定型生产了。”
王容哲点点头,同意道:“我们实验室经过详细的设计,已经把明显的缺陷全部探测出来。在想找芯片的缺陷,也只能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后,收集数据改进。
芯片设计到这种程度,完全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刻蚀机和其他加工芯片的设备,我国其他的企业都已经研发出来,性能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现在加工智能芯片的设备也只缺光刻机,等到你们光刻机项目获得成功,就是智能芯片大规模生产之时。”
李浩看着王容哲,一脸轻松的表情。他知道这是王容哲教授对于智能芯片研发成功的喜悦。
在芯片领域,他的责任已经完成。剩下芯片是否能变成工业产品,这就看华夏的工业加工领域是否能达到要求。
李浩看到朱烟波正在收集刚才测试的数据。他知道今天的芯片测试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他向王容哲教授邀请道:“王教授,正好你来到这间实验室。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光刻机的进度。”
王容哲也十分关心光刻机现在的进度,他立刻同意李浩的邀请。
临走之前,王容哲嘱咐朱烟波采集好智能芯片所有的测试数据。让他收集好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回到学校。
李浩带着王容哲来到光刻机项目负责人,孙凯的办公室。
现在电子公司的日常管理,已经交给他的副手。他全面主持光刻机的研发工作。
他们轻轻敲了一下门,就走进这个办公室中。
李浩通过他的特殊眼镜,可以看到孙凯正在学习光刻机与芯片生产的知识。
这真是学到老活到老,知识让人受用无穷。没想到孙凯这么努力的汲取知识。
李浩看到他已经有些恢复的头顶,又稀疏了很多。估计主持光刻机项目后,给他造成的压力很大。
孙凯看到李浩和王容哲进入到他的办公室。邀请他们坐下后,笑着询问道:“李总,你们这次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李浩直接提问道:“我想了解一下光刻机项目的进展,特别是光刻机项目被哪些难关阻挡。
就是我们公司的科学家无法解决,我会尽量想办法求助中科院等研究机构,让他们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真是太好了,有几项技术我们一直都没有获得突破。我向您汇报一下。”孙凯面带喜悦的说道。
他立刻就把光刻机项目遇到的难关说了出来。
李浩听完之后,他归纳总结,公司遇到的难关。主要是两个方面还有差距。一个是材料方面,一个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是精细控制,达不到要求。他们加工芯片精度要控制在一纳米。这个也就比原子稍微大一些,任何一点控制系统反应迟钝,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而现在光刻机控制系统的信息处理速度却达不到要求。必须要接收到传感器信息,之后经过系统判断,再传导给光刻机的控制机构。
整个反馈需要的时间太长,主要是没有先进芯片,构成控制系统的核心。导致光刻机加工芯片失败。
这点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李浩现在就能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智能芯片运用到这里。
通过刚才王容哲所做的实验,他就知道智能芯片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难关就是材料问题,由于他们设计的光刻机主要是针对碳基芯片进行加工。
它的结构和平常的光刻机还是有区别的。最关键的就是架设叠加激光器的支架。
这个支架设计指标是让激光去做各种动作,他必须要比人的手指还灵活,反应的时间也要尽可能的短。
支架的结构设计通过项目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已经解决,但它需要一种摩擦系数尽可能小的材料,现在还没找到理想的材料。
这只是光刻机项目遇到的普通难关,李浩觉得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问题早晚会得到解决。
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光栅材料问题。现在郭建濯已经研发出稳定的光栅。
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必须在曝光之后,短时间内控制光栅内部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这需要极为精细的电流激发,解决晶体结构产生的问题,这对控制系统要求很高。
如果不成功,无法解决光栅内部晶体结构的影响,那它控制光路径的效果也随之失效,整个芯片就无法完成加工。
王容哲听到冯凯说完,他突然插话道:“这几个问题解决方法很简单。至于困扰你们这么长时间。”
第282章 简单的解决办法
孙凯听到王容哲说他可以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光刻机加工遇到的难关。
他立刻恭敬地求教道:“王教授,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很长时间,你能详细给我说一下你的解决办法吗?”
孙凯的态度很客气,他已经被这几个问题困扰好久。项目组那么多科研人员,没有一个能想到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李浩目光也盯着王容哲,他认为第一个难题只需要智能芯片。剩下那两个,他还想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王容哲坐直身体,他看着孙凯,笑着说道:“一看你们这个项目组就是学院派的人居多。我以前也属于学院派科研工作者。
但经过十来年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经费困难时期。想要研发什么东西,必须用低成本简便的方法,达到我的目的。
这就让我积累了很多土方法,它们看上去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准备说的这几个解决办法,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