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技翻译家-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和王容哲教授约好,共同来到光刻机项目实验室,他们要协商合作的相关事宜。
李浩开车很快来到实验室,看到员工们也在这个时间陆续上班。
这间实验室已经完全启动科研辅助系统,可以看到员工们的眼睛上都安装有特殊的眼镜。
大部分人都是橙色和绿色之间的眼镜,很少有蓝色以上的眼镜。
李浩刚走进实验室,就看到光刻机项目的负责人孙凯正在大厅里。
孙凯看到李浩来到实验室后,他走到李浩身边,惊喜的说道:“毕野主任他们物理实验室水平真的很不错。现在已经研发成功光刻机最重要的光源。
我试过他们新研发的叠加激光器,它可以轻易地加工硅基半导体材料和碳基半导体材料。应该能加工出王容哲需要的碳基芯片”
“你们项目进展的很快,这个势头要保持下去。”李浩先是赞赏道。
他随后又提醒道:“不要对于研发出一个配件而沾沾自喜。光刻机是一个复杂的机械,它对加工精度和组装精度要求都十分高。
我们就是制作出所有的配件,最后工业组装不过关,整个光刻机就失败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加工精度和组装精度。在这个领域我们公司完全是新手。”
“我们项目组成员也经过详细的讨论,最后得出的意见是采用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的加工组装方法。
逐步的调整机器人的精度,先期可能失败率很高,但只要有一次成功。通过人工智能的记忆,就可以达到99%以上的成功率。”孙凯高兴地说着他们准备实施的技术方案。
李浩听完之后,他仔细思考一会儿。发现这个办法是他们公司能实现的最简单办法。
他微笑着同意道:“那就先试一试这个办法,成功更好。如果不成功,也只能通过长时间培养技术人员。让他们达到可以组装光刻机的程度。”
他们正讨论时,就听见实验室大门处有喧嚣声。
李浩转身向大门看去,发现是王容哲教授带着他的博士生来到实验室。
他还看到波哥和和他的同事一起抬着一个大箱子。
李浩立刻走过去迎接他们,他上前和王容哲教授握了握手,说道:“欢迎你们来我们实验室,希望今天我们能达成共识。”
客气话说完之后,李浩指着这个大箱子询问道:“王教授,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王容哲笑着说道:“这箱子里装的是我们实验室生产的碳基半导体材料。
昨天孙凯经理给我发来信息,说是加工碳基芯片的光源已经研发完成。
我趁着这个机会,加工一批碳基芯片。验证我所设计的碳纳米晶体管能否正确的加工完成。并试验碳基芯片设计的微结构是否能完成它预计的功能。”
李浩听到王容哲的话,他连忙摆手说道:“王教授你也太着急了,我们光刻机项目只完成光源,光栅材料还是半成品存在时间极短。
其他的系统正在研发中,连一个雏形光刻机都组装不起来,现在加工碳基芯片,这不是开玩笑吗?”
王容哲立刻解释道:“李董事长想多了,我们不可能要求现在就加工出碳基芯片。
我们要加工的是碳基芯片模拟器,它本质上也是一个碳基芯片。
只不过碳基芯片的大小时一平方厘米,而我们要加工的碳基芯片为一平方米。
加工微型碳基芯片需要光刻机,加工这个巨大的芯片模拟器,它只需要达到加工要求的要求的光源和光栅组合就能加工完成,对设备的精度要求不高。
这个芯片模拟器主要是为了验证我们碳基芯片和各种微结构的性能。
查看是否能达到我们设计的要求,好及时调整碳基芯片的设计图。对它的要求只是能够正常使用。”
李浩听到王容哲的述说后,他看向孙凯询问道:“我们公司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否达到王教授所说的加工要求吗?”
孙凯手指在空中点了几下,李浩能看出来,他是在询问工程师。其中主要询问的工程师就有风凤逢这个中科院支援过来的专家。
看完汇总过来的数据,孙凯笑着说道:“我们公司完全能达到王教授的要求,只不过现在光栅材料不稳定,需要加工完一个芯片后,就要立即换一个光栅。
加工整个碳基芯片的预计成本是每一个890万元。王教授需要加工几个芯片。”
王容哲听到后,他皱着眉头说道:“现在加工一个碳基芯片这么贵吗?可不可以便宜一些。”
他们项目依然没有多少成果,上面虽说重新审核。但还没有下拨科研基金。他还准备加工好芯片模拟器,用这个产品找上面要经费,现在手中很拮据。
李浩看到孙凯为难的目光和王容哲教授拮据的表情。
他直接说道:“要什么钱,我们是合作伙伴。加工出几个芯片模拟器,就算我们公司赠予王教授科研用途。”
这个对他们公司来说完全是小钱,赠送这个能促进双方的关系,李浩认为很值。
何况一会儿谈合作,李浩提出的方案,还会让王教授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
王容哲不好意思的说道:“怎么能用你们公司的钱。”
李浩笑着说道:“这没关系,就当是测试我们光刻机光源和光栅的性能。”
孙凯这时候走过来对着李浩说道:“李总,实验室里已经准备好光源,正在配置光栅材料。马上就可以进行加工。”
李浩听到之后,向王容哲询问道:“王教授,你们是否带来碳基芯片的设计图。最好是电子版的设计图,可以方便人工智能识别。”
朱烟波走上来,把一个芯片递给孙凯,并说道:“这是碳基芯片的设计图,里面是16进制编码,能让机器设备直接读取。”
李浩看到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他向孙凯吩咐道:“那现在就开始加工芯片模拟器。也试验一下光刻机项目现在的基本成果。”
孙凯立刻答应道:“我这就着手安排,五分钟后就可以开始加工。”
他同时让朱烟波他们把材料交给过来运输物品的机器人。
朱烟波告诉孙凯这种材料需要在无尘环境中,加工时要绝对清洁。
第269章 智能芯片
孙凯对他们说道:“李总,王教授。我们一起去加工车间看一下碳基芯片的加工成功率。”
李浩也对王容哲发出邀请:“加工车间就在前方不远处,我也想看看碳基芯片加工出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王容哲也同意,他们在孙凯的带领下,一起赶往负责加工芯片的加工车间。
他们很快来到一个白色的墙壁前,从旁边自动跑过来几个带轮子的椅子,停在他们面前给他们提供坐的地方,数量正好符合他们的人数。
谁都能看出来,这是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椅子。
李浩邀请他们坐下后,孙凯的手指在前方点了几下,只看到这个白色墙壁立刻变得透明。
同时玻璃墙上显出蓝色的字迹:“欢迎来到真空无尘智能加工车间。”
王容哲这一路上看到孙凯的动作很疑惑,他向李浩询问道:“李董事长,我发现你们公司的人很特殊,好像是所有工作人员都戴着美瞳工作。这是为了保护眼睛吗?
还有他们经常在空中比划一些手势,这是你们实验室进行沟通的约定手势吗?”
李浩看到王容哲迷惑的眼神,他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们公司特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加上科研辅助系统。”
他指着前方的蓝色字迹说道:“这个蓝色的字是用虚拟光幕显示,在没有戴眼镜的人眼中,光幕上只有这些内容。
我们为了区分科研人员的等级和他所能使用的资源。给每个人发放不同的隐形眼镜,他们可以看到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至于他们的手势,那是在用虚拟光幕操作设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他的动作形态。”
王容哲脸上闪过一丝羡慕的神色,他向李浩询问道:“越高等的人,他看到的东西越多。这不会显得很散乱,耽误他们科研进程。”
李浩笑着解释道:“这个当然不会,我们显示的内容是根据私人定制。他们只能看到和他身份级别相关的东西。
就比如我的眼中,大部分都是总结性的东西。具体的实验素质,我没有提出特殊要求,不在我看到的光幕上显示。
负责材料的科研人员,只显示与材料相关的数据。负责机械加工的工程师,他也只能看到与机械加工相关联的数据。”
李浩正给王容哲介绍他们公司的科研辅助系统,就听到孙凯对他们说道:“芯片加工已经开始,后台的工程师会根据情况,实时处理机器产生的问题。”
他们就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工车间里。
只看到机器人把这个箱子运输到加工车里,出来一个上面满是工具的机器人。
它用精细的手法把这个箱子打开,里面是墨绿色的物质,这应该就是碳基半导体。
它面积有一平方米大小,厚度只有一张a4纸那么厚。
李浩看着满满一箱子的碳基半导体,估计有300张左右。
还好加工一张消耗的材料费用是近900万元,加工着一箱子消耗的材料费用也是近900万元,它们之间费用差距不到一万元。
至于刚才孙凯为什么说加工一张就需要近900万,这是计算成功率之后的总价值。一份材料成功率越高,产品就越便宜。
工业化的特性之一就是规模越大,它整个产品就越便宜。
只看到机器人夹着这张碳基半导体来到加工设备上。
这是一个很简陋的设备,它上方是叠加激光器,中间是控制光路的光栅。
通过光栅的变化,直接让碳基半导体一次成型。
王容哲教授设计的碳基芯片图纸已经输入到计算机中,工程师已经按照这个设计图调整光栅的形态。
只看到加工车间里,灯立刻熄灭。前方的墙壁也立刻变得不透明。
时间还没有到一秒钟,给人感觉只是闪烁了一下,加工车间立刻亮起来。
只看到前方玻璃墙上的光幕显示“加工失败,正在重复加工中。”
他们就看到前方的加工车间在不断的闪烁着,很快就完成碳基半导体的加工程序。
李浩可以看到光幕上显示加工成功率只有0。1%。
很快房间的灯光亮起来,孙凯看着数据,对李浩说道:“李总,我们加工车间已经用完所有材料。一共加工出六张完整的碳基芯片。”
李浩高兴的说道:“这个成果很不错了,你们要收集好这次的数据,再接再厉。”
很快智能机器人就把加工好的六张碳基芯片送了出来。
李浩向王容哲询问道:“王教授,我们的加工成功率有些低,你送来那么多张碳基半导体,只成功完成了六张硅基芯片。
用不用你拿材料再加工一次,只有六张够你们使用吗?”
王容哲高兴地说道:“六张碳基芯片就很不错了,足够我们进行技术验证。我拿这些材料只想来试试,成功加工出一张我就很高兴了。”
王容哲说完之后,他从机器人手上接过包装很严密的芯片。仔细地进行观察。
他看的是芯片表面的光洁程度,初看加工完成的芯片,他就很满意。
他把芯片交给朱烟波,对他吩咐道:“保留其中两张完整的芯片,剩下的按照预定的线路切割,制作成芯片模拟器,用于测试设计好的功能区。”
李浩听到王容哲这么说,他就知道那张芯片设计图不完整。
王容哲现在给他们的绝对不是一个完整芯片的设计图。而是把芯片各个功能区拆分。形成的功能模块。
他想这才正常,不可能刚合作,王容哲就放心地交出所有的核心技术。
李浩看到芯片加工完成,他邀请王容哲来到办公室。
他们分别坐好后,李浩和王容哲商谈合作事情,他试探着说道:“王教授,你们的芯片性能怎么样。现在芯片最前沿领域是智能芯片。
大部分人工智能采用的都是软件编程。而智能芯片在芯片的硬件微结构上,就已经进行智能化设计。形成了会思考的芯片。”
王容哲无奈的说道:“我知道这是现在高端芯片的前进方向。中科院研究的寒武纪芯片,就是在硬件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只是这个芯片是由我独自研发,受到我的学识所限。也没有考虑智能芯片这个方向。”
李浩就等着王容哲这么说,正好他的预计很相同。
正是芯片由于他独自研发,现在又处于研发阶段。他们才可能进行合作,掌握这个芯片一部分专利。
第270章 合作方案
王容哲当然听能出来李浩话语中的隐藏的意思。
他如果猜的没错,清瓷科技一定具有让芯片智能思考的微结构设计方案。
他们是想和自己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出碳基芯片。
他对这种事情是非常欢迎的,王容哲当初拒绝英特尔与高通的邀请,在清华大学教书的同时深耕碳基芯片。
就是为了他的理想,不想看到华夏在芯片领域一直受制于人。他要立志改变这种情况。
虽说这个理想很艰难,但要是没有人去努力实现它。那他只是一个空想,永远也不会成功。
但他奔着这个目标努力,以后到老时,就不会后悔自己年轻时的选择。现在看来他的选择很有价值,芯片项目即将成功。
为了理想,王容哲就是项目资金紧缺的时候,他的项目即将遭到解散。
他也没有放弃。通过带领自己学生在外面接项目的方式,通过微薄的资金,勉强的维持住碳基芯片项目。
他不在意这个芯片所能带来多少财产,而是在意这个芯片能否超越国际上其他公司的芯片。
碳基芯片真的研发成功,他就是国内芯片领域领头人。可以获得这个项目所带来的所有隐藏利益。
这能极大的增加他的话语权,自己也可以多做贡献,让国家的芯片产业更好的发展。
王容哲笑着说道:“李董事长的意思是你们公司具有让芯片产生智能的微结构设计方案。”
李浩点点头,说道:“这是当然,我们已经设计出带有智能模式的芯片微结构。它通过特殊的逻辑电路设计,可以让芯片在硬件领域就具有一定的智能。
单个芯片具有微弱的智能,但多个芯片联系在一起,就会形成集群智慧网络。
这是我从蚂蚁和蜜蜂等昆虫社会形态中受到启发。单个蚂蚁的智慧很弱小,只能凭借本能行事。
但是一大群蚂蚁聚集在一起,它们通过信息素交流后。就会形成群体智慧。
我们的智能芯片也一样,单个智能芯片看上去智慧程度不高,设计的逻辑电路一点都不复杂。但有多个智能芯片形成的集群智能网络。
它所组成的超级计算机,甚至要超越现在的弱人工智能。”
李浩也感到很幸运,这项技术不是他近期翻译出来的。而是他在翻译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稿。里面就暗含着这种技术资料。
外星文明使用的文字很简洁,他们不光是单个字具有一词多义。就是一组词或是一句话,也具有一词多义。
他是在翻译别的技术时,突然发现有组词语有别的含义。这才重新翻到他早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