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什么也没干呀,跟张小妹既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哄骗她离家出走,还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就把她从杭州府送了回来。

    现在这话说的,好像他做了负心人一样,王旭冤不冤啊。

    “没话可说了吧?”张明怀一脸冷笑,就像掌握了证据,高高在上的大法官。

    王旭叹息一声,满脸无奈,刚要开口说明前因后果,张夫人就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了。

    “老爷,错了,错了!”

    张夫人撞开门进来,也顾不得大户人家的规矩了,贴在张明怀耳边就小声说了起来。

    张明怀一开始还满脸愤怒,越听脸色越不对,听到后面失声道:“女儿的贞洁还在?”

    “在。。。”张夫人老实回答道。

    张明怀脸色白了一分,又问:“她是自己去的杭州,没有受人蛊惑,去了之后一直孤身一人,见面就被送回来了?”

    “是。。。”张夫人再次点头。

    张明怀脸色铁青,又道:“她真的没跟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什么也没发生?”

    “没有啊!”

    “嗷!!”

    听到这里,张明怀一声怪叫,不由分说向后仰去。

    王旭见了大惊失色,赶紧跟着张夫人去拍张明怀的背部,要是张明怀今天死在这,他就是有八张嘴也说不清楚了。

    “阿姨,张伯父是不是身体有恙?”

    看着脸色铁青,喉咙里咯咯咯的响,就是说不出来话的张明怀,王旭祈祷千万别出事。

    张夫人也被吓坏了,一边给张明怀揉着胸口,一边带着哭腔说道:“没有啊,就是这几日不见了女儿,有些气血攻心。”

    听到这个说法,王旭就放心了,不是心脏病就好。

    大口喘了会气,张明怀的脸色渐渐恢复,而恢复的第一句话便是:“造孽呀!”

    王旭不知道这话从何而来,也不敢把贸然去接话,只能看向张夫人。

    张夫人看到夫君没事,又惊又喜,根本没看到他的眼色,连连念道:“文圣保佑,文圣保佑,你要是出个好歹的,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呀?”

    张明怀不是疾病,只是气的急了,一口气没有缓过来。

    休息了一会,他的脸色就好了很多,一脸复杂的看着王旭,张了张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只是发出了一声叹息:“唉!!”

    其实,见到女儿的信之后,张明怀虽然有气,却也不是真的那么生气。

    生儿育女,不就是盼望着儿女好嘛,王旭身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又有第一才子之称,这个条件配张家的女儿绝不是高攀,反而有点低就了。

    在二人想来,自己闺女跟王旭绝对有事,没事哪能那样。

    只要占住道德的制高点,王家理亏,自己女儿就能风风光光的嫁过去,将私奔变成明媒正娶,这污点也就不是污点了。

    现在可好,两人之间没事,还是自家丫头单相思,闹了半天就是个笑话。

    传出去了,张家还有什么脸面,毕竟,推脱离家出走的是大公子,不是二女儿,骗的了寻常百姓,还骗的住世家大族吗?

    这脸啊,今天是丢到姥姥家了,这才让张明怀气的差点背过气去。

    “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张明怀如丧考妣,郁闷的几欲吐血。

    王旭主动,跟张小妹主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可以收场,后者无法补救。

    要是一切都是王旭的错,大不了嫁入王家就行了,夫妻两的事外人能说什么。

    反过来,一切都是张小妹的锅,二人根本没有那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祸事。

    女孩有这样的污点,以后还怎么嫁人。

    别人一打听,老张家的闺女十五六岁,就跟野男人跑过,结果人家还不要她,这能嫁个好人家吗。

    保不准,以后要是嫁不了王家,只能嫁个驼子,瘸子,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

    要不然,人家正经八本的世家公子,凭什么娶你个德行有亏的女人,到时候这都是有说法的。

    “哇!”

    想到此处,张明怀再也忍不住,一口血喷了出去。

    昏迷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想着:“此事还能补救。。。”

 第932章 第七篇诗文

    当晚,王旭离开的时候,是被管家送出来的。(全本小说网,HTTPS://。)

    站在门外,看着督漕运使府的招牌,王旭也久久难言,感叹着命运的奇妙。

    他知道张小妹对自己有意思,也挺欣赏张小妹敢爱敢恨的性格,可他能做的并不多。

    说一千道一万,他只是化身而已,来儒界是为了这边的力量体系,根本没有娶妻生子的意思。

    谁想到,张小妹会离家出走去找他,平白多了份感情负担,这事他跟谁说理去。

    “咱们就这么走啦?”

    看着不言不语,一脸无奈的王旭,法海小声道:“这么一走,可就把人家姑娘给毁了。”

    王旭本就郁闷,被法海这么一说更郁闷了,反问道:“那能怎么办,我总不能娶她吧?”

    法海低头想了想,回答道:“反正你早晚是要娶妻生子的,我看张家丫头不错,如果我是你的话,还真就娶她了。”

    “如果我是你,就不在这说风凉话了。”

    王旭一脸嫌弃,一个和尚,敲经念佛就是了,冒充什么情圣。

    娶,说的简单,那意味着责任

    王旭对张小妹是比较欣赏,却没有男女方面的意思,总不能欣赏一个就娶一个吧。

    他又不是轩辕皇帝,修的是黄帝内经,讲究御女三千驾龙飞升,哪有心思开后宫呀。

    唉,自己真是手欠,没事邀请张氏兄妹去杭州干嘛。

    要是没有这事,张小妹也不会离家出走,更不会去杭州找他了。

    劫数,都是劫数,难道自己惹了桃花煞,要不然一连两次劫难,怎么都跟女人有关?

    “人言可畏,我们这样走了,流言蜚语能将张小妹逼死,总该做点什么吧?”法海还是不甘心,忧心忡忡的说道。

    王旭看他一眼,也没想到法海天生慧根,却在情字上这么着迷。

    是了,随着法海一点点长大,从外形来看,越来越像青蛇传中,赵文卓饰演的法海了。

    电影里,法海可是应了情劫,动了凡心的,情之一字本就是他的弱点。

    “你说的也有道理,孤男寡女,杭州相会,本身就是污点。什么也不做,最受伤的还是张小妹,一走了之是不仗义的。嗯,让我想想,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下。有了,如果我们是亲戚,张小妹找我不是私会,而是投亲,流言蜚语应该能止住些吧?”

    王旭收回目光,也思考了法海的话,决定还是做点什么。

    摊开纸,研上墨,王旭思索片刻,提笔写道:“离别·赠表妹张小妹于扬州府。。。”

    王旭跟张小妹当然不是亲戚,这么写出来是为了定调,有诗词为证,以后他们就是表兄妹了。

    只要张家人不反对,此事便是成了,别人问起来,表妹随表兄去杭州游玩,跟离家出走投奔野男人是两个概念。

    离别·赠表妹张小妹于扬州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亲人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嗖!!

    一首诗写完,金光冲天而起,赫然又是一首能流传千古的镇州诗。

    至此,王旭已经写出:不问天公买少年。。。书中自有黄金屋。。。谁知盘中餐。。。远看山有色。。。忆江南·最忆是扬州。。。毕竟西湖六月中。。。长天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六首镇州诗,一首镇国诗,总共七篇诗文。

    吹干纸上的墨迹,王旭叹了口气,低语道:“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镇州诗亮起的光芒,已经照亮了夜空,连督漕运府中的仆人都出来了。

    王旭带着法海走上去,将诗文交给一名杂役,开口道:“将这篇诗文给你家老爷送去,你家老爷看到后自然会明白的。”

    张明怀是做官的,最善投机取巧,看到这篇诗文的题目,应该能明白王旭的意思。

    明天,等到天一亮,张明怀将诗文拿出来,邀请宾客,众人见到诗文中王旭与张小妹以兄妹相称,污点不说尽去,起码能消除几分。

    人言可畏,流言蜚语亦可杀人,这首诗也算王旭给张小妹的交代了。

    “走吧。。。”

    将诗词让仆人带进去,王旭带着法海离开了。

    二人走在路上,法海歪着头看着他,就跟看外星人一样。

    “怎么了?”

    被人看的浑身发毛,王旭忍不住开口问道。

    法海挠了挠光头,叹息道:“别人称你才高八斗,足以跟曹子建媲美,之前我还不信,现在却是信了。”

    曹子建就是曹植,七步能诗,人称天下才华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这便是才高八斗的来历。

    王旭刚才写诗时一气呵成,比七步成诗还要恐怖。

    法海终于明白,王旭为什么有信心,说让自己难忘背脊了。

    这是个妖孽啊,比天才还恐怖,自己居然跟这样的妖孽做朋友,压力好大。

    一路无话,二人结伴而行,前往法怀寺。

    法海寺只是小庙,一座前院,一座地藏大殿,一座后院,一位老僧,一位小沙弥,便是寺里的一切。

    法海见了老僧,恭敬的开口叫师兄,然后说了自己的来历,还有想要挂单暂住的请求。

    老僧很慈善,对此请求笑着点头,抬手指向前院。

    二人被小沙弥领着往前院走,法海边走边说道:“法怀寺的主持,历代都以法怀为号,跟我金山寺颇有渊源。法怀大师这一脉,虽然不修神通,不修术法,只研经卷,却是有大学问的人,在南方庙宇中名气很大。”

    王旭回头看了看,法怀寺内供奉的也是地藏王,但是看这规模与破败的样子,也不像是香火鼎盛的模样。

    看来,法怀寺的名声,应该只流传在庙宇之中,对普通人来说就是间不起眼的小庙。

    这不奇怪,就连现代中,礼乐崩坏,和尚成了一种职业,也有一些闭门不出,不接受香火跟游客的真寺庙。

    寺庙内,或许僧人不多,这种寺庙却是纯粹的。

    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僧人自耕自食,不接受金钱布施,于民间名气不显,在庙宇之中却颇有名望。

    王旭在现代中,就见过这样的僧人。

    那是一个中年和尚,看着不起眼,穿的也是百衲衣,做苦行打扮。

    结果去了市里的著名寺庙讲法,寺中上百僧人,连带主持在内,得到消息提前几个小时就在外面等着,等待僧人来讲法。

    一问,中年和尚的寺庙,大家根本就没听过,地图上都找不出来那种,从那时起王旭才知道,世上还是有真僧的,只是真僧罕见,世人见不到几位,反而充数的所谓大师,犹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

    “法怀大师平时都做什么?”怀着对法怀大师的好奇,王旭对小沙弥问道。

    小沙弥双手合十,回答道:“师傅平日里会整理佛经,为经文注释,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王旭一听便知道遇到高僧了,能给佛经做注释的和尚,全天下能有几个。

    要知道,真正的寺庙中,文僧比武僧的地位更高,首重学问,次重神通,神通不过是佛经的泛生品。

    法海大师能给佛经做序,让其他寺庙与僧人学习,本身已经从学习上升到了创造层次,难怪连法海都不敢放肆。

    “施主,师叔,我们这里是小庙,客房简陋了些,还请不要怪罪。”

    将二人领到前院的客房,小沙弥双手合十:“前院与后院挨得很近,有事叫我一声就行,弟子告退了。”

    法海笑着回礼,目送小沙弥远去。

    等到再也看不见了,他才微微回头,对王旭说道:“我想了一路,你的文才这么好,什么时候也送我一首诗吧。”

    “你也要?”

    王旭觉得稀奇,问道:“你要那东西干嘛?”

    法海想了想,回答道:“名望还是有些好处的,这一世我入世修行,积累功德,你一首诗下来,恐怕比我对付很多妖魔都管用,能让更多人知道我。”

    “这样啊!”

    听到法海也需要名望,王旭轻轻点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不过诗词不能乱写,必须要应景才行,这件事急不得。”

    法海得了承诺之后,心满意足的走了,住在了王旭的隔壁。

    王旭摸着下巴,法海要积累功德,少不了抛头露面。

    或许,自己可以想个双赢的办法,既能抬高法海,又能抬高自己,就像苏东坡与佛印那样。

 第933章 举人试

    诗词的事急不得,要找个合适的机会才行。(全本小说网,https://。)

    再有一个月就州试了,王旭的重心也要转到考试上,跟功名相比,其他的一切都得靠后。

    王旭入驻法怀寺,就此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张明怀在督漕运府宴请宾客,请众人喝酒品诗,品的就是王旭送去的诗词。

    有这首离别诗在,再加上张明怀逢人便说,张小妹跟王旭是表兄妹,总算是能借坡下驴了。

    过了一段日子,王旭又抽空去了趟绣娘的画舫,绣娘有王旭的支持,画舫已经开办起来了。

    小广告的效果非常好,再加上绣娘真有两把刷子,渐渐在扬州府的一众花魁中脱颖而出,虽然称不上艳压秦淮却也算是当红一线。

    至于为绣娘造势,捧她为江南第一名妓的计划,王旭决定向后推迟一番。

    毕竟,眼下还称不上风平浪静,面对妖族可能的刺杀,王旭也不敢轻易露头。

    名望再好,也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他现在就需要低调,最好低调到所有人都忘记他,当他是个不存在的人才好。

    就这样,王旭藏在法明寺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为州试做准备。

    眨眼间,一个月过去了,时间也从七月来到了八月底,州试的日子到了。

    这一天,王旭起得很早,州试也叫举人试,规定的考试时间是三天,今天上午十点入场,后天下午三点才能出来。

    这三天内,吃喝拉撒都在考场内,里面一人一个厕所大的小房间,困了就睡,醒了就写,不允许说话,也不允许交流,据说有些身子骨差的,往往三天下来得大病一场。

    王旭一早起来,收拾东西,吃了碗小沙弥煮的粟米粥。

    小沙弥也知道今天是他赶考的日子,往日早上只有一碗粥一张面饼,今日不但多了一张饼,而且还给了一碟额外的腌黄瓜。

    “王施主,师傅知道你今天要去赶考,这些是特意吩咐我准备的,祝你早日登科!”

    放下食盒,小沙弥双手捧在胸前,笑眯眯的说着吉祥话。

    王旭揉了揉他的脑袋,拿起一张面饼递给他,笑道:“快吃吧,吃的壮壮的,才有心思念佛。”

    “谢施主。。。”小沙弥大喜过望,拿着面饼高兴的跑开了。

    和尚讲究过午不食,七八岁的小沙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三顿饭都觉得吃不饱,更别说一天两顿了。

    看着蹦蹦跳跳离开的小沙弥,王旭坐下来安心吃饭,吃完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