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桀宋-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狼谷是一个环形的山谷,只有入口,没有出口,三面都是山道,故而在匈奴骑兵进来之后,就成了瓮中之鳖,连山道上的宋军将士的一根寒毛都碰不到,就被箭矢、滚木等东西杀死。
呼韩耶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统率还在土狼谷wàiwéi的匈奴骑兵冲杀进去。
匈奴人的兵力并不少于宋军,故而正面厮杀的话,对于宋军来说有些划不来。所以在匈奴人里应外合之后,宋军又在土狼谷放了一把火,烧死了许多匈奴人之后,便纷纷离去。
土狼谷一役,宋军战死者不过一万{其中引诱匈奴人,诈败而死的将士居多},而歼敌五万余,可谓是大获全胜!
统率着宋军的熊子丹,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
熊子丹在衡量了敌我双方的实力之后,没有轻易出击,而是选择就地安营扎寨,伺机而动。
宋军的兵力只有25万,只是比远道而来的匈奴人多上五万人而已,兵力优势并不大,而且在这旷野之上,适合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不利于以步卒为主的宋军。
为此,熊子丹为了吸引匈奴人来攻,又为了防止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有机会逃跑,便设计诈败,引诱匈奴人进入土狼谷,而后伏击,战而胜之的。
第0701章 大决战
遭逢大败,初战失利,匈奴人随之便撤到黄河之滨,六十里外的一处地方,安营扎寨,如野兽一般在那里舔舐着伤口。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此时此刻,大单于呼韩耶正在被匈奴各部落的首领逼宫。
“大单于,土狼谷一战,我呼延儿部一下子折损了上万的勇士,折损过半,这要是再打下去,部落的青壮凋零,我呼延儿部如何熬得过这个冬天?”
“对啊!大单于,非是我等不愿打败可恶的宋人!而是宋人太狡猾了,他们有着锋利的武器,坚固的铠甲,士卒的战斗力也很强,今日一战,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啊!”
“我匈奴对宋军的战损比例是一比五,宋军的兵力本就多于我匈奴人,如何再战?”
看着眼前七嘴八舌的匈奴首领们,呼韩耶不由得面沉如水。
这些贪婪的家伙真是可恶,原本在宋帝国的边境,上郡、九原、雁门一带烧杀抢掠的时候,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如今碰上了战败,就都想打退堂鼓了?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呼韩耶沉声道:“你们都想退兵吗?”
呼延儿部的首领呼延儿帛道:“大单于,眼下宋军势大,这仗再打下去,对我们匈奴人也没有多大的裨益了,不如见好就收,带着之前我们劫掠的宋人的人口和财富撤回草原吧!”
对于呼延儿帛的话,在场的匈奴首领纷纷赞同,呼韩耶忽而站了起来,亦步亦趋地走到他的面前,瞪着眼睛,道:“你们真的想撤回草原上?”
“请大单于成全!”
“噗嗤!”
呼韩耶蓦地抽出了腰间的一柄犀利的bishou,二话不说,直接捅进了呼延儿帛的胸口上,刺入心脏,一道鲜血顿时喷洒出来,溅到了呼韩耶的脸上。
“你!……呃!”
看着倒地不起的呼延儿帛,呼韩耶环顾四周,厉声道:“谁还想退回草原的?”
闻言,在场的匈奴首领都不由得噤若寒蝉。
“谁再说撤退的事情,呼延儿帛就是谁的下场!”
呼韩耶不甘失败,决定再战,于是写了一封战书,让宋军出到黄河之滨决一死战。
让呼韩耶没想到的是,宋人竟然还真的敢应战!
在黄河之滨,二十余万的宋军将士摆开架势。
熊子丹是沙场宿将,熟读兵法,深谙军事,对于排兵布阵之道自然是不陌生的。在第一时间,宋军就迅速分成二十个方阵。
盾牌手在前,战车队在盾牌手的背后,居中的是步卒,两侧的则是游弋的骑兵。
“风!大风!风!大风!……”宋军将士们撕心裂肺地大喊着,士气在第一时间便被调动起来。
被这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所威慑,那些匈奴人胯下的战马不由得嘶鸣起来,四蹄乱踏。匈奴人是不怎么会摆阵的,再加上骑兵又那么多,故而匈奴骑兵只是聚拢起来,并没有摆阵。
在野战中,宋军对于匈奴人的优势不少。
最终还是呼韩耶失去了耐心,下令一部兵马出击。
熊子丹随之发号施令,顿时,在宋军的方阵之内,万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如蝗虫一般往冲击而来的匈奴骑兵那里落去,一下子就使得上万的匈奴人战死。
匈奴人开始后撤,可是宋军依旧不依不饶地发射着床弩。宋帝国的床弩是十分厉害的,射程和穿透性都堪称无解,床弩所发射出去的弩箭,直达对面的匈奴人的阵形,大力杀伤匈奴人。
最终,宋人还动用了五百门的霹雳炮,打了几轮,几千颗炮弹落在匈奴人的头顶上,那杀伤力和震慑力可是大的很!
匈奴人顿时全线崩溃,有很多的战马受惊了,跑都跑不掉,最后被宋军将士们步步紧逼,一路追杀。
许多匈奴人都被赶到了黄河中,被活生生地淹死!
此一战,熊子丹又率军歼敌七万余,俘虏甚多,大单于呼韩耶带着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狼狈地逃亡漠北。
熊子丹乘胜追击,一路收复失地,将整个河套地区与河南地都收复了。
能这么快击败来势汹汹的匈奴人,子偃有些不敢想象,原本他只是希望熊子丹能挡住匈奴人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已的,没想到熊子丹竟然送给了他这么一场大胜!
子偃不得不赞叹:“阿丑{熊子丹}就是朕的蒙恬呀!”
其实在子偃看来,可能熊子丹还要胜过蒙恬一些。当然了,这个说不定,毕竟此时的宋帝国,比历史上的秦王朝要强大得多!
历史上,蒙恬也曾经抗击过匈奴,还大获全胜!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恬尝书狱典文学”,就是说蒙恬一开始是做司法文书工作的,也许是家族传承,蒙恬最终投笔从戎,他最早参与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协同李信伐楚。
那时候王翦认为灭楚必须用六十万人,而少壮派李信则认为二十万人足已,对于嬴政来讲,六十万人的军队算是秦国的全部家底了,有点不放心一次性全用出去。
所以秦王嬴政最开始的时候采纳了李信的建议,用了李信和蒙恬搭档伐楚,这是蒙恬的军事chunu秀,想来蒙恬当时也是年少壮勇,和少壮派李信配合,嬴政要的就是速战速决的锐气。
可惜事与愿违,李信和蒙恬在势头正盛的情况下,被楚国项燕跟踪偷袭,打了个败仗,而且是秦灭六国过程中秦国吃的最大的一次败仗,嬴政转头去求王翦出山,给了王翦要求的六十万人,并且派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的裨将,这一次伐楚杀了项燕,俘虏楚王,楚国就这样被灭了。
派蒙武去给王翦做副手,也是合情合理的,王翦是一员老将,作风沉稳,蒙武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了,自然和李信蒙恬这样的少壮派风格不同,和王翦倒更像是一路,配合起来更顺手。
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就失败了,但是嬴政并没有弃蒙恬不用,秦g二十六年,蒙恬被派去攻打齐国,大破之。
不过呢,灭齐可不是蒙恬一个人的功劳,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不是块好啃的骨头,当时参与灭齐之战的还有刚刚灭燕挥军南下的王贲和李信。
算起来在秦灭六国过程中,蒙恬的战功并不是特别出众,可是到了秦统一六国后,在对抗匈奴的前沿阵地中,蒙恬大放异彩的时代到来了。
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收河南{这里的河南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河南省,而是地跨宁夏、内蒙、陕西的河套地区},其后蒙恬“暴师于外十余年”,也就是率军驻守边防十余年,“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连接,使秦朝有了一个坚固的巨大防线,用以屯兵和保障补给,来防御机动性超强的匈奴骑兵,不仅如此,秦朝在黄河沿线修城筑县四十四座,迁徙百姓戍边,作为屯兵和补给的第二道防线。
有了这两条防线,蒙恬以黄河为依托,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和北假,将与匈奴的战线进一步往北推动。
蒙恬的“占据有利地形,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积极防御策略,和李牧的“坚壁清野,固守不战,时机成熟,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方法不同。
因为彼时赵国和大一统之后的秦朝,在国力军力和可调动的资源方面有天壤之别,但相同之处是,都展现了以步兵为主但却可以防御甚至战胜骑兵部队的战争艺术。
蒙恬威震匈奴,匈奴的头曼单于,打不过就率众往北跑了,“不胜秦,北徙”,北边匈奴的威胁解除了,秦始皇愈发尊宠蒙氏,蒙恬戍守在外,他的弟弟蒙毅在朝内位至上卿,蒙氏一时风头无二。
第0702章 万里长城
“哈哈哈哈!好!好啊!”
子偃接到捷报之后,顿时龙颜大悦,笑得合不拢嘴。全本小说网https://。
“诸卿,北方捷报。阳城君{熊子丹}率军两战匈奴人于黄河之滨,皆大败之!现在匈奴人的残部已经往北溃逃,据说呼韩耶是狼狈得很,对我宋军闻风丧胆,还命令其部众向北迁徙七百里!这是我华夏民族,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啊!目前阳城君已经收复了河套地区和河南地了。”
闻言,群臣都向子偃道贺。
子偃忽而道:“诸卿,朕欲留阳城君驻军于九原,守备边关,伺机攻略匈奴之地,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一听这话,群臣都纷纷跳出来反对。
丞相苏秦急声道:“万万不可啊陛下!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未稳,这偌大的华夏故土咱们还尚未消化,人心尚未凝聚,陛下便又急着往北方拓展疆土,如何使得?而且匈奴人所占据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或者荒漠,或者草原,并不适合种植五谷,要之何用?”
子干亦是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大战不断,穷兵黩武,终有遗患,请陛下为了帝国的千秋万代计,切莫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留给后继之君一个残破的河山!”
“子干,汝这话就严重了。”子偃一脸不悦地道,“朕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吗?朕所作的这一切,难道不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吗?匈奴,乃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终为边患!此时若不乘帝**事鼎盛之时,灭之,将来匈奴屡屡南下牧马,扰我边关,杀我子民,如之奈何?”
子干叹了口气道:“陛下,即使你真的想灭匈奴,据有广袤的漠北草原,也不应该急于一时!现在帝国的军队还在南征百越,战事陷入了胶着,每日所消耗的钱粮不知凡几,请陛下体恤军民,万勿为了一时之快,而罔顾国家,罔顾臣民呀!”
“这个朕自然晓得。”
子偃摆了摆手道:“朕欲灭匈奴,欲逐匈奴之心不改。朕听闻匈奴与华夏原本是一家,匈奴人是夏朝的后裔,不知道是也不是?”
子干回答道:“是的。陛下,上古黄帝至舜禹时期,北部有山戎、殓允、薰粥等部落居住,夏被灭后,后代淳维逃入北部,与他们杂居,渐成匈奴一族!所以说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后代!但淳维一系与北地的胡人杂居,互相融合,血脉混乱,实为戎狄也!”
据《史记》、《汉书》等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翻译一下,就是:匈奴先祖是夏后氏后代,名叫淳维。唐尧虞舜之前,就有山戎、殓允、薰粥居住北部,随水草畜牧迁居转移。
夏后氏是姓姒,氏夏;后,是夏朝君主敬词,如“启”被称为“后启”、“羿”被称为“后羿”、“少康”被称为“后少康”、夏桀被称为“后桀”。夏后氏所建的国家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夏朝。
至于淳维其人,乃是夏王朝末代的王子,其父后桀,是夏朝末代君主,著名的暴君;其后母为妺{mo}喜,是著名的亡国妖女。后桀被商汤放逐而死,淳维把其父的妾女收纳,带世族人等避居于北部荒漠。
《史记》称,从淳维到匈奴首领头曼过了千余年,部落时大时小,流离不断,王族的资料也没有记载。odu}时,匈奴最强大,打败所有北夷,与中原汉朝为敌,其王族的世传、国名、官号开始流传并记载下来。
通过上述记载,可知匈奴确实是华夏民族,因为国灭逃入北部荒漠,与当地的部落融合,经过数千年生息,终成北部最强大部落。
也许,他们祖先世代流传“我的家在中原黄河之畔……”所以才深入汉朝,一次次向兄弟索要财富、土地。
匈奴之所以被视为异族、入侵者,与古中国世界观有关。
古人认为,中原是天地中心,四方为夷狄蛮族。
《春秋》说,中原把夷狄视为外族,称“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贪婪好利”,披散着头发,衣服是左衽,人面兽心,生性贪婪、贪财。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古人认为要视匈奴为兽类,不立约盟誓,不发生战争。立盟约对方也不遵守,枉费钱财,发生战争使国力受损。要敬而远之,不必实施教化,来犯就打,败退就防。来朝贡,以礼相待,不主动断绝关系,使对方理亏。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开始,避居于四方的夷狄蛮族,就开始与中原各国发生战争。
说到底都是对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争夺战,争夺的焦点是对稀缺生产资源的占有权。这些“被发左衽”的族群,自然会被中原视为异族。
其实匈奴也认为和汉人是兄弟。
东汉的刘飒、陈遵出使匈奴,但匈奴单于栾提舆态度傲慢,他说:“匈奴与汉人本是兄弟,匈奴内乱,汉人皇帝帮助立呼韩邪单于,匈奴因此称臣,以尊汉朝。汉朝大乱,王莽篡权,匈奴也出兵打击王莽,使‘人心思汉’,王莽失败,汉朝复兴,靠的是匈奴的力量,汉朝要反过来尊匈奴才对!”
也许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在匈奴人的心目中,中原故土也是自己的家乡,中原的汉人和他们都是兄弟。“獫狁、薰粥,居于北边。既称夏裔,式憬周篇。”
对于司马迁的这个论断,尽管很多人质疑,但能流传千年的“匈奴是夏朝人后裔”的说法并非毫无依据。
至于现在,宋帝国的王公大臣们,与子干的观念都是差不多的。
他们承认匈奴人是夏王朝的后裔,出自华夏一脉,但是匈奴人的身上同样流淌着戎狄的血,可能绝大多数都是戎狄的血!这就让一向以自身的血统引以为傲的王公大臣们不能认同了!
汉朝之前,达官贵人莫不是显赫的贵族,无有庶民,以血统论,而非文化认同。
你认同我的文化,但身上留着的不是我的血,大家就不是一家人!
子偃眯着眼睛道:“朕知道,灭匈奴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在帝国的北方,还有匈奴、东胡、月氏、丁零等游牧民族虎视眈眈,朕深以为虑也!”
“北方偏僻,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朕决定准阳城君所奏,使他率军驻守边防,负责九原、雁门、代郡等地的边关防务。这些年,阳城君将会采取‘占据有利地形,稳扎稳打,层层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