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血裔-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钦庥刖姓庑┤说睦娌顺逋唬詈笫チ怂械闹С郑苯邮涓酥?藟u一脉。

    但是如今他这个目标和郑经的利益方向相同,郑经也不得不听从他的建议,若是还是以前那种海盗式作风,怕是难以在大明立足了。

    这就相当于后世那些被解放军招安的土匪,必须要和原有的阵营完全割裂开,才能真的融入新的阶级之中。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919章 四面楚歌

    (全本小说网,。)

    郑经把军中的帅印交给了郑经,自己便在营中坐立不安,没过多一阵营中便传来了阵阵喧闹声,郑经只听到有人正在骂街,只是骂了没有两句便被人堵上了嘴巴。

    陈永华好不容易劝说郑经下了这个狠心,可不能让郑经一时心软换了主意,所以拿人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堵住了他们的嘴巴,压着人来到了营外。

    营门口已经被那些百姓围住了,这些人虽然杂乱无章,但是气势可不小,看那样子应该是打定主意来拼命的。

    陈永华站在他们面前,大声喊着:“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遇到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出现了这种事,我们王爷也是十分愤怒,这天下的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所有人当为兄弟姐妹,如今他们残害周家一家便是残害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王爷下了旨意,无论是谁参与了这件事,绝不姑息!”

    说着陈永华一招手,这边立刻就有一队士卒压着三十几个人来到了当场,陈永华伸手一指:“这就是当日在周家行凶的人,若是乡亲们不相信,尽管出来指认便是。”

    这边还真有胆子大的,走上前来就开始指认,一看跪在地上的这些人差不多就是那些进了周家的人,点点头:“没错,就是他们!”

    陈永华一伸手:“把他们脑袋砍了!”

    后面的刀斧手连犹豫都没有犹豫,伸手就是一刀,三十多颗人头齐刷刷地掉在了地上。

    陈永华冲着军中喊道:“以后再有欺压良善百姓的,就是这个下场!”

    说着他孤身一人走到了那些百姓跟前:“不知道诸位对于这个结果可否满意?”

    领头的那个人站了出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件事便如此了结了,以后还请这位将军好生约束手下,免得再出这种事。正如将军所说,大家都是汉人的百姓,自相残杀未免让人笑话。”

    陈永华解决了这件事,回到了军中这军中的士卒看他的眼神可就有些怪怪的了,这郑家军中,山头派系林立,杀了这些人自然会得罪很多人,陈永华的目的若是和军中的这些人搞好关系,自然也不会动这几个人。

    但是他的目标从来就是光复大明,除此以外别无他想,所以这些人就算是记恨他他也不放在心上,而是以此为契机开始整顿军中的律法。

    郑经经过了这件事也发现了以前的法子根本行不通,若是按照以前的法子来,郑家永远是台湾的地头王,根本没办法融入大明。

    在台湾他们的地位高是因为他们从红毛鬼子手中夺回了台湾的统治权,百姓心中的威望很高,所以郑家不倒,谁也别想篡权。但是到了内陆,大家对于郑家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若是仗再这么打下去,只怕郑家在百姓的心中就要变成了海贼的代名词了。

    到那个时候,大明一旦光复河山,哪怕是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也得找郑家算账不可。况且郑家对于大明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功劳。

    只是郑经是个重情义的人,看着军中那些往日的兄弟悲惨的痛诉着自己为了台湾郑家落了一身的伤,到最后竟然要卸磨杀驴,也觉得有些于心不忍。好多次他劝陈永华的话都到了嘴边,但是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最后被逼无奈他只能在营中装病不见任何人,郑家要脱胎换骨赶上光复大明,就得用这剂猛药,甚至郑经都想好了,一旦事情办好了,最后为了平息弟兄们的怒火,他甚至可以把陈永华推出去罢官免职。

    但凡是这种当刀子的人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下场,不但落个身首异处的结果,史书上还落不下什么好名声。郑经算是个厚道人,只是想着把陈永华罢官免职而已。

    陈永华却根本没考虑这些东西,以他的性格,哪怕是被人当成了刀子,只要能够替郑家剜下身上的最后一块烂肉,他也绝不在乎最后会不会粉身碎骨。

    而这个时候毛家的军伍也在毛有义的带领下完成了对云南的收复,毛有义虽然年纪大了,本事可是没老,带着毛家的一众子弟,凭借着不要命地打法,硬生生啃下了云南,手下的军伍也扩张到了一万人,他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留下了人守卫云南,又开始向着贵州发起了攻势。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到了南京城,吴世б丫湃烀挥泻涎哿耍醋抛腊干系囊环萁右环莸淖嗾郏吡艘簧骸霸勖窍衷谌媸艿小D忝堑降子惺裁春冒旆挥校俊�

    马宝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云南的毛家和福建的郑氏都不过是疥藓之疾,凭借他们,根本不可能撼动我大周朝的根基,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敌人还是眼前的军伍,只要夏大人能够打赢这一仗,咱们立刻分兵过去也来得及。”

    吴世偷匾慌淖腊福骸半抟丫焖蛔啪趿耍勖敲髅魇呛吐辶系拇蠛镁质疲缃衤逡丫钡奖本┏窍铝耍勖侨幢蝗松钡侥暇┏窍铝耍训涝勖钦娴牟蝗缛瞬怀桑俊�

    因为自己这边都焦头烂额了,所以他们的探子也没有过多地打探北京的消息,这边的消息还停留在图海围困北京城上面。

    胡国柱站了出来:“陛下,这天下的事情着急不得,只要北京城那边出了变故,这支大明军伍立刻就会撤军,咱们也能好生应对其他的麻烦。”说着他挠了挠头:“虽说这些日子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这要挺过了这一关,马上就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咱们把粮食弄到手,又能招募兵卒了。”

    这个时候马宝和胡国柱都知道,一定得稳住吴世В馐拉'毕竟还年轻,若是他稳不住急于求成,那就是给人家得胜的机会罢了,当初汉高祖刘邦还九战九败呢,最后还不是创立了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让吴世叫木财却墓嗟南ⅰ�

    在胡国柱和马宝看来,夏国相守这个南京城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这一关很快就能过去了。

    祝各位书友,在新的一年里,万事胜意,快乐开心,谢谢你们的支持!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920章 天下归一(大结局)

    (全本小说网,。)

    程孝廉这个时候倒是有了闲情逸致,无论哪一处的战事都算得上顺利,满清和周朝虽然两面夹攻,但是凭借着大明这些年攒下的实力,竟然成功挡住了他们的攻势,不单单是这样,沐小笛更是扬兵西域,王继勇也算是乘势夺下了山海关,大明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张勇和图海在城外激战了二十多天,双方各有损失,但是图海的军中可是没了军粮,如今山海关又被王继勇给占据了,想要运粮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图海万般无奈,只能纵兵抢粮,正如张勇预料的那样,粮食抢了没多少,麻烦可是惹了不少,如今不单单是失了天时地利,连人和都丢失了,而山西、陕西的新兵抵达京师,彻底宣告了图海的战败已经不可逆转。

    面对如此困境,图海也只能壮士断腕,直接往大同方向突围打算通过草原回到辽东。

    不过张勇可不打算放他撤离,追击十八天之后在大同将图海和身边的骑兵团团围住,图海自知无力回天,也只能咽下了这失败的苦果,在乱军之中兵败自刎,自此满清一流的大将军图海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张勇用了几日时间整顿军伍,带着人直扑山海关,王继勇随着一同杀奔辽东,宁远锦州都在大明的手中,辽东的满清军卒虽然上下一心,但是形势比人强,加上图海全军尽没之后,朝中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纵使上下一心,也没了当初的底气。

    一个月之后,盛京被张勇攻克,康熙在乱军之中不知所踪,朝中臣子、皇子多数被俘,张勇将其押解回京。

    满清灭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周朝君臣的耳朵里,朝中的一些臣子开始迅速给自己寻找后路,最好的后路当然就是投奔大明。

    半个月之后,朝中有人突然打开了南京城的大门,袁宗皓带着人趁势而入,夏国相被逼无奈,带着大军撤出南京,吴世г蚴窃诨食侵斜环�

    夏国相本打算转战江浙,可惜大势已去,人心四散,三战三败,最后在扬州一战,死于沙场之中,周朝就此宣告灭亡。

    大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休养生息,紧接着张勇亲自挂帅,直奔草原,与噶尔丹激战一年的时间,大明国力雄厚,生生拖垮了噶尔丹,噶尔丹也被自己人出卖,身死族灭。

    大明一统天下,分封诸位有功之臣,以孔毓昱为文臣之首,逝去的秦越为武将之首。本来这个位置属于袁宗皓,不过死者为大,袁宗皓坚持秦越的位置高于自己,程孝廉也尊重他的意见。

    两年之后,大明兵发缅甸,一举攻克缅甸都城阿瓦,扶持塔乌的儿子塔松做了缅甸之主,缅甸成为大明附属番邦。

    塔乌则是没有回缅甸,反倒是与陆离在四川找了个乡下过起自己的小日子,她曾对程孝廉说过:“若是回国,陆离与塔松父子终将反目成仇,不如隐于民间,希望塔松能够做个好皇帝。”

    再后来,大明通过程孝廉的那些少时玩伴,开始对西洋进行文化输出,无数儒生乘船前往西洋之地,宣传儒家文化,他们心中怀有崇尚的目标,那便是程孝廉给他们讲得后汉书之中的一句话,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当然对于东洋的教化成为了程孝廉心中最大的一桩心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前后三批人马带着粮食和书籍赶往东洋,对东洋人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教导。

    南镇抚司正式从锦衣卫之中分离了出去,程孝廉送给他们一幅字,上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程孝廉的不懈努力下,算术与格物终于也成了科举的一部分,考过的人可以直接进入南镇抚司,这里一个普通人的待遇都能顶得上一个九品的官员,而且也有官身,一时间许多人开始趋之如骛。

    在程孝廉六十岁那年,他进行了人生最后一次霸道地决断,成功禅位,并且拒绝继任的皇上给他修建的宫殿,开始带着几个夫人到四处周游,有时朝廷经常会收到他的一些建议,根据他的建议,对朝中的事务进行稍微的调整。

    程孝廉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从来不指手画脚,将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给了出来,相信在这片土地上会养育出更加具有前瞻性的人物,带着大明朝的人进行一代又一代的改革。

    也许有一日大明朝也会灭亡,但是程孝廉希望接任他的不再是大清朝,而是真正的自由社会。百姓不再受外族欺凌侵略之苦,人人读圣贤书不再是为了八股,而是通晓大义,懂得做人的道理。中华民族能够永远拥有自己的脊梁,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被外族看不起。

    全书完。

    感谢书友们的一路陪伴,在新年钟声敲响的一刻,这本书也落下了尾声,谢谢书友们的支持,咱们江湖再会!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