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血裔-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沐小笛把目光瞄准了叶尔羌汗国东部第一大城池哈密的时候,都城的那些老爷们终于坐不住了。
没费多大力气他们便组织起了十万联军,司马依在权臣的指挥下下达了命令,灭掉来犯之敌,进攻嘉峪关,给大明一个教训!
十万联军浩浩荡荡从都城出发奔着哈密而来,沐小笛倒是在哈密城下犯了难,哈密可不是一座小城,城里的士卒和百姓都在城主的命令下站了出来,要想强攻进城池损伤必定不会小了。
城中的百姓和那些军卒虽然平时经常受到剥削,但是时间长了也已经屈服于那些老爷们的统治,不敢有丝毫反抗的心思,但凡是有敢于反抗的人,都被那些人抓起来宰了,几十年过去了再硬的骨头怕是也给磨软了。
这个时候锦衣卫也传来了新的消息:“叶尔羌汗国尽起十万大军奔着哈密而来,大有一口气吞掉明朝军伍的架势。”
沐小笛来的时候本来只有两千人,后来打下了几座小城用那些金银和粮食换来了两万壮丁的效忠,但是这些人根本靠不住,一旦对阵遇到麻烦怕是要拔腿就跑。要想让这两万属兵归心怕是还要不短的时日,不过现在看来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时间留给他了。
而另一方面袁宗皓同样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高大节的军伍在经过了短暂的溃败之后终于被高大节硬生生顶住了局势,那些新兵军伍也迅速成长起来,而更让他不安的消息是前两日传来消息满清军伍已经开始进军了,看起来他们也得到了山东激战的消息。
想到这里袁宗皓不再犹豫,打算不跟高大节玩什么虚的,直接逼着他决战,再这么让他耗下去,怕是要夜长梦多了。
这一日山河军突然接到了命令,大军拔营而起,直接越过了高大节苦守的济南府奔着南边而去,袁宗皓的意思很明显,既然你高大节打算缩在城里慢慢耗着,那我就直接去把南京给捅了,看你还坐得住坐不住。
高大节若是个年轻人,也许还会固守济南城坚决不出战,毕竟前些时候胡国柱带着他的军伍赶回南京,虽然只有不到两万人,但是稍微征收一点新兵守住南京绝对没有问题,他高大节在前线拼死拼活才有了现在的局面怎么能拱手相让?
但是他是个老将,还是吴三桂一手带出来的,让他坐视都城陷入危难之中,他确实做不到,于是他便带着大军从济南城赶了出来追着袁宗皓而去。
而出了济南城没过八十里便得到了斥候的消息,大明的军伍便在眼前,仿佛根本没有南下的意思。
高大节面对此景也有些无奈,这些新兵不成器没办法构筑防线,否则何至于将所有的大军聚在一座城池之中,如今倒是给了明朝军伍机会,他们随便做出突袭南京的架势,自己的人便要迎上去,绝不敢放他们南下。
袁宗皓也不含糊了,直接下令大军开始向北行进,高大节只得硬着头皮布置战阵应对,这场仗还没打仿佛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半天之后高大节带领五千残兵逃出战场,袁宗皓取得山东大捷,大明山河军威震天下。
消息传到南京城中,吴世У奔创羧裟炯Γ痪浠耙菜挡怀隼矗墓喔辖粝嗳埃骸氨菹虏灰偶保叽蠼谒淙槐埽勖蔷┏侵饣褂泻拇缶拔溃銮艺饽暇┏且资啬压ィ竺骶榭隙ü坏谜馓醮蠼 �
吴世衷谘矍耙簿驼庖桓让静萘耍辖粲ι档溃骸耙磺腥竟谜勺鲋鳌!�
胡国柱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也犯了难,若是守卫南京城,那就是被人围在了这里,一部小心就成了崇祯皇帝,丢城即亡国。但若是不守南京城,再退可是无路可退了。
当初北宋还能从汴梁城退到临安城,自己从南京城退到杭州城根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杭州城的城池还不如这南京城的城池坚固,再加上台湾郑氏还在福建和广东捣乱,他们的情况可比当初的北宋惨多了。
他们这个时候的希望也只能全都寄托在满清身上了,甚至对满清的恨意也减弱了些,只希望他们能够赶紧出兵,解了自己的危难之局。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79章 劝降
(全本小说网,。)
本来刚刚山东大捷,应该是休养生息,慢慢消化这一省之地,对周朝徐徐图之最为稳妥。
但是灭国之战不必讲究这么多,只要迅速攻下周朝的都城,他们的兵马定会不战而溃,到时候再慢慢安抚民心不迟。
袁宗皓打定了主意正准备南下,突然接到图海率领大军进攻蓟州镇的消息,这个时候他也不敢冒进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蓟州镇倒是有扫北军坐镇,但是相对来说北京城就是一个空壳子了,万一一着不慎,他再想从千里之外赶回来可来不及了。
再加上山东不完全安顿好了总归是一桩外患,登州可是临海,满清的大军也有可能沿海而下,不得不防。
图海也是个敏锐的人,听闻周朝军伍在山东大败的消息立刻坐不住了,要知道一旦周朝被灭了国,大明势力必定激增,到时候大清还是不是他们的对手可就难说了,这个时候必须出手了。
程孝廉接到了图海进攻蓟州镇的消息倒是不慌不忙,现在京城的臣子一多半是他在成都带过来的旧臣,剩下的一少半就是这京中的墙头草了,若是他露出一丝慌乱的表情,怕是那些墙头草立刻就会随风而倒,到时候局势会更加恶劣。
所以程孝廉在朝堂之上依然是谈笑风生:“区区图海又有何惧,当初在潼关前,朕让他十万兵马攻打了近一个月不也是无功而返么,如今这北京城可比潼关城结实多了。”
说着他似不经意间说了句:“诸位若是想要投诚可要想想洪承畴的结局,自崇祯十五年降清,他倒是一直忠心为满清办了二十年的差使,到最后又怎么样了?不过是一个四世的三等轻车都尉,还不如满清一名牛录额真。”
四世的三等轻车都尉是说这个官职洪家只能世袭四代,从他开始算第一代,四代之后你们洪家再想做官就得凭自己的本事了。
众人心里也是打着自己的算盘,确实如此,洪承畴自降清以来攻城拔寨,从关外一直打到云南,不得不说是劳苦功高,但是最后一个三等轻骑都尉还不如不封来得好,就相当于后世一个人给一个公司卖命干了二十年,到最后公司给了他五块钱说这些都是酬劳你这些年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这根本就不是封赏,而是一份羞辱。
当然若是大明真的大事不妙,这些当官的绝对会想方设法打开城门,就算拿不到封赏,保住全家人的性命也是好的,不过现在局面远远没到那个地步,所以他们也自然能够义正言辞对着程孝廉发誓:“汉贼不两立,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程孝廉当然也不会相信他们这些鬼话,只要是面子上过得去,城里便不会出什么乱子,这些人现在的作用便是如此,这也是当初招降他们的目的之一。
眼看着冬日已至,马上就要准备年节了,城里的大街上一点过年的氛围都没有,许多人都在暗自惴惴不安,谁都不知道这个年节还能不能安稳躲过去,只是暗自祈求能够保住身家性命就好。
如今蓟州镇的守将是张勇,他本是满清的将领,与图海也曾同朝为官,所以图海还是抱着劝降的心态来到了城前。事到如今他也不得不佩服明朝皇帝的魄力,用了自家的败将做了一军之主不说,还让他镇守这么重要的位置,这可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在了张勇一人身上。
想到这里他更是痛恨朝中的那些大臣,甚至自家的皇帝,若不是他们胡乱猜忌,西北的战事又怎么会糜乱到这种地步?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毕竟在这个皇上就是一切的年代,这种念头可是大不敬的。
来到了城前他斥退了左右,对着城头喊道:“请大将军张勇出来答话,故人图海在此。”
图海信任张勇不会用这种诡计暗害他,要不然也不会站在城前,不出他所料,张勇果然站在了城头之上:“图海大将军,如今咱们各为其主,刀枪无眼,还是速速回军阵之中为好。”
图海哈哈一笑:“我虽然没什么能耐,但是也不屑于做这种勾当让天下人嗤笑,若是你做出了这种暗害人的勾当,我只当是自己瞎了眼,死了也不冤枉。”
张勇愣了一下:“不知道图海大将军今日求见所为何事?”
“我承认当初朝廷在西北的战事上面确实有对不住你的地方,甚至我在那件事上面也有过错,如今朝廷和我都尝到了苦果,不知道张将军还愿不愿意弃暗投明?”
“哈哈,大将军是在说笑的么?那我也有一问想要问一问大将军,不知道大将军可否答复我?”
“知无不言。”
“若是满清皇帝在京城之内,可否会让一个汉人的将领守卫如此重要的地方,若是满清皇帝在京城之内可否会信任一个敌方的降将且并不派出任何监军,若是满清的皇帝和那些朝臣们在京师之内,可否会担忧一城百姓的安危将大军派出京师,守卫这蓟州镇?”
图海悠悠地叹了口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初陛下年幼,朝中又有不少大臣资历很老,陛下受到掣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从退出了关外,陛下已经痛定思痛,我发誓若是张将军归顺大清,绝不会有人敢再敢暗中给你使绊子!甚至我愿意担保,给你封王!”
“大将军莫要折辱我,也折辱了你自己的眼光,你看我张勇是不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送给大将军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我的心志了,好了,城外风大大将军还是赶紧回营准备攻城吧。”
图海面色有些黯然,摇了摇头转身走回了自己的大营之中,面对如此境况他也只能苦笑一声,当初这些忠臣义士都是大清麾下的人,可是他们都战死沙场或者投靠大明了,什么时候大清朝廷竟然容不下这些人了呢?
可是自古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就是让他们做了不情愿的事情难道就是他们背叛的理由么?想到这里图海也有些迷惑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80章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全本小说网,。)
无论图海心中怎么迷惑,眼前这场仗是非打不可的,而且必须要赢,这是满清卷土重来最好的机会,要知道入关三十年他们已经把汉人得罪得差不多了,若是不能凭借局势扳回一局,想要煽动民心几乎不可能。
前文说过,满清入关以后因为剃发令与汉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更是在南方制造了无数的大屠杀,后来汉人百姓安定下来是因为多年战乱终于平定,能吃饱饭了,再加上康熙朝中后期小冰河期结束,生活重新步入正轨,前后对比反差太大,所以才有了盛世的真正面目。
当然在其治下的百姓确实度过了二百多年安宁的生活,这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讲便是好日子了,人家都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争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百姓对朝廷还没有多少好感,就算原本心念满清的顺民也因为朝廷的撤藩举措引发叛乱而彻底与满清离心离德,更不要说减去背后的鞭子这种事他们还没有忍受过去。
就像是后世人穿了几百年衣服,突然有一天有人统治了这个民族跟他说你以后上街不许穿衣服了一样别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是写进书里传承了一千多年的。
锦衣卫在蓟州镇周围安插了近三百人,为的就是随时把蓟州镇的动向随时报告给京师,万一顶不住了,京师的陛下也好有个准备。
这个时候时候已经感到开封府的程孝廉的家眷也被要求停在这里休养一段时日,罗森得了命令亲自派人照看,不敢有丝毫误差,甚至马车随时待命,一旦不对劲立刻就会退回成都。
天下人全都期盼着战事赶紧结束,听家里的老人说顺治十几年几乎没有饿死的百姓,赶上丰收的年景了,过年还能吃顿白面,这对于他们来讲简直就是神仙过得日子。
正如蚕妇之中所讲,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这些百姓每年都要种粮食,但是许多人却吃不起粮食,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
图海站在军旗之下,听着军中的战鼓声,看着麾下的士卒冲上前去,思绪却飘向了远方,张勇昨日对他说的事情引发了他不小的感触,若是自家的朝廷也没有这么多烦心事那该有多好。
但是很快他的思绪就被拉了回来,身边的副将大声说道:“大帅,城头的士卒火炮很猛,弟兄们有些撑不住了。”
图海皱了皱眉头,很明显地显露出了一丝不满的神色,这才刚刚开始进攻一个时辰就撑不住了?
“火炮再凶猛也有个火候,他们难道不怕炸膛么,让弟兄们顶住,要不然明日还得继续攻城。”说完这句话图海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城头的火炮也太密集了一些,本来他内心也觉得战场上的事情还是士卒决断的,就像是当初大清入关的时候,明朝这么多人,这么多火器不还是照样乖乖认输了,现在看来确实有些低估了火器的威力。
可是谁又能想得到,一座城池上面能够摆上几十门火炮,而且城头的火炮手已经熟练到可以指哪儿打哪儿了。
诚然第一次攻击是试探攻击,图海还没有拿出自己的王牌,但是这么快就败下阵来还是让他有些不能忍受。
城头的张勇倒是没什么高兴的神色,周围的兵将看自家的主帅面色凝重,不解地问道:“咱们已经完全压制住了满清的攻势,将军怎么还是一脸沉重?”
张勇摆摆手:“如今不过是图海的试探,就算是胜了也是应得的,等下一次图海攻城的时候,必定能够想出更好的法子来。”
周围的将士也冷静下来看着图海那边的攻势,点了点头:“大帅说的没错,这些军伍确实不该是满清的精锐。”
这个时候程孝廉则是离了京师前往山东,他可不是脱身潜逃,而是去了山东曲阜,曲阜的孔家除了他怕是谁也不敢动一草一木,现在虽然占据优势,但是谁也保不准将来还能不能继续占据有利的位置,孔府千年底蕴,十分雄厚,若是将来翻过身来,现在动手的人怕是都要倒霉。
这次程孝廉特意带上了孔毓昱,首先表明一种态度便是没有要灭掉孔府的习惯,孔府那边听闻了这个消息也是安定了心思,就算是他丧心病狂想要动手,肯定不会带着孔毓昱的,如此看来这个皇上还算是懂事的,还没等程孝廉赶到,这边奉承的书信已经递了上去。
说什么当今皇上乃是大明中兴之主,天命所归,必定四方朝贺之类的话。
程孝廉倒也没客气,立刻把孔府的这番话布告天下,但是也没有停住脚步,在袁宗皓军伍的护卫之下来到了孔府。
若是换别人来注定不会拿孔府开刀,但是程孝廉可是从后世来的,别说开刀,当初听闻后世都把这里砸了个稀巴烂,虽说是同情,但是敬畏之心也随之消散了。
到了他记事的时候,孔府已经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别说是主宰朝廷文运,就是一般的文人也都不去那里朝拜了,多得都是一些学子的家长,每年中考、高考和国考之前去庙中祈福上香。
所以别人觉得这里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地方,程孝廉只当他是一个旅游景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