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鬼话大明-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他又开始诉苦,说辛明要谋取的“文书”职位虽然是个小吏,但油水很足,好多人都在谋取。他已经拒绝了两个县令的请托云云。
辛明微笑,又奉上五十两银子,这同知才高兴起来,让辛明明天就到州府上任。
从州府出来,朱由校脸色阴沉,大明朝已经腐败到这样子了吗?小官小吏都可以买卖,一个京师豪门中的奴仆比县令的面子都大!
第二天,辛明带着四名弟子到州府上任。文书虽是小吏,但接触的州府资料却很广泛,州府中所有的收支记载都可以查阅。包括土地、税收,财政等等。辛明调出来州府的土地图册,就是鼎鼎有名的鱼鳞册。然后又把四名弟子派出去,按着他教的法子,测量州府四周村子实际的土地。
十多天之后,四人完成任务,辛明用他们测量的结果和鱼鳞册比较,结果很让人吃惊,周围村子的实际土地都比鱼鳞册上多许多,最少也多出三成,最多的多了一倍。
辛明叹道:“这回你们可知道张居正丈量天下土地的必要性了吧!”
朱由校沉思道:“这么多隐瞒的土地,定然是州府内豪强权贵所为。”
“嗯!”辛明赞许的点头,朱由校是很聪明的,隐瞒土地必须得和官府串通,普通百姓是弄不了的。
辛明又把鱼鳞册给他们看,道:“你们算算这册中拥有土地的人都是谁?”
几名弟子一番计算,拥有土地最多的是藩王,山西最大的两个藩王,周王和瑞王都拥有接近一半的田地,而且都是上等的肥田。剩下的土地,豪强和权贵占了三成,因为接近京师,所以京师中好多权贵都在这里置业,连辛明的义兄王安也有数百倾土地。最后才是百姓自耕的田地。如果算上隐瞒的黑地,百姓自耕的田地只有十分之一的数量。
辛明道:“你们再算算州中税收。”
四名弟子再一番计算,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州中税收大部分都是这些自耕农民交上来的,约占六成,也就是说,拥有一成土地的农民百姓,却担负了超过一半的税收。
朱由检很少说话,但他对大明朝的税收制度很熟悉,不禁喃喃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就算藩王和权贵有免税的特权,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他们怎么把自己的土地都变成免税土地呢?”
第287章 天灾人祸
辛明微笑道:“法子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诡寄、飞洒,影射等等。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诡寄是这些豪强贵族想办法为自己族中的年轻人弄到功名,明朝规定有功名的读书人,有爵位的官员都能免去一定数量的税,于是他们就钻了这个空子。飞洒则是把土地化整为零,变成许多小块土地算在百姓的头上,以此逃税。”
朱由校怒道:“这么多猫腻,州县的官都不管么?”
辛明笑了,“他们都是一丘之貉,蛇鼠一窝,权贵们掌管权力,自然有办法用权力为自己博取利益,而无权无势的小民百姓只能是最终的受害者。最后,他们交不起税,只能把自己的土地卖给权贵,这样子,富的越富,穷的更穷,这就是土地兼并的来源。。x81z
又道:“蜀中号称天府之国,可是这几年根本收不上多少税,而且频频爆发饥荒,流民为患。究其原因,蜀王占据了成都平原最肥沃土地的七成,军屯占了两成,而百姓只占一成。河南开封的周王,几乎占有了河南土地的一半,有诗云‘中州地半入藩府’‘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总之全国的赋税,除了江浙之外,大部分都进入各地藩王手中。所以我说藩王是明朝的第一大毒瘤。”
朱家兄弟都慢慢点头,深以为然。
辛明又道“我让你们调查的几处地方都去了么?”
朱由校先愤愤不平的道:“河边我去了,哪有什么堤坝,都是烂泥。”
朱由检道:“我去的地方根本没有路,是一片沼泽地。”
原来,辛明让他们调查州里上报朝廷,花费州府银两建设的一些工程,全是虚报。
辛明拿出一本账本,道:“明朝律例除了地税要上缴中央之外,其他税都归地方,除了给地方官僚开销外,还有各种地方开支,朝廷并不拨款。地方税收主要就是人头税和火耗钱。”
“人头税平均到所有人之上,但实际情况是地方豪强乡绅不但自己不交人头税,还想法子免除家人、仆从、甚至佃农的人头税。这样,最后只能均摊到穷苦农民身上。火耗钱,是指在运送粮税之中的损失,这损失大小全凭地方官员一句话。这些银钱归地方支配,实际上最后都落到地方官员的口袋中,就如同刚才调查的一般,欺瞒朝廷,银钱落袋。”
朱由校问:“老师,那么这些种种弊端可有解决的办法?”
辛明点头,“首先,要实行官绅一体纳粮,取消官绅和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纳粮交税的制度。其次针对人头税,改成摊丁入亩,按着田地多少收税。再次火耗归公,火耗钱和人头税不论多少全部归中央朝廷,地方建设则从中央拨款。”
“这三个建议只是第一步,后面更重要的是要取消藩王和卫所的特权。对朱家子孙实行封爵赏钱的制度,土地全归国家,不可以继承土地。卫所全部取消,改成募兵制度。”
朱家兄弟都默然不语,老师的法子是真知灼见,但是一听就觉得惊心动魄,这得得罪多少人啊!自己在紫禁城中,逍遥快活,多么惬意,干嘛为了一些不相干的小民百姓去得罪权贵藩王,留下骂名呢!
辛明微笑不语,他已经把改革的种子植入土地,就看能否生根发芽了,必须想办法触动他们的内心。
辛明道:“今天州府到附近村子收税,咱们正好去看一看。”
于是,几人出发到了收税的村子,还没进村子,就听到村里一片哀号求告的声音。只见村口的大树上绑着十几名男子,赤着上身,瘦骨伶仃,被打的血淋淋的,这都是交不上税的村民。
走进村子,只见收税官带着几名小吏站在一家村民的院子里,这家村民男女老少都哭丧着脸跪在地上。原来收税官说他家欠税,让他把地卖给附近的李员外来还债,这家人很不情愿。
收税官冷笑起来,“你不愿意卖地,我只问你,今年春天你拿什么耕种,连种子你都买不起,还要地干什么!”
这家男主人跪在地上低头不语,这是他家祖传的土地,怎舍得卖给别人。
收税官冷笑:“这样吧!今年的种子还有一些口粮先贷给你,今年你要是丰收了,可以还钱,如果没钱,土地就得给李员外。”
这男人也急需口粮种子,明知道是还不起的,一旦按下手印,地就成了别人的了,但还是狠心按了下去。按完手印,他跪地掩面抽泣,“爹啊!你在天之灵看到了吧!儿子是被逼的没法子,才出卖咱家祖上传下的土地。”
看这男子哭的撕心裂肺,辛明几人不禁恻然,辛明在辽东分过土地,知道土地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不是被逼到绝境,没有农民会出卖土地的。
跟着收税官挨家走过,真可谓是“追呼敲朴,惨绝人寰”。这些村民其实已经是家徒四壁,可收税官还要把他们仅有的一点口粮抢走。更甚者,一点也交不上的人,直接用刑,棍棒皮鞭交替而用,打的村民们一片惨叫,鲜血飞溅,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忽然到了一处人家,只听一个女孩撕心裂肺的大叫,“我不去,放开我。”
又听收税官怒道:“好不识抬举,你在家也是饿死,哪如给李员外做丫环吃的好。”
原来这家交不上税,李员外看中了他家女儿,便用女儿来抵账。
只见这女孩只有十三四岁的模样,十分瘦弱,满脸鼻涕眼泪,大声哭喊,看起来十分可怜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辛明再难忍耐,大吼一声,“住手。”
这几名恶仆一愣,上下打量辛明,有人认出辛明是新来的州府文书。几名恶仆顿时冷笑起来,一名小小的文书,也敢管李员外的事情,难道不知道,李员外是知州大人的岳父么!
几名恶仆不理睬辛明,继续拖拽少女。朱由校、多尔衮四人早就跃跃欲试,此时再难忍耐,大吼一声,冲了过去。他们四个虽然是少年,但跟随辛明练习了几个月的功夫,其中又有多尔衮这狠人。只见乒乒乓乓一阵拳脚,他们四个少年把四个成年男子打得狼狈而逃。一名恶仆一边逃,边回头大叫:“你们等着,得罪了李员外,看知州大人回头如何收拾你。”
中午回到州府,只见同知大人气急败坏的在大堂中走来走去,一见辛明等人登时大发雷霆,吼道:“你们吃了熊心豹子胆,连知州大人岳父的仆人都敢打。”
这时候,忽然有仆人在外面唱喏,“知州大人到!”
只见一个消瘦的中年男子迈着方步走进衙门大堂,在正中的椅子上一座,看着辛明等人冷笑。同知早吓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这男子正是知州大人。
“哼,王诚家的人这么猖狂么!见到本官居然不知道下跪?你叫什么名字。”
辛明连做揖都免了,冷冷的道:“辛明!”
知州大人一怔,“辛明”这两个字太耳熟,最近都如雷贯耳了。上下打量辛明,见他年纪轻轻,又从京师过来,与传说中那人很像,不禁心中一动,问道:“哪个辛明?”
“辽东辛明,现任太子的讲读老师。”
“什么!”知州大人霍的站起来,双目圆瞪,他目光向辛明身后望去,忽见到朱由校,不禁浑身一震。他在京师参加皇帝的登基大典的时候,见过太子,正是眼前这少年。
知州大人急忙快步走下来,噗嗵一声跪下,不停叩首,道:“下官不知贵人驾到,有失远迎,祈请恕罪。”这一下倒把旁边的同知弄懵了,这些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辛明懒得跟他计较,居中一坐,把这半个月的来调查此州种种贪弊的账本往地下一扔。知州一边翻看,一边汗水涔涔而下,然后深深叩首,“下官有罪!”
辛明点点头,道:“此州农民所有欠税全部免除,至于如何向朝廷交粮,就只好麻烦知州大人自己破费了!”
知州连连叩首拜谢,虽然破费许多钱财,心中肉痛,但也总算保住了乌纱帽。
随后,辛明让他准备粮食和水,准备明天出发去宣府。
知州连连摆手,“大人千万不能再向西北方向走了,桑干河决口了,冲毁农田房屋无数,许多村民受灾,饿殍遍野,到处都是流民,这些饥民到处吃大户,抢粮食,宣府的总兵正带着人马清剿。”
辛明微微点头,心中却打定了非去不可的主意,正好让几位未来天子看看饥荒的惨相。
第二天早上,在延庆州城外,知州大人带领一群州中官员相送。只见三百骑士从东南而来,铁甲铿锵,刀剑闪亮,佣促着辛明几人,连同十几车粮食,向西北方向而去。只要有自己这些辽东兵护卫,辛明哪都敢去。
出了延庆州,进入保安州,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道路两边十分荒凉,虽然到了春耕时间,却看不到耕种的农民。田地里全是黑色淤泥,洪水已经退去了。
道路上还有些泥泞,不时的可以看到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灾民正向延庆州逃难。这些灾民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背井离乡,走向未知的前方,只为了能得到一口吃的。
越向前走,情形越是凄惨,道路上逃难的灾民成群结队,而道路两侧的村镇几乎都空无一人,看不到一丝炊烟,路旁不时的可以看到病饿倒毙的百姓。
到了中午,队伍在一个村子驻扎。整个村子一片死寂,不见人影。因为水井都被污染,辛明让众人只吃喝自带的水和干粮。
因为刚刚看到灾民的惨状,朱家兄弟也不挑剔干粮难以下咽了,只是默默吃着。朱由校问:“老师,父皇登基以来多次开放内帑赈济各地灾民,怎么此地灾民还会饿死如此之多?”
辛明叹息道:“好的政策必须有好的官吏来执行,圣上仁善,拨银子赈济灾民,可惜,执行的官员层层扒皮,到了灾民那里银子都不见了,连稀粥都喝不上,这就是吏治的重要性。张居正改革效果那么明显,首先一条是他的吏治整顿,虽千里外,朝令夕至。各级官吏,如臂使指,这样好的政令,给百姓的福利才能传达下去。否则,再多的金银也只能进入各级官吏的私囊,再好的政策也会被人歪曲。王安石当年变法为什么会给下层百姓带来灾难,其实他的政策都是好的,只是被执行的官吏给歪曲了。”
朱家兄弟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忽然,不知何处传来一股肉香,众人一怔,在粮食都不见的地方,还有人煮肉?
辛明带着弟子循味而去,在一间破烂屋子里,只见一名妇女正在锅中煮肉,一面煮,还一面垂泪。
看见众人进来,这女子慌忙想盖上锅盖,却被多尔衮一把夺过,向锅中望去,忽然一声惊呼,连退了几步。
朱家兄弟不知何故,上前向锅中一望,只见热水中翻滚着几块小孩的肢体。俩人又惊又恶心,退后几步,一起大呕起来。
多铎大怒,喝道:“这女人好恶毒,连小孩都吃,我杀了她。”说完拔出刀子。
辛明止住他,问那瑟瑟发抖的妇女,这小孩是谁?这妇女忽然抱头痛哭起来,道:“这是我七岁的儿子,病饿而死。我若把他尸体丢弃,也会被别人吃掉,不若我自己吃了呢!我已经十多天没吃一点东西了!”
众人都悚然而惊,只在书上读过“易子而食”,这次亲眼见到比这还可怕的一幕。
辛明又问她的家人,这妇女抽泣道:“他们都去坝上吃土,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辛明心中叹息,让人给这妇女一些粮食,然后带着四名弟子骑马向西,不多远就到了桑干河边上。桑干河只是海河的一个支流,并不算什么出名的大江大河,可一次普通的春汛就会造成如此大的灾荒,实在让人不解。
第288章 流寇匪兵
走上桑干河的堤坝上,几人又是一惊,只见河沿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倒毙的尸体,有千百具,死在河边上,一眼看不到头。(全本小说网,https://。)这些死尸都骨肉如柴,却都有一个大肚子。有野狗啃食尸体,破开肠肚,流出来的都是黑色泥土。原来饥民们都捞取河边的淤泥吃,虽然能暂时解饿,但没法子消化,都腹胀而死。
好不容易找到几个活着的灾民,辛明询问桑干河决口的原因,原来桑干河从黄土高原上流下来,带着大量泥沙,到下游很容易淤塞,必须定期清淤。可是管河道的官员根本不作为,把清理河道,修筑堤坝的银子都吞没了,所以桑干河一条小河也能引起大灾。
朱由校气的捏紧拳头道:“这些该死的贪官,他们这么做,就不怕朝廷追究他们责任吗?”
这些灾民道:“官官相护,地方官早就为这次大灾找好了借口,上报朝廷,还能得到救济的银子。所以这些河道官不但不疏通河道,修筑堤坝,反倒幸灾乐祸,巴不得再发生几次水灾。”
辛明叹息,所谓的“天灾人祸”,其实人祸要放在天灾前面,天灾只占了小半,大部分灾难都是人祸造成的。
朱由检平时很少说话,此时他看着堤坝上千百具灾民的尸体,忽然眼中落泪,颤声道:“这些百姓真可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