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6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例来说,山西的一个村落里的百姓,这种都是大家族聚居的,大多都是同姓同族之人,每家十数口人也就几十亩旱地再加些荒土,平均起来一个人十亩地不到,勉强养活自己,遇到灾年,还需要靠当地官府的救济、外出帮工甚至服役等赚些粮食才能养活家人,更不敢想象出现大病大灾之类的情况,生活虽然比原来的民不聊生要好上许多,但还是困顿不已。

    而一听朝廷的这个开发边疆的土地政策,村落里的百姓一下都活泛了。村落里人口越来越多,虽然不断开发荒地,但整个村子就这么大,就算将能开发的全都开荒出来,也最多是人均十来亩地差不多了。但以现在的收成来看,想要富裕得不愁吃,永远不可能。因此,这些年,零零星星地有几个不安份的年轻人离开了村落,去县城或是府城的一些工厂里面去做工,或是去修筑官道、建设厂矿等等,赚得钱比刨那几亩土要强得多。但乡下人吗,加上华族百姓千百年来的老观念,总觉得土地才是根本,能获得一块子子孙孙都能传承下去的土地,那是最好不过了。

    因此,村落里的一些人便找村里的族老、村老商议,将每户的排行第三、第四的儿子都分出去,安排去边疆求取土地谋生。这部分人,村老虽然不多,只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不到的样子,但一旦分出去,相当于村落的里的每个人都能多分到一亩土地,生活就能好过很多了。而且,对于这部分分出去的人来说,也是好事情。他们因为是华族同胞,属于帝国的最上等的民族,不但可以免费得到永久性的一千亩土地,还在三十年内完全免税,这可就完全相当于前朝的封地一样了。而且,根据法案,地方官府还有种子、农具等补贴提供,这样的好事情,不免让这些在村落中本就遭受歧视的旁系子弟很是动心。

    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动力。村里的其他族人,自然希望他们早些迁走,好让他们都多一些土地。加上外界疯传,洋人们都去疯狂地占耕地去了,去晚了都被洋人抢光了之类的,想想那些洋人还要出钱购买了,免税期也就五年,这些条件自己这些汉人比他们洋人强多了,现在洋人都去疯抢,自己都还不去,岂不是亏大了。于是乎,村子里的十来个年轻人,纷纷行动起来,朝自己看好的边疆进发。

    而随着《边疆大开发法案》的轰动效应,内阁根据皇帝冯云山的指示,适时将粮食价格往上提升了半成,一下便让整个帝国的百姓都感觉到了粮食的重要性和耕种农田的热情,而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土地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于是乎,百姓对于边疆开发的热情就更为高涨了。

 第1278章 土地流转政策

    但这也仅仅是提高一点而已。实际上,随着后续农业部的统计购买边疆耕地人数,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和哈萨克人占的数量最多,高达近三十多万人提出了申请。而倭族和朝鲜族、越族人申请的,也占到近二十万,反倒是汉族人,仅仅只有不到8万人提出申请,反倒是西北和西南、东南福建一带的苗裔少数族有近10万人提出申请,农业部为了鼓励,将这些苗裔百姓全部视为汉族同胞一样的对待,他们融入华夏很早,本身就已经算是华族的一员。

    华族同胞移民不多,为了防止哥萨克和哈萨克移民坐大,农业部将这些人尽量安排在外东北甚至北美的河西地区,而将苗裔百姓移居西伯利亚的战略要地一带。尽量分散那些洋人,以避免其不可控制。

    随着《边疆大开发法案》的实施,农业部和各地官府向内阁禀报说法案只是让洋人积极,而华族同胞却并不是太热心,内阁经过请示皇帝冯云山,下了一道补充命令,允许各地的汉族乡绅出资购买不超过5万亩的土地用于开发种植粮食,并且,冯云山还从让农业部从欧洲引进甜菜种植,准备开始发展制糖工业。

    事实上,后世过程中,在东北的那片黑土地没有大规模开发出来之前,东北没有耕种水稻,便是从光绪末年开始种植制糖用的甜菜,耕种效果非常之好。而历史上的苏联曾经是制糖的甜菜的最大种植和生产国,就得益于辽阔的西伯利亚和外东北这些土地用来种植甜菜。寒冷的西伯利亚原野之中,也只有像甜菜这种能适合生存,纬度在65度以下的都适合种植,这已经几乎囊括了绝大半个西伯利亚了。

    因此,冯云山才会让内阁修改边疆大开发法案,允许部分汉族的大地主们购入边疆的土地。而冯云山同时让农业部将制糖的甜菜推出,目的便是引导这些地主乡绅们去边疆,尤其是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外东北一带种植甜菜,再就地修建制糖厂,将原本荒无人烟的高纬度边疆地区变成整个国家甚至世界的糖业中心。而随着制糖厂的收购甜菜,就会抬高甜菜的价格,让许多种植甜菜的移民看到利润,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土地,跟着种植甜菜。

    对于移民,除了鼓励民间之外,冯云山又让总参谋部发布新规,鼓励驻边的野战军团士兵家眷随军定居。由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出资,帮助驻扎在边疆的军事重地和战略、交通要塞的部队自力更生,扎根下来,并给出良好的待遇和帮助,让这些驻扎边疆的官兵家眷可以全家跟随驻军旁边。

    这样一来,比如在鄂布河畔的原本一处军事要塞,只驻扎着二千野战军将士,因为有近万名家眷在要塞之外聚集居住着,从而形成了万人的市集小城镇。而因为有人口就会有消费需求,加上如今帝国野战将士的俸禄还可以,家眷随迁到这里的时候,总参谋部都会发放一些补贴,同时农业部和地方官府也会将要塞四周的土地丈量出来,按照军属家眷的人口数量,分配土地下来,让军属们就地安家,耕种土地。这样就此稳定下来,军属们的心也安定下来,他们能自力更生地养活自己,甚至因为一切都是免税的,而总参谋部那边还会拨付一些农耕的器材、圣肥等运送到这里,免费送给军属们,让这些军属们更是安心,极富满足感。而军属们安定下来,作为野战军将士的军人们更是安心,更是下定决心当好自己的差使。

    同时,内阁方面还让内陆各地省份调整土地政策,将原本的杜绝兼并政策改成适当鼓励土地流转。也就是说,原本中华帝国不允许占地超过三百亩以上的大地主们,无论家中几口人,三百亩以上的土地全部责令要求其交出来,由农业部以基准价格直接进行收购作为国有耕地,再由农业部将这些国有耕地整合起来,变成帝国的公租田,长租给四周的百姓耕种。而如今,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机械化耕作时代,提高耕作效率,这样的土地政策就必须做出改变了。

    新调整的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是李鸿章根据冯云山的要求制订出来的,这个政策,甚至被其他内阁成员所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又重蹈历代王朝中的土地兼并的覆辙,最终会让百姓和朝廷都付出惨重代价,但李鸿章透露出这是皇帝的意思,其他四名内阁成员纷纷闭上嘴巴,因为他们知道,皇帝一向待百姓仁爱有加,不会苛待百姓。

    新的土地政策只是稍稍调整,将原本只允许各地主们占有三百亩土地,如今便成为三千亩。但其中,属于他私人的最多还是只能五百亩,而其他最多可以多出来的二千五百亩土地,是允许他们向其他乡民租种的土地。也就是说,放开了土地转租市场,而土地买卖,则还是很少。地主们想要租种更多的土地,可以适当地向周围不想要土地的百姓租种,租种的价格,必须不得低于百姓从官府那里租种的成本。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将自己手中的从官府那里租种过来的公租田,都能种出去,一来一回,肯定是能盈利的。

    这就是赤裸裸地鼓励民间的土地流转了。

    冯云山也有些被迫无奈,才想起这个后世的招式。在后世的城镇化进程之中,财富重新分配造成恶性的两极分化,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造成富贫两个阶层,也就是有房阶层和无房阶层,而这两个阶层的对立,造成城市中下层的相对贫穷,而农村更加的凋敝,除了城郊的拆迁农民之外的其他乡民,变成更为彻底的贫穷落后。而这一切,冯云山也根本没办法解决。他能做的,便是提前开始让农村的土地流转起来,让更多的农村人进入城镇打工,彻底转换身份变成城里人。不过,唯一比后世好一点的是,冯云山能保证即便是土地属于国有,实际上跟私有没多少区别,中华帝国的房产,绝不会高到后世的那种变态的程度。

    但既然整个世界的总体趋势是这样,既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要从乡村想城镇化发展,那么还不如早些开始,让那些愿意闯荡的人脱离那几亩土地的束缚,将双手从泥土中解放出来,走向工厂,走向工业化的城市。

    而且,通过土地流转,让那些擅长种地,或者说是擅长经营农场的传统地主们,将他们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些土地上来,以此也可以迅速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帝国的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走向集约化和精细化的道路,也便于迎接即将到来的机械化现代农场时代的到来。

    当然,冯云山相信,随着整个土地政策的实施,有见识的地方乡绅地主们,肯定会看到未来的趋势。必定会将资金和重心从土地中抽离出来,转而投入城市的工厂、矿产等工商产业之中。而这,正是冯云山所希望见到的。

 第1279章 帝国的粮食产量

    而冯云山一向认为,中华帝国与西洋的那些欧洲国家不同,特别是与英国法国等列强不同。那些国家在崛起的时候,都是主要依靠工业,而对农业,他们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特色的农场形势,靠大农场主雇佣农业工人来进行规模化种植或者放牧的形式,从效率上来说,的确比中华帝国的传统农业水平高出不少。并且,像英国法国他们的本土人口不多,还有整个欧洲作为他们的腹地,还有大量的殖民地,可以随时购买粮食运回国内。

    就英国来说,他们自然更愿意将产值低的农村人口送入城市的工厂,同样的劳力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一名纺织工人创造的利润,甚至他本人的工资,远比他在自家的田地耕种所得到的财富要多得多。何况英国不但有自己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广大地区的基础良好的本土农业,还有爱尔兰岛、欧洲大陆特别是沙俄和土耳其、埃及以及波斯、印度、北美等地众多的粮食供应地,因此,英国根本不用担心农业的问题,将全部精力发展工业变成。

    但中华帝国不一样,冯云山从他的后世了解到的经验中得知,每年的中央会议都会讲三农问题,每年的一号文件,几乎都是围绕发展农业的。这正是因为华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正是因为人口太多,而耕地太少,百姓吃饭问题才是根本大事。而如今对于中华帝国来说,人口如此之多的现实摆在这里,就必须要重视农业,解决吃饭问题之后,才能说什么发展工业。

    所幸的是,自己提前将磷肥搞了出来,虽然是最为初级的磷肥,而且还比较单一,但至少也能让粮食增产不少。另外,还有将东南亚的红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还有吕宋岛、婆罗洲和爪哇岛的耕地全部占据,并立刻移民进行开发水田,如今的粮食特别是稻米产量大肆增长已经显现。

    而且,因为有先见之明,冯云山组织了超过百万的移民进驻东北,开发后世著名的北大荒粮仓以及整个黑龙江流域,目前不但已经做到了自给自足,还逐年开始增加粮食供应给直隶和西伯利亚的开发。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截止去年为止,中华帝国的粮食耕种用地大约是14。5亿亩,比满清最强盛的时候,也就是道光末年的11。3亿亩多出3亿亩的粮食耕地来。这其中,主要是增加了朝鲜半岛、越南、南掌、吕宋和东印度群岛以及哈萨克汗国和新墨西哥省等新增国土的可耕种粮食的耕地,另外还有在原本的国土面积上以及东北、西北等地移民开发的耕地等增加出来的。

    粮食主要是水稻和小麦,还有一些玉米、大豆、高粱等,而平均亩产量都折算成水稻的话,平均从道光末年的325斤每亩提高到如今的平均406斤每亩,相当于产量提高了四分之一的程度,当然,这其中主要是圣肥的作用,另外便是帝国一直以来开展的农民教习所中学习农业技术的原因。

    这还是因为包括了新开垦的农田肥力不够,还有圣肥推广没有到位的原因,将全国的平均亩产值拉低了。否则,像江南一带和湖广、两广的土地,在圣肥广泛使用的基础上,有些农田甚至亩产超过450斤甚至接近500斤了。

    根据这个统计,去年一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便是5887亿斤,合2943。5亿公斤,比当初中华帝国攻占北京城之后缴获的满清户部库房中的账目里面,满清的道光末年的粮食产量3674亿斤多出了2213亿斤,比满清粮食产量最鼎盛的道光末年还要高出6成。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冯云山作为一个主导者参与其中,兴奋和自豪,难以表达。

    如今中华帝国因为扩张的关系,将原本的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北美等地的人口全部并入帝国,加上这近十年来的修生养息,人口增加了不少,从原本的4。3亿人口,已经增长到了5。2亿人口。但增加的粮食已经足够养活他们了。

    人均粮食占有率,从道光末年的800多斤提高到如今的1130斤。

    什么是政绩,拿什么证明对百姓好,做什么才能说是对这个国家有贡献,让百姓过得幸福,这个实实在在的数据,便能说明一切!并且,原本满清的道光末年的那个数据,还有众多的满蒙贵族,他们占有最多的资源,自然包括粮食,而如今,帝国虽说没有做到人人平等,但至少贫富差距和地位差距,与满清时代相比,已经缩小了很多,这样说来,如今的这个每人每年1130斤粮食消耗量的平均数据,更有含金量,更让冯云山满意。

    而根据农业部的估测,今年的粮食,夏粮丰收已经成为定局。最关键的是,除了湄公河三角洲的新开垦水田面积超过300万亩,今年还将新增新墨西哥省将近400万亩用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的耕地,还有北美河西地区以及哈萨克汗国等地的超过800万亩的玉米小麦和超过500万亩的棉花种植区,这些都已经正式开始种植并于今年投产,其他帝国各地零星的新增开垦粮食耕地超过1000万亩,加上圣肥的逐年递增应用,这样的话,光是今年新增的耕地带来的粮食便会高达100亿斤,而这些新增的粮食,便差不多将近可以养活整个英国本土的人口。

    不过,虽然帝国的粮食供应暂时无忧,但冯云山也不会放弃对粮食的重视。在他看来,粮食始终是第一位的。也只有粮食的充足保证,整个帝国才有最根本的物质基础。而且,帝国的粮食产量,在几名内阁委员看来已经足够高了,但在冯云山看来,却还是远远不够。他似乎记得在后世中,国土面积大为缩小、耕地面积更是比满清减少许多的现代华夏,一年的粮食产量反倒是现在中华帝国的两倍之多。

    后世美国之所以强大,不单单是其工业世界第一,而且它的农业是世界出口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体量最大及最为先进的。而农业的强大,粮食的足够储存,才让他们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