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娘,我就是潘小郎,不认得了吗?”

    冯二娘尴尬一笑,又看了眼赵佶,发现刚才那副色色的眼神已经没了踪影,换上了一本正经的表情,这才松了口气。

    潘巧莲又指着赵佶道:“二娘,这位赵小乙,是我的表弟,也精通书画。

    小乙哥,这是冯二娘,是此间的主母。”

    冯二娘也反应过来,大声招呼道:“原来是赵小乙啊,快进来,快请进……大郎,潘十八来了。”

    正在和弟弟说话的武好古听见潘十八来了,立即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可是好久都没看见潘巧莲了!

    “大哥,我和你一起去吧。”武好文也跟着起身。

    他和潘巧莲不熟,可眼见着人家很快就是嫂子了,而且还是有钱的嫂子,总要去热络一下的。

    “好,一起去。”

    武好古说着话,已经快步出了书房,到了厅堂里面,第一眼望见的却不是让他朝思暮想的潘十八姐,而是个看着有点眼熟的英俊小生……也不是很小,而是好大的个子。

    就在武好古使劲在脑海中搜索这个大个子青年的时候,脸上仿佛挂了层寒霜的潘巧莲已经出现在他眼前了。

    “十八姐……”武好古看着自己的“未婚妻”,突然一阵心虚。

    他好像有点不大专一啊!

    在河北路上和西门大姐姐亲近的有些过了……

    “你来了,”武好古挤出几分笑容,突然又注意到了赵佶,“这位郎君是?”

    赵佶也不等潘巧莲介绍,自己就开口了:“我就是赵小乙!”

    武好古吸了口气,目光灼灼地看着赵佶,“赵小乙?你是开封布衣书生赵小乙?”

    赵佶不知道对方早识破了赵乙的身份,还以为武好古是因为自己出色的画技而惊讶呢。

    “对,我就是开封赵小乙!”赵佶道,“今日是来寻墨娘子的。”

 第149章 拉皮条(今天第10更奉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寻墨娘子?

    赵佶看上墨娘子了?

    他是来找我拉皮条的?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现在成了个拉皮条的了……

    武好古面颊抽搐了几下,终于还是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全本小说网,https://。)他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在赵佶眼睛里还是比不上一个波斯舞女!

    不过……拉皮条就拉皮条吧,反正这种事情历史书是不会记载的,也许达。芬奇也干过这种事情。

    “原来是赵小哥,”武好古笑道,“你见过《墨娘子舞蹈图》了?”

    “见过了,”赵佶笑道,“画得不错……呃,我还没有临摹过,今天就想见见墨娘子。”

    赵佶昨天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潘巧莲骑马图》的粉本,所以没时间去临摹《墨娘子舞蹈图》,因此也没体会到这幅图上运用的人体绘画的技巧有多么高超。

    之前赵佶画的潘巧莲都是穿着许多衣服的,其实就是画脸画手,然后再加个吴家样的衣服。

    而“吴家样”在北宋画坛上非常流行,修过画技的人都反复练习过,赵佶非常拿手。所以只要通过临摹武好古的画掌握了潘巧莲面部和手部的特点,就不难画潘巧莲了。

    可是《墨娘子舞蹈图》可不一样,那是真正的人体!

    没有上万张速写的功底和系统化的训练,能掌握才有鬼!

    想到这里,武好古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赵小哥想见墨娘子是吧?行啊……正好,某家正要去丰乐楼赴宴,墨娘子的主人纪忆之也要来的,他说不定会带上墨娘子,您不妨和某同去。”

    “纪忆也去了?”赵佶皱皱眉,“还有谁?”

    纪忆是文官,而且还不是亲贵官,赵佶是亲王……文官结交亲王总是不大好的。虽然纪忆只是个芝麻官,可保不齐人家背后有人啊。如果纪忆背后是新党的人物,向太后知道了一定不高兴,如果他背后是旧党,那皇帝哥哥又要生气了。

    这年头,大宋的王爷也不好当啊!

    “没有谁了,”武好古一笑,“就是几个朋友,没有官员了。”

    “小乙哥,”潘巧莲提醒道,“你可是我表弟,怎见不得纪大官人?”

    “哦。”赵佶想想也是,自己又不是用王爷的身份去的,就是个布衣书生嘛!

    “好,那就去看看吧。”赵佶笑着点点头。

    武好古并没有马上和赵佶一起出门,而是将自己的兄弟介绍给了赵佶。

    “赵小哥,他是我的弟弟武好文,字崇文。现在是开封府学生,很快就要入太学了。”

    武好文今天也精心打扮了一番,身穿一件蓝色长衫,腰间系着香囊,鬓角也插了一支梅花,显得格外俊俏。

    赵佶看了他一眼,笑道:“不错,太学生,很不错,若是能东华门外唱名就更好了。”

    武好文有点发愣,这位赵小乙什么来路?怎么这样说话啊?口气听着好像是什么大官……可看他的年纪仿佛比自己还小,难道就是个目中无人的权贵子弟?

    不过武好文到底是饱读诗书的,礼数还是要讲的,于是行了一礼道:“郎君所言极是,好文自小立志要在东华门外唱名的。”

    武好古听了弟弟的话,心说:你可得快一点考个进士,要不然科举考试就被你眼前这尊大神暂停了……到时候你再想考进士,就只有去辽国或高丽国考了。

    “时候不早了……”武好古又看了一眼潘巧莲,脸色还是不大好看,难道是知道了西门青是女的?

    这丫头什么都好,就是嫉妒心有点重,看来是不会同意自己纳妾养家伎的……

    武好古笑道:“赵小哥,十八,我们走吧。”

    “好,好,走吧。”赵佶说着话,忍不住又看了眼冯二娘。

    的确不错,是个好女人,可惜是良家……

    ……

    武好古等人出门的时候,纪忆纪大官人和米友仁、苏大郎、马植,还有张熙载都已经到了丰乐楼。不过墨娘子却没跟来……墨娘子并不是专业的家伎,人家只是偶尔出来做一次的。

    而且,武好古请客,哪有让客人自带陪酒女郎的?

    至于陪酒的小姐,张熙载早就叫好了,就是丰乐楼的小姐。丰乐楼本就是一家兼走情色路线的大酒楼。

    除了丰乐楼底层的门床马道没有小姐可叫,楼上的雅间阁子的回廊间内,都有陪宴女郎随时听候召唤,俗称“点花牌”。不过随时候召的只有“花牌”,没有“花魁”。如果客人想要丰乐楼的花魁娘子陪酒,必须要提前预定,能不能请到也不一定。

    而且,寻常的客人,就算请到了花魁,也就是进雅间阁子奉酒一杯而已。

    所以武好古没让张熙载点花魁,就是点了十张花牌,她们现在正陪着已经抵达的几人喝茶。

    米友仁则趁这个机会在给纪大官人还有苏大郎说着生意上的事情。

    “……我老师在生意上的头脑,说实话,可一点不比绘画差啊。书画会馆、保真书画斋、书画唱卖和鉴定这些生意,都是本小利大,稳赚不赔的,而且还都是雅事。

    挺扬已经算过了,若是先在西城外的金明池、琼林苑附近建个会馆,在潘楼街上建个保真书画斋,再加上一些准备金,所需投入的本钱最多就是三十万缗。第一年主要展开布局,不考虑赚钱,第二年就能大显身手,三年就可以回本了。”

    三十万缗投资,稳赚不赔,三年回本……这话要放后世非给人当成非法集资或是传销什么的。

    不过现在说这话的人是米友仁!

    《画史》和《书史》就是他和他爸爸编的,而他造的假多半已经造进故宫博物院被当成了国宝!

    历史上他还掌过画学——相当于宋朝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他现在和人说书画上的生意,谁要不相信他,那一定是脑子进水了。

    米友仁接着说:“现在三分之二的股本已经有人认购了,还差十万缗的股本,大郎,忆之兄,二位可有意认购?”

    其实武好古的合股商行根本没有吸收过二十万缗的股本,而是将一缗实收(其实还没收,只是有人认购)的资本,计算成了价值两缗的股份。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收到十万缗的股本。

    其中武好古、潘巧莲准备拿出七万五千缗,拿下合股商行百分之五十的股份。米友仁替老爹认购了八千缗,还说服驸马王诜认购了七千缗,剩下的一万缗实出资本中的六千缗,则由西门青、张熙载、花满山、马植、郭京、刘无忌等人认购,还有四千则由武好古垫资替高俅认购的。

    不过纪忆和苏大郎两人,是必须实打实的拿出十万缗入股的。这样,武好古的合股商行一开始就能圈到二十万缗的巨额资本。在开封府的书画文玩行里也就能排得上号了。

    根据武好古的计划,这笔资本目前有三个主要投向,一是在潘楼街上买个大一些的铺子改造成“保真画斋”,专门做“当代书画家”,特别是没有出名的“当代书画家”的生意。

    二是投入书画会馆的建设,这个会馆将设在开封府城西面的金明池和琼林苑一带。书画会馆的主要业务是鉴定、拍卖、收购和以书画会友——就是一个会员制的艺术沙龙。

    三是用来充作流动资金,为后续业务的展开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行啊!我出五万缗,还有五万忆之兄来出,如何啊?”

    苏大郎早就和武好古讨论过书画商行的业务了,而且他也懂点行,自然马上就认购了五万缗。

    “可以,我出五万。”纪忆也没有犹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五万缗对纪家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的数目,而且眼前的这笔投资绝对是值得的……且不说三年回本——纪忆不看重一年一万多缗的回报——光是成为书画商行的重要股东所能带来的附加利益,也足够让他掏钱。

    什么是附加利益?

    就是方便操纵书画商行的唱卖活动……书画,特别是当代士大夫书画的交易,从来都是充满猫腻的。

    收受贿赂是犯王法的,就算不杀头不坐牢,亚龙湾看海也不好过啊。可是写几个字去唱卖,卖个几千一万的,这个合法吧?

    就是御史台知道了,也没法弹劾的。

    文人卖字那是天经地义的,就连本朝真宗皇帝也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这都要弹劾就是在和普天下读书人为难了。

    另外,行贿送书画也是常有的,可是这书画值多少就不好说了。如果能从一个权威的唱卖行走一边,再抬一下价钱,那可就是花小钱送大礼了。

    那么大的利益,纪忆纪大官人的脑子那么活络,怎么可能想不明白?

    十万缗的大生意,不到一炷香就谈妥了,让米友仁觉得自己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刚想说几句恭喜发财的话,门外传来了迎客小二的声音。

    “客官,这里就是中二天一号雅间了。”

    “中二天一”的中是指丰乐楼的中楼,二是指二楼,天一则是雅间号——天字第一号!也是这一层最好的一间雅间。

    小二的声音刚落,中二天一号雅间的房门就被推开了。武好古、武好文、潘巧莲、高俅,还有化名赵乙的端王赵佶依次走了进来。

 第150章 都是马屁精(月票满400加更)

    (全本小说网,HTTPS://。)

    “你,你……”

    米友仁这个时候看见赵佶了,他当然是认识端王赵佶的,米家父子本就是开封府书画圈中最顶尖的存在,和驸马王诜是一个级别的,且又是顶级亲贵,怎么会不认识赵佶?

    不过他还是被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赵佶给惊住了,抬起手指着赵佶好一阵结巴……也许他根本没惊到,武好古心说:只是假装吃惊。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元晖啊,”赵佶怕对方喊出自己的名号,连忙插话说,“我是赵小乙啊,不记得了吗?”

    “赵小乙?你是开封府布衣书生赵小乙!?”

    赵佶话音未落,纪忆和米友仁同时惊呼起来。

    两人都是一副看见大明星的表情,就差上去求签名求和影了……不过武好古可不相信这两位会不知道赵小乙就是端王赵佶。

    他们可都是消息灵通人士啊!

    看来做官还是要有点演技才行的。

    赵佶不知道自己遇上了两个“好演员”,心里自是得意洋洋的。特别是对纪忆的印象又好了几分。因为纪忆的面部表情显得特别“可爱”,将崇拜、迷恋和敬佩等复杂的表情诠释的淋漓尽致。

    真是个好官啊!赵佶也认出了纪忆心想:以后若天遂人愿了,得提拔则个……

    顺便提一下,赵佶和纪忆之前之是远远见过对方,因此一下认不出来也是“正常”的。

    “原来是小乙哥啊,在下开封苏大郎,您的画画得太好了,在下实在太喜欢了,今日一定要求上一纸,至于润笔,您开个价吧,在下绝不还价……”

    苏大郎这个时候已经捧着一叠交引凑上来了,一张胖脸上满满都是尊敬,这个面部表情,可不比纪忆差多少啊。

    又是一个好人儿!不知道有没有官身?若是没有的话,那可真是太可惜了,大宋怎么能让这样的好人做一介平民呢……赵佶看了看那叠厚厚的交引,没有打算拿,不过心里那个得意啊!还得意洋洋看了眼武好古,仿佛在说:看到没有?市场已经给出了评价!

    又是一个马屁精!

    武好古心想:你就不能有点骨气吗?做人要有骨气,要堂堂正正!我武好古怎么尽交这样的朋友?

    想到这里,他一脸正色地问纪忆道:“忆之兄,墨娘子没有来?”

    “墨娘子?”纪忆一怔,“没有啊……她不是一直都在城西金明池西南的莲花庵吗?”

    美人儿原来在莲花庵啊!

    赵佶马上就不动声色,记下了地址……他不打算再提这个问题了,作为大宋的亲王,他不能太轻佻了。

    打算停当之后,赵佶又将目光投向了雅间里面还没有什么表现的二人,马植和张熙载。

    张熙载还好,他不知道情况,所以就端出一副恭喜发财,人畜无害的表情。赵佶没怎么在意,然后他就被长得威风凛凛的马植给吸引住了。

    马植也在看他,瞪着眼睛,显得非常惊讶。他当然不知道赵小乙就是端王赵佶——下一任大宋官家的热门人选!而且他也不知道“开封布衣书生赵小乙”什么的。

    这几日,他几乎天天和童贯见面,畅谈北朝军政,哪有心情关注文人斗画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不过看纪忆、苏大郎、武好古等人对这位赵小乙的态度,也就能猜出此人的身份一定不寻常了。

    “这位壮士如何称呼?”赵佶看着马植,称呼他为“壮士”。

    “在下马植,河北人士。”马植见赵佶被人众星捧月一样,也不敢怠慢,起身行了一礼。不过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河北马植。

    “河北人士,”赵佶突然想到了日趋紧张的辽宋关系,于是又问了句,“河北哪里?”

    “河北东路,清州。”

    清州就是日后的河北青县一带,现在是个面积很小,地势狭长的州,北面靠近宋辽边境的界河(就是海河),南面和东面是沧州,西面则是信安军、霸州和河间府。

    由于黄河北流正好从清州过境入辽,使得原本战略地位并不特别突出的清州,一下子成了宋朝君臣非常关注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