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戚-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赐钱谷百姓难以维持,臣思前想后,恳请陛下以以工赈灾之法,兴修河道,救活百姓。”
刘宏眼里一笑,顺势接道:“卿所言甚是,然国库空虚,此前赏赐已显艰难,已无余财。”
伏完此时高声喊道:“臣愿献钱百万,以助朝廷赈灾。”
此语刚出,满堂皆惊,有提前知道内幕的也是脸色一变,未曾想这老实人伏完竟然也会玩这么一手。
“好、好、好……真不愧为汉室忠臣也。”刘宏连番夸赞,朝堂众人一时心里拔凉,想到坊间传言,已经意识到什么。
果然,随着宦官以及司隶校尉也突然自愿捐钱,捐款虽不及伏完,但亦非小数,自诩为君子的衮衮诸公也一个个挺身捐款。
废话,他们一直叫嚣着宦官无道,祸乱朝堂,此时若是宦官都捐钱给灾民,他们不捐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明白人想通自己中了皇帝之计,咬碎牙捐了数百万,不明白人也是稀里糊涂的和伏完捐的差不多,只有那些家里贫寒者捐得较少,不过毕竟是少数。
仅此一次,刘宏便赚得盘满钵满,一日入上亿钱,真是笑开了眼,不由得对提此策的伏泉更加喜爱。
铜钱百万对于汉代普通农民来说真是一笔大数字,很多人一年下来不算支出,收入也不过数百钱,即使买个上等俊俏美婢也不过几万钱而已。
不过对于朝堂上世家豪族出身的衮衮诸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不过即便如此,在伏完的带头下,也跟着捐了起来。
当然,除了本身就是朝堂里尸位素餐混日子的官员外,多数人捐钱都要比伏完捐的多了数倍不止。毕竟就像后世募捐人人都要面子,他一个朝中闲人都捐钱百万,那其他执掌中枢的大官们捐得还能少吗?
不然难道真如这两日坊间传言一样,皇帝劝导满朝诸公捐款救灾,大家一毛不拔不肯捐款救灾吗?那样岂不是活活坑害了他们一世清名吗?
提起这点,伏泉也很玩味,他很清楚坊间朝臣不捐款的传言真的不是他和伯父传得,而知道自己这计划的也只有宦官和皇帝。
宦官传乎?
不像,毕竟朝堂之中宦官家属门生亦多,更何况他们也盯着灾民之地,怎会轻易传播此言?
如此看来,能做此事的也只有那亲政不久的小皇帝刘宏了,有那么一瞬间,伏泉感觉自己是不是想错了,能如此掌控朝堂,虽然技术尚未炉火纯青,但这和史书上那个被宦官妇人玩弄的灵帝刘宏一致吗?
后来想想他也就释然了,史书都是由胜利者写的,灵帝之所以有此恶谥,只是因为他之一朝继桓帝之后,不断打压日益索要权利的士人群体,最终死后,主年少臣专权,造成了东汉覆灭。
如果他能长命一点,估计东汉就不会灭亡,而且他真的如史书说得那么差的话,野心家们早就可以在他执政时候覆灭汉朝了。
不过想来经过此事,朝堂诸公即使后知后觉,也已经恨上伯父伏完了,毕竟因为他想与皇帝亲近,害得大家损失不少钱财,不可恨吗?
历朝历代的肉食者们都不会轻易割肉给他人,更何况受儒家思想熏陶,士人不认为自己该捐钱,而是该皇帝从国库出钱,如今自己捐钱谁会好受?
伏完马车回府,府中诸人皆是欣喜,毕竟朝会后朝廷明旨发出,自家家主郎君得了皇帝宠信正该庆祝。
伏泉得了消息也出府欢迎,只是伏完下马后脸色不复早前出门时的荣光,一脸忧愁。伏泉见之一愣,小声问道:“大人上朝出了何事?”
“朝会议完救灾,司隶校尉段颎上奏,坊间传言宦官郑飒、董腾与渤海王刘悝私通,阴谋立悝为帝,请旨陛下彻查。”
“陛下信乎?”
“起初未信,但朝中宦官门生亲属皆言此事并非空穴来风,启奏陛下彻查,后大鸿胪袁隗突然奏道,民间谣言并非虚妄,恳请陛下彻查,群臣附议,陛下这才诏冀州刺史李邵收押渤海王查实,又命段颎收郑飒、董腾送北寺狱彻查。”
“为何是段颎?廷尉不可?”
“本来应是廷尉所查,然中常侍王甫与袁隗皆言段颎前次抓捕太学闹事诸生,尽显才干,应为此事最佳人选,联名提议段颎。”
伏泉听后,大怒道:“王甫贼子着实可恨,袁氏枉为名门,竟与王甫同流。”
“中常侍袁赦本为袁氏族人,想必此事两方业已谈好。只是外舅今番想必已被王甫恨透,若要免罪怕是难以善了。”外舅便是指刘悝,汉时人呼岳父岳母卫外舅外姑,刘悝为刘华父亲桓帝亲弟,当称其外舅。
“大人需想些办法,段颎其人投靠王甫,必定全心全意,若是曾姑父与郑、董二人入狱,恐屈打成招,一切悔之晚矣。”
伏完点头道:“汝伯母何在,此事尚需与她商议。”
商议?
伏泉听后暗骂伏完真的是榆木脑袋,火烧眉毛了还不知道行动。观其言语,今次早朝除了捐钱首当其冲,其他王甫一党诬奏刘悝时,却如隐身人一样,并未阻止,看来他真是不知朝中斗争,他难道不知一旦刘悝谋反案被落实,不其侯一族也会因此辈牵连吗?
相反,若是伏完在朝堂据理力争,不让段颎审理,皇帝或许会因他今日之功改换廷尉未尝不可。
不过,事已至此,伏泉还能说什么?两人回府,静等刘华,也不知刘华今日去了哪里,伏完朝会结束亦未归府。
两人用了饭食后,刘华才匆匆回府,只是归来时候身边已多了生人,观其模样却是一三十余岁中年男子,留着短须,眼神锐利,似有大智慧。
入了前堂,伏完还未与其言道今日事宜,刘华便止住他,说其已知晓朝会之事,然后介绍那人,言道:“此乃渤海王叔亲信韩靖,此秘密前来便是为了王甫诬陷之事。”搞了半天,刘华原来是去接人去了。
——————————————————————————————————————————————
查了很久,当时收押刘悝的冀州刺史很难找到,查到的几个这时间段里有这几人:
《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和《华阳国志校补图注·阳姬传》记载有冀州刺史杨弼,杨弼之兄杨淮与陈蕃之流为伍,杨弼的活动时间应在延熹年间以后,而且是党人。
“天下清苦羊嗣祖”的羊陟也当过,他因党锢之祸被免官历年,复任冀州刺史,《后汉书》有所提及。
《三国志董昭传》记载有一位故冀州刺史李邵。
收押刘悝的冀州刺史应为这三人之间,也可能还是史料漏记者。巫氏族谱中载有一人名为巫捷,东汉时期担任过冀州刺史。为了故事便取了李邵,因为杨弼可能已经改任其他官职,而羊陟有说此时为河南尹,想了想这两人都应不可能在这时候当冀州刺史,巫捷不熟悉,不敢确有其人,便取了李邵。
最后申明一点,这书不是黑袁氏什么的,因为作者认为作为突然崛起的顶级门阀,发展过程太过诡异,历史没提及的太少。而且史书上竟然在刘悝谋逆与宋后被废,竟然一点都没有提及当时靠着袁赦和皇帝沟通的袁氏,很不合理,毕竟王甫、曹节、袁赦一伙这是怎么也洗不掉的,而袁赦是袁氏族人毋庸置疑,袁赦做这些事情袁家不阻止很不正常,除非他们也参与其中。
第十九章 何家参与
前堂里面,家仆闲杂人等皆被赶了出去,人数虽然不多,但气氛诡异,毕竟韩靖身为渤海王亲信,在此紧要时候前来不其侯府,旁人若是知道必定生疑。
只听韩靖道:“长公主、君侯、郎君,大王自接到公主书信,念及其与王甫旧怨,恐阉宦加害,便派吾进京查探。数日前,吾便进京,一直徘徊于王甫府前,跟踪此獠。”大王便是韩靖主上,渤海王刘悝,汉时臣下多称诸侯王为大王。
刘华惊讶道:“先生数日前便来了京都?可查到什么?”
“回禀长公主,余观察数日,发现此事并非仅是王甫与大王私怨,其中更有宫廷之人插手。”
“宫廷?有何凭证?”
“吾昨日看得一俊美青年进入王甫府邸,其家中下人对其敬重有加,然观其一身模样,虽然俊美,却并非富贵人家出身,顿觉有异。后在其出府后,一路尾随,见其于城外南市不远一处宅舍居住,而此宅舍仅为一般中产人家居住,不似显贵,便问左右邻居,竟得知此户人家女儿却是陛下得宠宫女何氏。”
南市,自从伏泉穿越以来,便已是闻名已久了,其类似于西汉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就是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所指的东市与西市。
汉代所谓的市,指的就是宫商业区。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汉代的重农抑商思想较之后世唐宋明清并无太多差别。
所以,从刘邦开始,商人的户籍就与其他的人的户籍分开别列,称之为市籍,没有市籍的人若是经商,或者有市籍的人没在指定的市做买卖,那么就要面临法律的严惩,汉律对此给出的惩罚是:罚二金皆作赃。意思就是罚金之外,非法经营所得与商品都要作为赃物没收。
到了东汉,刘秀定都雒阳以来,早期修建有南市、马市和金市,不过受儒家文化影响,歧视商贾,所以南市和马市都在城外,前者在南郊,后者在东郊,唯有金市在城内。明帝永平五年又于城东设立了粟市,亦在城外,至于为何不与西汉长安取同样市名,建市用地亦换了方向,盖因东汉以南为尊。
“何氏?”刘华伏完一齐脱口问道,刘华还稍显镇定,显然这类宫廷秘闻早已听多,而伏完却是眼神慌张,今日所听真是出乎他的意料,未想宫廷争斗竟是这般复杂。
伏泉初闻何氏还很费解,待听到韩靖说那俊美青年名叫何进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何进不就是灵帝后来的大将军吗?而何氏只能是那位少帝刘辩的母亲,未来的何皇后。
想到南市背景,伏泉更加确定,何氏就是何皇后,毕竟何进一家屠户出身,贩卖羊肉,隶属市籍,即使妹妹入了宫,但并未完全得宠,其身份尚未显贵,何进一家亦未成皇亲,所以在雒阳城里,和其他所有的商人一样,依旧只能住在官府指定的商贾聚集区。
念及到此,伏泉对于渤海王谋反之事怀疑更重。历史上史书并未记载何家人参与王甫诬奏一事?如果何家本来就没有参与此事,为何何进偏偏在此时与王甫亲近?
如果有,那么何家的野心早已有之,只怕是史书在有心人的书写下并未提及。
至于为何未提及?
答案很简单,王甫一党里面的袁朗可是汝南袁氏族人,是袁氏自袁汤设计灭粱冀以来,与内宫联系的重要纽带。
东汉时候袁氏号称门生故吏满天下,东汉末年掌权军阀更多数都是其门生故吏,这些士人写史书肯定在这事上有偏袒,更甚于有的人可能也参与其中,删了袁氏这一段丑闻也不足为奇了。
后来再次细想,他越来越感觉何家一定参与了此事,为何?
答案就是刘悝妃子的身份,其妃子宋氏却是当今皇后的亲姑姑,何家的女人想在宫里有所发展,宋后就是她面前过不去的坎。
偏巧皇帝刘宏不喜宋氏温顺,给了何氏机会,但若凭此就想拿下宋氏后位,无疑困难。
但偏偏此时王甫诬陷刘悝谋反,封建皇权最忌讳的事情,无论如何只要能坐实了此事,通过刘悝妃子与皇后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让皇帝对其厌恶,适当时候雷霆一击,废后一事水到渠成。
想通此处,伏泉便了然了,何家能成功登上外戚巅峰绝对不会是史书上那么简单,他们一步步剪灭皇后背后的势力,最终废了皇后。
想想看,刘悝死后,灵帝开始忌惮宋氏,何氏接着生了皇子,宋后无子,可依然凭着能力稳居后位。
后来若不是宋后想除掉王甫等人,遭到反噬,用了大杀器巫蛊之术陷害,历史上这招可是连汉武帝那种雄才大略的人物都中招,何况刘宏这个只精于商业,又对宋后无太多感情的皇帝?
会不会,巫蛊之乱里也有何家的身影在里面呢?
这些事情摸不到头绪,伏泉也不再细想,屋内的密谈依旧在继续,话题不变,旨在如何搭救刘悝。
显然,若是下狱审判,绝对不能让段颎审理,历朝历代的大狱不都一样,只要主审官员想把案子办成铁案,总有法子让被审者认罪。
当务之急是让皇帝改变心意,虽然朝廷明旨已经发出,但纵使不能改变段颎参与审理的结果,也不能让审判成为其一言堂。
众人思索之际,韩靖突然对伏泉问道:“忠来前听闻,小郎君为雒阳治瘟郎乎?”
伏泉不解韩靖为何提及此话,但还是回道:“小子无知,懵懂之间献了防治之策,未想竟成名也。”
话语刚落,便听韩靖言道:“如此看来,解救大王之事应是落在小郎君身上了。”
第二十章 人情
韩靖的话来的突然,伏泉问得也快,还未细想其中深意,便听他语锋回转,竟然说了伏泉能救刘悝,让众人脸色皆惊。
刘华适时问道:“不知先生此言何意?檀奴年幼,怎能解救王叔?”
“以公主看来,此时局势还有谁人可劝陛下更改旨意?”
“陛下所信之人,除太后、寺人,以及朝堂寥寥诸公而已,可如今寺人已被王甫掌握,郑、董二位常侍皆受牵连,唯有太后与几位亲信臣子可言。”
“然也,余来雒阳后已寻好门路,打通太后关节,永乐宫里业以回应相机可助,以太后与陛下喜财守诺习性,时机一到必会相助。”
太后乃是皇帝刘宏生母董氏,生性喜财,刘宏未掌权时,便爱聚财,卖官求货,收纳金钱,不过信誉颇佳。此时居于永乐宫中,因桓帝窦太后已死,宫里也只剩这位本无皇后命相的太后而已。
“既如此,解救王叔之事怎却落在檀奴身上?”
“公主稍待,请听忠言,太后于此事必不会轻易出口解救大王,毕竟事涉谋逆,若太后妄言恐危及自身,需知天家无情,纵其为陛下生母,亦难保全。此时,能进言者唯有朝堂诸公,而诸公中大鸿胪袁隗态度明确,朝堂士人多会因其颜面不参与此事,唯有寥寥几人,这其中三公皆能所言,而能让三公出面者唯有小郎君尔。”
“为何?”
“无它,人情耳。”
“人情?”众人尽皆疑惑。
韩靖道:“若无郎君治瘟之功,恐三公皆会因瘟疫蔓延雒阳而罢免,故三公皆欠郎君人情。倘若此时,三公进言陛下,只段颎一人审理恐失公允,朝廷应选拔多人主审,再有太后从旁劝导,陛下必会追加成命,解救大王一事必成矣。”
一语道尽,众人皆醒,心道刘悝派此人孤身入京,定是早已知晓他极有能力。随后,伏泉拜别诸位尊长,喊上亲信家仆,按韩靖指点直奔三公府上。
人情债乃是自古以来世间最难还的债,虽然伏泉知道即使自己并未献策,他们历史上也未必会被罢免,只是古人哪像他这穿越之人,预知未来。此时三公并未因禳灾而被罢免,此间人情全已间接欠在献出防治瘟疫之策的伏泉身上,纵然他们想抵赖也是赖不掉的。
马车缓缓行驶,周围几个健仆围着,车前坐着于忠,因其年幼,伏泉本想让他与自己同坐,但其却以主仆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