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戚-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变冷,本来按理来说,宋后此言可是有大不敬之嫌,是要治罪的,不过刘宏没有责怪,甚至董后、王美人也没有,因为她说的是事实,同样也是他们今日齐齐来到刘宏病榻前的目的,他们不是要让刘宏在这里嘱托空口白话的,他们要的是自保。
董太后随后开口道:“皇帝,吾与皇后皆不想为窦太后,汝好自为之!”
话语里,带着浓浓的警告,若是旁人这般威胁刘宏,真是有些找死了,但是董后这么说,却无人敢指责,甚至她的话对于刘宏而言,也是一种命令。
当然,董太后话里也是充满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她把自己比喻窦太后,就是一种暗示,而窦太后,自然就是当初帮助刘宏即位的窦皇后。
先帝威宗孝桓皇帝驾崩时无子嗣,窦皇后与其父大将军窦武,在太傅陈蕃等党人朝臣的支持下,迎立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刘宏为帝,窦皇后称太后,临朝听政。因大将军窦武欲与士人联手诛杀奸阉,事泄反被阉人借张奂之手杀死,窦太后被迫搬出嘉德殿,移居南宫云台。第二年,刘宏将生母董氏迎入宫中,上尊号曰孝仁皇后,让她搬进嘉德殿与他一起居住。
刘宏一生荒唐,劣迹斑斑,但在为人子方面,无可挑剔,堪为孝子。大汉就是这样,以孝治国,你什么错事都可以做,惟独不能做逆子,否则你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现在,董太后把自己比作窦太后,也是预见现在局势,何进身为大将军,掌握京师重兵,一旦刘宏驾崩,何氏若是矫诏,废太子立“史侯”,宫闱朝堂必将是何家天下,而董太后因为伏泉之故,这一世素来和宋、伏两家亲善,到时候也必将成为何氏铲除政敌的人选,所以他不得不防,这才有今日她和宋后,带着王美人和刘崇、刘协来找刘宏的原因,她们可不是来做祝愿刘宏早日康复的无用功的,而是来逼宫的。
见到董太后如此坚定的站在自己一方,皇后宋氏心中,也是安稳,她知道,昔日伏泉要求宋、伏两家多和董太后亲善,送了不菲钱财的效果终于出现,在明白何氏威胁时,这位董太后毫不犹豫的选择帮助他们了。
在此之前,伏泉便已书信宋后,希望宋后帮他安排领兵进京的理由,他可是知道,那西园禁军可不是完全靠得住的,不少人恐怕现在早就倒戈何氏了,真想靠他们保证刘崇安全即位,实在不太可靠。
“可是……蹇硕手中尚有精兵八千,由其等护卫宫门,必可令宵小不敢轻举妄动。”刘宏迟疑道,早先他就得到董太后的暗示,但一直没有答应,因为她的要求实在太高,竟然要让伏泉调兵入京,要知道掉外兵入京,而且是伏泉这等当朝有战功、有资历,又年轻,门生故吏众多的名将,岂不是又会出现一个专权者?
蹇硕此时候立刘宏一边,他虽是阉人,身高却有近八尺,虎背熊腰,五官刚毅,一身戎装,英姿不凡,不相知者,必会以为他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也正是因为这般相貌,他才能在众小黄门中,被刘宏点出,担任西园八校尉的上军校尉。
本来依照刘宏意思,张让、赵忠这些有资历的大宦官才是保证刘崇即位的首选,只是他们和何氏走的太近,逼得刘宏必须选择可靠的新人,这样背景低,资历若的蹇硕变成了刘宏的首选,此刻蹇硕眼圈通红,神情凄苦,显然对于这位对他极好的皇帝,如今重病,感到极其哀伤。
“西园诸军?陛下莫非真以为有八千忠心兵士乎?恐怕便是蹇校尉,亦不敢如此说。”宋后冷冷道:“陛下无非是怕伏氏专权,然陛下不知,伏氏掌权,天下终是崇儿所有,可若何氏掌权,这天下就将为何氏与党人所掌,其后如何,陛下不知乎?”
宋后这话又是大逆不道之极,但是对于刘宏而言,却是醍醐灌顶,的确,他只想平稳过渡政权,不让自己的孩子经历他即位时的困境,然而事实却是告诉他没可能这样。
眼看蹇硕被宋后所问后,将脸低下,不敢看自己,刘宏便知道宋后说的是真的,西园八校尉麾下的八千军,蹇硕终是无法全部掌控,即使他去岁建立就是想要架空其他人,只给蹇硕一人军权,然而,那些党人终究不是省油的灯。
想想也是,蹇硕这本来就是传旨的小黄门,无非有一副武勇的样貌,最出名的就是以前那党人曹操打了他叔父而已,可就是这样,蹇硕都不敢对曹操如何,由他掌兵,能把那些兵卒掌控吗?更何况,自朝廷平定太平道以来,刘宏为了制衡在诸般平乱中,重新起势的党人,无端给没有战功宦官加封爵位,而有战功的人则各种削弱,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就让得不少兵将对宦官厌恶,对他这个皇帝深恨,如此,也不指望有多少人会安心在蹇硕手下了。
而且论及这等手段,蹇硕这小黄门连张让、赵忠都比不过,如何能比得过那些在诸般政治争斗里,依旧生存的党人呢?
可恨,老天爷为什么不给他刘宏多一点时间,只要他能把西园禁军彻底掌控,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渐收回何氏的权利,待到何氏兵权已无,便可以发动新一轮的政治争斗,比如找到其他理由,再来一次“党锢”,那样的话,等到他将朝中的政治投机者全部铲除,就可以为崇儿留下一个好的政局继承了。
对于刘崇,其实刘宏说不上太多喜爱,但是他背后有着伏氏、宋氏这些保皇势力,也就注定刘宏选择了。幼年登基的他,从小就明白国无长君的危险,虽然他自己就是年幼即位,但他可不想他的继承者经历这些。
本来,如果何氏没有党人支持的话,刘宏不介意选择“史侯”即位,可是何氏和他最讨厌的党人勾结太深了,完全触及到了刘宏的逆鳞,党人结党营私,朝堂为其掌控,最终的结果便是皇权对他们再无制衡,这是每个皇帝都不愿看到的。
专权的“粱冀”并不可怕,他就算弑君,可却不敢篡位,因为他在天下名声很差,一旦篡位,那便是天下群起而讨之。可是,专权的“王莽”可就可怕了,虽然他在暴露野心前,可能并未有任何弑君谋逆的行为,但谁知道他最后会不会篡位,毕竟在士林之中有名望的人,就算篡位,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年以清君侧,诛阉宦为名,起兵的窦武其实就是翻版的王莽而已,而他和王莽不同的地方,却是王莽没有宦官制衡而已,否则说不定汉家早就换天了。
看来,自己是该做选择了,否则,迟则生变。自己是大汉国皇帝,他们不敢像杀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那般敢起兵杀死自己,却能够使自己不明不白的死去,比如“暴毙”“恶疾”,毕竟张让、赵忠等人可是在实力不小,然后让“史侯”刘辩登基……
算了,便满足自己母亲和妻子的要求吧,伏泉就算日后再专权,可以他在党人之中的声望,最终也只是一个天下都厌恶的“粱冀”而已,危害不了大汉江山,可是和党人关系密切的何进,让他掌权,必有大祸……
“蹇硕,传旨,诏阳都侯、凉州刺史泉,公忠体国,屡立大功,迁骠骑将军,凉州牧,令其带兵入京觐见。”
最终,刘宏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了骠骑将军的职务,那伏泉便可以和何进抗争了,至于结果如何,就看造化了,他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但愿大汉不会再出一个“王莽”吧!
第六百四十四章 调外兵入京
封赏伏泉的旨意一经传出,当即便令雒阳城内哗然,不说伏泉将被封骠骑将军,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可以和大将军何进平起平坐了,就是另外给他的凉州牧一职,也是大汉如今自交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幽州牧刘虞之后第四个大汉的州牧任命,不得不说其受陛下宠信,同样也让不少人因此而坐立不安。
大将军府内,随着旨意由快马传出京师,何进在府内也知道情况,连忙召集来麾下心腹,如袁绍等人议事。
“诸位,陛下所为,情势危急,当何如?”等到众人聚集,何进也不绕弯子,直接问话道,话语里,明显焦急不已。
此刻的何进,心里已经乱了分寸,实在是他不敢想象伏泉带兵入京,和他平起平坐后,他如何去帮自己外甥争皇位。
本来,按照他们想法,伏泉在外也好,就算皇帝不愿意按照他们意愿行事,但他们只要让伏泉在外,到时候一旦皇帝驾崩,便可以动用大将军的权利,带着南北军逼宫,那时废太子,立史侯,根本不会是难事。
毕竟,雒阳之中,只有那掌兵不久的蹇硕,会给他们造成麻烦,但也没什么,因为西园八千精锐,早被他们分化瓦解了不少,甚至一些人都成为了蹇硕的心腹,就这样的一个手段不高的阉宦之辈,如何能是他们的对手?
然而,如果伏泉带兵入京,那么一切变数就大了,就算他刚刚担任骠骑将军一职,在京师总管的兵马没何进这个大将军多,但谁敢小巧伏泉这个屡立战功的少年名将,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此举是为了保证皇太子刘崇安稳即位,以伏氏和宋氏的关系,绝对不会让刘崇即位出现什么闪失的。
却说何进话落,堂下大将军府众属吏皆面面相觑,而后统一望向在何进身旁一人,那人正是如今的党人领袖,“天下楷模”袁绍袁本初。他虽然在职位上,只是大将军府的一介掾吏,但是对于大将军府的大多数党人士人而言,某种程度,袁绍比何进更值得他们效忠。
感受到众人目光,袁绍随即起身,向何进行礼道:“启禀大将军,此时局势,当行险也!”
何进连忙问道:“如何行之?”
“复窦公、陈公前事,尽起南北诸军,入宫以清君侧之名,尽灭陛下宫闱之恶人,并废太子,立史侯!”
这话一出,满堂中人皆露异色,实在是袁绍提出这谋划太早了,他们一直想这么做,但明显不该是这个时候去做。袁绍话里,所谓窦公、陈公者,自然指的是窦武和陈,而蕃宫闱之恶人,自然是阉宦无疑。
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恨宦官久矣,但都没想过这时候就起兵,实在是太早了,现在皇帝刘宏还没彻底驾崩,如果被他察觉,那形势可就不妙,没人会低估这位登基以来,就一直重用宦官坚决实行先帝桓帝留下的来的“党锢”政策的皇帝的手段。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皇帝和宦官事先没发现,可等到他们起兵,若是一开始就能攻入宫门那还好,可如果攻不进宫门,等到皇帝和宦官反应过来,他们的下场就只能和当时的窦武、陈蕃一样,因为出兵名义被揭穿,兵卒服从大汉皇帝和宦官之命,彻底倒戈,最终事败,族毁身死。
“本初此言差矣,如今局势,如此才将前功尽弃,陛下在,此计非得万一,切不可行之。”何进自然也看得明白,他知道这事风险很高,很容易重蹈覆辙,所以立即回绝。当然,他也没把话说死了,如果真的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何进为了权利,为了“史侯”刘辩登基,为了何家的富贵,肯定会不介意行险的,不过很明显,现在还没到他必须要这样选择的地步了。
见何进一口回绝,袁绍并未有不满之色,反而回道:“大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是伏泉进京,到时恐怕大将军能调京师一半兵马,便为幸事矣!”
“可……可若举兵,雒阳兵士若如窦公、陈公之兵,当何如?”何进脸色一变,他明白袁绍担忧,的确,伏泉进京,这雒阳兵卒会有多少人舍弃他这个大将军,去投靠明显最有希望即位的太子刘崇的表哥伏泉,用屁股想也都知道,到时候若是他们再起事,可就真的黄花菜都凉了。
如此说来,现在对于何进,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左右为难。他不介意麾下这些掾吏要把皇宫里的宦官杀光,只要能让“史侯”刘辩即位,能让何氏荣华富贵,能让他何进成为大汉独掌中枢的权臣变行。
眼看何进脸色,袁绍心中冷冷一笑,而后行礼道:“大将军所担忧无非是京师兵马不忠,然若兵马尽数效忠将军,何复窦公、陈公前事?”
闻言,何进疑惑道:“本初所言何意?”
袁绍回道:“大将军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清扫君侧,尽诛阉竖,拥立‘史侯’,以定天下。”
话音落下,何进属吏陈琳连忙脸色大惊出列阻止道:“不可!自古外兵入京,多有祸事,外将若忠心汉室尚好,若有异心,则恐其临犯京阙,为祸天下。何况王文祖之事,近在眼前,若招外兵,事必宣露,吾料此事必败,那时,大将军如何自处?如此行事,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陈琳的话有理有据,顿时令在场众人侧目,不过,他们并不是说没看出袁绍提议放外兵入京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只是因为袁绍的身份,他们没有出言反驳而已,因为熟知袁绍的他们,也不明白这位党人领袖,到底在想着什么。当然,也并不是说真的没人看出袁绍要干什么,只是有的人看出来却根本没说,比如何颙、许攸这些袁绍的心腹。
至于陈琳所言,最关键便是现在的局势,如果何进这么大张旗鼓的招兵入京,那他视现在还在皇宫中疗养的皇帝于何物?某种程度上来说,何进这么做就真的和去岁冀州刺史王芬王文祖谋反的事情如初一辙了,需知皇帝未死,何进这般掉外兵入京,一旦稍有差错,消息泄露,岂不是将把柄授予他人,到时候真有功亏一篑的可能。
然而,旁人或许碍于袁绍在党人中的身份地位,不敢直言,但是陈留却不同,而他这话,也让出言的袁绍脸色一变,只是善于隐忍的他藏在心里,并未表露出来而已。
不过,袁绍不表露,但并不代表他会容忍别人破坏他的计划,只见,袁绍回道:“非常之事,必以非常之法行之!大将军此时若将大好局势,拱手让人,日后伏泉掌权,吾等尚可留于朝中,为朝中干臣,而将军何处?敢问大将军,愿如此乎?”
大堂内顿时安静无比,袁绍这话如同逼宫,在场多数人虽然没觉得事情已经到了如此鱼死网破的地步,但是袁绍既然作为党人领袖,这般行事,必定有其原因,而且又因其身份地位,所以都没有出言劝阻。
何进也是被袁绍这么一激,当下可能也预感到了最坏的情况,或许也是明白伏泉入京的可怕,便不再迟疑道:“便依本初之计。”
“大将军英明!”
“大将军英明!”
“大将军英明!”
……
得到肯定回复,袁绍当即率先喊道,在他说完之后,在场其他党人见此,也纷纷出列附和,虽然他们不懂袁绍的意思,但出于信任,自然也是毫不犹豫的附和袁绍。
之后,众人便开始商量调兵人选,因为想到伏泉自从出仕以来,屡立战功,军中门生故吏很多,一旦其号令发兵,再有皇太子刘崇的正统名义,到时必然从者如云,所以此番招兵入京必然有两点要求,一是值得信任,二是要其麾下兵马忠心而且要多。
因此,在讨论一番后,众人决定分两步进行,其一,先暗差信使,向如并州刺史丁原、豫州刺史黄琬、西河郡守董卓等人送入私信,以大将军之名,令其等携亲兵,快速入精;其二,便是让何进亲信如吕布、张扬等人,各自回乡募兵,然后带兵回京助其谋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