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仅如此,赵丹更从情报之中得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
如今的南阳郡和南郡之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楚人叛乱,而且这些叛乱就好像星星之火,慢慢有了要在秦国东南两郡蔓延开来的趋势。
要知道秦国东南两郡曾经长时间是楚国的故土,南郡所在的江汉平原更是楚国赖以发家并经营了数百年、建立了郢都和鄢都两座都城的大本营所在。
南郡的楚人,绝对是最正宗的楚人,没有之一!
秦国人只不过占领了南阳郡三十年,占领了南郡十八年,这些时间虽然足够巩固秦国在这两郡之地的统治,但是却根本无法收服这两郡之中楚国子民的民心。
在二十六年前楚怀王被秦王稷害得客死咸阳异乡的时候,楚国名士南公就曾经满怀愤恨的说出过一句青史留名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本质上是一句“你给我等着瞧,以后我肯定弄死你!”这样的场面话···
但是这并不影响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有的楚国人、尤其是在东南两郡之中的楚人在心中对秦国的刻骨仇恨!
要知道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法家主导的秦国就以法律严苛而著称于世,而在南阳郡和南郡这样的新占领土之中,秦国更是实行了比关中本土还要更加严厉的恐怖统治,让楚国故民们敢怒而不敢言。
但现在,伴随着楚国大军隆隆开入南阳郡之中,整个秦国东南两郡的楚国故民们,终于开始觉醒,终于开始反抗了!
他们不想再当秦国人了,他们想再次成为楚国的一份子,成为一个光荣的楚人!
从这份情报之中判断,一旦战事继续朝着往秦国不利的方向进行的话,那么未来秦国东南两郡之中的叛乱规模一定会不停的扩大。
赵丹放下手中的情报,心中那叫一个舒服啊。
随着宛城的陷落,秦国在东南方面的战局更加的被动了。
但此时此刻,秦国的六十万主力部队却还在数百里之外的太行山之中和赵军四十五万大军对峙,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去抵挡楚国人的攻击!
如果秦国人不想要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人一刀刀把南阳郡和南郡通通割下来的话,秦国在长平方向就必须要采取行动。
否则的话,再拖两个月,冬天就要来了。
冬天一来,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万一在冬天之前的这两个月里楚国人已经把南郡和南阳郡打下来(虽然这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那么楚国人就有了整整一个冬天去消化这两个郡的土地了。
这对于秦国来说可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旦那种情况发生,那么明年春天出现在秦国人面前的要么是一个正在不停回血的楚国,要么就干脆是一个已经满血复活的南天霸楚国!
一个曾经和中原高富帅晋国干了两百年,把晋国活活拖垮的楚国,一个在颠峰时期可以动用整整五十万大军和秦国干上一场蓝田之战的超级楚国!
赵丹就不信,秦国人会对这样的情况无动于衷!
已经僵持了大半年的长平之战,必将马上迎来重大转折!而且赵丹断定,这转折一定对赵国有利!
现在赵丹就是巴不得楚国人继续打,打得秦国人越痛越好,只要楚国在秦国背后捅刀子捅得越狠,那么正面战场上的赵国才越有机会!
赵丹想了一会,用手在这份情报之中点了几下,突然开口道:“繆卿,速速派人将这份情报送往长平廉颇大将军手中,同时告诉他,在没有寡人的命令之前,严禁长平一线擅自出击!”
繆贤闻言忍不住一怔,要知道这还是几个月以来,赵丹第一次对前线发出如此明确的具体指示。
在这之前,赵丹都是放手给前线的总指挥去自由发挥的。
事实上在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中,那位赵孝成王无论是在前期起用廉颇还是后期任命赵括,都从来没有干涉过这两位大将的具体指挥作战。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点上那位赵孝成王做得其实是无可挑剔的。
作为整个国家的统帅,随便插手前线战局,这可是大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希特勒,以及建国战争中的那位“运输大队长”,那都是最高统帅瞎指挥导致彻底失败的反面例子。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所以赵丹的这个命令,当然是有理由的。
依照赵丹的猜想以及赵国高层这些天来的讨论,在魏燕两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长平一线继续拖下去之后秦国人的选择只有两个,那就是攻击或者撤退。
如果秦国大举进攻的话,赵丹对于廉颇的防守还是很有信心的。
白起固然是战神,但是白起不是神!
单单是打这种双方高墙壁垒的拉锯战,赵丹觉得廉颇是绝对没问题的。白起既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坦克机枪,拿什么来突破赵国固若金汤的长平防线?
白起更擅长和喜欢的是运动战和围歼战,这从白起的历次战例之中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否则的话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白起就不会故意把赵括给引诱出来,然后再来一个反包围。
所以赵丹害怕的不是白起来攻击赵军,而是害怕白起到时候搞一个以退为进,用撤退作为烟雾弹把廉颇也骗出来,再重演一遍历史上的那一次长平之战!
一旦历史上的长平之战重演一遍,那么赵国青壮死绝,无论楚国那边取得多大的战果,将来撑死了也就是秦楚争霸,没赵国什么事了。
从头到尾,赵丹就没有打算过在长平和秦国人来一场旷世大战做殊死一决,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国的人口不够。
如今的赵国人口大约在三百万左右,而秦国在拥有了巴蜀、关中、河西以及汉阳四大平原之后,现在至少有五百万,甚至有可能达到六百万的人口!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以1比1。5的比例去和秦国拼消耗,赵国都耗不过秦国。
而且如今的华夏大地可不是仅仅只有秦赵两国而已,其他五国巴不得秦赵两国两败俱伤好趁机捡便宜呢。
所以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大战,是赵丹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从穿越到现在,赵丹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底线是至少保住北上党,如果可以的话逼退秦国人,吞掉整个上党郡。只要达成这个目标,那么对于赵国来说,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玩什么不好去和白起比打仗?找死!
所以长平一线的赵军绝对不能主动出击,直到赵国能够确认秦军确实是撤走了主力为止。
只要安安稳稳的拿下上党郡并且不消耗太多的兵力,这就已经圆满达成赵丹的目标了。
至于白起嘛···
单单从历史上来说,廉颇是在战场上输给秦国人的吗?并没有。李牧是在战场上输给秦国人的吗?也没有。
既然历史上的秦国人并没有在战场上真正的打败过廉颇和李牧,那么赵丹为什么非得要在战场上打败白起呢?
就说历史上的后世吧,有人说过秦国用离间计让赵王夺走廉颇和李牧军权的方法很卑鄙吗?并没有。
人们说的是什么?人们说的是“哇,赵王好脑残啊,这都中计!”说的是“哇,秦国好厉害啊,这都骗到赵国了!”
归根结底,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成王败寇的世界,人们永远不会去苛责胜利者的卑鄙,只会声讨失败者的愚蠢!
只要你赢了,没人在乎你是用什么办法赢的,因为会有无数人用无数种方法为你的胜利洗地!
所以赵丹为什么要傻乎乎的在白起最擅长的领域(战场)和白起对抗呢?穿越并不代表着全知全能,赵丹一个两辈子都没有上过战场,论读过兵书数量甚至都不如赵括的家伙去和白起在战场刚正面?
是不是傻?
肯定要扬长避短嘛!
说实话,只要不是在战场上的话,那么赵丹能够用来对付这位秦国战神的方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第六十九章 剧辛
就在楚国人攻克宛城的好消息传回邯郸的第二天,赵丹在龙台正殿接见了从燕国归来的庞煖。
庞煖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之色,很显然这一路风尘仆仆对于这位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来说是一次相当不轻松的旅程。
事实上庞煖在离开燕国下都武阳城之后,几乎是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回了邯郸。
一见到赵丹,庞煖就立刻迫不及待的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臣观那燕王根本无心与我赵国和平相处,或不日便即出兵攻伐我赵国,大王须得警惕燕人!”
赵丹听了庞煖的汇报之后并没有多少波动,只是笑了一笑,道:“此事寡人已知之,庞卿不必焦急。对了,这位是——”赵丹将目光投向了庞煖的身后。
而且庞煖并不是自己回来的,在庞煖的身边还跟随着一名同样颇有气度、年纪看上去和庞煖相差不多的老者。
这名老者在见到赵丹后便恭恭敬敬的行礼:“剧辛见过大王。”
虽然在见到剧辛进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剧辛自报名号的时候,一丝笑容还是不由自主的从赵丹的嘴角浮现了出来,同时有关剧辛的资料也开始在赵丹的脑海中出现。
剧辛,赵国人,诸子百家之中的兵家学者,著有《剧子》一书,赵武灵王时期曾在赵国为官,后因沙丘宫变出走燕国,被一代明君燕昭王重用,和昌国君乐毅等人一起辅佐燕昭王,开创了那二十多年前强绝一时的燕国盛世。
燕昭王之子燕惠王即位之后,乐毅兵权被夺,剧辛因为替乐毅说话而同样遭到猜忌,不得不辞官隐居于燕国至今。
这么一个人才,现在总算是回到赵国来了!
虽然说赵丹交给了庞煖这个任务,但其实赵丹心中对于庞煖能否劝说剧辛重新出山帮助赵国也没有什么底。
毕竟从这份履历来看,剧辛辞官之后宁可在燕国隐居也不回归祖国赵国,就说明剧辛这个人对燕国是很有感情的。
在赵丹的记忆之中,这剧辛还要被燕国国君们晾上好些年,然后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出山帮助燕王喜,率燕国大军征讨赵国,然后再被临危受命的庞煖率赵军击败,剧辛本人也死于老友庞煖之手···
当然了,既然剧辛已经出现在了赵国的龙台之中,那么他和庞煖之间老友相残的可能性应该是没有了。
毕竟赵丹是派庞煖去召剧辛回赵国来当官的,如果剧辛不愿意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出现在赵丹的面前了。
于是赵丹微笑道:“剧子不必多礼,寡人得剧子之助,乃寡人之福,赵国之福也!”
虽然说从历史战绩来看,这位剧辛比起庞煖来显然是要差上一些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剧辛的确也是一名大才的事实,所以剧辛愿意回归赵国为官,赵丹还是很高兴的。
反正赵国现在也不缺能够打仗的人,廉颇,乐乘,庞煖这三个基本上每一个都能都独当一面,再加上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的李牧,以及磨练磨练说不定也能够练出来的赵括,二三十年内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赵丹之所以把剧辛招回来,主要还是看重了剧辛的另外两个身份——兵家学者,以及曾经的赵国重臣!
学者代表着什么?当然就代表着知识!
知识可是个好东西啊,也是赵丹对于剧辛所最看重的一方面。
赵丹的某些规划,可就要落在这位剧辛身上了。
于是赵丹立刻就笑吟吟的开口了:“寡人曾闻,剧子多年来隐居燕国潜心著书,不知可否使寡人一观?”
赵丹这就是想要看看剧辛所写的那本《剧子》了。
《剧子》这本书,在后世已经失传了,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事实上像《剧子》这样早已失传的书,在后世的华夏一点也不少见。
这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的这些作者大家们一个个都把自己的理论著作当成绝世秘籍,宁愿带到坟墓里也不轻易传给外人,导致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理论和著作也就慢慢的散佚最终消失了。
这绝对是华夏文化的损失。
但是虽然作者们都很重视自己的理论和知识,可是在赵丹这样的君王面前,他们却是不会藏私的。
战国时候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本质上来说就是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治国思想,并希望得到君王们的采用,著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流传,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在得到君王赏识的时候献书给君王。
毕竟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你不在国君面前把自己的才艺和知识展示出来,谁知道你到底是真牛还是吹牛?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兵圣”孙武,就是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引荐下献《孙子兵法》十三篇给吴王阖闾,由此得到了阖闾的重用成为了吴国军队的主帅,这才有了之后孙武率吴军以少胜多大破楚军攻占郢都,险些灭亡楚国的辉煌功绩。
所以赵丹的这个要求一提出来,剧辛便躬身道:“大王有命,臣自无不从。”
片刻之后,几名侍卫就搬着一大堆竹简,从殿外来到了赵丹的面前,将这些竹简放到了赵丹面前。
虽然这时候已经有了帛书,但是帛书是一种非常珍惜而昂贵的书写材料,即便是赵丹这样的赵国君王也只会在书写密信以及机密情报的时候用得上,平时的奏折和文件基本上还是以竹简为主。
连赵丹这样的身份都消耗不起,剧辛这样的在野之人就更不可能用帛书来当写作材料了。
剧辛指着这上百斤竹简对着赵丹道:“大王,此便是臣近些年隐居之时所著之书了。”
赵丹点了点头,从最上方拿起了一份竹简,开始阅读起这本《剧子》。
看了一会之后,赵丹就发现剧辛的这本《剧子》之中其实也并不只是单纯的讲述军事,其中还蕴含了不少内政、治国乃至做人的道理。
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比如说“商场如战场”,又比如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且《孙子兵法》在后世可是许多大商人们的案头必备读物的呢。
总的来说赵丹看了一会之后感想就四个字——不明觉厉。
但是这本《剧子》赵丹也没有看太久,毕竟这几十上百斤的竹简得看到什么时候去了,总不能一直把人晾在这里吧。
赵丹很快就合上了手中的竹简,笑着对剧辛道:“剧子所言,果真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令寡人犹如拨云见日,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就是要给剧辛戴高帽了,特么才看了点开头就能懂这书写啥了?不科学!
不过···反正戴戴高帽也不要钱,张张嘴就能够收拢人心的事情,无本万利,何乐而不为呢。
剧辛听了也是露出了激动的神情,赶忙再次行礼,恭敬道:“剧辛何德何能,大王谬赞也。”
作为曾经也是在燕国政坛上指点江山的人,像赵丹刚才那样的高帽子话,剧辛其实早就听多了。
但是同样的话,从赵丹的嘴里说出来,那还真就和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不一样!
赵丹是谁?那可是如今天下第二强国的国君,是整个天下唯一一个能和秦王稷掰手腕,甚至有可能把秦王稷从那该死的天下第一宝座拉下来的王者!
到了赵丹这个地位,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