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于是在赵丹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赵胜很快就接上了腔。
“若燕王晏驾,则大王欲要立哪位公子为新燕王?”
赵丹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对于赵国和赵丹来说,立谁为燕王,那当然不是看这个燕国公子的能力足不足以治理燕国让燕国更加强盛,而是看这个燕国公子当大王符合不符合赵国的利益。
这样的人选,赵丹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赵丹咳嗽一声,开口道:“寡人欲要立公子轲为王。”
“公子轲?”众位赵国大臣听了脸上都露出了茫然的神色,显然对于这位燕国公子颇为陌生。
过了几秒钟之后,虞信突然一拍大腿,道:“大王,臣曾闻燕后前阵子得过继一子,年纪不过二岁,莫非此子便是这公子轲?”
虞信此言一出,在场的赵国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
赵丹看着虞信一眼,微笑点头:“不错,正是此子!”
这个计划并不是赵丹临时起意的。
事实上就连燕后过继公子轲为子的计划,也是赵丹在让庞煖上一次出使燕国时带给燕后的那封密信之中所写的。
当时的赵丹就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位谥号为“燕武成王”的燕王,其寿命已经是时日无多了。
只要这燕王一死,公子轲继位,两岁的公子轲显然不可能处理政务,那么赵丹的同胞姊妹、公子轲名义上的母亲燕后就理所当然的会临朝摄政。
考虑到公子轲和燕后孤儿寡母的处境,至少在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这对母子都必须要牢牢的依靠赵国这个娘家。
如此一来的话,赵丹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赵国主力西进南下,而不必担忧燕国还像历史上一样时不时的跳出来在背后捅赵国一刀了。
历史上的战国末期,燕国就是好像吃错药一样疯狂的背刺赵国,屡败屡战死不悔改,导致赵国名将李牧始终被牵制在北方,无力顾及中原战事。
否则的话一旦解放李牧南下,以李牧面对秦军全胜的战绩来看,说不定还真就有逆天改命的希望,至少给赵国续个几年命不成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固然历史上后来的两代燕王都是昏君,但是赵丹更希望的还是一个能够和赵国亲善,让赵国至少在干翻秦国之前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燕王。
公子轲和燕后这对孤儿寡母,正是赵丹所青睐并选中的最佳人选。
说起来这一招还是跟吕不韦学的呢,那华阳夫人能把赵异人过继当儿子,燕后当然也可以啊。
以史为镜嘛。
而且赵丹这说起来还真不算是趁燕后这个自家亲人之危,在历史上来说,燕武成王死后这位燕后就被软禁在深宫里,最终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郁郁而亡。
所以赵丹这一出仔细想想,其实还算是救了自己亲姊妹燕后一命呢。
其余赵国大臣看着赵丹这副模样,哪里不知道赵丹早就已经决定了?于是纷纷点头附和:“大王之见,甚善!”“便以那公子轲为王罢。”
在接二连三的事情之后,现在赵丹的威望几乎直追秦王稷,确实也很难有人敢反对了。
赵丹见大臣们纷纷同意,当下也不啰嗦,直接拍板:“既如此,那么繆卿立刻派人回复昌国君,转告寡人的命令,让其等到燕王晏驾之后,务必要第一时间护得燕后与公子轲之性命,若事有不逮,则将两母子送来赵国,寡人自会发兵,为公子轲讨回公道!”
“还有,命北方五郡先行集结一万兵马,中山郡再调集一万郡兵,屯兵两万于顾城之中,一旦事情有变,立刻进军燕国!”
“对了,那郑朱和苏代也不要闲着了,让他们都去寡人要他们去的地方!”
···
说了好几分钟之后,赵丹才终于说完了自己的命令,神清气爽的看着面前的大臣们:“都明白了?明白了就去干事吧!”
大臣们齐齐俯首,言语之间带着无比的恭敬:“喏!”
第二百六十一章 乐间传递的消息(第一更)
公元前259年12月10日,燕国下都,武阳城王宫。
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将大地映得一片银装素裹,武阳城的道路上行人几乎绝迹,偶尔有几辆经过的马车也纷纷拉上了布幔,以遮挡这来自冬天的风雪和刺骨的寒意。
燕国重臣昌国君乐间就坐在一辆马车之中,年轻的脸上满是凝重的神情,似乎是在担忧着什么,一直皱眉沉思着,完全没有要抬头看一看外面雪景的欲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燕王病危的消息已经从一开始只有燕国高层才知道的秘密,渐渐变成了在武阳城大街小巷之中流传的秘闻了。
如果不是因为今年的降雪来得比较早,基本上封住了武阳城和燕国其他城池之间来往的话,这个消息怕是早就已经传遍整个燕国乃至是整个华夏大地了。
形势对于乐间来说,非常的不妙。
就在刚刚,乐间受诏入宫,得到了一个让乐间非常不希望听到的消息。
躺在病床之上的燕王亲自在几名燕国重臣的面前发布了任命,乐间的死敌荣蚠成为了公孙**去之后的新任燕国相邦。
而荣蚠此人素来又和燕王最喜欢的儿子公子安交好,所以荣蚠被立为相邦,那么就代表着燕王准备在死后将位子传给公子安了。
以荣蚠和公子平之间的关系,等到公子安上位之后,那么荣蚠必定是大权在握。
荣蚠大权在握了,那乐间的乐子就大了。
刚才在宫中,病榻上的燕王其实仍旧把乐间当成了托孤重臣之一,还嘱咐荣蚠和乐间必定要和睦相处。
但乐间的心中非常的清楚,燕王的这种想法,只能用天真两个字来形容。
别看荣蚠和乐间刚才在燕王之中假装和解看上去一团和气,实际上以这些年来乐间和荣蚠之间的恩怨来说,到时候荣蚠能够放乐间一条活路那都是宽宏大量的了,斩尽杀绝才是荣蚠最希望对乐间和乐氏一族所做的事情。
如果乐间还想要保住自己乐氏一族在燕国的富贵和前途,那么就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就在乐间思考的时候,他所乘坐的马车已经晃晃悠悠的驶出了宫城。
但乐间的马车出宫后却并没有立刻回到武阳郭城之中,而是很快脱离了主路,沿着宫城绕了一大圈,确认了没有人跟踪之后缓缓的在一处偏僻的宫墙外停了下来。
乐间跳下了马车,在他面前的是一座看上去并不如何光鲜的木门,木门上和地面都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臭味。
这是燕国宫城之中每日用来运送粪便等污秽之物的后门。
在后门的旁边站立着一个人,从衣着打扮来看显然是一名宫廷侍卫小队长。
还没等乐间开口,这位小队长就直接说话了。
“吾乃邯郸之人。”
乐间一下子就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并且联想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说为什么燕后在那天晚上能够悄无声息的来到自己的帐篷之中。
那显然和面前这名小队长的掩护是离不开的。
乐间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邯郸处有来信了。”
小队长点了点头,道:“说的什么?”
乐间犹豫了一下。
小队长盯着乐间,沉声道:“如今望景台已被封锁,进出皆需搜身,密信已不可能,只有口头转告。”
乐间看了一眼小队长,下定了决心,然后开口道:“赵王有命,若大王晏驾后公子安继位,则让燕后和公子轲立刻出宫,逃往赵国。”
小队长犹豫了一下,随后说道:“此事吾虽可转告,但却难为之。”
乐间能够明白对方的难处,毕竟这位赵国间谍只不过是一个小队长,想要在被封锁的望景台之中带出燕后母子,以小队长这个身份来说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乐间一咬牙,从怀中掏出了一枚小小的令牌,塞到了对方的手中。
“汝可知将军厝?”
小队长道:“将军厝乃是宫廷侍卫副将,吾如何不知?”
乐间道:“待到大王晏驾之后,汝便持此令牌去找将军厝,他会助汝一臂之力。”
顿了一顿之后,乐间又道:“待到出宫之后,汝直接将燕后母子带来吾府上,吾自会安排她母子二人逃出武阳城。”
小队长看了一眼乐间,从乐间的手中接过了令牌,朝着乐间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消失在了门后。
乐间看着面前这扇再度紧闭的宫门,心中若有所思。
刚才那名小队长,不用说肯定是赵国胡衣卫的人。
没想到那位年轻的赵王丹,居然已经将麾下胡衣卫的触角伸到了燕国的王宫之中了。
连戒备森严的燕国王宫之中都有了胡衣卫的身影,那么乐间自己的身边和府邸之中,会不会也已经有了胡衣卫的人呢?
一想到这里,乐间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心中下定决心回去要好好查查自己的门客。
但马上乐间又把这样的想法取消了。
开什么玩笑,现在乐间和赵国可是站在一边的,怎么能够因为这点小事儿伤了和气呢?
毕竟这件事来说,乐间有求于赵国的成分要远远超过赵国有求于乐间。
一阵寒风吹来,带着许多雪花落在了乐间的脸上和身上,乐间下意识的紧了紧自己的大衣,转身走上了马车。
“速速回府!”
乐间的心中非常的清楚,如今荣蚠既然得势,那么肯定在大肆拉拢其他的燕国大臣,只要等到燕王一驾崩就会立刻发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乐间必须要小心翼翼,不出一点差错才行。
乐间能翻盘吗?至少他自己觉得是可以的,否则的话乐间也不会到现在还留在武阳之中,早就带着家属南下逃命去了。
在乐间看来,眼下的形势已经非常的清楚了。
燕后母子看上去似乎岌岌可危,但实际上这两母子却拥有着赵国这么一个霸主在后面支持,完全不需如今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的公子安和荣蚠。
从前不久爆发的那一场燕赵之战来看,乐间觉得一旦赵国肯发兵,那么王位基本上是没悬念的,肯定属于赵国支持的燕后母子。
所以乐间只要把燕后母子在燕王死后成功送到赵国的地盘之中去,这一份拥立的功劳就是实打实的了。
到时候公子轲继位燕后亲政,乐间就是燕国相邦的不二人选!
不知为何,在想到这里的时候,乐间的面前突然又浮现出了燕后那张年轻而美丽的面容,以及那副窈窕动人的身躯。
年轻的昌国君舔了舔嘴唇,突然有种口干舌燥的感觉。
这种感觉,和那一夜一般无二。
第二百六十二章 魏无忌的奇兵(第二更)
公元前259年的冬天,在平静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后,大陆上战火再起。
先是匈奴突然南下,然后秦齐两国合力攻楚,紧接着击败了匈奴的赵国立刻组织三晋联军西进伐秦,兵锋直指秦国河东郡。
一连串大事接连发生,让这个本该寒冷的冬天变得热闹非凡。
在魏国的首都大梁城西边是一处巨大无比的军营,八万集结起来的魏国大军前两天才刚刚从这里开拔,浩浩荡荡的西进,准备配合赵国大军对秦国的河东郡发起攻击,也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
但是潜藏在大梁城之中的各国密探们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目光所没有注意到的大梁城东边,一支规模并不算小的魏国军队也正在悄然集结。
这一天,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一身戎装,在几名魏国将军们和上千名魏国骑兵的簇拥下奔进了大营之中。
如果这一幕落在有心人的眼中,不免会觉得颇为奇怪。
魏无忌明明已经是拒绝了领兵出征秦国的要求,为何此时此刻又以这般军人的姿态出现在了大梁城外的东部军营之中呢?
事实上,在半个小时之前,魏无忌就是穿着这样的一身盔甲,入宫面见了如今的魏国国君魏王圉。
魏王圉看上去显然颇为忧虑,有些不太自信的看着魏无忌:“信陵君,此事当真能行?”
如果不明真相的人看到这副情形,还以为魏王圉担心的是三晋联军所在的河东地战场。
其实并不是。
魏无忌微微一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大王且放心,臣此次出征必定会将那陶郡攻下,使魏国再度复强于诸侯!”
没错,魏无忌之所以留在大梁城之中,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位信陵君在关键的时刻怯战了,而是因为魏无忌一开始的目标就不在秦国的河东郡之上,而是放在了秦国的陶郡之中!
陶郡,和如今魏国的大宋郡,方于郡同为原先宋国的领土。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趁着宋国内乱之际派遣大将韩聂攻灭宋国,将宋国纳入了齐国的领土之中。
随后一代英主燕昭王联合秦、魏、韩、赵四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五国伐齐,将齐国打得一蹶不振险些灭国,从霸主的位置跌落,并丧失了大量国土。
在五国伐齐这场大瓜分之中,魏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原先宋国的领土全部落入了魏国的手里,被魏国分为大宋郡、方与郡和陶郡。
随后没有分到任何土地的秦王稷大怒,先是发兵进攻赵国,在赵燕联军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之后转而进攻更弱的魏国,从魏国手中抢走宋国三郡之中最富庶的陶郡。
在那之后,陶郡就成为了时任秦国相邦魏冉的封地。
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魏冉接连对魏国和齐国用兵,将陶郡的领土慢慢扩大,如今的陶郡已经有了差不多当年宋国的一半领土面积那么大了。
这样的一块就在魏国眼皮子底下、并且曾经属于过魏国一段时间的富庶之地,无疑是让人垂涎三尺的。
就在赵丹派来使者,要求魏国出兵助战的时候,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便意识到一点——收复陶郡的机会来了。
众所周知,陶郡乃是秦国的一块飞地,从陶郡到秦国的宜阳,中间要经过魏国和韩国的领土,足足有几百里的路程,距离秦国的关中本土更是有千里之遥。
虽然说是飞地,但是在之前秦国尚且强盛并独霸天下的时候,魏国是根本不敢对这块飞地有什么企图的。
可现在形势不同了。
随着新霸主赵国的崛起,秦国先是在上党郡受挫,如今又将主力放在了南下和楚国争锋之上,对于陶郡这边的注意力不可避免的就减弱了。
根据魏无忌派人事先暗中收集的情报,如今陶郡之中也不过只有区区一万秦军,而且还散布在郡内诸城之中,对于魏国来说根本不足为虑,正是收复陶郡的最佳时机。
听完了魏无忌这么一番分析之后,魏王圉赞同的点头,但随后又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若秦军复来,该如何抵挡?”
打当然是可以打,但是打的前提是你得能守住,不然的话到时候秦国人再来把陶郡抢回去,那么魏国就是白白的损兵折将了。
魏无忌听到魏王圉的担忧之后露出了笑容:“大王切勿担心,如今秦国与赵国、楚国同时开战,若河东郡一战三晋联军得手,则秦国日后必定被赵国封锁于函谷关之后,欲东出一步而不得,又如何能够越过韩国来进攻魏国?”
魏王圉一听这话,终于放心了下来,又问道:“此次信陵君欲带多少兵马攻击陶郡?”
魏无忌道:“此次出兵,重在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