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瘾的。
而如今的郭斌,爵位很高,官职又极为紧要,最重要的是得天子的信重,又曾救过太子的性命,其政治前途是远大无量的。此时的郭斌,可谓钻石王老五了。然而,在享受这无限的荣光之时,他心中又何尝不是惴惴难安?
他努力挣命,努力往上爬,便是爬到最高点去,做了天下的共主,等死后也不过是化作一滩烂泥罢了,与死于荒村野店的张角和唐周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郭斌今日尤其感触良多,他不知道自己如此努力,是否真的有意义。
董杏儿何尝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若说在这个世界,最了解郭斌的,不是母亲刘氏,不是小弟郭嘉,甚至不是他的股肱之臣戏志才、赵云,乃至荀彧、徐庶、关羽、张飞、陈到、何曼,更不是袁绍、曹操、何进等人,而是自半年多前便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董杏儿。
可以说,自郭斌初次进京,他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有董杏儿的参与,起码是在身后一直陪伴着他。可以说,董杏儿全程参与了郭斌崛起的过程。身为女性的她,心思较戏志才、郭嘉等人更为细腻,而且她心中有对郭斌莫名的依赖和崇敬,她关注他。
因此,见到一直硬汉铁人一般的郭斌,此时竟是如此的彷徨和无助,她心中仿若被刀割一般难受。她知道,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为了治下的百姓,为了信任他的豪门士族,为了伏龙山庄中的老老少少,为了他手下的一干文臣武将。而且她也知道,郭斌的心很大,甚至她无法完全理解他心中所想。
她从小就被父亲逼着习武,学医,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不用习武了,可以潇洒恣意地行侠江湖。在她小小的心中,所谓的侠义,便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自从认识了郭斌,她逐渐知道,当初她所想的并不完全正确。
他所认为的侠,包括行侠江湖的恣意,更包括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甘心奉献的责任心。她知道,他常常夜不能寐,因此她经常夜里起来陪他。他曾跟她说过,他心中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自己的努力全是无用功,他也曾说过,一旦天下大乱,外族入侵,大汉民族便会陷入从所未有的窘境。
他所描述的异族屠戮汉人,如屠猪狗,将汉人当做两脚羊,肆意贩卖,使得她也很是惊惧。他也曾说过,他不理会什么民族融合,他要努力让汉人摆脱沦为异族奴隶的命运,他要带着人们走出去,他要去主动融合异族。随后他竟癫狂似地笑道:“哈哈,这样那些鼓吹异族入侵是民族融合的家伙就没的说了吧?”
虽然他所说的很多话她都不懂,但是就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她便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人,她从心底里崇拜他。每当看到或者听到他手下的人以一种极度崇拜的语气说到他的时候,她心中总是不由得甜丝丝的。她平日里的刁蛮和任性,何尝不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呢?
今天的他有点特别,竟然主动握住了她的手。要知道他虽然放旷豁达,真正的万人之上,是人上人,可内心是不太自信和摇摆不定的,他从来不曾有胆子主动握住她的手。虽然她知道他对自己有好感,可是却从来没有主动表露过。他的心中好像有着许多条条框框,当单独面对她的时候,他总是会莫名地陷入尴尬。这一点,与此时的男子完全不同。
此时的男子,将女人看做私人财产,从来不会在乎她们的感受,更不用说细心呵护和疼爱了。而他这种尴尬则是对她的尊重,是对女性的尊重。虽然相对于此时的大多数男性来说,显得有点扭扭捏捏,却让她的心中感到莫名地安稳。
董杏儿当然不知道,这是两千年后男多女少的现实情况和尊重他人的道德思想双重作用的结果。郭斌是个很传统的人,前世只谈过一次虎头蛇尾恋爱的他,觉得此生最刺激的事莫过于亲上女朋友嘴唇的一刻。可以想见,手速极快,手指灵活的他是怎样地孤单和寂寞,思想又是如何地保守而陈旧了。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郭斌,竟然是相信爱情的。他所憧憬的恋爱模式,竟然老套到:吃饭、逛街、看电影。他甚至愿意用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换取女神对自己的回眸一笑,因为这可能让他在半夜笑醒,他甚至可以一直意淫到女神为他生下了孩子,从此他们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重生之后的郭斌,的确改变了很多。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他变得自信了,他开始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虽然多数时候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甚至连说话的声音也大了许多。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可能极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自己并未完全融入这个世界。
正是因此,他方能以一种俯瞰的眼光来审视和观察这个世界,才能高屋建瓴地提出许多极富建设性的新观点、新方法,才能在面对许多这个时代的人上人的时候保持心理上的优越性,而避免自惭形秽。正是因此,才使他摆脱了宅男所特有的自卑心态,从而充满了自信,直到如今,他由内而外地发生了改变,使得自身的气质也有了极大变化。这可能就是许多小说上说的所谓“王八之气”吧?
然而,郭斌此时虽然气质大改,在面对极熟悉之人时心态却还是前世的那个穷屌丝,之前牵董杏儿的手是一时情难自禁,强鼓起来的勇气,此时再要他如此,怕是极难做到了。而此时为董杏儿牵马,却是自然而然,仿佛天生就该如此一般。
董杏儿心中泛起一丝甜蜜,听了郭斌的话,口中道:“斌哥哥,我不晓得那么多大道理,也不知道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是我晓得,我如今极是快活。当初爹爹离家半年多不见回转,我心里极是伤心郁闷。便自己骑了墨玉出来,说是为了找他,其实便是为了自己散散心罢了。我知道,他多半是因为什么事情耽搁了,以他的武功,天下间能够留下他的人恐怕极少的。”
董杏儿说这句话的时候,小脸上满是骄傲。顿了顿,看着在前面牵着马默默走路的郭斌,继续道:“直到我到了阳翟,遇到了大家,方知道人在这世上还有如此多的责任。”说着,掰起了指头,道:“有大丫和二蛋他们要学写字,我的卫生队也要学医,还要陪你这个大笨牛踏青。”说着自己也不由得咯咯笑了起来。
郭斌登时被她逗笑了,明明是她非要出来散心的。
可是董杏儿似乎就是具有这种能力一般,无论郭斌压力多大,心中多累,她都能使他完全放松下来。这让他想起前世某位影帝的获奖感言:“每次当我驾驶着太空船,飞到宇宙不知道哪个角落的时候,你总是有办法让我安全地回到地球。”
第一百六十一章 回营
郭斌与董杏儿两人说说笑笑,慢慢来到了大营附近,已与几波斥候打过招呼,郭斌便翻身上马,招呼董杏儿一同飞驰入营。全本小说网,HTTPS://。m;待安排她返回越骑营所在营垒,郭斌便往皇甫嵩帅帐奔去。营中不得纵马,否则郭斌早就直接策马前往了。
张角之死,兹事体大,直接关系到官军与黄巾军的力量对比,郭斌必须要及时报告给皇甫嵩。而且,他也提醒过褚燕了,要他劝降广宗城内的十五万黄巾军。否则张角已死,黄巾军群龙无首,指挥定然错乱。官军若再乘势攻城,则广宗城势必被顺势攻下,届时十五万黄巾军精锐死战,双方伤亡势必极为惨重。
历史上,皇甫嵩受命前来攻打广宗时,恰逢张角病死,起义军失其统帅,士气受挫。在此不利形势下,张梁继续率义军与皇甫嵩激战。黄巾军部众精勇,皇甫嵩围攻一月有余,仍不能胜,作战持续到十月,黄巾军因接连击败卢植、董卓,皇甫嵩也久攻不下而戒备松懈。皇甫嵩乘机于夜勒兵,鸡鸣出兵,突袭黄巾军阵地。黄巾军仓猝应战,大战至午,遂被击溃。张梁战死,3万人被杀,5万余人赴河而亡。皇甫嵩入广宗,悉虏义军家属,焚烧大批辎重,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这在《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十五万精锐黄巾士兵,竟然阵亡了八万人,其余或者逃散,或者被俘。这十五万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连东征西讨、败匈奴、破西羌的大汉官军主力都奈何不得他们,可见其战斗力之强。
然而,历史上这一战胜利的意义也是非同小可的。广宗之战是汉朝末年、三国前期具有重要转折性的战役之一,黄巾军的主力在此被消灭殆尽,虽然史料上记载并不详实,但可以看出,此役无疑是三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只看历史上长社之战和广宗之战两场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战役,皆为皇甫嵩指挥的,便可看出战后皇甫嵩在朝中的威望。他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功臣,使得东汉末年的和平时期又延长到了汉灵帝刘宏去世,也就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以今年是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计算,皇甫嵩将四百年大汉的基业延长了五年。而五年后的变乱,虽然看起来乱得很,实际上却是中央权力斗争的结果,外戚与文官阶层联合对抗宦官,才是其直接原因。
虽然如此,黄巾之乱进入尾声,是不争的事实,郭斌想要做的,就是尽量即将黄巾军给汉民族带来的伤害减到最小。魏晋之后之所以出现五胡乱华,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长城,对中原地区的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其根本原因便是中原混战造成汉民族人口急剧减少。
既然黄巾之乱已经发生,其对中原地区的破坏已然造成,郭斌目前的主要目标便是止损了。不只是为这个腐朽堕落的王朝止损,更是为大汉民族止损。只有此时努力止损,才有可能避免魏晋之后的崩盘。
在此之前,包括汉朝末年,中原王朝都是处在压着周边少数民族打的地位,因为其文化的先进、经济的发达、人口的繁盛以及军事力量的强大。而魏晋之后直到隋唐,中原的汉民族王朝才又一次站立起来,而这中间经历了近四百年遭受蹂躏,异族入侵的悲惨。
长社之战后,郭斌将二十万黄巾俘虏的性命救下来,将他们发配到北方边境筑城,便是止损的手段之一。
然而,黄巾之乱的危害毕竟已经造成了。这种危害不仅是大汉王朝官军与黄巾军的人员伤亡,及其导致的大汉民族的人口损失,这些仅仅是最表层的。黄巾之乱带给大汉王朝最大的危害,是改变了从上到下固有的权力分配模式。
黄巾之乱的突然爆发,导致东汉政府措手不及,为了剿灭各地的黄巾军,也为了弥补官军数量不足的劣势,朝廷命令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正是这一道诏令,导致了在黄巾乱起之后,中原各地涌出了大大小小极多的义军。
这些义军,原本可能是作为地方豪门大族的部曲的,有的是像刘备这样受到富商资助的豪侠聚集起来的士兵。通过朝廷这一道诏令,豪门大族的部曲变成了朝廷认可的“义军”,而像刘备这样江湖出身的豪侠,大多数则因战后无力支付士兵的薪酬,而不得不将其遣散。因此,黄巾之乱虽然破灭了无数的地主豪强,其最大作用却是加速了幸存的地方豪门大族力量的积聚。
这些地方豪强,小者称霸县中,大者祸乱天下。这种干弱枝强的局面一旦形成,便是不可逆的,会逐渐以滚雪球的方式将其进一步扩大。最后的形成期便是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的“废史立牧”事件。
所谓“废史立牧”,是时任太常的刘焉向汉灵帝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这种导致中央与地方权力失衡的决策,其源头便是来自黄巾之乱。
因为黄巾之乱发生后,各地的郡守、县令守土有责,其手中的权力,便从原来的行政权和司法权,扩大到军事权力。各地的行政长官,便在实际上成为了集军政权力于一体的土皇帝。因此,中央权力暗弱,地方权力增强,便成了黄巾之乱后东汉王朝权利分配的基本走向。
郭斌在前世看到许多历史学家说黄巾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从根本上重创了腐朽的东汉王朝,为东汉王朝的覆灭敲响了丧钟。当时他还不明白,真正的黄巾之乱不过是长社与广宗两场大的战役,可以说在当年就被官军扑灭了。而东汉王朝明明是在五年后倒在了中央权力斗争上,为什么说五年前的黄巾起义将东汉王朝覆灭呢?
直到重生之后,郭斌设身处地,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方恍然大悟。
正是因为黄巾之乱打破了中原权力的平衡,才使得东汉王朝一步一步迈向灭亡。所以说,王夫之的“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便不难理解了。只是汉朝强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割据势力罢了。直到历史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中原王朝对周边的游牧民族依然是极为强势的,最令人熟知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战后,曹操北征乌桓的战役。
虽然如此,也不能说郭斌所做的努力就是没有用的,至少目前为止,他已经救了二十几万人的性命了。而郭斌此次去找皇甫嵩,便是为了救下城内十五万黄巾军的性命。
进入大帐,皇甫嵩却正在与手下幕僚商议军情。
皇甫嵩见郭斌到了,也不抬眼,低着头问道:“出去跑马了?”
郭斌顿时老脸一红,要说到了广宗一个月了,军中众人不是胆战心惊就是忙忙碌碌,只有郭斌最为清闲。既不用担心皇甫嵩将他的官位撸下来,也不用忙着熟悉新工作,加强对手下的把控,将练兵的任务交给戏志才与郭嘉二人后,郭斌便每日里带着关张二人以及董杏儿出营去了,直到天黑了方回营。
皇甫嵩虽然没有说什么,当面之时,郭斌还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不过随即正容道:“中郎,卑职有重要军情,要单独向中郎汇报。”
见郭斌如此郑重其事,知道他虽然自由懒散惯了,于大事上却从不含糊。心知必有大事发生,便挥挥手,命帐中众人退下。待众人走干净后,皇甫嵩方道:“说说,到底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能让你郭潜阳如此郑重其事。”
郭斌来到皇甫嵩身前,低声道:“中郎,张角死了!”
这一句话,差点儿将皇甫嵩惊得坐到地上去。忙扶着桌案,缓缓坐下,过了半晌,方道:“消息可属实?”
郭斌道:“千真万确,张角亡故时,属下正在一旁。”
皇甫嵩又是一惊,道:“哦?这是为何?你如何识得张角?”
郭斌从身后拿出那把唐周佩戴的黑剑,交到皇甫嵩手中,道:“中郎可识得此剑?”
皇甫嵩伸手接过,握着剑柄缓缓将其抽 出,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方惊道:“这,这难道是?”
郭斌道:“中郎所料不错,此剑正是当今天子所打造的中兴剑。共有四把,后来遗失了一把,便是此物。”
皇甫嵩看了郭斌一眼,道:“难道,此剑是张角偷了去的?”
郭斌道:“此剑为张角的师弟赵升所携,而赵升也是用这把剑,将张角刺杀的。中郎可能不知,这个赵升,便是当初到大将军府举报黄巾军举事计划的唐周。”
皇甫嵩一惊,此事竟连大将军何进亦牵连在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