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时装上的目的是可以脚踢敌军,增大杀伤力;而阅兵时装上则是为了增大踩踏时的声响,以形成无与伦比的声势。此时,便是绝佳的时机。
见郭斌出城,赵云喊道:“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待郭斌行至队伍正前方时,赵云喊道:“敬礼!”五百军士右手齐眉,敬了一个后世解放军标准的军礼。
看着整齐划一的动作,郭斌心中的感慨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当下,郭斌回礼,看着渊渟岳峙的五百军士,郭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自豪。
四周围观的人群亦震慑于这五百军士所散发的气势,均不敢靠前,只远远地围观。
也不怪这些人胆小,郭斌的一千五百个半脱产的军士,都是见过血的。当然,不是人血,而是动物的血。
这些士兵是最早一批跟着郭斌的,是可以五人一组进伏龙山打猎的猛士。所以当五百人站在一起,统一服装,统一号令,统一行动之时,虽只拿着一杆长枪,竟散发出了此时的军队很少具有的威慑力。
这五百人的队伍,愣是让人感觉仿佛有千军万马一般,杀气腾腾,使人不敢轻侮。
郭斌很快从回忆中恢复过来,对赵云道:“进城!”短促而有力。
赵云马上转身,指挥队伍往城门处行去。
统一的制~服,统一的动作,统一的口号,甚至连脚踏水泥地面的声音也是那么的统一而有力。
这一幕不仅使郭斌陷入回忆,更震撼着阳翟县城里里外外的人。有流民,有城中的市民,有太平道,也有郭斌手下的一众谋士。
事后,戏志才对郭嘉道:“主公之才,真乃天授乎?这五百军士,于庄中之时并无甚特异之处,此时换上军服,竟似脱胎换骨一般。有此虎贲之士,天下谁人可当?”
太祖初任阳翟令,以骠骑将军为县尉,率五百新军进城,威势震天,时人叹曰:“真虎贲也!”
……《太祖本纪》
第五十三章 新生
随着伏龙山庄的五百大军进驻阳翟县城,徐庶的工作开始紧张有序地开展了起来。(全本小说网,https://。)
徐庶不愧是徐庶,其实能在后世留下偌大名声的人哪有一个怂包?
他早已将流民的籍贯大致摸清,便命县衙中的小吏在城南空地上分别烧上十个大锅,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粥饭,每个大锅旁分别有三个小吏负责分发粥饭,并有十个士兵负责维持秩序,让流民们从西往东各自依照籍贯去相应的粥棚领饭。
在维持秩序的士兵们的棍棒下,流民们很快便学会了排队。
而徐庶自己,则带着从伏龙山庄中出来的十三个学生给领饭的流民登记造册,制作户籍。
所幸伏龙山庄的这些士兵都是最早跟着郭斌的一批,他们在夜里练习枪法之余也还学过认字。虽识字不甚多,两三百个常用字还是会的。
徐庶便让学生们一人带两个班的士兵去登记,每每遇到不会写的字,士兵们总是很认真地向学生们请教。
因伏龙山庄中最早便是五人一组进山打猎,故,现在每个班也是五个人,有班长一名,副班长一名,两个班也就是十个人了。
就这样,登录户籍的工作进行地出奇得顺利,除了少数加塞的人被维持秩序的士兵胖揍一顿之外,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或许是见无机可乘,太平道竟然老实得很。
统计过户籍的流民则被专人带到城西空地处进食,故,领到饭的人与正在排队的人是分开的,并且全程都有士兵监视。因此并未发生这边刚刚领到饭,还没开始吃就被轰然抢光的现象。
即便如此,统计户籍户口的工作也整整忙了一天,待日落西山之时,所有的流民都被集中在了城西的空地上。而且同乡之人都聚在一处,吃过饭后都老老实实地坐在地下休息,再没有之前乱哄哄的样子了。
当天夜里,徐庶命令流民以同乡优先,自由组合,以十户为一屯。在组合好后,各自选出本屯的屯长,阳翟县新城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就这样建成了。
以每户约五个人计算,一屯约为五十人;正是屯长们可以顺利掌控的数字。
下面的工作速度便快了,徐庶将所有的屯长集合起来,总共也就六百人左右。然后以十屯为一村,十村为一乡的规则,用抓阄的方式随机选拔出了村长。
据统计,每户平均为五人,总共分了六个乡,人数为二万九千八百七十二人。当然,以郭斌目前的能力范围,乡长还只是虚设。想想吧,这三万多流民,也就六十个村长,若再选出六个乡长,以乡为单位吩咐任务的话,上面倒是省事了,可只会增大行政执行的成本,实在是没有必要了。于是,由徐庶直接接触那六十个村长,于传达消息,分派任务等事情,正是便宜。
其中青壮年男子约一万五千人,老人很少,十三岁以下的孩子约五千人,妇女九千多人。
忙忙碌碌一整天,人口普查的工作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
这一天里,三万流民也只吃了一餐粥饭而已,却没有人抱怨,因为这总比平时连一餐稀粥都吃不上,而纯以树皮草根为食要强得多了。
第二日,早已得到吩咐的村长们一大早便各自带人往县中的仓廪处等候,今日的粮食要分发到各村,然后在士兵的监督下以村为单位熬制粥饭,并分发给流民。
看着领到粮食的流民欢喜兴奋的笑脸,徐庶和一干学生、士兵们心中涌起无边的自豪感,心中对一手缔造这一切的郭斌,更是无比地崇拜与敬服。
到了下午,执行完监视任务的士兵们又领到了新任务,他们被要求带着长长的绳索,去划分各个乡,村,屯的界限,并按照要求将新城区新增的“市”也划分出来。
为了方便管理,亦为了节省材料,房子全是排房,就跟后世军营的单层平房一样,只是前面多了个小小的院子。每一排有五户,两排是一个屯,二十排房子便是一个村了。
村中形制简单,中间是一条较宽的路,两边各有十排房子,最外面的院墙相连,正好将整个村子以高墙围起来,只在村口设一个大门。这样正好符合现在城中“里”的建筑和管理习惯,便于管理,亦可防止外人为盗。
村与村之间以大路分隔,大路连通南北,横贯东西,便利得很。
至于流民们,目前虽尚没有地方居住,可每天能领到粮食吃已经是万幸了。
如今看着一群穿着毛毡制成的新奇衣服的士兵在一帮学生崽子的带领下,拿着绳索石灰粉,在城西的空地上划线,流言便传开了。
有人说,这是新上任的郭县令怕流民作乱,要用施了法的石灰粉将流民的魂锁在这圈圈里!
一时间,人心惶惶。
可是,到了下午,见到新上任的村长们带着一干年轻后生,用大车拉着一车车的粗麻布衣服回到各村时,城西的流民聚集所沸腾了!
这可都是新衣服啊,还是能御寒的棉衣!有的人活了几十年,一辈子都没混着件新衣服穿。捡了富户扔掉的旧衣服,回家里去缝缝补补又能体体面面地穿出去。至于新制的麻布棉衣,那可是连过年都舍不得做的奢侈品啊!
他们这些人都是穷苦出身,谁做了件新衣服不是珍而重之地收起来,等过年或者有重大事项的时候才拿出来充充门面?能穿一件新衣服出门,那得是多体面的事儿啊!
可是这分发新衣服的热乎劲儿还没有过去呢,一个流言便在城西传了开来:新上任的郭县令竟要给他们建房子!
对此,很多人是嗤之以鼻的,对于这种无稽之谈,流民们也都当笑话听。
什么是流民?他们是一群一无所有,即便是勉强遮羞的衣物都凑不齐的人。要说有人给他们吃食,他们信,流民就是出来要饭的嘛!之所以聚集在城外,就是盼着县衙能放粮,盼着城中的大户会好心施舍几天粥饭。
他们知道这个刚上任的县令姓郭,也知道他是个好官。这不,粮食、新衣服都发下来了嘛。
可要说郭县令要给他们建房子,他们都哈哈一笑,道:“郭县令不但要给你盖房子,还要给你找工做,还要把你收为家奴呢。”
第二天,除了尚需要去衙门中领粮食的各个屯长、村长;以及赶着牛车去领粮食年轻后生们穿了一身与后世的服饰已相去不远的新衣服,流民们的打扮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郭斌看到这奇怪的现象,询问过前来领粮食的村长们才知道,这是苦日子过惯了,有了新衣服也不舍得穿。只听得郭斌哭笑不得,也对现在底层穷苦人民日子的清贫程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对于要盖房子的流言,流民们从最初的不信,到后来的将信将疑。
直到那些穿着新奇军装的士兵在一帮娃娃的带领下将他们脚下的土地画好线,并在村长、屯长们的陪同下,一个人一个人地登录确认,并发给每家家主一张崭新的地契时,他们还都如坠云里雾里,在这些“官老爷”们面前,他们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儿,哪里能一下子理解了这么许多信息?
到了次日,屯长们开始指挥着屯里的青壮们挖地槽的时候,流民们方确信,这里便是他们的新家!他们不再是无家可归的流民了,他们有了一块儿被称为“宅基地”的土地,可以用来修建自己的房屋!
他们中大多数是从小给人做佣耕,他们住的是主家的房子,种的是主家的地。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祖辈都从没拥有过自己的土地。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盖房子,是几辈人的梦想。
直到今年大旱,田里的庄稼绝收,他们再没有活路,便踏上了乞讨的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说不定走着走着摔倒在地上,便这么离开人世了。或许成为野狗的腹中食,或许成为同样饥饿的人的晚餐。拥有自己的土地,建筑自己的房子,这样的梦想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远到使人觉得那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
直到现在,他们才相信,那些所谓的“流言”竟都是真的!
他们激动地热泪盈眶。
他们夜里都会睡在连地槽都尚未挖好的宅基地上,就像呵护初生的婴儿般守护着自己的宝物。
他们仿佛获得了新生!
他们中有很多人从此见到穿着那一身军装的年轻士兵都会虔诚地叩拜致谢,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都是“那个人”的士兵。
次日,他们被告知,有一批人要随着郭县令的士兵去挖矿,于是屯长们从每户抽出一名青壮,与村中其他人会和后,便跟着年轻的士兵们走了。剩下的人,则继续挖地槽。
就这样,挖矿的人一早去工作,夜里回来过夜,有的还要连夜挖地槽。日子虽辛苦,可整个城西的流民聚居点弥漫着兴奋与热情,因为他们有家了。这让已经变凉的深秋亦仿佛蒸笼般,笼罩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热切,整个城西仿佛亦焕发了新生一般,充满希望,蓬勃向上。
站在城墙上,看着仿佛一夜之间活了过来,人声鼎沸的城西,看着在深秋的夜色中依然赤裸着上身奋力挖着地槽的一众流民,郭斌对戏志才与徐庶道:“看看这些热火朝天的人吧,这就是我们立足阳翟,立足天下的根基。现在谁能想到就在三天前,这些被称为流民的人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戏志才与徐庶被这热烈的情景震撼着,说不出话来。
一边的赵云却接口道:“主公说过要改变这个世界,要走一条新路出来。我愈来愈坚信,主公能做到,亦只有主公能做到。”
第五十四章 城西
这几天戏志才一直在与阳翟的豪门大族沟通,商谈关于粮食入股的事情。(全本小说网,https://。)郭斌的计划进行地尚算顺利,为什么?就因为郭斌这块招牌!
这短短半年的时光,伏龙山庄是怎么崛起的,阳翟的这些豪门大户站得最近,也瞧得最清楚。
就说这半年的时间,郭斌办过几件事?
第一件,收服了近三百的老弱流民。傻吗?真傻!可是人家愣是依靠着近三百的老弱,发展到目前超过万人的大庄园,其规模甚至比一般的小县城都要大!
第二件,制香皂。半年前,有谁听说过香皂?有谁知道有这么一种东西,连手上的墨汁都能洗的干干净净?读书人要的是风度翩翩,若手上身上尽是残墨,如何潇洒地起来?于 是半年后,香皂成为大汉王朝每一个家有余粮的体面人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大汉王朝十三个州,一个司隶校尉部,幅员万里,人口近五千万,现下哪个人还不知道香皂的大名?
第三件,酿酒。半年前,在整个大汉朝都在喝酒液浑浊的低度酒的时候,有谁能想到世界上会有如此色香味醇,回味悠长的高度美酒?在月光下,将晶莹似琥珀,赤红如鲜血的酒浆缓缓倒进色如翠、薄如纸的最上等的夜光杯中,本身便是一种极为高雅特别的享受。更不用说似琼浆玉~液~般的美酒溢满唇齿时,那灵魂仿佛亦得到升华的快~感了。
现在的英雄血,行销大汉十三州一部,与当地豪族合作开的酒楼,以日进斗金都无法完美表现出其火爆程度。因为英雄血产量有限,许多偏远地区用兑了水的酒浆发卖都有价无市。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喝到纯正的英雄血,不仅是财力的象征,更是身份与地位的代表。
第四件,建筑。伏龙山庄在颍川地界声名远播,不是因其规模大,也不是因为香皂或是美酒,而是因为其建筑行业的发达。目前伏龙山庄有着近千人的建筑团队,在颍川郡各地展开了修建庄园的业务。这些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给各地带去了不只是伏龙山庄的砖石与水泥,更将伏龙山庄的富庶与文明带到了各地。
因为即便是混合沙灰的小工都“衣冠楚楚”,这与各地衣不蔽体的贫苦农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次郭斌竟然要搞一个大的,想集合阳翟县所有豪门大户的力量组建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没有人怀疑这个买卖会不会成功,因为郭斌就从没做过赔本的买卖。他现在做了阳翟县令,急需得到大家的支持,更不可能将大伙儿往坑里带。
于是,问题便只剩下了县丞贾仁。
平民老百姓不知道,这些豪门大族谁没有给过这个在阳翟只手遮天的县丞好处?谁不知道贾仁是太平道的人?想想那些得罪过贾仁的豪族,破财只是小事,灭门破家的还少了?他们哪个不是鲜衣怒马?哪个不是家财万贯?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贾仁依靠几代人的积累,楞是将阳翟县经营得铁桶一般,便是县令来了,也得好声好气得与他说话。
就说郭斌的前任刘县令,据说还是汝南袁家的门生故吏,亦只在上任之初硬气了一会儿,便夹着尾巴做人了。这里面的原因,谁不清楚?那可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啊!
或是因郭斌一上任便将衙中的衙役调走训练,个别梗着脖子不去的便被利索地辞退,使得贾仁手下无人可用;或是摄于郭斌那五百军士的威压,总之,县中除了几个可笑而毫无根据的流言外,并没有任何反对郭斌的声音。
也就是说,面对郭斌泰山压顶般的威势,贾仁无计可施,他退缩了。也是,郭斌这几天的谋划让人无可挑剔,皆是正大光明,处处以大家的利益为本,个别反对的声音也被无情而迅速地打垮。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