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东汉末年-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斌吩咐郭全前去询问,反正这小子脸皮厚,什么不露脸的事儿都交给他就对了。
一会儿,郭全回来,道:“艾玛,全是人啊。那小相公说,这是一个叫什么蔡伯喈的校订了《诗》、《书》、《论语》啥的,刻成石碑给太学生看的。好像刚完工不久,这不这么多人都来看热闹么。”
听到这里,郭斌明白了,原来这就是《熹平石经》。当然,他也就知道这么个名儿,怎么个厉害法儿是不知道的。
原来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熟读儒家经典成为一种进身之阶,而经书转相传抄,文字或有脱论,师承不同,亦多歧异。诸博士为争高下,更互相攻讦,甚至有人向宫中主管藏书的官员行贿,涂改兰台漆书经字,以符合自己的传本。
为了使经书文字有一个官方认可的定本,以免〃谷儒穿凿,疑误后学〃。议郎蔡邕会同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于灵帝熹平四年上疏奏请正定五经文字,并刊石立于洛阳南郊太学门外。
获准后,蔡邕等即对今文所传《诗》、《书》、《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七部经书进行了校订,每经并附校记,由蔡邕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召工匠依样刊于碑上,并在光和六年刊刻完毕。其间,担任议郎的卢植也参加了校对工作。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大序》
第二十四章 论道
郭斌领着众人迈步进入太学。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不同于太学外的熙熙攘攘,太学中则是静谧悠然,人也变得清爽自然,尘世间的喧嚣与纷乱仿佛被一道大门挡住了。顺着高大松柏下的青石板路一直前行,偶尔会碰到身穿儒服的太学生匆匆而过。
郭斌仿佛回到了前世的大学时代,一样的青松翠柏,一样的林间小路,一样的静谧安然,又一样的行色匆匆。
正出神间,众人来到一处绿树环绕的凉亭。
只见亭中围着一群儒生,正慷慨激昂地议论着什么。
郭斌心中好奇,想看看汉代的“大学生”是怎么讨论的,便站在外围做起了吃瓜群众。
只见一微胖儒生道:“蔡议郎这石碑一立,可谓正本清源。天下儒宗自此终有一定之纲,那些穿凿附会的假儒必无立锥之地了。”
另一个道:“不错,这石经可谓儒宗奠基之作。蔡议郎此举,几可追陈太傅李少府之功。”
陈太傅、李少府是陈蕃与李膺二人,是两次党锢之祸的党人领袖,声望著于海内,后被宦官害死。两次党锢之祸得到了太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太学生因此也成为宦官倾轧的对象。
说到这里,众人脸上现出惋惜痛恨之色,那微胖儒生更是咬牙道:“宦官弄权,祸国殃民。党锢之祸,害死了多少国家忠良。如今又卖官鬻爵,简直是闻所未闻,滑天下之大稽。”
众儒生无不愤慨。党锢之祸是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以宦官诛杀士大夫一党几尽而结束,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这时众人纷纷点头,气愤者有之,恼怒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失望者有之,无助者有之。
的确,党锢之祸将无数敢于犯言直谏者、无畏权贵者诛杀,是东汉政府亲手将士人的脊梁骨打断了。待黄巾起义时,待董卓乱政时,待献帝东归时,待曹魏篡权时,士人早已经帮不上忙了。
所以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又有人道:“徐孺子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那么多儒林前辈或逃亡江湖,或退隐山林,我等却是该何去何从?”
见众人唉声叹气,俱各不语,显然不是第一次谈及这个话题了。
看一众太学生如此,一边的郭斌却看不下去了。
“哈哈哈哈,本以为太学养士之所,必皆国家栋梁。却不知尽是些遇到困难就知道唉声叹气的腐儒。”郭斌哈哈大笑道。
众儒生无不怒目以对,有人已经撸袖子准备干架了。
郭斌看到,心中微微一笑:还有血性就好。
于是继续说道:“徐孺子风骨的确令人神往,在下却不敢苟同。王节信身隐而心不隐,身在江湖尤作《潜夫论》,于为人执政多有裨益。公等皆博士,正是风华正茂之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岂可有此种隐居避世之想?”
这时,那个微胖儒生向郭斌一拱手,道:“受教了,学生荀彧,字文若,不知先生尊姓?”
郭斌心中一惊,面若无事,也拱拱手,道:“先生二字断不敢当,小子郭斌,字潜阳。颍川阳翟人士。”
荀彧一惊道:“可是收治流民,生产水泥的伏龙山庄的郭斌?”其实连名带姓的叫人,已经算是当面开骂了。可是一来郭斌年纪不大,二来荀彧心中震惊,这才口不择言。
说完后,荀彧便又道:“在下失言了,还请郭兄勿罪。”
郭斌道:“无妨,要说伏龙山庄的郭斌,大概便是在下了。荀兄大名如雷贯耳,至今方有幸得见,实在是三生之幸。”
荀彧道:“郭兄以一人之力收治流民数千,又以举庄之力修造伏龙山至阳翟县城几十里山路,一篇陋室铭更是惊世之作。文才既佳,治才更是令人叹服。父兄的家书中每每提及郭兄,总是说颍川又出了一个大才。”
郭斌谦虚道:“荀兄过誉了,如蒙不弃,你我便以表字相称如何?”
荀彧道:“自该如此。”
又聊了一会儿,荀彧道:“适才潜阳似有未尽之语,不知可否见教?”
郭斌道:“不敢当。只是斌以为,避世隐居或可得贤名,于天下黎庶却殊无裨益。况且如今所谓隐士,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者众。”
“何也?所谓‘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也。”
意思是说,你要夸一个人,自己不给他加上点儿英雄事迹,听的人心中就不爽快;而要贬低一个人,不给他怎加一点恶事迹,听的人心中就不惬意。于是听说了一件事,就给他加到十件,看到他做了一百件事,就给他加到一千件。
荀彧与周围的儒生都听得暗暗点头。
只听郭斌继续道:“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沧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虺蛇之头,践虎狼之属,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不亦悲乎!”
一席话说得众人暗暗握拳。
“然,余尝闻: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宦官弄权,祸国殃民。党人上为报国恩,中为立儒宗,下为安黎庶,前赴后继,慷慨赴死。所谓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众人只听得热血沸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民请命而死固重于泰山,以一己私名而死则轻于鸿毛。今日中国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你我少年也。岂可有避世隐居之心?”
看众人反应,郭斌决定加一把火。于是上前拿起桌上的毛笔,铺开绢帛,郭全这个狗腿子早就将墨磨好了。
饱蘸浓墨,郭斌一手漂亮的行书跃然纸上。
书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手《少年中国说》,加上众人从未见过的行书,只惊得众博士目瞪口呆。
郭斌将毛笔往桌上一扔,哈哈大笑,带着关羽三人扬长而去。
荀彧看着郭斌远去的背影,心中暗道:“郭潜阳?果然名不虚传。”
回去的路上,郭全与董杏儿二人一路欢喜雀跃,就连关羽也绷不住笑脸。
董杏儿拉着郭斌道:“郭斌,你看刚才那一群书生的样子,笑死我了,哈哈哈。”说着,做了个可爱无比的鬼脸,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只是这俏皮可爱的模样若是安到一群儒生身上,则殊不相称之极了。
郭全道:“那是,我斌子哥是有大学问的人。”说着装着郭斌当时的样子,腆着肚子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鸟毛。”
听到这里,关羽都忍不住伸手给了他一巴掌,道:“什么叫鸟毛,那是鸿毛。”
郭斌一路看着他们打闹,也不做声,只心中暗爽不已。用后人的东西,来古人这里装13真是爽啊。看看,就连荀彧都被哥们儿说的一愣一愣的。想到这里,郭斌再也装不下去了,就站在大街上插着腰,深吸一口气,仰起头,“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当真是声振林木,余音绕梁。
见路边的行人都一副看傻缺的眼光看着郭斌,关羽、郭全与董杏儿三人各自后跃一步,离得他远远的。
待郭斌笑够了,也不理众人的惊愕,上马返回郭府了。
郭斌是潇洒得意地走了,留下的一众儒生可傻眼了。
这一手潇洒流畅,矫若游龙的行书他们便没见过,那四字的骈文更是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不已。
这时,来太学充任教员的侍中卢植经过,见一群人围着桌案议论纷纷,便分开众人,进入圈内。
看到桌上的字,他先是一怔,看到荀彧在场,便问道:“文若,这是怎么回事?”
荀彧正思索郭斌说的话,这时听到有人问他,抬头一看,竟然是卢植,忙行礼,道:“卢先生好。”
一众博士也回过神来,纷纷作揖打躬,忙活了好一会儿才结束。
卢植又问道:“这是谁写的?”
荀彧回道:“回先生话,是某乡中名士,阳翟郭潜阳所书。”
卢植道:“哦,这是为何所书?”
当下荀彧将众人如何讨论《熹平石经》,如何言道羡慕归隐山林的隐者,郭斌如何点醒众人,如何评价党人,又如何书写这一篇骈文,一五一十地对卢植说了。
卢植不动声色,缓缓点头,道:“原来如此,何颍川多贤士也。”出了一会儿神,方道:“文若随我来。”
荀彧连忙应是,跟在卢植身后去了。
剩下众儒生面面相觑。
这位卢侍中,为人豪爽,性格刚毅,博古通今,是当世大儒,却不喜作词赋,更是很少当众表扬人。来太学任教这大半年了,也就几个学生能入他的眼,荀彧就算一个。可是今日看了郭斌的文章,一句“何颍川多贤士也。”当真是让在座的众人惊掉一地的下巴。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郭斌的名字在太学传开了。
初,(荀彧)见太祖于太学。说之以少年中国,众儒惊为天人。时卢子干任教太学,闻之,叹曰:“何颍川多贤士也”。
……《许昌侯荀丞相列传》
第二十五章 蔡府
次日,郭斌起了个大早,洗漱一番便往蔡邕府上行去。全本小说网;HTTPS://。.COm;关羽众人并未随行,而是由虎子领着游京城,顺便打探消息去了。
通报过门子,不久便有人领着从侧门进去,来到了一处花厅。一路上并未见雕梁画栋,只是布置清雅,闲淡舒适。
花厅中有一身材颀长的儒服男子,面白微须,容貌清癯,披一件白色儒生长袍,飘然若仙。
见郭斌前来,爽朗一笑,道:“来者可是郭潜阳?”
郭斌忙躬身道:“小子郭斌,见过蔡议郎。”当下从怀中取出司马徽的书信,恭敬递上。
蔡邕接过书信,展开看了起来。一会儿阅毕,对郭斌道:“德操一向可好?”
郭斌道:“先生安好。”
这时外面下人前来,说是前院有客,袁本初带人前来拜谒。蔡邕命直接将人领到花厅,转头对郭斌笑道:“这个袁本初,知道老夫休沐,便做了不告而来的恶客。”
过不多时,家丁领着两个男子进了花厅。为首一人,身材高大,面色白皙,容貌俊伟。一进门便哈哈大笑着道:“伯喈先生,袁本初冒昧来访,做了恶客,尚请恕罪啊。”
后面一人身量不甚高,颌下胡须杂乱,穿一件满是褶皱的丝绸长袍,只双目炯炯似有神光。看到郭斌,双目一亮,随即神光掩去。
蔡邕看到二人,哈哈大笑,道:“本初,孟德,你们两个怎么结伴前来了?来来来,给你们介绍个少年才子。”
说着,拉住郭斌,介绍道:“这位是郭斌,字潜阳,颍川阳翟人,是司马德操先生的高足。潜阳,这位是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这位是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郭斌掩住心中震惊,老老实实地与这两位枭雄互相见礼。
见礼罢,袁绍拉着郭斌道:“可是荀文若的同乡?潜阳昨日在太学的一番话我也听说了,真是字字珠玑。那一手字我也见识了,运笔流畅,矫俊若龙,袁某佩服,哈哈。”
郭斌忙拱手道:“雕虫小技,贻笑方家了。”心中却暗暗感叹袁绍耳目的灵通。
这时,曹操上前道:“潜阳过谦了,少年中国之文真如醍醐灌顶,似棒喝当头。少年英雄,当如是也。”
袁绍还则罢了,对于曹操,郭斌可不敢怠慢,忙道:“孟德兄谬赞,郭斌年少无知,尚需几位哥哥指教。”
蔡邕听得云里雾里,对曹操道:“孟德,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少年中国文?”
当下曹操将昨日郭斌在太学里如何训斥一群博士,如何写了一篇少年中国文一五一十地说给蔡邕,只听得他连连点头。
看看天将近午,便命人置酒设宴,席间众人谈笑欢欣,其乐融融。
席间,袁绍对郭斌道:“潜阳贤弟,你昨日在太学说宦官弄权,祸国殃民,是何意?”
郭斌心中一笑,看了袁绍一眼,道:“宦官不全之人,居君侧而擅权威。蒙蔽圣听,擅杀忠良。党人者,国之基石,民之脊梁。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党锢之祸,明面上是宦官与士人之争,实际上则是皇权与阀阅世家权力之争,更是儒宗能否立世之争。”
听到这里,在座诸人均面露震惊。曹操则是端起酒杯,以袖覆面,一饮而尽。
郭斌继续道:“自世祖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至今三百余载。儒宗传世三百余载而未逢如此危机。儒家所言种种理念,能否成为正义的社会规则?是否是可以用生命来维护的道德准绳?换言之,儒学到了一个岔路口。”
见众人都陷入沉思,郭斌继续道:“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良臣。宦官弄权,混乱朝纲。无数党人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发出了儒家的声音。自此时起,儒学成为可以为了社会公平正义而流血牺牲的道德准绳;自此时起,儒学成为了大汉民族可以用生命和热血来维护的社会规范;自此时起,儒学真正成为了大汉民族之学。”
见连蔡邕都握紧拳头,神情激动,郭斌心中暗喜,收拾心情,继续忽悠,不,是继续说道:“若说孔孟之德,在生儒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