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7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孤岛荒林流徙地当中。

    只有那些除了五服的远房旁系的族人,才得以用身家之资来为自己进行不同程度的赎免,以避开被京兆尹、宗正寺和御史台所组成的内三司,过堂审判的最终命运。

    只有在曾经拥有过又骤然失去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种种的宝贵和珍惜;所以,她必须抓住这个唯一的机会。。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52章 潮新10

    (全本小说网,。)

    河西道东部,平凉城,

    正好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河陇关中数道交汇的大三角中心位置。

    所下地域横跨陇山(关山),东邻关内咸阳地界,西连甘州的定西、白银等重镇,南接关内道的枢纽风翔府的陈仓县(今宝鸡),北与静边军(今宁夏固原)、安定军(甘肃庆阳)毗邻。

    当地名为灵寿宫的行宫内苑,最为宏伟气派的金平大殿里,已经是人声鼎沸而宴乐满堂了,又在各种银烛华灯的照耀下,在幽黯夜空中绽放出璀璨的光华来了。

    毕竟,昔日被称为乾元三代中兴天子之首的唐肃宗,就是在这里登基成制的;又生聚四面八荒勤王兵马,面对陷没两京而席卷大半天下的“安史之乱”叛党,而吹响了正统朝廷的反攻号角,而最终完成了对天宝年以后,骤然跌入底谷的李唐王朝再兴之路。

    因此,为了纪念折断被批西幸的岁月和以示不忘从龙之故的原因,后来重修了肃宗在平凉城所暂居开朝的临时行在,而又在历代相继巡幸游猎西北的大唐天子,及其扈从的不断修缮与增扩之下;最终变成一个占地颇为广阔,而宫苑齐全的西北行宫建筑群落。

    然后经历了乙未之乱的一连串变乱和弃置之后,又因为其齐备的宫室殿宇格局,成为西进东进浪潮当中,被称为北唐世宗、承光天子的李****,在入主中原之前纵横帷幄,所落脚时间最长的所在。

    只是在这位承光帝之后,随着朝政权柄重新沦为权臣所据,而与西军藩镇的关系逐渐疏离和分化,这座西北行宫也和大唐全盛的中兴时代在地方上所留下其他宫苑建筑一样,重新荒废离弃于蔓生的野草当中。

    而现在,这座占地依旧宏伟,却不免失之陈旧斑驳年久失修的行宫别苑,随着终于随着外来势力的介入,又再次焕发出某种全新的生机和气象来。

    如今,这里也是被称为大宁朝或又是西宁朝廷的驻烨所在,而在这场大型的夜宴之上,亦是一众西军强力人士,所云云汇聚和酬功论赏之所。

    而居于最靠内里的首座之上的这位新鲜出炉当代唐皇、大宁天子李失活本人,倒是苗正根红的北唐宗室,问题是从血脉渊源上已经距离北唐朝廷的主干嫡支相去甚远了,祖上属于被变相发配到西北地去看守别宫的宗室子弟兼倒霉蛋;

    流传至今已经相当的落魄,属于旁系中的旁系,也就是每代人能够在宗谱里勉强留个名而已的程度。而在李失活身上,则更是饱尝了颠沛流离而家人离散的患难之苦

    因此,此刻哪怕披着黑底玄红金绣十二章的冕服,看起来形容消瘦而皮肤粗糙,头发暗淡,有点未老先衰味道的他,倒是心态格外的平常和放得开;

    故而丝毫不顾礼仪和体统的据案大快朵颐,刀著并用取用这面前送上来的各种珍馐酒食当中,或是偶尔伸出沾满油脂的手指,对着左近姿色尚可的宫人毛手毛脚的揩油;而对身边和面前发生的其他事情,基本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态度。

    作为这次大宴的真正召集人,总摄天下军国事加九锡礼的新进宋王赵熙,也在举着一只盛满血色葡萄酒的犀角玛瑙杯,志得意满的打量着庭下赴宴的文武群臣和地方实力派们

    按照亲疏远近的三六九等资序,距离他最近的无疑是赵氏一族赖以起家的世臣,家将部曲文臣属僚等基本盘和诸多附庸势力、各种时代有所亲熟或是倾向赵氏的,地方将门与豪族关系人等;

    然后是被赵氏用武力和权势手段,所收服和羁縻在手下的北塞诸侯和漠西各部藩族,归化人首领。

    经过数百年间的演化和影响,他们虽然还是保留了相当程度上的额游牧旧俗,但是多数能够说上一口,口音或浅或重的唐话和基本文书书写了;只是残留这外域特征的异样发色和深削口鼻,多少和他们身上所批的锦带华服,而有所格格不入的味道。

    而在他们积极而热切的内圈以外,看起来心态上比较谨慎和平稳,矜持和中允多的,则是那些距离中原稍远一些的朔方道、九原道、陇右道等延边地区的方镇大员们;

    积极响应了赵氏的号召与初步站队之后,他们也是这个新朝用官职和名位来重点拉拢,需要有所分化瓦解,又有所借助和驱使的对象。

    比如在大势之下,给予相应的高官厚禄和保留部分领有军队的权益,让他们相互移镇换防,而成为新朝的屏藩和外围势力。

    而作为最外圈的赴宴者,充斥着失落,充满惶惑或是无奈,不安情绪的,则是那些来自云中、关内和河西道,被称为近畿诸道的剩余藩镇军头们,因为他们实力和地盘大都已经残损不堪,而根本没有能力抗拒赵熙所带来的大势所趋;

    只能身不由己在赵熙规划和布局内,亦步亦趋的随大流而动,以求保住自己最后一点存身的基础和名头而已。因此,大多数人在被变相剥夺了地盘和人马之后,就只能在这个新朝里领受一个听起来比较尊崇的闲职,而扮演某种排场和背景的角色。

    而作为这场盛况空前的会宴一部分,

    这次就连疆域远至咸海的安西都护府,或又是雄踞高原胜型的青唐大都护府,或又是横断西北草原而北至冻土荒原的北庭都护府,都派来了足够分量的时节和外臣,以示某种支持和立场上的表态。

    而作为其中最有分量的宾客和外使,无疑是那些名义来自河中之地的河中都督府,实为视为大夏朝廷东面行台的代表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赵熙这次能够起兵而席卷西北之地,潜在最大的外援和助力了。

    光靠大夏朝廷在葱岭南北、内外西域的影响力和名头威望,既足以让大多数地方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而乖乖的维持现状;

    不然,以西北之地诸多四战之地和商路通衢的地理乱势,犬牙交错之下相互牵制的藩镇诸侯们;只要一方有所轻举妄动或是骤然出现势力格局上剧烈变化,早就会因为时代牵扯纠缠不清的宿怨和野心,而让他们争相大打出手了。

    更别说让他这一族以多年埋头发展的基础,乘着北朝磨灭的连锁反应最终借势而起,扫平和压服诸多强横势力和地方大族,在这西北之地重建起大唐朝廷的名分和正统来。

    这时候,一名匆匆而来的内使,将一个消息带给了正在举杯遥祝的宋王赵熙,又变成了唱报官口中广而告之的捷闻。

    “长安城中的南军拼死突围了。。”

    “所幸诸军将士用命,围追堵截当中杀获其大部。。”

    “尤其是北凉候麾下的铁骑健儿。。”

    “阵踹破敌余万而伏尸数十里。。。”

    “如今北凉世子正亲帅大雪营追往。。大散关方向。。”

    “朝廷威武。。”

    堂下顿然一片喧声哗然,那些亲近赵氏的军将和臣僚们,更是争相起身道贺道:

    “同祝此胜。。”

    “愿为总摄前驱。。”

    “望附骥宋王其后。。”

    “重开承光朝的大业。。”

    这些不管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还是大势所趋,还是虚以委蛇都不得不站起身来表态到。

    “北凉候既有大功,”

    赵熙站起身摆摆手压下声浪,微微向着天子李失活的方位侧身示意,算是交代和吩咐道。

    “可请天子叙升为县公之爵,沿以旧号。。”

    “准卿所奏。。”

    满袖子已经是油渍和酒肉残渣的唐天子,急不可待的抹抹嘴摆摆袖子道。

    “着秘书监和内侍监起诏。。”

    然后又在身边的侍人暗自提醒下补充完这句之后,他再次把脑袋一头栽在了身边一个丰满宫人胸口的上,用力的摩擦和蹭磨起来,看起来就是很有些迫不及待和不耐的情绪了。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53章 潮新11

    (全本小说网,。)

    山河表里险峻异常的潼关城内,已经是一片兵马戎禄而高度动员和战备中的气氛了。

    而原本打算在陕州境内集结起来,前往河东境内攻伐那个僭称立国北汉伪朝的数只兵马,也相继拔营退还到了这里。

    而在关城的主衙里,

    “败了,都败了啊。。”

    身为山南西道留后兼陕州潼关兵马都统制颜铁山,正在面色凝重的听取着部下来带来的噩耗。

    “无论是庆凤军还是广平镇,或又是同州镇守使,还有灞上军和蓝田关。。”

    “都已经陷没在那些西贼的旗号当中了。。”

    “唯有长安突出的一部,护送这高统制的旗鼓而突出重围。”

    “最后一次得到的消息是,据闻他们已经退入了太白山了。。”

    “灞上军有使过来。。。”

    这时外间有传报进来。

    “还请颜帅发兵接应。。”

    随后满身尘泥与血垢,以至于看不清楚面目的信使,蹲跪在颜铁山的面前喘着大气哀声道

    “儿郎们还在灞桥驿坚持战斗。。”

    “这又是怎的回事,快快说来。。”

    颜铁山不由得表情一凛,进步走到他的面前。

    “灞上军还有人幸存么。。”

    然后回答他的是迎面飞舞的刀光和喷涌而起的血泉。

    “这是大雪营问候。。”

    破案可之后被砍掉两条手臂的刺客,惨笑着看着捂住伤口而退入护卫当中的颜铁山,用尽全身气力怒吼道,然后一头撞过去而被乱刀砍成了肉酱。

    。。。。。。。。。。。

    凤翔府,号称是道家第十一洞天的太白山,

    隐约曲折盘旋在森森密林里的山道上,已经满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当然主要都是自下而上努力攀爬的进攻者留下的,

    而在更高一些的山腰半中,一处山壁迸流而下小瀑前的乱石摊上,已经或坐或躺满了许多关内军的士卒,他们衣袍被撕扯刮裂城一条条褴褛状,甲衣上也满是血迹斑斑和污泥。仅存的武器和破损的旗帜,也是随手丢放的满地都是。

    此刻他们似乎连说话的气力都已经没有了,而只剩下就着凉水而啃着随身携带的压缩口粮和肉干条的声音。

    坐在深涧边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关内留后兼西川军都统治高宠,也是喝过了部下奉上的清凉溪水喘过气来,开始反思这一路上的情形。

    坚守了一整个冬天和大半个春天之后,作为西陲雄关重镇的萧关,还是在他手中失守了,虽然得到了来自潼关方面和大散关的蜀地方面的后续支援,但是依旧没有能够挽回,他连长安故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军城戍垒,也没有能够守住对酒的结果。

    当初他以蜀军为根本,兼并了关内投效的数个小藩镇以及十几支地方人马,招徕流民筚路蓝缕的屯垦和生聚,最终苦心经营出来的足足四万将士,如今还能够跟随在他身边的却是已经十不存一二了。

    当他带兵西进接收关中道投效的时候,曾经被称为八百里秦川沃土的关中之地,只剩下遍地的荒芜而残破衰败,人口凋零而四处流散,虽行走上百里而不闻有人迹,白骨露于野而豺狼横行于道路。

    虽然他贵为关内留后而所辖甚广,但因为地方几乎无所产出,大部分粮械军需却是需要路途迢迢的远至而来,而远至江宁方面的协调之后,所能够拨给的粮饷和物用,却是只有他麾下军马日常所需的八成而已;

    而且这还是公开账面上的数目,经过了国朝体制内的“募耗”“飘没”等惯常例制之后,又经过沿途地方上按照距离远近转运输送的“正常损耗”之后,最后到关内军前的也就剩下比较良心的勉强六成而已,

    既然朝廷没有办法提供他们足够的衣粮,而需要他们自行觅地就食,他们也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依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自己想些办法来维持和经营了。

    所幸,在北地分镇的各路人马当中,至少还有一家立足更早而底子相对丰厚的淮镇存在,并且对于这些邻镇友军在私底下的人员物资的交流,也是来者不拒的多多益善。

    虽然,当初还需要靠自己提携和笼络的对象,经过两次北伐的现在已经成长到了比肩而立,甚至要令自己仰目以待的存在;但是丝毫不妨碍他默许和纵容部下,利用这点旧日渊源和关系,从对方那里用方镇内就地取材的出产,换取到维系本军所需的各种粮草和淄用。

    于是,国朝长期慎防的突破口就这么被一点点的打开,最终,他甚至发现自己的部下都兼职成为了人口贩子来,用周边地区搜刮和掳获到的人口来作为本钱,从黄河下游源源不绝的运送来了各种军中比较稀罕的罐头、口粮和军械。

    于是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了既成现实。而主动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为之遮掩和混淆视听,雷声大雨点小的打发走好几批想要借机生事,寻找淮镇罪迹和恶状的人等。甚至纵容个别比较激进的存在,发生路遇乱匪而暴死于道途的意外事件。

    但是他从来就不认为,这能够影响到他对于国朝的忠诚与决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和实现,国朝在背地经略的大业,而有所妥协和付出的些许代价而已。

    因此,依靠着这些外快和资源的补足,又引入了淮地输出的牛畜、农具和良种,他总算是将关内军的架构给搭建起来,又分设军屯和民屯以耕战相辅,就此营造起两只军序,五处镇戍,十九所民屯的格局来。

    甚至他还效仿国朝北地诸军流行的风尚,开始在军中编列和设置一只,专门使用铳器的人马来。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已经随着萧关失陷而灰飞烟灭了,只是让他没有想到,这次带出来的这一千多条火铳和十几驼的子药,居然就成了他们且战且退的据守在这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尤其是作为售后服务和攀交情的一部分,淮军派来负责就地培训火器阵列和护送转运交易品的两队铳手,更是在其中起到了屡次救急的关键性作用。

    他们先是在萧关守城时,作为城头的救火队和督战队,多次阻挡了突上城头的西军,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打算,后来在突围兵败之后以他们的结阵为支撑,硬是在路上击退了好几拨追兵先头,而聚拢起来十几倍于己身的溃兵来,而这一队铳手的损伤甚至还没有超过八成。

    就算是在这一旅满地伤患而缺衣少食的残兵败将当中,他们的精气神同样是蔚为突出的存在;因此,也被高宠和自己的亲卫对混编在一起,充做了关键性的断后和阻敌部队。

    在逃入了山区之后,他们总算是摆脱了西军紧追不放的铁骑威胁,林密山高阻挡了这些骑兵的视野和骑射,也限制了他们驰骋纵横的余地,

    而狭窄而崎岖的山道和地势上,更是限制了那些追兵所能投入的人手,不管那些西军上来多少人,都是被据险要而击的密集火铳集射给打成筛子,满地葫芦的乱滚摔落下去。

    因此,哪怕在进入山区之后,对于追兵所取得的大部分成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