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宋锦绣-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木头这种材料,比起钢铁来说,或许在坚硬性,长期使用性能上面,都不如钢铁,却有一个很好的特点,那就是抗沉性。
在比水轻的木头,成为造船的主要材料,就算是船破损了一个大洞,也不会短时间的沉入水中,甚至有些带着海量的海水,还可以缓慢的开回去,这就是木质船体的好处。
也就省去了设计的过程,怎么方便怎么来,想造成什么样子,就造成什么样子,因为最差的前提下,这个船也不会沉没。
哪怕是从水军里面,招募来的工匠,再怎么的没信心,赵信主动给这个大工加码,虽然他只是辅助800料的大船,独立只是做出300料,一下子加码到了800料,凭借的一方面,是巨大部分的材料是木头。
只有0。6比重的木头,比起水来说,轻了很多,在单独考虑到比重来说,可以添加很多,比水重的材料,全部实心的木头,都可以运载很多的东西,更别说是已经形成的船舱,空气比起水来说,更是轻很多,只要形成了船舱,那就必然可以装很多的东西。
木头的天然特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关键是赵信知道,定海军掌握的几种先进的技术。
北宋已经开始出现组合龙骨,这对于的一些大规模的造船厂来说,都是核心技术,用什么样强度的材料跟材料组合,用什么样的方法粘合,用怎么样的方法烘干和处理,这些都是在漫长的摸索和失败之中总结出来的东西,毫不客气的说,能够制作2000料以上的大船的,几乎都有自己独到技术。
早期的造船,不考虑龙骨的问题,当然了,船也不可能造的非常的大,大多是小船。
在河面上,河道宽度,困扰了船的大小,在灵活性上面,小船比大船更具有优势。
面临着走向海洋之后,小船就不那么合适了,海上比河上更加狂暴的风浪,让小船优势荡然无存,从人类走向海洋开始,船就越来越大了。
早期的大船,是一个耗资巨大,多么大树木,决定了船的大小,在科技和历史最为发达的亚洲,常见的树木,巨木不算多的。
实际上,整个世界上,最高的数目往往是巨杉,不但寿命很长,最高的甚至超过了3000岁,高度也在80米左右的。
亚洲这样的巨杉很少,绝大部分的巨木都是在二三十米的样子,伴随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巨木越来越少了。
因为不止造船会用到巨木,宫殿,地宫,甚至是棺木,都是巨木的最大的用途,皇宫大殿,在砖石结构无法成为主流的前提下,巨木成为了唯一材料,这极大的加快了巨木的消耗。
跟普通的材料相比,木头虽然是最为常见的材料,可是真正的巨木,往往伴随着漫长的岁月,不说美洲巨杉这样超过80米的巨木,超过25米的木头,都不是几十年能够长出来的,跟消耗相比,产出就太少了。
中国的能工巧匠,在需求面前,选择了替代的方法,找到了组合龙骨这个创造性的组合,让巨舰对于巨木的需求,降低到了极点,不在依靠材料决定船的大小,让海船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定海军的造船厂,不具备组合龙骨的条件,他们甚至不知道组合龙骨,如何把众多的木质材料,组合成一个整体,共同抵挡船只上面的各种力量,更不知道,用什么的材料,可以成功的把各种的木头,都沾连到一起。
他们拥有新的替代性的东西,那就是用钢铁替代的木头。
整个世界的历史之中,一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之前,钢铁的发展一直都是缓慢的,哪怕整个世界,在公元前2500年,世界上已经出现了铁器的,而在东亚,公认的大规模使用铁器的,应该是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当时吴越的铁器,是他们崛起的根本。
可是在这个铁器大规模出现的时代,占据着工具的主体的,还是青铜器,统一整个中国的始皇帝,他的军队,使用的青铜弩和各种青铜武器,用数量替代了质量。
从公元前,到11世纪,铁器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哪怕是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生产的诸多的领域,可是产量一直不大,铁器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就是普通的菜刀,铁棍,或者是什么铁索之类,这些东西,最长的就是铁索,也是通过环来结合起来,单独打造的最长的,恐怕也不会超过3丈,对于早已经超过了10米长船来说,没人想到,铁会应用到船的龙骨之上。
这一点对于定海军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别说是铁的龙骨,就算是整个用钢铁建造的轮船,也不是问题。
作为最廉价,最易于加工的材料,在铁的价格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的时候,在比起木头都要便宜的前提下,用钢铁来建造船只,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定海军的钢铁,是他赚取绝财富的来源,同样的,也是造船的基础,在超过30吨,50吨,甚至是100吨的高炉逐步建立的前提下,钢铁龙骨,已经没有了技术的难点,就算是焊接技术没有多发达的现在,直接浇筑,也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最多就是模具的制造而已。
木头跟钢铁,这是无法相比的,别说是木头,就算是金属,已经是历史的跨越了。
早期原始人,为什么叫做石器时代,那是大规模的使用的石头工具时代,实际上,在更早期,木头才是最初的工具。
相对于更加坚固,难以加工的石头,随处可见的木头,成为了原始人最早期的工具,可是木头的坚固程度,使用性能上面,跟石头工具比起来,差别巨大,逐步的被淘汰。
这是木头跟石头的天然差别,在取代了木头,石头,青铜的钢铁面前,这是巨大的差别,在钢龙骨面前,一切都不存在了,再怎么强悍的木头,它的各方面的性能,都不可能跟铁相比的,更别说是钢。
同样的,有什么的粘合剂,能够跟熔炼之后的金属相比,更别说还有无缝焊接这样的技术,哪怕是最普通的焊接的,甚至是简单的钢铁契合,也比木头上面的粘粘强的太多太多了。
至于一定比例的增加了钢铁这种比谁重材料带来的重量,这个问题不大,钢铁的出色性能,在使用上面,远比木头使用的少的多,对于一艘800料的大船而言,龙骨的重量可能不超过30料,虽然这也达到了10吨的重量,可是跟跟200多吨的船本身相比,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钢铁是一种很合适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材料,在龙骨使用了钢铁的前提下,一些关键性的部分,比如说桅杆,船头之类的,关键性的部件,也会需要用上钢铁,总体使用不会超过20吨,而赵信也把水密舱给使用到了极点,更多的水密舱,不但是增加了船的稳定性,也是在侧面增加了浮力。
铁的出现,让这个船的容错率变的很高,就算是组合龙骨,要想达到20米,30米,甚至是40米,跟天然木头无法相比的组合龙骨,他们的强度,也会大规模的减弱,这也是制约船只的扩大的一个关键。
实际上,在单纯木质龙骨的时代,很少有船只能够超过1000吨的,更大的吨位,只会让强度降低,变成一个华而不实的东西,一旦遭遇到风浪,就会散架沉没。
这一点,对于钢龙骨来说,完全不存在,比起木质龙骨强度高出数倍的钢龙骨,天然就拥有了建造大船的基础,在承接了宋朝的一些科技之后,在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大船,可怕的达到了3万料以上,这就是铁质龙骨大规模的应用。
在木质材料之下,总排水量达到万吨的超级巨舰,这是神话一般,这也是明朝彰显武力的涞源,东南亚的小国,甚至是非洲的部落,面对着万吨的可怕巨物,他们甚至连抵抗的勇气都不存在。
现在跨越了几百年的历史,甚至是是上千年的科技发展,赵信在定海军,建造了可怕的炼钢厂,一次性最高80吨的钢铁的冶炼,年产量超过200万吨的钢铁产量,别说是钢龙骨,就算是一个钢铁制造的战舰,也不是不可能。
赵信当然知道,钢铁制造的轮船,远比木质的要好的多,在整个世界以500吨以下的木质船只为主的时候,别说是万吨级的超级战舰,就算是一些2000吨的铁甲舰,也是无解的存在,单纯的撞,就足以横扫一切了。
未来,几乎必然,要向着钢铁制造的轮船发展,可是最初的时候,赵信不会跨越那么大,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一个钢龙骨的出现,就足以吊打一切前提下,贸然的制造出钢铁巨舰,投入太大,成本太高,也容易万劫不复。
就算是以钢龙骨为主题的木质船只,定海军也有其他的一些技术优势,抛开龙骨不提,船材的加工也是关键。
传统的船材加工,多是在砍伐了树木之后,逐步的放置,这个时间,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年,原理不过是通过时间,把木材之中的水分,逐步蒸腾,并且减少木材上面的应力,让他逐步的适合船只的兴建。
相对于应力,水分是关键,船只是要下水的,水对于大部分的材料,都是有氧化的作用,更别说是海水,盐带来的腐蚀性,各种的水草和海洋生物,这对于船只影响巨大的。
潮湿的木头,在海水的浸泡之下,会迅速的反应,很快就会分解垮台,只有干的木料,再加上桐油这样防水材料,这才能够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新的造船厂,进入到市场,一个关键性的所在,就是船材,没有个10年以上的积累,它根本无法在成本上面,跟传统的造船厂相比。
应力这玩意,放置个半年,就差不多了,至于水分,那就更快了,烘干坊的出现,也让木头的处理变得容易许多,想要什么湿度,什么样层次的船材,除了应力消减需要时间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在短时间集中起来。
这就极大加快了造船的发展,而一些小方面的应用,更是让船只的加工方便了不少,铆钉和螺丝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船板组合,至于热处理,把船板加工成足够的弯度,这些对于普通的帮工来说,更加不是问题。
如此的优势,看起来,就要做出一个超越这个时代的大船了,可是实际上,距离建造一个造船基地,还有一个遥远的路要走,现在,在定海军的造船厂,目前开工兴建的,不过是一个800料海船,原因很简单,技术上面的差距。
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
如果可以,赵信当然愿意建设一个北宋最大,最强的战舰,可惜空有无数的图纸,无数的设想,没有一个根基,就没办法实现。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就比如说,赵信如果不是拥有卡牌系统的具现,就无法轻而易举的制造出棱堡,就算是炼铁,也是从改变这个时代的铁匠开始的。
造船也是这样,这些在整个北宋造船上面,几乎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工匠,能够开启800料,已经是赵信不断的拔高的结果了。
造船业,发展到了北宋时代,已经从整体变得专一,河船和海船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方向。
800料,在河船上面,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是在海船上面,却真的不是一个很大的,别说是跟西班牙战舰相比,就算是北宋的最巅峰海船,都有一个不小的差别,4000料是北宋能够建造最大规模的海船,换算成吨位,也不过是1400吨。
800料的海船,不过是240吨左右,跟最小的西班牙帆船相比,还有一两倍的差别。
现在,定海军的造船厂,一切还方兴未艾,能够跌跌撞撞造一个800料的海船,已经够不错了,还是使用的铁龙骨,距离摸索出西班牙帆船的所有子系统,需要的时间更长。
西班牙帆船,是风帆战舰最大成的结果,巨大的桅杆,多层甲板,最多可以容纳80个以上炮门,拥有接近100门的大炮的。
在火炮已经成为海战的主体,更多的火炮代表着更大的攻击力,当100门巨大的火炮,口径大部分都是在10寸左右的时候,百炮齐发,单纯每一个炮弹的重量高达64磅,一次性投射弹药高达6400磅,这几乎是数吨的炮火。
这样的战舰,出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海战来说,将会是决定性的,海边没有任何的建筑物能够抵挡住这样的攻击,这将会是划时代。
可惜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座百米的,甚至是数百米的建筑物,也要从根基,一点点的建设起来。
800料的船只,就是一个,赵信心中有众多的想法,可是在这个实验性质的船上面,应用的新技术并不算多。
最先建造的这艘船,整体的形状,是以中国帆船的底子,整个船体没有使用代表着远洋的尖型船底,而是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形船底。
方形船底,在这个时代来说,具有着一定的先进性,首先同样的体积和材料的前提下,方形船底的载货量更高,在平静湖面或者海面上面,他们相当的平稳。
这个平稳在平静的海面之上,是比较适合的,可是一旦出现风浪的,平行船底因为持水量不深,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在远洋或者是高海情的区域,适合性不好。
历史的发展,总是受到了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欧洲的最重要的海洋是的大西洋的,跟绝大部分都是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不同,大西洋常年都有巨大的风浪,要进入到海上航行,必须要足够的适应能力。
尖型和方形,就是两个世界船舶的发展方向,一方更加的适合于载货,而另外一方,则更加适应于海上航行和战舰。
赵信也坚持过,让工匠使用尖型船底,可是工匠连一点头绪都没有,他甚至不知道尖型船底要怎么做,有什么的效果,如果改用这个,他甚至都无法让的船只成型的。
经过了比较激烈的交锋,最终,赵信妥协了,发展远洋船舶,尖型船底是必须的,欧洲的舰船,已经用世纪历史,证明了他的优越性,后世的无数轮船,同样没有使用方形船底,方形船底只是在湖面和水上公园的普通游览船上使用。
尖型船底,这种改变整个船体形态的做法,没有得到实现,可不代表赵信对于这个实验船没有改变,实际上,在上面,集中的改变非常的多。
比如说,铁制作的龙骨,用于替代木质龙骨,这样可以增加整体的强度,这个工匠没有拒绝的,他本身对于组合龙骨知道的就不多,只能够按照传统的方法。
传统的方法,使用的是一个完整木材,然后粘合其他的部分,这种情况下,木质和铁质,也就没有什么区别。
水密舱这种东西,这个工匠也是一知半解,建设起来,只不过是增加工时,定海军对于造船相当的看重,除了他们这些工匠还有帮工之外,还有大量的劳力,增加一些水密舱这不成问题。
实际上,最大的,也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却是帆。
中式硬帆,受风效率高;可以绕桅杆转动,能迎风。硬帆更轻,因为有支持骨,所以帆质量要求很低,就算破了很多洞也没有关系。
软帆主要是横帆和纵帆,横帆虽然受风效率低于中式的硬帆,但是优势是面积能够做得比硬帆大得多,桅杆可以更高。横帆不能逆风行走,要用纵帆。
从同样重同样面积的帆来说硬帆优势大,成本还低很多。不过软帆的船一般帆面积做得非常大,桅杆又高,抵消了这个优势。
使用了几千年的硬帆,突然被改成软帆了,这种冲击不是一般的大,在经过了激烈的争吵,特别是帆的选择上面,简直是争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