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5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好吧,冯一平的脸,现在跟佩奇一样苦,他直接捞了几大勺水煮鱼,连着酸菜辣椒一起往喉咙里咽。
如果这边的民意和习惯如此,那么只得入乡随俗,关键是,他还得考虑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
上次给旧金山警察局捐款,之所以让黄静萍出面,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很简单,他这样的人,要是在美国大手笔的、高调的做慈善,传回国内之后,带来的肯定不是好影响。
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去翻他的老底,究竟在国内捐了多少款,这个冯一平自己清楚,到现在为止,全部加起来,他在国内直接间,署名匿名的捐款,应该只超过4000万人民币。
但他并不想通过这些事为自己增加什么名望,所以有些捐赠,外界是不清楚的,比如冯振昌和梅秋萍主要在镇里的范围修的桥和路,比如非典期间,他们捐赠的药物和器械——主要是红外测温仪。
还有他定期给希望工程的匿名捐款。
其实严格说起来,他在镇里的那已经超过6个亿,而且还在不断上涨的投资,从原本的意义上看,其实也算是一种慈善。
但是,这些事有多少人知道和理解?
如果他在美国一家伙捐款几百万美元,国内绝对会炸开锅,很多人肯定不会分辨捐款的主体是他在美国的公司,绝对会说他赚国内的钱,跑到美国来当好人。
也不能说这样想的人不客观,原来的冯一平,看到那些大佬们大手笔的朝国外的大学捐款,同样也是义愤填膺的,凭什么在国内有事的时候,捐款顶多上千万,而且还是以公司名义,偏偏对国外那些你都没就读过的学校,一次捐款就上亿?而且还是以个人名义?
他不是标哥,标哥到美国的街头发美元,广大网友还有为他点赞的,冯一平要是这样做,绝对是骂声一片。
“冯,冯,”
“啊,”冯一平从烦恼中清醒过来,看到另外的三个人都一脸诧异的看着自己,“怎么了?”冯一平不解的问,顺道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
“那么多辣椒,你不觉得辣?”佩奇问。
“啊?啊!”冯一平这才觉得嘴、喉咙都火烧火燎的,连嘴唇都像熟了一样,烫得厉害,刚才沉思的时候,根本没在意吃的是什么,好几个朝天椒没有理出来,直接那么嚼那么咽。
他手忙脚乱的把自己的果汁喝了个干净,却还不够,旁边递过来一杯,“给,刚倒的,”
是梅耶尔,“谢谢!”
咕嘟咕嘟喝下去两杯,喉咙总算好受点。
“这么大反应?”布林笑着说,“不用太担心,我们一定能找出一个非常好办法,”
“你们没有这个烦恼,”冯一平摇头,之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你是说,你在中国的捐款,很多很低调,而且也不是非常明确的捐款,所以没有多少人知道?”施密特问。
冯一平点头。
“这倒真是个问题,不能因为在美国民众心目中有了好印象,而在你们国内却成了声讨的对象,”
“哈哈,伙计,也简单,”刚刚还非常不情愿的佩奇,听了冯一平的话,却高兴起来,“你就同时在中国捐,在美国也捐,那不就什么问题都没有?”
这家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不过,冯一平刚才也想过,要想两边都有好印象,他好像真只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只是,在国内单纯的捐款,冯一平从心里是抗拒的。
他一向认为,捐款多少多少很容易,让一部分人真的富起来,那才有挑战。
他现在已经让镇里的大部分人,摆脱了贫困,提前过上了小康的日子,未来,还要让更多的人过上富裕现代的日子,把自己那个贫穷落后的故乡,变成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地区,比起单纯的捐款捐物,这才是最大的慈善,真正的慈善。
我们的慈善机构的一些问题,也是冯一平不想假他们之手做慈善的原因之一。
就是大灾大难时老百姓的捐款,很多都变成了相关人等身上奢侈品牌的衣服、口中高档的名酒、屁股下的豪车、银行账户里的私有财产,或者是靓丽的楼堂馆所,何况是在这样相对太平时日里的捐款?
当然,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不做慈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在国内做什么项目,能把自己的善意落到实处?
“总之,这个问题大家还是咨询一下相关专业人士,以我的经验来看,我们都到了应该要这样做的时候,”
施密特同样有些同情的看了看冯一平,这不是一次性的问题,这意味着以后冯一平没在美国捐款一次,相应的在国内,同样要捐款一次。
他不知道冯一平烦恼的不是这个,冯一平烦恼的是,现在该做什么项目?
…………
律师和会计师对这些事显然很精通,一接到冯一平的电话,马上给他发了相关的邮件。
吃饭午饭,冯一平呆在谷歌,认真的看了几个小时,看到头昏脑胀,总算是证明自己之前想的没错,同样也刷新了自己的一些观念。
他之前想的没错的是,美国的这些知名的资本家,比如后来倡议全球的富豪,捐出自己全部身家,巴比慈善,裸捐的发起人巴菲特和盖茨,并不真的是高尚到地球容不下。
他们是捐了,包括后来facebook的小扎同学,也跟风捐了。
只是那些看到了类似的新闻,还担心那些裸捐的了富豪,从此会不会连过日子都成问题,那就真的是图样图森破。
知道了点美国慈善的大概,冯一平的难题依然在,他给金翎打了个电话,没头没脑的说,“你应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庆幸,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金翎的声音有些慵懒,好像还有点撒娇的意思,确切说,荷尔蒙含量很高,“你说什么?”
只不过,看这些资料看到头晕脑胀的冯一平,这会完全没察觉。
“听不懂也没关系,我最近很忙,不能回国,有件事需要麻烦你,”
“你总是这样,总是给我加任务,呀呀呀,心情不好,不干,我不干,”冯一平能听到那边脚在床上敲打的声音。
至于金翎时不时的使些小性子,冯一平完全能理解,女孩子嘛,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拜托了,这件事很重要,我想让你和国内的相关部门和院校接洽一下,”
“主动找他们干什么?有新业务?”
“我想成立一个基金,资助国内的一些人,来美国的大学留学,”想来想去,冯一平觉得这事比较靠谱。
当然,这个基金,多半不能设在国内,可能会在香港,国内想拿到成立慈善基金会的批文,比拿到汽车准生证的批文还难。
他也不想挂靠,后来很多不成功的运作都说明,挂靠,那是自寻烦恼的事。
反正只要让国人知道,也能给一大部分提供实打实的出国深造机会就好。
“为什么?你以前不是反对这样高调的做这些事吗?”金翎知道,冯一平有定期的匿名给慈善工程捐款,还拿着她一起捐了几次。
“为什么?因为我在美国这边,可能要被迫做慈善,”
本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美国留学和工作过的金翎,应该能想清楚,但是这会她太不在状态,冯一平不得不又解释一番。
挂了冯一平的电话,听着隔壁房间依然还在继续的“低吟浅唱”,金翎用被子抱着头,依然没用,那声音依然就萦绕在耳边,让她烦躁,让她燥热。
她几次想给前台打电话,可是,这话该怎么说?她现在是知名人物,还是一个女性,投诉这样的事,那绝对是给那些好事者提供素材。
大半夜的,她冲了一个冷水澡,然后一件件的收拾行李,没办法,只能躲,去另外的酒店再开一间房。
第七十一章 觉得假也要做
“可能啊,你以后也要花很多时间要准备各种宴会,”晚饭的时候,冯一平说。(全本小说网,https://。)
“像电视里那样,像我们有些邻居一样,为什么?你不是一直看不惯那些事吗?”
“施密特说了,我也问了会计师和律师,他们都说,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是该高调的做些慈善,”
“我才不呢,假的要命,”黄静萍摇头,“你看看她们一些慈善项目的主题,从非洲的大象,到太平洋的鲨鱼,再到南极的企鹅……,总之就没什么正事,花这功夫花这钱,还不如在老家都修几座桥,多给学校买一些文具,”
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都很实在,对美国的一些慈善话题,实在提不起兴趣。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没办法,美国就兴这一套,不这样做,这里的人就会对我们有意见,搞不好这两天报纸上就能看到我的负面新闻,”
“凭什么?我们在美国投资这么多,创造了这么多就业机会,”
“这边国情如此吧,而且,看样子我们以后也得成立一个基金会,成立了基金会之后,你会发现,好处其实也蛮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下午得出了那样的结论,比尔盖茨他们,并不真的是高尚到地球都容不下的原因。
他们是向全世界声明,捐出了全部身家,用来做慈善。
但请注意,他们把自己的全部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并不就等同于这笔财富从此赠予他人,从此不再属于自己。
大多数是通过把自己的财产放入一个带有慈善性质的基金会,比如知名的盖茨和梅琳达基金会,于是,他财富看上去在法律上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是属于基金会的。
其实,“裸捐”后的财产,依然受到他们的控制与支配,只不过具体操作方式,是通过对基金或公司的控股投票来执行。
这一点,美国的民众和主流媒体其实也都是知道的,不然,裸捐之后的盖茨和巴菲特,哪能年年都在世界首富榜的前三位晃悠?
后来的小扎同学在这方面总是更直接一些,他干脆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来管理的自己“捐”出去的财产。
不说一向耿直,摆明了就说我非常在乎钱的小扎同学,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以“慈善”为目的,但通过“类投资行为”,维持长期运营的非盈利性私有基金。
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慈善、投资行为和私有基金,同属这种性质的知名基金会还包括美国知名的洛克菲勒基金等。
首先,因为挂了慈善的名头,所以强制性的,至少每年要捐出相当于基金会资产的5%。
其次,这个挂着慈善旗号的基金会,是可以投资的,比如盖茨基金会,就投资了众多石油公司、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话说,这看起来和他宣扬的绿色、环保、健康完全是处在对立面的。
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私有基金,他们满世界嚷着捐出去的钱,归根结底,其实还是私有的。
那这些聪明人为什么要费力巴拉的成立这样的基金,而我们国内的那些看上去脑袋没他们灵光的富豪们,偏偏就不费这个事呢?
说来说去,还是为保全自己的财富着想。
美国富豪在保全自己财产这事上,有两大难关要过,一道是资本得利税,一道是遗产税。
所谓资本得利税,就是靠占有资本获得的收益,比如卖房子,买股票的收入。
美国的资本得利税,短期的跟个税没有区别。
之前就说过,美国的税法太复杂,要是能弄明白这事,自己就可以开会计师事务所执业。
就冯一平目所在的加州,简单点说,只要你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以上,联邦税加上州税,大概讲吧,有一半的收入要上交给国家。
也就是短期的资本得利税,也接近一半。
这真比后来国内网友热议的“把牛头上交给国家”更狠。
长期资本性收入,一般是短期的一半,也就是至少超过20%。
但是,美国的税也经常在调,小布什上台至今,经过了几轮的减税,今年长期投资的资本得利税,在15%左右,短期的得利税,同样大幅下降。
至于像他们这样的私有的慈善基金会呢?虽然按美国法律规定,并不完全享受公共慈善基金的免税福利,其投资回报依然要缴税,多少呢?至少要缴纳2%的税款。
2%,这远比美国的资本得利税低得多。
至于遗产税,那也是让美国的有钱阶层痛恨不已的一项税种。
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遗产税的起征点都很低,比如,4到6万美元起征,但是税率一度高达77%!
这应该是美国版的死不起。
当然,从70年代后期起,美国的遗产税,起征额在提高,税率在下降,小布什上台到现在,起征额提高到100万美元以上,税率为50%。
成立一个带有私人性质的慈善基金会,同样规避了这样的问题。
所以说,美国的这些家伙裸捐,也不排除当钱对他们真的只是一个数字(并不是不在乎)的时候,真想拿点钱出来做些善事,但同时,附带的结果,就是避税。
至于究竟哪样是主,哪样是次,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重要。
当然,美国政府并不傻,他们对富豪这样做的目的,心知肚明,但他们是提倡的,因为只有这样,那些富豪才会套现——不套现就没税可征,套现以后才会投资,而投资,又会带来税收……。
冯一平也算是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倡议,在国内得不到响应,因为国内的富豪,完全不用担心这事。
我们的资产得利税,只是象征性的,甚至还没有个税高。
只听说有人炒股、炒房,成了亿万富翁,没听说谁炒股、炒房,交了过亿的税。
那些一套房子赚了上千万,那些在股市赚了过亿的人交的税,不比苦哈哈的白领一年交的个税多多少。
同样,国内有遗产税这个税种吗?要是国内的遗产税也高达50%,那国内做类似慈善的富豪,绝对比美国还要多。
所以说,一定程度上,这些美国的富豪也是命苦,真要比国内的富人多操好多心。
所以后来报纸上说,有些人费尽心思移民到美国后,后悔了——这看来真是真的。
而且,美国在慈善方面的一些法律,引导这些富豪们,把资金投入到需要大量投入的生命科学研究、医药疾病研究以及环境保护研究等“慈善”领域。
这也迎合了富豪们的愿望,我国古代的皇帝求长生,现在的富豪求长寿,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
只不过因为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文化基因的缘故,美国的富豪们,舍得在医疗健康领域投入巨资,如何长命百岁,如何杜绝传染病,如何攻克癌症……。
这些领域,一旦有所突破,那回报,也是巨大的。
应该说,这些富豪打着慈善的旗号,确实研究出了不少前沿科技,这又进一步带动了美国高科技的发展。
而我们国内的富豪,也想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把好日子一直延续下去,但是,他们的方向不一样,他们在故纸堆里找,在传统文化里找,其结果就是江湖时有高人出,“道长”“大师”啥的,各领风骚那么一两年,或者三五年。
所以,不得不说,美国政府在一些方面,确实走在我们前面。
所以,也不得不说,我们国内的富豪,比美国的富豪,幸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