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的一些话和一些事,小翎也跟我提起过,听说这两年,随着你事业的发展,你家乡变化也不小,有时我也挺好奇,想亲眼去看看,”作为曾经主政一方的人来说,如何让麾下老百姓富起来,也曾是很让他头疼的一件事。
“热烈欢迎金伯伯您到我家乡做客,”
“呵呵,有机会一定去,”金主任笑了笑,“有一件事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会一次次的鼓动大家现在抓紧买房子?这是出于什么考虑?依你看,未来的房价,真的会高到好多人都承受不起吗?”
认可了冯一平的水平,金主任终于问起了他对国内经济的看法,这才是这次见面的重头戏。
第二百八十六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是这样的问题,冯一平回答起来反而没有压力。(全本小说网,https://。)
他现在才发现,金翎在自己老爸面前,也是个非常八卦的人,说了他那么多事,他最担心的,是金主任下一个问题是,“你对婚姻是怎么看的?”
那他就是一茶几的杯子,满满的都是悲剧。
“伯伯您是计委主任,应该比我更清楚这两年房价上涨的速度,而我认为,这还远没到头。
我国人多地少,这是一个基本盘,改革开放到现在近二十年,城市,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发展的很快,和二十年前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相对完善、发达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等,让不少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都要来城市落户。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老家在农村,在小城市的,毕业之后,自己没有回老家的意愿,爸妈肯定也不同意他们回去,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供出一个大学生,要是还回农村,回小县城,爸妈都会气死,为了孩子,说不定就倾尽一生的积蓄,帮他们在大城市里置办个小窝。
另外,一些没赶上分房的70后,现在怎么也该结婚成家了,那肯定要买套房子。
那些福利分房的50后60后,现在子女都大了,原来的小房子不够住,也要换大房子。
这几样加起来,刚性需求很大,加上政府也乐见房价走高,这样卖地的收入才高,所以这房价,肯定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翻着番的往上涨。”
“是有几分道理,不过,翻着番的涨,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吧,”金主任皱着眉头说。
“按我的预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现在能买一套房子的钱,到那时,可能连个首付都不够。”冯一平说的很肯定,这可是广大80后血的经历和教训,他怎么会说错。
“就拿省城来说吧,现在在偏的几个区,还能买到1500以下的房子,等过十年,7500差不多,至于首都,我现在买的房子,均价不到5000,十年后,就现在的那个地段,估计50000都买不到。”冯一平一提这个就有些刹不住。
“好,就姑且这么认为吧,”金主任抬手止住了他,“那你认为,政府在其中可以做什么工作?”
推泼助澜呗,冯一平差点就顺嘴溜了出来,“其实我们有现成的学习对象,每年有好多干部去新加坡学习,香港也回归了,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也都了解。
这两个地方,土地更紧张,但房价并不是天价,因为他们建设了相对合理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目前来看,我们国家,政府在这一块是缺位的,好多地方政府,是巴不得地卖的越贵越好,这样财政收入才高。”
“廉租房,经适房,”金主任敲了敲沙发扶手,“把我那个本子拿过来,”他指着办公桌上一个带着一支笔的笔记本说。
看着金主任在本子上写下这两个词,冯一平没想这能改变什么,就是中央计委的主任听了估计也不太管用,如果说给他们学院的的院长听,可能才会有点效果。
“伯伯,你也劝劝金姐吧,现在买房,真的是一项非常不错的投资。”
“呵呵,我的话也没什么用,不过我会多跟她提提,”金主任笑着说,“除了你说的这些可能的问题,你对我们国家持续高速增长,还是很有信心?”
“是的,这其实也有例可循,按照其它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的规律来看,比如韩国,从61年开始,持续增长到现在,有40年,我国宝岛地区,高增长从50年开始,到97年结束,持续了48年,我们国家,从80年算起,到现在也只有20年,我认为,至少还会持续10年,届时gdp总额应该会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具体的数值他不记得,但是,赶超日本是哪一年,他记得很清楚。
要不是冯一平在杂志上的那些当时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后来却完全都应验了的观点,金主任现在听到他这话,估计会嗤之以鼻,对未来十年的发展,国家当然会有展望,也很有信心,但是现在谁敢肯定,到时就一定会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你增长,别人就不增长吗?
要知道,去年我国的gdp总量,还不到一万亿美元,而排第二的日本,已经是四万多亿,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金主任没有和他纠缠这个问题,他对冯一平话里的另一个数据更感兴趣,“为什么其它国家和地区,可以保持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而你认为我们只能有三十多年?”
原因我说不清楚,但我就是知道,“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做不得准的,但我认为,制约我们国家持续高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说,不管是韩国还是宝岛地区,他们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都伴随着城镇化,而城市化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他们是一个人进了城市,户籍跟进去,住房跟进去,社保跟进去,公共服务跟进去。
但是鉴于将来的高房价,我们现在进城的这些人,各个工厂的主力,农民工,能有1%在中大城市买房安家就不错,绝大多数只能是是年轻的时候到城市,年龄大了又依然回农村老家,这个城镇化是中断的。
另外,鉴于计划生育的力度,将来劳动力的缺口也会很大,劳动力缺口大,那用工成本就高。
人口减少了,内需也会减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断保证不了高增长率,到时甚至会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这个观点,就更耸人听闻,“你难道说我们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金主任话没说完。
“这肯定是对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要作相应的调整,”就冯一平重生之前的那会,已经通过双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都是以农业社会的观念来衡量,人口增长多少,要吃多少口粮,增长太多,社会负担不起。
但现在是工业社会,条件不一样了,而且从整体上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随着抚养孩子货币化支出成本的提高,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大家的生育意愿,都在降低,我个人以为还是有调整的必要,”
…… ……
冯一平虽然知道,对金主任说了这些,应该也没什么用,但是,总憋在心里肯定是没用的,现在有机会就多说说,以后在杂志上也系统的发表些文章,能带来一点改变最好,重生一次,他觉得自己有这个义务。
对金主任来说,冯一平的这些想法和观点,和政府的那些智囊机构里四平八稳的专家说的,完全不一样,乍一听,觉得挺没道理,完全是浑话,但一听他的理由,多少都有些道理。
就从冯一平能说出这些观点,他的知识面很广,基本功是扎实的,而且冯一平的视野,看起来,比他这个高级干部还要开阔,还要长远。
他是不知道,经过多年网络的熏陶,后来比冯一平的嘴炮还厉害的人,多得是。
所以这一问一答,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十点多,冯一平茶都喝了四杯。
“小翎没说错,你是个很有想法和见地的孩子,今天你的这些观点,对我有很多启发,以后到了省城,有时间就来看看我。”
他们俩这时在餐厅吃夜宵,也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鸡蛋面而已,金主任自己是一小碗,冯一平是一大碗,上面还卧了两个双黄蛋。
“金伯伯你也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年纪,总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太理想,我今天妄言的这些,你不要见笑就是。”刚才有些话,太绝对,冯一平现在肯定要谦逊再谦逊,给人留下一个狂生的印象,不是他要的。
“且不说对错,你能想到这些,就很难得,”金主任笑着说。
等他出门的时候,待遇终于又提高了,金主任亲自把他送到大门口,“以后有空就来,当自己家一样,”
刚上车不久,金翎的电话就打来了,“我爸说你今晚表现不错,有从政的潜力,”
“你可别吓我,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况且,我还想逍遥的过一辈子呢,”他只想发财,怎么可能愿意当官?再牛的人,初入官场,都得但孙子,他没那个嗜好。
好像约好了,金翎的电话刚挂,黄静萍又打了过来,“事办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回来?我好想你!”
“目前看,办得还不错,我打算明天回来,”
“对了,你去看张彦了吗?”黄静萍突然问。
“没有,”老实说,冯一平现在,真有点怕见张彦。
“既然回去了,就去见一面吧,真的,”黄静萍说的很诚恳。
冯一平把车停在路边,这,究竟是见,还是不见?
第二百八十七章 情敌相见 分外眼红
有些东西就和弹簧一样,压得越久,等再打开的时候,那反弹的力度,怎么都控制不住。(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一晚,冯一平一直翻来覆去,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后来的那一幕幕,像放幻灯片一样,又清晰的浮上心头,共同的经历太多,速度很快,到最后,所有的那些过往,都汇成一张张张彦的脸。
每一张脸,表情不一,但都是在笑,随手点上去一张,就能读出那笑后的经历来。
直到月过中天,他才按捺住纷繁的思绪,浅浅睡去。
正在食堂吃早餐的张彦接到冯一平久违的电话,有些激动,“你今天过来,好的,中午的时候,你在百货大楼那等我吧!”
那边的冯一平,心一直悬着,现在的他,是有多想见张彦,就有多怕见张彦,听到了这样的回答,有点喜出望外,连带着胃口大开。
端起牛奶一口气喝了大半杯,“姐,怎么还没好,我都饿死啦!”
“昨晚不是在大官的家里吃了宵夜吗,还这么饿?你是吹牛的吧!”冯玉萱端着几个碟子出来,有煎的金黄的面包,还有过年时自家灌的香肠,鸡蛋,鸡蒲肉,生菜,还有花生酱,“自己动手,”
“你不知道,好像晚上吃的越饱,早上就越饿,”冯一平每样都夹双份,给自己做了个豪华版的三明治,有巨无霸汉堡那么厚,一口就咬了三分之一下来。
“你看哪个同学我不管,不过我告诉你,静萍是个好姑娘,你们一定要好好过,不要乱来啊!”冯玉萱见弟弟爱吃,做好了几个放在他面前。
冯一平昨晚回来,只含糊的说要看一个同学,回程推迟一天。
“放心吧,就是静萍叫我去看的,”好在除了肖、王两位之外,自己的同学,姐姐并不清楚。
第四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后,杨琁还在慢条斯理的整理着抽屉,“真不想在学校吃饭,就跟猪食一样,”
张彦那边已经“哐”一声关起了课桌,“我中午不在学校吃,你不用等我,”
“你去街上吗,等等我,一起吧,”在前面跑的张彦没理她。
急匆匆跑回寝室,她从床下的箱子里,翻出那个化妆包和首饰包,火急火燎的去打水洗脸,然后对着桌子上那张a4纸大小的镜子,细细的描画起来。
气喘吁吁的杨琁推门进来,看到这一幕,笑了,“我说怎么这么急呢,原来是急着去见心上人,”
张彦没空理她,擦掉了刚刚画好的唇,太红,从里面翻出一只颜色淡的,有些笨拙的涂上去,不错,自然,看着又挺滋润的。
杨琁在旁边翻着这些她平时都压在箱底的东西,“这么漂亮的耳环,不带着吗?”举在张彦的耳边比划着。
张彦看了看,“不用,”
她连项链也不带,想了想,拿起一个手镯往手上套,“下午第一节课我要是没回来,你帮我请个假,”
杨琁看着她身上的白衬衫和粉色的开衫,还有下面的牛仔裤,“那有时间啊,头不洗,衣服怎么也不换?”
张彦看着镜子,转了一个圈,“这样挺好,”
她见过黄静萍,端庄温婉,自己就本色的青春活泼就好。
冯一平站在百货大楼门前,看着那个姑娘,背着单肩包,小跑着过来,马尾在脑后欢快的跳跃着,他觉得,此时非常适合用上慢镜头。
跑得比较急,张彦的脸有些红,“你什么时候到的?”
“刚到,”张彦一过来,冯一平就觉得身边弥漫着一种温馨的,叫他放松的气氛来,这是亲人见面才会有的感觉,他笑着递过去一瓶水,“喝口水,”
张彦接过去刚喝了两口,他又说,“够了够了,一会吃不下饭,”
张彦大大咧咧的用手背擦了一下嘴,“学校的饭真难吃,素菜都有一股青气,荤菜都有一股腥气,豆腐透着酸气,大学食堂里的饭好吃吗?”
“哈哈哈,”冯一平笑了起来,张彦吃饭是比较挑的,“学校食堂都差不多,不过大学食堂多,加起来会有那个几个还可以的菜。”
“那你们吃饭的时候,也要在食堂排很长时间的队吗?”两个人问问答答的,朝车站旁边的餐馆走。
算起来,他们已经近一年没见,但见面的时候,却感觉不到丝毫的生疏,好像有默契一样,有些事,两个人都不说。
追了张彦大半年时间,不见风雨,更不见彩虹,依然还是普普通通的同学关系,卢鹏程其实已经放弃了。
但是,骑车回家吃饭的他,不经意的一转头,看着张彦在那边和一个高个年轻人说说笑笑的,过马路的时候,那人还扶了张彦一下,他立马怒火中烧,你妹的,你都成年了,还跟我们抢!他马上骑车追了过去。
学生对大学生活都是向往的,张彦听着冯一平说学校里的那些事,听得很入迷,眼睛都不看路,从人行道下去的时候,差点就踩空了,冯一平托了她手肘一下,“小心,”
“真的有那么多领导去你们学校吗?”张彦还在问。
“其实也不多,也就是校庆,或者有什么会议的时候多一些,”冯一平虚扶着张彦的后背,护着她过马路。
刚到对面,一辆自行车一个急刹停在他们前面,上面一个学生模样的人面带不善的看着他们俩。
“张彦,他是谁?”陆鹏程一手撑在车把上,一手指着冯一平问,挺愤慨,颇有几分情敌见面,分外眼红的意思。
“我是她表哥,你是?”冯一平看着这个对自己敌意很重,留着中分头,长着青春痘的小伙子说。
“他是我同学,也是我们美术老师的儿子,卢鹏程,”张彦在一边介绍,脸色不大好。
原来是这位仁兄!“哦,是同学啊,”冯一平伸出手,握住卢鹏程的手,摇了几下,“同学,挺巧的,我们正准备去吃饭,一起去吧,”
卢鹏程任他握着自己的手摇了几下,有些茫然无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