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华记-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是因为顾瑜,顾瑜抄捡谢涵的院子是顾瑜不对,可说到底顾瑜也是堂堂的一品世子夫人,朱泓不但对她极尽言语侮辱,且还把她捆绑着送进了武英殿,让沈家再次成为了全京城的笑柄。
好在皇上最终还是念在三公主的份上对顾瑜网开了一面,并没有夺去她的诰命,否则沈家就更该颜面扫地了。
还有第三,沈家连失代州和云州两座城池,打了好几个月也没有夺回来,最后还是借住朱泓的纸鸢才夺回了这两座城池,消息传了出去,沈家再一次颜面落地了。
因而,沈琛自然也不愿意看着朱泓坐大。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顾沈两家的颜面都被朱泓踩到了地上,沈琛倒是也希望有机会挫一挫朱泓的锐气。
毕竟倭患和鞑靼的战事太不一样了,倭国人是从海上过来的,从北边的胶东半岛直到南边的江浙福建一带,海岸线这么长,倭患又不会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今儿进这个村子烧杀抢掠一番,明儿又回到了海上再换一个地方登陆,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哪像和鞑靼兵可以面对面地较量?
否则的话,倭患也不会成为近十年来沿海地区的一个大噩梦,驻守在东南一带的马家和胶东半岛的王家也不会屡屡因为此事被皇上追责。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沈琛倒是愿意朱泓去试试,成了,马家和王家的颜面落地,顾沈两家倒是可以为此挽回些面子;不成,朱泓的颜面落地,他们沈家依然可以看一场热闹。
可问题是万一朱泓真的解决了倭患这个大难题,他的声望和势力肯定会不由自主地坐大,这对他们这些世家来说决计不是什么好事。
因而,沈琛掂量来掂量去,也没有掂量出一个好结果,最后祖孙三人总算核计着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拒绝这些世家子弟进军情处,但可以适当地推一把,让朱泓带人去东南解决倭患这个大难题。
不得不说,顾沈两家到底是合作多年的姻亲,居然不谋而合地想到了同一个主意。
只是他们两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次日一早的朝会朱泓居然没有来,皇上虽拿出了顾铄的折子来探讨,可也只说是顾铄提的建议,压根就没朱泓什么事。
而且皇上也没提什么倭患,只是以顾铄和沈岑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这些世家继承者们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提升自己的各项修为等。
现成的例子在这摆着,顾铄和沈岑还有朱泓几个年纪轻轻便可以担当重任并受到皇上的重用,这些世家哪里会不愿意自己的儿孙也跟着去历练一番?
而深知底里的顾沈两家因为这份折子是顾铄提的,即便提出了反对意见也没掀起什么大的波澜。
再说了,即便有人猜测到了皇上有可能是在算计这些世家的权利,可这些世家也反复衡量过了,只要他们不犯大的错事,皇上是不可能夺了他们的封号的,顶不济就是让朱泓插手一下他们的军务,就像顾沈两家一样,战事一结束,朱泓不一样乖乖地交了兵权回到京城?
有顾沈两家的实例在这摆着,成,功劳还是他们这些世家自己的,败,他们还可以把朱泓推出去背锅,何乐不为?
更别说朱泓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孙跟在他身边学两招还找不到机会呢,现成的机会送了过来谁会推开?
“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若果真如此,老臣倒希望皇上能不拘一格多选点青年才俊,虽说如今北边的战事暂时平息了,可我们大夏还有别的外敌,我们不想生事,可也绝不能怕事,因此老臣建议皇上多选点青年才俊,年轻人脑子活泛,说不定他们有什么奇思妙招也未必,就像我们攻打代州云州一样,如果没有辅国将军朱泓的纸鸢把人送上城门,这一场战事未必会有这么快结束。”沈琛站了出来。
没办法,既然反对无效,还不如干脆大方点,送一顶高帽子给朱泓,他就不信皇上听了这话不动心。
“对了,说到辅国将军朱泓,那真是我们大夏的人才,要是没有他的连弩车,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拿下赤城和塔城,说起来这场战役能这么快结束朱将军的确功不可没,臣倒是听闻皇上把军情处交给了朱将军统领,臣的意思是朱将军接管军情处责任重大,理应站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商讨政事和军情,毕竟自古以来军政是不分家的。”顾琰站了出来说道。
安国公王垚和顾家也算是姻亲关系,见顾琰对自己使了个眼色,并微微摇了摇头,略一思索也站了出来,“回皇上,世祖有令,宗室家族的人是不可以插手朝政的,更不可以拥有兵权的,朱将军虽说是个军事天才,我们在战时采取权宜之计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也不是正式担任军中的官职,可如今战事结束了,微臣以为朱将军总领军情处本就不妥,如今要参与上朝听政更是极大地违背了世祖的遗训。”
兵部尚书耿军义听了这话也站了出来,“回皇上,老臣觉得安国公此言差矣。世祖皇帝是说亲王郡王不可以有兵权,并没有说宗室人员不可以参政议政。”
“大夏律法确实是明文规定亲王郡王不可拥有兵权,并没有提到不能参政议政,故而微臣以为朱将军完全可以以军情处统领的身份参政议政。”礼部尚书李敦站出来说道。
“军情处统领是个什么官职?具体到几品?”平国公潘旸问道。
这话倒是把李敦问住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七十五章、朝会(二)
兵部尚书耿军义见礼部尚书李敦被问住了,忙站了出来,“军情处和我们兵部相关,具体怎么定职理应由皇上说了算。”
“今日讨论的是定国公世子顾铄的奏折应不应该实行以及如何实行一事,军情处定职的问题稍后交于礼部和兵部酌情商定。”朱栩打了个太极。
“微臣赞成顾世子的提议,微臣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军情处好好历练历练。”平国公潘旸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的儿子这些年一直不学无术,和年少时的朱泓有的一拼,没道理朱泓能学好,他的儿子就一直不开窍吧?
“微臣也愿意。”永平侯世子马至善第二个站了出来。
接着便是永定候丁家,永安侯李家以及镇国公白家等几位世家都站了出来,最后安国公王垚和永镇候等四五位世家见大势已去,只得也同意把自家的孩子送去军情处。
“既然诸位爱卿都赞同这个提议,从明日起诸位爱卿把你们的儿孙送到军情处,具体事务暂时由朱泓、顾铄和沈岑三位爱卿负责。”说完,朱栩看了一旁的王平一眼。
谁知王平刚要喊“退朝”二字,顾琰站了出来,“回皇上,微臣还有一个疑虑。”
“哦,定国公请讲。”朱栩的眼睛平静无波地看了顾琰一眼。
顾琰见此,略一寻思,低头回道:“回皇上,犬子的奏折虽已通过,可关于朱将军能不能参政议政一事还没有一个结果,微臣以为,在其位谋其政,朱将军既然统领了整个军情处,还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参政议政。”
“平国公,你以为然否?”朱栩把问题抛给了王垚。
“回皇上,微臣还是不敢苟同,朱将军若是开了参政议政的先河,只怕下一步又该要官职要兵权了,岂不有违世祖皇帝的遗训?”王垚坚持自己的看法。
“安国公此言差矣,若说遗训,难道太祖皇帝的遗训不是遗训?太祖皇帝开创了我们大夏朝,也因此建立了夏国的律法,可他并没有规定亲王郡王不能有兵权,更没有规定宗室子弟不能参政议政,相反,他还极力培养这些宗室子弟,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限都可以上朝听政议政。”李敦又站了出来。
“你这是什么话?你是在指责世祖皇帝不忠不孝吗?”沈琛逼问道。
“自然不是,微臣只是就事论事。”李敦说完颇有些心虚地看了一眼台上的朱栩。
“好一个就事论事?太祖皇帝和世祖皇帝也是你可以置喙的?”王垚见沈琛老大人都站出来为他说话,腰杆顿时直了好多。
“这不是置喙,大夏的律法是太祖皇帝建立的,当时江山初定,诸事纷繁,有些遗漏是很正常的,因而历代皇帝多多少少都对大夏的律法做了些改动,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本来就存在的事实。”刑部尚书常缙站了出来。
“然也,老臣就曾经帮着先帝修改过大夏的律法,对官员考核这一块作了更详细的陈述。”吏部尚书刘珩站了出来。
“还有微臣,微臣曾经和先皇对皇家的礼仪规矩也做过修订。”李敦的腰杆也直了。
“罢了,各位爱卿不必争执了,这件事朕已经有了定论,明日开始着军情处的朱泓、顾铄和沈岑三位上朝听政。”朱栩见这些臣子们为了这点事又开始争执起来,忙快刀斩乱麻地做出了结论。
同时,朱栩的脸也黑了下来。
他明明交代了朱泓今天应该上朝听政的,可谁知这小子到底还是临阵脱逃了。
不对啊,这临阵脱逃也不是他的风格啊,那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没来?
难不成真为了抱着谢涵睡觉睡过了头?
这臭小子,看来还是对他太宽容了,竟然一点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谁知就在朱栩考虑到底要不要找人把朱泓提溜过来时,王垚又开口了,“回皇上,微臣觉得既然今日商议的都是军情处的事情,何不现在就把朱将军找来,他是军情处的统领,军情处的事务也该由他来定夺吧?”
王垚自然清楚昨晚朱泓拉着耿逍去了瘦西饭庄喝酒,且喝的时间还不短,这会只怕还在床上迷瞪呢。
“这就没有必要了吧?”李敦自然也听闻了这件事,故而没等耿军义站出来,他先开口了。
“怎么会没有必要?他是军情处的总管,这些世家子弟该不该进军情处以及进了军情处该做什么都得拿出一个章程来吧?”沈琛驳道。
“来人,宣朱泓觐见。”朱栩见大家又因为这一件小事各持己见起来,想了想,说道。
事实上,他心里也一肚子的火。
他是做皇帝的,总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因而有些事情并不适合他出面,所以他才决定把朱泓拉进来,可谁知这小子第一天就给他撂挑子了,这还行?
还别说,朱栩真猜对了,朱泓这会的确还在睡觉呢。
当然了,他就是故意的。
昨儿晚上回来,他便叮嘱了身边的人不准叫他和谢涵起来。
而谢涵这些时日因为不用晨昏定省,基本都是睡到自然醒的,更何况,她以为自己已经交代好司画和司宝了,肯定不会误了朱泓的上朝,哪里知道朱泓背后又搞了鬼。
而朱泓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他猜到他若在场的话,顾铄的提议决计不会这么轻易通过的,这些功勋世家有几个不是瞅他像乌眼鸡似的?
而且一旦让这些世家知道这份奏折是出自他的主意,这些反对的意见肯定都会针对他,如此一来他得费多少口舌之争去说服他们?
还有,参政议政这件事也不好通过,他年轻资历浅,名声又不太好,做事太过随性,不说别的,光就他丢下和鞑靼的和谈跑回来追谢涵就够这些世家说上半天的。
因此,他才懒得上朝来听这些老古董和老顽固们聒噪,反正皇上想要把他推出来做事肯定要为他扫平这些障碍的,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委屈自己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七十六章、稀客
太监上门的时候谢涵已经醒转了,得知朱泓没有去上朝的缘由,她笑着捏了捏朱泓的脸颊,“夫君,你的胆子倒是越发大了,你哄骗妾身也就罢了,怎么连皇上你都敢哄骗了?”
“合着夫人的意思是只准他算计咱们不准咱们算计他?再说了,我什么时候哄骗过夫人?”朱泓说完往谢涵身上蹭了蹭。
“谁让他是皇上呢?凭心而论,他对我们两个也算是宽容的了,你能帮还是帮帮他吧。”谢涵一边说一边推开了朱泓,因为她明显感觉到了朱泓的热情。
连带着吃了半年多竹西寺方丈送的药丸,谢涵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葵水比以前正常多了,每次来之前也不那么疼了,因而她很怕出什么意外,毕竟两人现在还是在孝期。
“宽容什么?你也不想想,要不是他我们两个怎么会吃这么多苦?”朱泓不满地嘟囔了一句,同时身子又跟着谢涵蹭了过去。
“话虽说如此,可他也有他的无奈,他是年少登基,阅历和手段根本就不足以撑起这么大一个摊子,偏偏那些年战事不断,全仗着这些世家维持。再则,皇上的本性还算良善,只是未免太过优柔寡断了些,这才导致了目前君弱臣强的局面,可他能为我们两个做到这地步,委实不易。”
说实在的,这次回京,谢涵原本是打算把解药交付之后便回乡下的,她对皇上的确太失望了,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把朱泓踹伤了。
一个人心里要有多大的恨才会把另一个人踹成昏迷,且还不是一般的昏迷,是三天三夜的昏迷,是命悬一线的昏迷,据说要不是抢救及时,朱泓是很难活过来的。
不说这些年她和朱泓两人为皇上分了多少忧解了多少难,不说朱泓是皇上看着长大的亲侄子,不说朱泓关键时候大义灭亲出首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就算是一个普通的陌生人,朱栩也不能下这么重的脚吧?
因而,谢涵失望了,觉得皇上变了,不信任他们了,既然如此,他们也就没有必要留下来了。
可谢涵没想到的是皇上居然在朱渊还没有吃下那解药的前提下给了朱泓一个承诺,说不管朱渊将来能不能开口说话,这太子之位都是他的。
换句话说,皇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关键时候选择了成全他们夫妻两个,既然如此,他们夫妻两个自然也要拿出点诚意来,毕竟立一个哑巴当太子是本朝,不对,是历朝历代都绝无仅有的事情。
不过历史上倒真有一位哑巴皇帝,他就是唐顺宗李诵,但李诵的情形跟朱渊可大不一样,李诵是先做的太子,且做了二十六年的太子,在他登基的前一年因病失音,彼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随后登基也仅仅不到半年便去世了。
想到李诵,谢涵阻止了朱泓乱动的手脚,“夫君,我有正事跟你说。”
朱泓见谢涵一脸的严肃,倒是停下了不安分的手脚,谁知谢涵刚把李诵的事情说了一个大概,还没有开始讲当时的历史背景时,司画在外面喊宫里来人了。
“都是你,这下好了,丢脸丢大了。”谢涵万万没想到皇上会打发人来家里找朱泓,忙一边嘟囔一边套上衣服起来伺候朱泓更衣洗漱。
“辛苦你了,涵儿。”朱泓见谢涵爬起来伺候他,嘴角愉悦地弯起了一个好看的弧度。
谢涵见他笑得有几分狡黠,不由得在他腰间掐了一下,“你该不是因为我没起来伺候你更衣洗漱才不去上早朝的吧?”
“知我心者,夫人也。所以啊,为了不让夫人每天早起伺候我,我还得跟皇上叔叔去讨价还价,这劳什子的早朝一点意思都没有。”朱泓在谢涵的脸上亲了一下,咧嘴一笑。
“闭嘴,我可丢不起这人。”谢涵说完见两人的衣服已穿戴整齐了,忙喊司画司宝几个准备热水。
送走朱泓后,谢涵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吃过早饭正打算拿点东西回娘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