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华记-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太后看见之后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好好好,果然不错,哀家一看这寿桃就想咬一口,跟真的一样。”
“母后喜欢就再好不过了,臣妾恭祝母后万寿无疆,天伦永享。”皇后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
接下来便是徐氏,“太后,儿媳的东西跟皇后的比起来就逊色多了,还请太后别笑话了我。”
说完,徐氏从身边丫鬟的手里接过一个半尺见方的紫檀木盒子,把盒子递给了一旁的宫女,宫女再把盒子打开了呈到太后面前。
太后见了盒子里的东西吸了一口气,原来徐氏送的一颗夜明珠,通体乳白,没有一点杂色,直径约有一个成年女子的手掌宽。
“二嫂太谦虚了,这么贵重的东西可不太好找。”皇后笑了笑,颇有点失落。
“一样的,一样的,哀家都喜欢,各有各的好。”太后打了个圆场。
待徐氏跪下去行礼完毕后就轮到了夏贵妃,夏贵妃可没有皇后和徐氏这么厚的身家,她的贺礼是一棵翡翠白菜外带
一套衣服鞋袜,淑妃和德妃基本也是如此,贤妃顾钰的是一块寿山石雕成的拜寿图,雕工也正经不错,不过比皇后送的那块小了不少。
这时的谢涵庆幸自己带了一株红珊瑚来,否则的话光一套衣服还真有些拿不出手。
轮到她时,谢涵命人把这株红珊瑚抬到了大殿中间,随后亲自打开了包袱,取出了这件褙子。
还别说,由于大殿中间稍稍有点暗,这件褙子一拿出来金光闪闪的,的确有点闪到了众人的眼睛。
“这是什么好东西?”太后离得有点远,只看见一片金光和灿若云霞的红。
“回太后,这是孙媳为恭祝太后寿宴做的衣服,上面绣了一百个形状各异的寿字,孙媳恭祝太后老人家长命百岁,如王母长生,如福海寿山。”谢涵跪了下去磕头。
“好好,这孩子,你该早些拿来,哀家正好换上。”
“太后,现在换上也来得及。”夏贵妃打趣道。
“也是,来,那哀家就试试。”说完,太后命一旁的宫女去把衣服接了过来。
皇后见此咬了咬牙,同时又有点忿忿的,这么多人都给太后送衣裳了,而且每年都有人送,可偏偏就今年太后说要当场穿上,且偏偏要穿的还是谢涵做的。
这也太偏心了,岂不是告诉众人谢涵现在成了她的第一得意人?
也不知这谢涵到底有什么魔力,迷住了一个皇上不说还迷住了一个朱泓,如今又笼络住了太后。
如果皇上和太后都站在谢涵和朱泓这边的话,将来那个太子之位八成是六皇子了,因为谁不清楚贤妃现在和谢涵成了死敌,皇上为了谢涵和朱泓着想,不太可能会立八皇子了。
可问题是她和夏贵妃斗了十几年,积怨太深了,如今想重新站队也不太可能了,她到底该怎么做?
无独有偶,这会的顾钰也在思索这个问题,她心里明镜似的,如果她的儿子坐不上那个位置,顾家沈家只怕就没好日子过了。
谢涵自己也没想到太后竟然会真的当即退下去换上她送衣服走出来,一时间大殿里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羡慕的,嫉恨的,不服的,当然,也有真心为谢涵高兴的。
“听闻谢氏是从扬州来的,这手艺果然不一般,还别说,老祖宗穿上这身衣服倒不像是寿星了,倒像是活菩萨下凡了。”乐平长公主笑道。
“不是我的手艺好,是老祖宗的面相好。”谢涵也笑眯眯地捧了一句,并回了乐平一笑。
其实,这是她第三次正式见乐平,两人交情并不是很深,因此谢涵的确没想到乐平会替她说话。
“好了,你们两个也别互相吹捧了,该轮到谁了?”皇后没想到又来一个添乱的长公主。
接下来便轮到了沈岚,沈岚的东西也不俗,是一个冬暖夏凉的玉枕,不仅不俗,也十分的贵重稀少,谢涵猜想应该是徐氏拿出来的。
这不,太后摸了摸之后十分欢喜,很是夸了沈岚几句,当即也表示晚上睡觉要换上试试。
谁知太后的话音刚落,外面突然有一个太监闯了进来,说是皇上的意思,命定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即刻出宫回家。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二十九章、又起战事
谢涵见此顿时意识到准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要知道这是太后的寿宴,不到万不得已,皇上是绝对不会命太监来宣召的,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么做会造成多大的恐慌。
可到底会是什么大事呢?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会和朱氏婆媳有关呢?
谢涵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顾老婆子,顾老婆子毕竟也快到花甲之年了,一个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能适应家庙的清苦吗?
可是话说回来,即便秦老婆子有什么不好,顾家应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的,因为这是寿宴,普通人家都相当忌讳这种事情的,更何况是太后,是大夏国最尊贵的女人,顾家完全可以找个人偷偷跟顾钰说一声,顾钰再私下找个理由把朱氏打发回去,把朱澘留下来应付这顿寿宴,如此一来,既全了太后的面子又尽了顾家的君臣之礼。
因此,谢涵断定应该不是秦老婆子出事,可刨除了这个理由,谢涵委实想不出别的来。
其实,不光谢涵费解,大殿上的这些女眷哪个不困惑?就连端坐在凤椅上的太后也是一脸的蒙圈。
她倒不是生皇上的气,这点见识她还是有的,知道不是事发突然且万分紧急,皇上不会连半天都等不及的。
尽管来宣召的太监什么也没有说,可在场的各位也没有心思待下去了,于是,大家把东西献了出来,再向太后磕了个头,这些外命妇们便纷纷告退了。
留下来的都是些沾亲带故的家眷,太后也不端着了,即刻命人去前朝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
正等得焦躁时,只见朱泓来了,他是来拜寿的,同时也是来送消息的,说是海宁那边又有战事了。
“什么?”太后听了这话身子晃了晃。
这个消息对在座的人几乎都很意外。
怎么可能?
大夏和鞑靼签完停战协议才两年,才两年啊,鞑靼就单方面撕毁协议了?
要知道上一场战事前后历时将近五年,不仅大夏,鞑靼的损失也很大,怎么可能才刚刚两年他们就休养生息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谢涵看着朱泓,朱泓摇了摇头,事实上他也决计想不到这么快就又有了战事,这些时日他虽然和谢涵腻在一起没有出门,可他的人却没闲着,一直在暗中调查徐氏的产业和人员动向。
谁知事情刚刚有了点眉目,战事又爆发了,朱泓肯定得丢下这头赶赴战场了,倒是便宜了徐氏。
还有一点,这两年朱泓一直没忘了让高升给恩和送银两送粮食布匹,为的就是扶植恩和跟鞑靼的可汗对抗,因此这两年恩和的势力增强了不少,鞑靼的可汗怎么能腾出工夫来挑衅大夏?
难道是他们又研制出什么新型的战争器械来,只有必胜的把握他们才敢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单方面撕毁协议吧?
从宫里出来,谢涵这才知道形势比她想象的要严峻得多,由于事先一点都不知情,鞑靼人一夜之间便越过长城的缺口到了海宁城下,幸好顾錾还算是机灵,早早命人点起了烟火示警,大部分的士兵才得以撤回海宁城。
当然,他也没忘了命人给幽州的守备送信,李尧接到消息后也不敢轻易出城去救援,因为自从两国停战通商后,驻守幽州的士兵比战时少了一半,还不足一万人马,而这次鞑靼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据说围攻海宁的人马至少有三万,且还有大量的投石机、火药等。
更令李尧为难的是,幽州和海宁的通道已经被鞑靼人先一步占上了,也就说对方已经切断了海宁的救援之路。
于是,束手无策的李尧只得飞鸽传书给京城的军情处,军情处收到这封求救信是片刻也不敢耽误送到了皇上面前。
皇上急急忙忙召集了顾琰、沈隽等人来商讨计策,顾琰自是没话说,当即表示要立刻带着儿子顾铄亲赴幽州,当然,还有定国军驻扎在城外的两万大军。
由于时间紧,顾琰和顾铄一个时辰后就要出发,因此皇上这才命人通知朱氏和朱澘回去见一面,顺便帮他们收拾点衣物。
“那你什么时候走?”谢涵主动握住了朱泓的手。
“皇上已经命户部去筹集粮草了,最迟不过三天我们就要押运这批粮草过去。”
谢涵一听这个沉吟半响,“不好,马上就要夏收了,还不如你们带一些人马先赶去把粮草收了,否则的话这批粮食肯定保不住,只怕鞑靼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朱泓一听忙命马车停下,他从车里跳下来,从随从手里牵了一匹马再次进宫了,倒是也记得命人送谢涵回去。
回到王府,谢涵第一件事是把高升找来,随后她拿着几张弩弓的图纸去见高升,详细地把图纸讲解了一番之后,她命高升连夜去庄子里找一批工匠,会做弩弓的做弩弓,不会做弩弓的做弩箭,总之,都别闲着,连夜赶制,能做出多少算多少。
打发走了高升,谢涵开始替朱泓收拾衣物,除了衣物,她还找了不少书籍图纸,都是跟战争和军事有关的,正挑选时,司梅说“世子爷回来了。”
谢涵听了这话忙丢下手里的活迎了出去,一面替他更衣一面问皇上有什么决策。
“由我和沈岑带一支一百人的轻骑赶去幽州,一面查看沿途的军情一面给各地的官员下达夏收的指令,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粮食收上来,哪里只有八九成熟也收,一个时辰后走。”最后一句话朱泓是捧着谢涵的脸说的。
“知道了,我去叫人来收拾东西。”谢涵转身就要离开。
“那些事情让丫鬟去做就行了,我只想和你好好说说话。”朱泓一把把谢涵打横抱起来放到了炕上。
屋子里正收拾东西的司画、司绣几个见此急急忙忙替他们放下帐子退了出去。
而谢涵明知他想做什么这个时候也不好拒绝他,相反,她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来配合他。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七百三十章、也要走
两人完事之后,朱泓还不舍得放开谢涵,而谢涵也不舍得离开,趴在了朱泓的身上。
“夫君,你说这件事会不会跟那个女人有关?”
也别怪谢涵多心,因为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情,且这些事情几乎都和徐氏有关联。
比如说,朱枍前些日子跟皇上提过要回幽州,皇上没有答应,朱枍难免不会多心,本来让他们夫妻两个进京给朱泓筹备婚礼就不正常,因为别的王子哪个不是回封地去成亲后再回来的?
还有,顾老婆子和顾瑜母女先后因为谢涵被送去家庙清修,顾家和沈家不可能不对此怀恨在心,尤其是顾瑜抄捡谢涵院子一事皇上尽管没有当面责怪徐氏,可皇上却质问了朱枍,朱枍能不告诉徐氏?
赵王府、顾家、沈家三家本就是姻亲关系,皇上拿顾沈两家开刀,很难说徐氏不会故意弄出点什么动静来为难皇上,同时也彰显顾沈两家的重要性。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倒还不怕,怕就怕徐氏还有别的图谋。
“不会吧,她有这么大的能耐?”朱泓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一点,可让他承认自己父亲通敌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因为徐氏通敌肯定就意味着父亲通敌,他们两个是一体的,而通敌的后果和目的是什么朱泓心里也清楚得很。
此外,朱泓一直记得那年他带着一千人和鞑靼兵在幽州城外激战时,是父亲亲自带了几百名家丁护卫来为他解围。
因此,他觉得父亲不至于如此糊涂去勾结外敌来对付自己的兄弟家人。
可若说这一切是徐氏一个女人搞出来的,朱泓也不太相信,要知道通敌可不是花钱买几个杀手或者是向对方告密这么简单,这得说通对方的可汗,徐氏一个足不出户的女人怎么可能和对方的可汗联系上?
谢涵听了有心想辩驳几句,可她不知该怎么向朱泓解释她的来历,所以也就无法解释徐氏和明远大师的来历。
尽管不清楚徐氏是什么年代重生来的,但谢涵确定一点,徐氏来的年代比她晚,极有可能就是父亲手札中说的那个火药可以用于战争的年代。
若果真如此的话,那个年代肯定还有别的更先进的军事器械,说不定徐氏就是向鞑靼的可汗透露了这些,这才给了鞑靼侵犯大夏的底气和勇气。
否则的话,不可能仅仅时隔两年对方就敢单方面撕毁协议。
此外,还有一个缘故,谢涵听说海宁边境线上的长城修的差不多了,还有几个月应该就可以完工了,保不齐这也是鞑靼反悔的一个原因,因为下次入侵付出的代价肯定要比现在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以后他们想越界抢粮也不易了。
当然,这些只是谢涵的猜测,事实如何是无从得知了。
“夫君,我和你一起去幽州吧。”谢涵摸着朱泓的脸说道。
她实在是担心朱泓,因此她想守在他身边。
“现在还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形,更何况我们是轻骑部队,是要连夜急行军的,实在是带不了你。你放心,我会十分小心的”朱泓探起头来在谢涵的脸上亲了一下。
他也很矛盾很纠结,既不舍得把谢涵一个人留在京城去面对宫里宫外的这些明枪暗箭,可也不敢把谢涵带在身边,因为他猜到这一役鞑靼想必是花了倾国之力,这场战事比以往都要来的凶险,他怎么忍心让谢涵陪着他去冒险?
一念至此,他再次一个翻身把谢涵压在了身下。
送走朱泓后,谢涵正要回娘家看看,徐氏打发人来叫她了。
原来,朱枍已经去找过皇帝了,幽州出事了,那是他的封地,他想回去和他的子民一起守着,虽说他出不了多少力,但他肯回去就相当于给守城的将士和百姓们吃一颗定心丸,说明朝廷有战胜鞑靼的信心。
皇上本来也有此意,见朱枍自请,自是求之不得,不过为保险起见,皇上留下了朱浵夫妻两个。
当然,皇上用了一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筹集军粮和押运军粮。
“孩子,我和你父王走了,泓儿也走了,你的意思呢?愿意跟我们一起回幽州还是留在京城?”徐氏拉着谢涵的手问道。
不知为什么,徐氏的手一摸到谢涵,谢涵就忍不住起一层鸡皮疙瘩,总觉得后背有点发凉的感觉。
“回母妃,夫君说让我暂时留在京城,这样的话他也能安心地上战场。”谢涵找了个托词。
事实上,她也的确没打算这会走,她要的东西还没有做出来呢,此外,前线是什么情形她也是一问三不知,这个时候她去了幽州可就纯粹是给朱泓添乱了。
毕竟如今的形势和上一世完全不一样了,她就算去了也帮不了朱泓多少,而朱泓经历了四年和鞑靼人面对面的交手,他的经验和阅历都已经强过谢涵了。
“这样啊,那就算了。这几天我们就收拾东西回去,下次来不知是什么时候了,你一个人在家要好好照顾自己。”徐氏没有勉强谢涵,反而是无限爱怜地摸了摸谢涵的头,“孩子,这些日子母妃也没好好关心你,你大嫂的事情委屈你了,母妃相信你不是这种人。”
谢涵笑了笑,把话题扯开了,“母妃用不用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