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闺华记-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涵指的是那个鞑靼军官,不管怎么样,两边的战事还没有正式结束,谢涵这个时候和他来往是冒了点风险的,她怕皇上知道后怀疑她的忠心。
这件事朱栩倒是一无所知,他的暗卫是跟着谢涵的,哪里会跟踪几个下人?
再说了,朱栩第一次失踪被谢涵的人找回来时他的暗卫还没有过去呢,虽然后面截获了两人的不少来往信件也偷听了不少他们的谈话,可和鞑靼军官来往这件事非同小可,因此两人的信件里并没有提及,就连谈话都谨慎地避开了。
不过听说是谢涵的管事当年陪顾珉去鞑靼做细作时认识的,朱栩倒没有说什么。
他相信谢涵。
谢涵能不遗余力地为他解决粮草的难题,能一次又一次地帮朱泓立下这么多战功,这样的人怎么会是鞑靼的细作呢?
还有,谢涵能向他坦承这件事,想必也是心如凉水的,不怕他查。
由谢涵的坦承,朱栩倒是想到了暗卫说的那幅画。
可这件事到底该怎么问才合适呢?
他总不能直接告诉谢涵,我在你身边安插了暗卫,所以你的秘密我都清楚了吧?
略一思索,朱栩开口了,“丫头,朕倒是没想到你又给了朕一个惊喜,居然连鞑靼的军官能被你买通,告诉朕,你觉得这件事有几成的把握?”
“说实在的,一成都没有。其一,臣女不清楚那位老先生的话有几分真;其二,此去鞑靼的都城山高水远的,又是战乱时期,我不敢保证他们能安全到达;其三,即便到了,谁知那边又是什么情形;其四,即便找到了二王子,我的人也不敢保证能平安把他带回来。”
这话值得推敲的地方就太多了,这丫头在暗示什么?
“对了,你方才的意思是说你去见了王妃,王妃提议派几拨人过去?”朱栩把话题往徐氏身上引。
“回皇上,不是臣女去见的王妃,是赵王打发人来接的臣女,臣女便去了王府,只是赵王没说几句话便离开了,王妃当时在赵王面前的确说了要打发几拨人过去找二王子,至于后面的事情臣女就不清楚了。”
朱栩自然听出了谢涵的小心思,也就明白她暗示的人是徐氏。
正因为如此才让他觉得不解,谢涵明明是和徐氏对立的,可这两人到底又有什么牵扯呢?
那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代表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承诺?
“你和赵王王妃熟吗?来往得多吗?”
“回皇上,算不上很熟,至于来往的次数。。。”谢涵说到这默算了一下,“应该有七八次吧。”
“那你们都在哪见面?”朱栩追问道。
谢涵这时有点回过味来,似乎今天的主题是徐氏。
徐氏,为什么呢?
皇上想知道徐氏的事情她绝对不是最好的人选,可皇上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尽管没想明白这个问题,谢涵还是说了实话,说徐氏来过两次她家,一次是纳采,第二次倒没什么正经理由,说是想找两个南边的绣娘准备给朱澘备嫁妆。
“一个王府的王妃去你家找南边的绣娘?”朱栩直觉这里面肯定有问题,“那天你们说了些什么?”
谢涵见此,细细地回忆了一下那天的经过,只是这幅画她没有说出来,因为她直觉这里面肯定牵扯到父亲。
“你的意思是你们在书房谈的话?据朕所知,赵王王妃是一个丹青高手,她没有对你的收藏做点评价?”
站住朱栩后面的王平此时后背都湿了,他当然清楚朱栩想问的是什么,可他又不好暗示谢涵。
再说了,他也保不齐这件事和何昶当年的贪墨案有关联,真要把谢纾牵扯进来,谢涵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因而,他也不知该如何取舍,如何才能帮上谢涵。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七十九章、绝不外传
不得不说,谢涵的脑子还是转得快,见朱栩一直在徐氏的问题上打转,很快就想到了她身边的那些暗卫,说不定是暗卫听到了些她和徐王妃的谈话,因此,皇上才会不停地追问她。
不过谢涵也清楚一点,那天她和徐氏的谈话是白天,这个时候后花园除了她的丫鬟和徐氏带来的两个婆子和丫鬟,还有来来往往弄菜地的婆子,因此,即便有暗卫,暗卫也不大好隐藏。
因此,就算是偷听应该也听不真切,毕竟她和徐氏都不是大声说话的人,隔着一段距离再隔着一堵墙,哪是这么好偷听的?
“咦,皇上居然连这个都猜到了?还别说,她的确对这些画作点评了一番,还看上了一幅画呢,就是一幅没有落款的芦苇图。说来也是巧,这幅芦苇图和赵王王府后花园的芦苇荡子有几分相似,王妃想让我割爱,顺便给我一个承诺,说以后我有什么难处可以去找她。可我觉得这些东西是父亲留给我的,再说了,我若真有什么难处还有皇上呢,所以我便拒绝了她。”谢涵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便编出了一套说辞。
还别说,她的运气真是不错,仓促间找的这套说辞竟然和那两个暗卫的话完全契合上了。
一幅画,一个承诺,原来是这么回事。
朱栩安心了,这丫头除了不想嫁给他,别的方面倒是对他很忠心。
不过只要一想到这幅芦苇图和王府后花园的芦苇荡子有几分相似,且又是没有落款的,朱栩仍是免不了多心。
正常情形下,一个亲王王妃会轻易向别人开口要一幅无名作者的画?偏偏还被拒绝了。
不管是张口的王妃还是拒绝的谢涵,都不正常吧?
“那你清楚这是谁的画作吗?画的又是何处的景致?”朱栩继续追问道。
至此,谢涵有点猜到朱栩把自己叫来的目的了,摇摇头,“我不知道是谁的画作,说实在的,我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父亲的遗作,所以才不想给她。可王妃看过之后说这人的画技在我父亲之上,我也不知该不该相信她的话。至于画中的景致,王妃那天走后我和我的几个丫鬟探讨了一下,觉得有些像瘦西湖边的芦苇荡子,我父亲的灵柩寄放在大明寺的时候,我经常从那路过,感觉应该就是那里。”
“你这么一说,朕都好奇了,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我们的赵王王妃居然想要用一个承诺来换它?”朱栩打了个哈哈。
“皇上若是有兴趣的话,下次臣女进京给皇上送来一瞧。”
尽管很不愿意,可谢涵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她没得选择了。
而此时,站住朱栩后面的王平本来刚觉得自己的心脏归位了,这会又砰砰的似要跳出来。
他是担心万一这幅画牵扯出何昶的贪墨案子来,谢涵可就麻烦了。
“也好,丫头,对了,朕还有一件事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觉得这一次鞑靼想停战的诚意有多大,这协议我们能签不能签?”朱栩这才拐到正事来。
其实,这才是他把谢涵接进宫的目的。
从暗卫的报告里,他隐隐觉得谢涵似乎能提前预知这场战争的走向,尽管他不十分清楚其中的缘由,可他知道外面的确有些这样的能人志士能洞察先机,所以他想问问谢涵的想法。
主要是鞑靼人上次不讲信誉,明明已经签好半年的停战协议,可没三个月,人家悄没声息地越界把你的地盘给围个水泄不通,任谁也是会非常恼火的。
因此,要依顾琰的意思是和鞑靼继续打下去,把赤城拿下来,给鞑靼一个教训。
可朱栩知道连年征战百姓已经民不聊生了,更别说西北和西南这些日子又不安稳了,东部沿海也时不时有倭寇骚扰,因此,他是想停战了。
可他又担心鞑靼一面借着停战的由头一面又积极地备战,万一他把顾琰等人从海宁撤回来,鞑靼再杀一个回马枪的话怎么办?
这种先例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故而,上午的朝会也是吵吵闹闹的,主站的主和的各据一方,谁也没有说服谁。
这场争论下了朝会也没停止,尤其是下朝后他单独接见了顾琰,顾琰也是对他一番慷慨陈词,直到现在他耳朵边还嗡嗡作响呢。
于是,打发顾琰走后,他命王平去接谢涵了。
当然,他倒也不是如此信任谢涵,非要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谢涵来决断,他就是想听听谢涵的想法,看看和他自己有没有切合之处。
谢涵被朱栩的话吓到了,是实实在在的吓到了。
这也太惊悚了些吧?
皇上居然会找她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来询问停战的协议该不该签能不能签,她能说什么?她敢说什么?
“皇,皇上,不是吧,这么大的事情你问臣女,臣女能知晓什么?”谢涵战战兢兢地回道。
“你别怕,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朕保住今天的话绝不外传。”朱栩见谢涵吓得牙齿都打颤了,倒是也有点不忍心。
同时也有点失落,难道他对她还不够好不够宽容?
她能如此无条件地信任朱泓为什么就不能无条件地信任他?
皇上眼里一闪而过的失落谢涵倒是没有发现,但是皇上这句“绝不外传”谢涵倒是听懂了。
难怪他今天把这些人太监宫女都打发走了,原来是为了探听她的秘密。
一句“绝不外传”是对谢涵的承诺,也是对谢涵的暗示。
这时的谢涵绝对相信皇上在她身边安排暗卫了。
虽说那些暗卫未必能发现她重生的秘密,但他们肯定偷看了她写给朱泓的信也偷听了她和朱泓的谈话,因此皇上知道了她能提前预知这场战争的走向,否则怎么解释她辅佐朱泓的那些战事安排?
难怪去年冬天王平会给她送来一筐梨和一筐苹果,果然是暗示他离朱泓远一点才能平安。
可惜,当时的她虽然猜中了王平的用意却没有猜到皇上会在她身边安排暗卫。
这可怎么办?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八十章、怕什么来什么
既然皇上都把话都说到这地步了,谢涵不开口也不行了。
“皇上,那臣女就斗胆说两句,都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国与国之间的来往想必也是一个道理,打几年又好几年,好几年又打几年,我们和鞑靼的关系就是如此,皇上有没有想过其中的缘由呢?”
谢涵以《三国志》里开篇的一句话打开了话匣子,左右她说出来的这些都是有据可考的,算不得她自己的杜撰,因此倒也不怕对方怀疑。
见谢涵总算开口了,且听开篇的意思不像是敷衍之语,朱栩笑着点点头,鼓励道:“愿闻其详。”
“回皇上,臣女曾经从先父的手稿里看到一句别人的点评,说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臣女并不是很赞同这句话,但臣女觉得这句话用到邻邦之间却很切合,鞑靼也好,瓦刺也好,女真也好,我们和他们之间不可能永远做朋友,不可能永远敦睦友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两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想过好日子,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强大,至于这好日子该从何而来,这国家如何才能强大,请恕臣女浅薄,臣女一时还没找到答案。”
朱栩被谢涵的这段话问住了。
怎么说呢?
天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粗一听,似乎很无情,可细细一琢磨,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两国邦交,如果没有好处,谁愿意敦睦友邻?可这好处是什么呢?
“哦,你父亲的手稿里写了些什么?”朱栩显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了。
“回皇上,父亲的手稿不少,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了,皇上,先父的手稿里还有一篇文章提及火药的用途,臣女把这篇手稿给二王子看过,二王子就是受了那个启发才命人去研究火药的。”谢涵怕皇上对自己怀疑太多,干脆把一部分事情推到父亲身上去。
左右父亲的聪慧是早就名闻天下的,相信皇上肯定早就有体会。
果然,谢涵一说完,朱栩便拊掌笑道:“朕怎么把你父亲忘了呢?可惜,可惜啊。对了,过几天你便回去,朕打发人送你回去,顺便把你父亲的手稿拿来也好好研读一下,朕也看看能有些什么启示。”
“喏。”谢涵恭恭敬敬地回道。
左右她也是不能拒绝的,还不如痛痛快快地交出来。
当然,父亲的手稿她都仔细看过,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还有,如果能借这个机会帮父亲洗脱一下嫌疑自然最好,如果不能,与她也没什么损失。
只是谢涵有一点不太明白,皇上为什么后来闭口不提朱泓呢,难道他手里有朱泓的消息?
可惜,谢涵失望了,直到她最后起身离开皇上都没有再提这个话题,谢涵心里未免有些替朱泓不值了。
从宫里回来,谢涵有心想去见见夏贵妃,只是一来她担心皇上多疑,二来她担心碰上顾钰。
如今的顾钰已经今非昔比了,再见面,谢涵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因此她是决计不想和她对上的。
谁知怕什么偏来什么。
次日上午,谢涵正和司琴司琪几个清理库房的库存时,两个小太监上门了,说是贤妃娘娘要见她。
谢涵虽然诧异顾钰为什么要见她,但她心里明镜似的,顾钰找她绝非好事。
可太监都上门了,她也不能不去。
于是,她叮嘱了司琴几句,让她给阿金送个信。
至于阿金能不能及时把信送到王平耳朵里,谢涵只能听天由命了。
也不知两个太监是不是故意的不想引人注意,马车不是停在正门口,也不是御花园的后门,而是一处谢涵从没有到过的偏门。
从偏门下了车,两位小太监只准许谢涵带一名贴身丫鬟跟着,谢涵点了司画,命司琪和司书陪文安在外面等着。
进了门,穿过一条窄窄的巷道,随后拐上了一条长廊,从长廊下来,又拐到一条甬道,这条甬道很长,走了约摸一刻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谢涵正待抬头打量一下周围的景致时,只见前面有一辆四人抬的翟舆过来了,谢涵忙低下了头。
可司画不懂这规矩啊。
不对,也不是她不懂,谢涵早就教过她的。但她在低头之前远远地看了那人一眼,觉得翟舆上的娘娘有几分面熟,所以不免有几分好奇,因着这好奇自然便又多看了一眼。
“快低头。”太监见司画不懂规矩,急得上前踹了她一下。
好巧不巧的,翟舆上坐着的正是惠嫔娘娘,也就是当年的连漪。
连漪本来没有留心到谢涵和司画,她倒是老远看见了两个小太监带着两个女孩子过来了,她以为是哪一宫的女眷进来探视了,故而便没有放在心上。
可这太监动脚这一踹倒把连漪吸引了,因为她清楚太监是决计不敢向主子的娘家人动手的,因此,路过的时候她便仔细看了司画一眼。
“停下,停下,住轿。”连漪很快认出了司画。
要知道那年她参选才女晕倒后,正是司画送了她几颗梅子解了她的暑气,让她得以继续留下来,更别说后来她和谢涵又在一起合作了一曲《霓裳羽衣曲》,正是这首《霓裳羽衣曲》入了皇帝的眼,她才有了今天。
因此,她对谢涵主仆两个是相当的感恩。
而谢涵在听到她喊“住轿”时也抬起了头,忙拉着司画跪了下去,“臣女参见惠嫔娘娘。”
“谢姑娘,快起来,你我之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