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略-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战事,仲逸决定再临时为学生们加一课。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生于那个时代的人,不知要经历多少场战事,莫说两个月,何止两年,二十年?”。

    仲逸继续道:“同样的,还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有的人几乎一生都在战事中度过,那么,是不是说他们就不要讲‘礼仪’了呢?只需刀剑相向的战事法则呢?”。

    “嗯……”,那人再次沉默。

    这时,托雅却自告奋勇的站起身来:“我认为不是的,即便是连年战事不休,还是要有个规矩和礼仪的。否则,假如军士们可以随意杀害百姓呢?只知道生死而没有廉耻,那仗打赢了,又能如何?”。

    “嗯……似乎有道理……”,有人开始由摇头变为点头。

    托雅对自己的这番话很满意,进而又加了一句:“再说了,虽说那个年代战事频频,但不是还出了不少大名鼎鼎的文人、佳作吗?”。

    真是个好学生。

    “只知杀戮而不知礼仪,那是无道;生死抉择之时,只考虑自身而忽略别人,那是极端的自私与短视。那样的话,即便胜了,也只是一时的”。

    仲逸笑道:“礼仪无处不在、规矩还是要讲的:将士间有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军士间还要相互扶持、精诚团结,更要保护他们的子民,粮草才会源源不断的供给……”。

    “这下,终于好像明白了……”,这名年纪最大的学生,终于被先生给说通了。

    “记住,有外敌来犯如豺狼,必须要灭,无须多讲。但无人生而为战,礼仪终究是礼仪,否则,与财狼无异”。

    ‘好,仲先生讲的太好啦……’,人群中,一阵欢呼。

    那名年纪四旬的学生缓缓站起身来,欲言又止,其他人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仲……先生,我明天还来书院,以后有时间,天天来……’。

    哈哈哈……

    这一课上的,仲逸都有些汗颜了。

    剩下的时间,该是程默和托雅为学生们‘温故而知新’了。

    说白了,就是他们带着众人再诵读仲逸之前教过的诗文,毕竟他们二人识字多一些。

    “程默大哥不知去哪儿了,就先由我来吧”。

    托雅早已备好,还不忘劝说仲逸先到房中休息一会。

    他才刚刚离去,又听到院中那朗朗之声……

    客堂中,程默见到仲逸,立刻迎了上来。

    “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能在外边说?”。

    刚刚与这一拨‘学生’互动时,仲逸就见程默一直在旁边挥手示意,走进嘀咕了两句,看样子是真有事。

    “仲大哥,还记得不,就是那日在城根面馆闹事的几个人?”。

    关上门,程默压低声音道:“不知何故,他们都被人给杀了……”。

 第592章 知州衙门

    “说说看,这些地痞纵然有万般不是,也罪不至死,怎么全被杀死了呢?”。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仲逸听完程默的话,连连反问起来:“还这么巧?恰恰就是那天在城根面馆闹事的几人?”。

    程默一脸的不解,他哪里懂这么深奥的道理?

    这几个地痞之死的消息,他只是比仲逸早知道一点而已。

    “仲大哥,你说……会不会是这些人作恶多端,平日里得罪人多,保不定是被什么人动的手?”,他只得试探性的说了这么一句。

    仲逸则并不赞同:“若是那样的话,城中众人应该知道个大概:他们得罪了谁,对谁做了什么?就像那日在城根面馆时,大家都看在眼里,那点事也绝对不至于事后要动手杀人吧?”。

    这话说的没错,仲逸这不是在为自己开脱,恰恰是担心托雅的老爹老陈头:这些人前段时间才在城根面馆闹过事,最后也算是被教训了一番,如今出了事,难免会有人联想到老陈头。

    这样的想法冒出心头,但仲逸还是再次自我否定了:那日那点争执,顶多也就是‘文人’间的比试而已,最后还给了他们二十两银子,大家都有台阶下,也算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那些人自知理亏,更不会再来找事,而一向老实本分的老陈头,岂会自找麻烦?

    托雅很喜欢在书院的生活,大家都看在眼里,老陈头高兴还来不及呢,何必还要纠结于多日前的那点小事呢?

    瓜田李下,但凡有点起因,再结合一个无法辩解的后果,就会引发出无数个推测和说法来。

    虽出自翰林院,但仲逸接触刑狱远在他入京城之前,早在初下凌云山到蠡县做樊文予的幕友时,就曾遇到蠡县邹家命案、牛头山命案。

    到京城后,尤其做了翰林院编修时,领到的第一个差事,就是去查处保定府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

    刑狱,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视线。

    樊文予从蠡县知县任上入京城后,一直在刑部,从照磨所照磨到刑部主事,再到刑部郎中,以至于如今的都察院佥都御史,也同样属于三法司的范畴。

    那怕是耳濡目染所练就的直觉,仲逸同样能够察觉到:这绝不是一桩普通的命案。

    “快,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去城根面馆”。

    仲逸向程默叮嘱道:“待会出门,什么也不要说,尤其不要惊动那些学生”。

    “嗯……”,程默重重点点点头。

    不要准备,随时就可以启程。

    “仲先生,仲先生……”,院里已经有人开始喊叫了。

    程默对这个声音不算陌生,他见到喜子时,首先问了一句:“你怎么来了?”。

    “程默大哥,不好啦,不知何故,面馆来了一帮衙门的差役,将我师傅带走了”。

    喜子几乎要哭道:“托雅姐现在正朝面馆奔去,让我来请仲先生,看看能想什么办法?面馆现在乱成一团了”。

    “衙门的人有什么好怕的?不必担心,我家公子看看再说”。

    毕竟是从京城来的,又奉了皇帝朱载垕的旨意,程默潜意识里不怕衙门,就怕此事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见喜子魂不守舍的样子,仲逸也没有多问其他,原本想前往城根面馆看个究竟,但转身一想:如今那些地痞已死,老陈头也被带到衙门,面馆既非案发现场,也没有他要找的人。

    ‘看好托雅,告诉她:我会尽快想办法’。

    仲逸向程默吩咐了一句:“先把喜子送回店里,之后你再回书院,到时咱们一起去衙门”。

    “那敢情好,全仰仗仲先生了,办这么大的书院,能有衙门的准许,仲先生一定会有办法救我师傅的”。

    喜子连连点头告退,临出门时被绊了一下,一个踉跄……

    很明显,若非仲逸奉旨前来的这个特殊身份,衙门的人应该早就找到书院了。

    毕竟,那日的事儿好多人在场,即便作为证人,仲逸也是要去一趟衙门的。

    与其让别人勉为其难,还不如自己主动前去。

    当程默从城根面馆再次回到书院后,二人便直奔衙门而去。

    毫无意外,锦衣卫的五名校尉再次跟在他们身后,是以书院‘伙计’的身份,随主人一起去的。

    或许认为去衙门事关重大,锦衣卫的王姓总旗亲自带队……

    大明朝、朝廷在辽东废州县,立军卫制,修边墙,实行军垦,使辽东地区城镇林立,农业发达,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据此,辽阳也就成了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以辽阳中心设有六个卫一个州。老陈头并非军户,那些地痞也并非军士,这个案子也就到了当地知州衙门。

    知州姓张,是个年纪近五旬的老头,此人中等个子、皮肤黝黑,但看上去精神头十足,颇为老练。

    知州为从五品衔,仲逸这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也是从五品,只因他是从京城而来,又奉了皇帝朱载垕的旨意,知州大人还是以迎接上官的礼仪对待。

    仲逸算是‘微服私访’,故此张知州并未惊动其他同僚,那桩所谓的‘命案’还不到坐堂审理的时候,二人就算是打个照面而已。

    这番客套与礼仪,也就在私下里进行了。

    衙门中,偌大的客堂,几杯热茶,仲逸再次有了品茶的机会。

    至于那几名穿着布衣的锦衣卫,张知州自然是明白人,连同程默,只要是仲逸身边的随从,他都没有阻拦,而且被请到隔壁屋中,同样有茶水、点心招待。

    衙门中其他官吏不明所以,张知州也没有解释,都是他亲自安排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仲逸是皇帝所派,而他身边的人,自然保不住同样为皇帝所派,那个也惹不起啊……

    这样的场合,寒暄,总是在所难免。

    但同样是这样的场合,寒暄,往往不只是寒暄。

    “仲大人一路辛苦,漠北的战事刚刚告捷,听说朝廷对将士们的英勇十分满意,尤其林将军、仲大人,被当地传为佳话啊……”。

    仲逸微微点头:“张大人言重了,这都是万岁天威所在,将士们舍生忘死的结果……”。

    不用说,谁也知道是这样的回答。

    张知州继续道:“听闻仲大人是原礼部尚书袁大人的贤婿,说来惭愧,算起来,张某人还是袁大人的‘学生’呢,袁大人可真是个好人啊……”。

    咳咳,说到岳丈,仲逸急忙起身道:“原来如此……”。

 第593章 一言不合就动手

    午后、城根面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衙门的人来店里、且将她的爹爹带走,托雅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儿。

    起初,她是心慌的、六神无主那种。

    不知为何,当喜子和程默来到店中说了一句‘不要担心,一切有仲先生想法周旋’后,她的心中平静了许多。

    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由信任产生的勇气吧。

    尽管托雅与喜子并不知道仲逸的真实身份,只是根据他能在这里开起书院、且能得到衙门的准许。据此便判定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在托雅看来,这倒是其次,从当初仲逸出口成章时,她始终以近乎直觉的感性来看待他。

    书院办起后,更是让她确信一点:这个人,是可信的。

    “诸位客官,方才那只是个误会,毕竟我们城中死了人,衙门总归是要调查一番的,面馆的买卖照旧”。

    一番调整之后,托雅终于坚强起来:面馆照样开,她要担起重任来。

    “托雅姐,既然这样,你就暂时留在面馆,书院那边就不要去了”。

    喜子看到客人们陆续又来到店里用饭,慌乱的心终于得到安抚。

    做买卖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要开好店不易,但要毁掉一个店却很容易,那怕是百年老店。

    不管怎么说,城根面馆还得继续开下去,毕竟一大帮子的人都指着这个吃饭、生存呢。

    “不,面馆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反正我也不会做什么。但书院我必须要去”。

    托雅若有所思的摇摇头:“今日的课已授完,继续温习即可,明日仲先生还有新的任务,不能耽误”。

    喜子嘟囔着:“仲先生去了衙门,明日能不能回到书院尚且难说,放着咱们的面馆不做,偏偏要去书院。平日里就不说了,眼下我师傅不在……”。

    托雅立刻制止道:“这不还有你们吗?你也该出师了吧?店铺交给你,呵呵……,仲先生明日一定会回书院的”。

    “你怎么就确定仲先生一定会回书院?那衙门可不是说进就进、说出就出的”。

    喜子对仲逸颇有好感的,但这并不影响对他的怀疑、对他‘实力’的怀疑。

    托雅来到店门前,抬头望着天边的浮云,不由的说了一句:“若是他连这个衙门都无法随意进出,那便是我高看他了”。

    “就这样,店里暂时交给你,明天我再过来看看”,托雅丢下这么一句,而后直接向书院走去。

    “你放心,有我在,面馆就一定在……”,望着托雅渐渐离去,喜子也暗暗为自己鼓劲:从小就跟着师父,也是时候报答了……

    城中行人依旧,各家店铺依旧那么的热闹、红火。

    托雅来书院后,那些‘学生’很快回到各自的座位,开始温习仲逸才教过的诗词。

    片刻之后,院中再次响起那朗朗之声……

    知州衙门中,则显得安静、有序了许多。

    弄了半天,袁炜的门生故吏都跑到这里来了,这倒是让仲逸始料未及。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张知州方才的言语中不难看出:他这个‘学生’,还是有些牵强的,属于那种攀附性的:科举之时,这一科的主考,所有的考生都可称其为‘老师’。

    好多人,连面都没见过几次。

    “张大人,既然咱们都不是外人,本官也就有话直说了”。

    仲逸实在无心这种寒暄,他开口道:“数日前,一帮地痞,也就是才被杀死的那几个人,在城根面馆时,我们有过一点过节,不过后来都化解了……”。

    这时,张知州急忙起身制止道:“不不不,仲大人误会了,今日你能来,我们正好说说话,好长时间没有去京城了,想听仲大人说道说道”。

    关于命案,张知州只字不提,如同没有发生过的一样。

    “张大人,照这么说,这桩命案的凶手已经抓到了?”。

    来的路上,仲逸用他多年与樊文予一起‘办案’的经验推断过,他决定尽快将此案告破。

    张知州笑道:“仲大人久在朝廷做事,想必也接触到不少类似的命案,有些事情,不一定就非要较真,要那结果干什么?就这么不了了之,岂不是很好?”。

    越听越糊涂,云里来雾里去的。

    “仲大人,张某知道,京城与我们地方不同,尤其仲大人深的万岁信任,小心谨慎是很有必要的,但咱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就不必再……”。

    张知州连连笑道:“还是那句话,今日咱们就说说话,不提命案……说起来啊,我当时科举考中后,也曾想过到哈翰林院,但最后没争的上……”。

    提到了翰林院,显然,这是在转移话题。

    话已至此,几乎就要挑明,仲逸心中也渐渐明朗起来:听这位知州大人的意思,好像此事就是我一手安排的。

    张知州绝不会无风起浪。毕竟,都这把年纪了,能做到一任知州,也不是泛泛之辈。

    不是自己,就是自己身边的人。

    那么,会是谁呢?

    今日这茶确实不错,或许是初次品尝当地的特色,仲逸再次端起茶杯来。

    程默?难道是他?

    绝对不可能,这小子一个翰林院的杂役,给他个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自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几条人命?

    难道?

    仲逸暗暗盘算道:“若说自己不能真正控制的,或许也只有他们了……”。

    那些地痞确实可恨,但仅仅因冒犯几句,就将他们给全杀了?……

    “敢问张大人,打算如何向城中百姓们一个交代?”。

    不撞南墙不回头,仲逸还是说到了这个话题。

    这么一说,张知州也不好再托词了。

    ‘呵呵,仲大人久在京城,又是你的随从,想必你更清楚:锦衣卫杀人,难道还要向别人交代吗?’。

    张知州叹道:“当然,好在被杀之人平日里坏事做尽,就说被仇家所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