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边戎-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指着穿着军装的李世辅叫道。
“啊!我认得,那是当初在破除塘沽之围时立了大功的李世辅将军!”
“李世辅?听说是陕西的好汉子啊!可你怎么认得他?”
“陛下北征前曾在华表坛给十个青年将军授勋,他就排在最前面,我挤上去望见过的!你看他人长得那么高大帅气,就算远远望见也不会忘记的!再说你看他的军装,看那帽子,那是衔头很高的人才穿的啊!现在塘沽有几个高衔将军?还是这么年轻的!”
“啊!这么说真是他了。你说他会不会知道一些西夏的事情?”
“我们上去问问去!”
李世辅还没弄清楚什么事情,已经被一群市民围了起来,虽然每个人脸上洋溢的是热情与敬重,但这种突如其来的包围还是让李世辅吓了一跳。
“李将军!夏边的战事怎么样了?”
“是啊,是啊!还有河南,黄河战线稳固吗?”
“我们塘沽不会有事吧?”
“李将军,你这次到塘沽,是有军机秘密吗?”
“李将军……”
“李将军……”
要围住他的是一群敌人,李世辅还有勇气拔剑杀出去,或者是一群陕北那样的老乡,那他也还可以跟他们扯扯乡情,但现在他遇到的却是一群塘沽市民,要处理好和这些市民的关系,需要的不是勇气或者智谋,而是一种政治能力。作为一个面对热情公众经验十分欠缺的年轻将军,李世辅的第一反应便是手忙脚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忽然有些后悔今天穿着军装到市区来。
幸好人群中有一个读过几天书样子的人站出来大声说:“大家静静!让李将军说话!”
人群便忽然静了下来,人人都盯着李世辅。这个年轻人好生窘迫,哪里知道此时此地该说什么!方才众市民问他的那些问题,比如夏边战事,比如黄河战线,别说他不清楚,就算他知道也不能在这种场合说啊!看见他呆呆的样子,方才那个出头的人又道:“李将军,你至少说两句吧。”
要是杨应麒或者曹广弼在此,或许能从容说出一番既无涉军机又能讨好公众的话来,把一场尴尬变成一场精彩的演讲,但李世辅哪里有这本事?他在人群里左看看,右看看,忽然举高了手大叫道:“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谁也没说话,整条大街比方才还要静,李世辅见状不妙,慌忙把刚才在大街上听到几个学生在那里举手高叫的口号叫了出来:“保卫家园!抗击夷狄!”
大街更静了,过了一会,外围忽然有个年轻人叫了起来:“不错!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保卫家园!抗击夷狄!”
“对!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保卫家园,抗击夷狄!”
“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保卫家园,抗击夷狄!”
“保卫家园,抗击夷狄!”
“保卫家园,抗击夷狄!”
“保卫家园,抗击夷狄!”
……
大街上忽然充满了亢奋的口号,仿佛一口热沸了的锅。几个太学学生挤了过来,拥着李世辅往华表坛走去,人流越聚越多,口号越叫越响,犹如巨鼓雷霆一般。人群中李世辅忽然想起自己这次进城是要来找父亲希望能见上一面的,挣扎着道:“等等,我有事情……等……”
但哪里有人听得见?学生们拥着他上了华表坛,两个学生领袖走了上去,左边一个是太学的学生领袖,右边一个是管宁学舍入塘沽声援的学生领袖,太学的学生领袖抓起了李世辅的手高叫:“保卫家园,抗击夷狄!”群众跟着高喊,等喊叫声音稍微停歇,那个学生领袖便发表起演说来。再跟着,管宁学舍的学生领袖走上一步,也演说起来,李世辅便完全变成了他的背景。
“嗡嗡嗡——”
站在自己前面那个魅力四射的青年口若悬河,但李世辅其实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他只觉得脑袋嗡嗡嗡嗡地作响!下面的人群似乎也在嗡嗡嗡嗡作响——这么吵闹,大家能听清楚这位学子在说什么吗?李世辅怀疑,可民众却仿佛并不在乎那位学生领袖演讲的内容,而只在乎他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激情,他们的热情一边催发了台上领袖的激情,同时又被这热情所激发,两者相互作用,使整个场面*一浪胜似一浪,一些人甚至到了略显疯狂的地步。
这时塘沽的官员已经收到消息,安塔海马上下令派军维持治安。杨应麒所领导的汉zf对这类群众集会颇有经验——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相应的制度也比较完善。维持治安的队伍到来以后并不驱赶人群,而只是占据周围各个要点,亮出兵器以作威慑,同时派人通知各街、各坊、各校、各商会帮派的民间领袖,要他们协助维持局面。
幸好,这场集会并不是为反对zf而发起的,而是为了支持抗战而发起的,所以安塔海虽然有些担心,却并不恐慌。
忽然那学生领袖退开一步,指着李世辅说:“大家为我们的将军鼓掌!”
“啪啪啪啪……”
李世辅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如雷的掌声又变成“轰轰轰轰……”
“真是荣耀啊……”
台下一些退役的军人以及在旁维持治安的士兵看见李世辅在台上的英姿,心无不羡慕。却不知道李世辅此刻心里却难受之至,他不像折彦冲那样,拥有引导民众情绪的高明手段,也不像欧阳适那样,拥有强烈的政治虚荣心,在这等万人拥簇的情况下李世辅既不能控制自如,又不觉熏熏如醉,反而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
民众的眼光聚焦在李世辅身上,都没注意到一辆通往小汴梁的大车也为此事而略有停留,车中坐着两个白面书生,其中一个从窗口望出去,被眼前的景象吓得脸色发白。他旁边那人见状微微一笑,握了握他的手道:“刘大人,不用担心,他们又不是造反,塘沽的民众,还是知道分辨忠奸善恶,好坏敌友的。”
那脸色发白的书生勉强一笑道:“丞相说的是。”
在塘沽被称为丞相的人自然就是杨应麒,而与杨应麒同车的则是刘豫。
杨应麒指着车子外的人群对刘豫道:“刘大人,你看我大汉治下,民气如何?”
刘豫忙道:“如山如岳,不可动摇。”
杨应麒微微一笑道:“刘大人若夸奖别的,我本应谦逊。但我大汉民心,确实也只有刘大人这八个字才形容得:如山如岳,不可动摇!有此民心,何愁漠北不平!何愁残金不灭!何愁西北小丑犯边!”
刘豫连声应是,心想:“若是李寿在此,只需把他扔出去,马上就会被人撕成碎片!”想到南宋和大汉的关系尚未牢靠,心里不免有些虚,车外如雷之声听来便觉吓人,忙对杨应麒说:“丞相,都快午时了,不如先去小汴梁吧。”
杨应麒微笑道:“好。”便唤来燕青道:“你派人去召李世辅,让他回头到小汴梁来,我有话交代。”又附耳道:“让那几个学生领袖节制些,见好就收,再闹下去他们控制不了场面!”
然后便吩咐出发,车轮辚辚,避开人群,朝小汴梁而来。
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园(上)
李世辅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似乎有个什么人挤了上来,和几个学生领袖耳语几句,然后其中一个学生领袖便举手高呼,说什么丞相召李将军商议抗战大事,大家欢送。跟着群众又一起拍手鼓掌,北面让出一条路来,让李世辅离开。
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逃出来以后,李世辅的脑袋才算清醒了几分。他被领到华表坛右街一个茶楼上,这里已经被征用为塘沽提督的临时指挥所,安塔海正在这里密切关注华表坛民众集会的动态。见到李世辅来,先将他训斥了一顿。这件事情虽然不是李世辅故意挑起,但李世辅也知道作为现役军人是不应该如此张扬的,发生了这等事情只能算自己倒霉,所以只好低了头挨骂。
安塔海和李世辅虽无深交,但也知道折彦冲杨应麒等均颇为看好这个小将,因此便不为已甚,骂过了一餐后便问他进塘沽来干什么。
李世辅道:“我因有两日假期,又听说家父来了塘沽,所以赶来想见一见。匆忙之间,没换便服。”
安塔海道:“你父亲已经出发了。”
李世辅啊了一声,脸上全是失望,安塔海见他这样,说道:“他也是刚刚出发,你快马加鞭,也许还赶得上。”说着便派来一个骑兵,让他引李世辅去追李永奇。
杨应麒派来的使者道:“丞相那边也召李将军,这样做不太好吧?”
李世辅一听,就知道丞相也在找自己,他毕竟有国事为重之心,就要推辞,安塔海已道:“我给他一个时辰的时间,无论追得上追不上,都要在一个时辰内回来。丞相那边,应该不是什么急事。”便对李世辅说:“快去快去!”
李世辅大喜,道了声谢,便匆匆去追。两匹马跑得好快,到了东城门向城门官一问,才知道李永奇才出去不久。城门官又派了一个骑兵带路,三匹马追出十里还没找到,眼看安塔海限定的时间无多,李世辅就要放弃,忽见十里亭里聚着七八个人,原来是郭浩和陈正汇在给李永奇饯行。李世辅高兴得从马上翻下来,冲进亭内便叫爹爹。李永奇蓦地见到儿子也是惊喜交加,握了他手,哪里舍得放开。谁知李世辅却道:“好了爹爹,见到你我就算了了心愿,我得去见丞相了。孩儿拜别。”
陈正汇郭浩等都感奇怪,问:“你们父子俩多久没见了,往后一个东南一个西北,怕更难谋面了。怎么才见面就要走。”
李世辅便将丞相召见、安塔海限时的事情说了,陈正汇微笑道:“原来如此。丞相如今正在小汴梁办事,你便去了,他也未必会马上见你。这样吧,你们父子就在这里聚聚,有什么事情,我给你担待着。”
李永奇父子慌忙道谢,郭浩道:“那我们便先告辞了,不阻你们父子团聚。”
众人去后,几个扈从也纵马走远,让他们父子二人说体己话。两人都是将军,说了几句寒暖后便问军旅之事,李世辅道:“孩儿这几个月在海上,好不习惯。爹爹你知道,我是个旱鸭子,可不知道为什么上头却要安排我去学水军!过了这个假期还要我去流求。这次若见到丞相,我想求他一求,让他调我去漠北,或者去西北,爹爹你说成不?”
李永奇骂道:“混帐话!朝廷需要你去哪里,便当去哪里!你去西北,那便是畏难恋家!这是好男儿该说的话、该做的事么!”
李世辅被父亲骂得低了头,李永奇缓下脸来,又道:“其实我估摸着,上面这样安排,也许另有深意。”
李世辅问:“什么深意?”
李永奇道:“如今我大汉陆上的军队里,元帅有五个,上将军有十个,中将军、下将军更是如云如林,你在陆上,论资历论前程都排不上号。但水师这些年却没冒出多少拔尖的人物来,你若能有所作为,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欢迎访问wap。zzzcn。com
汉廷虽然比这个时代的任何政权都重视水师,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就陆军、水军系统之间的毕竟来说,汉军的陆上军事力量都有绝对优势。在汉军军中,陆军系统的将官从来就不认为水师系统可以和他们并列,而认为水师只是陆军的延伸而已。
李世辅听了父亲的话,也觉有理,便将这番心思打消了。
李永奇摸了摸他的头发笑道:“你年纪也不小了,这段时间有没有见到心仪的女子?”
李世辅大窘道:“哪里有。”
李永奇笑道:“我在西北,你在东南,来往交通不便。你若碰上好人家觉得合适,便先斩后奏,免得误了好事。我在陕西,就等着喝媳妇茶了。”
李世辅憨憨一笑,不知如何应答。
李永奇望了望天色,说道:“好了,也不早了,你赶紧去见丞相吧。虽说有完颜将军、陈大人、郭大人他们保着,但误了太久也不好。”
李世辅含泪拜别,然后便随杨应麒的使者往小汴梁来。到了这里,才发现是一条街坊。原来当初塘沽开港后,不断有汴梁富商进入营业,这些人思念汴梁的盛况,便在塘南临河处一块荒地上筹钱建了一座寺庙,规格全是模拟大相国寺,但“相国”一名没有zf批准是不能乱用的,所以一开始只是叫金刚寺,直到杨应麒知晓此事,才特批改名为北相国寺。塘沽旧宋商人、文人极多,对汴梁深怀感情。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便连北相国寺附近的商铺也模拟汴梁大相国寺旧景建成,久而久之,这片荒地竟成了塘沽一处商业胜地,民间号称小汴梁。
不过怀念旧宋,毕竟是一件可能犯忌讳的事,主事者对此不免有些担心,因此不敢大肆宣传,加上时日尚浅,所以小汴梁此时尚未有国际影响力,刘豫等在江南竟也不知。
李世辅没去过汴梁,这时来到这里也只是觉得是塘沽的一处商业繁华之地而已,没多少感触。杨应麒的使者带了他来到一处大园林外,一块还没上色的石匾上镌着“小延福园”四字,从偏门进入,一路上都是还未建成的假山雕饰,但今日却不见工匠,想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让他们停工了。
李世辅被带到一处偏厅,使者便让他且等着,等候丞相召唤。李世辅一边喝茶,一边透过窗口打量外边景色,心想:“这园子可不小,看起来又很漂亮,多半花了不少钱。是丞相的别苑么?唉,如今四处打仗,在在等钱,怎么还在这园林上面花这么多钱呢?”
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园(下)
李世辅毕竟是西北将门出身,人又年轻,于富贵事务的眼光十分一般,对小延福园之独到之美不能品味,只是觉得“很漂亮”而已。但刘豫却是久在文场的人,见多识广,来到这里之后大感赞叹,连称此园虽未竣工,但已可见主持规划此处者胸怀锦绣。杨应麒闻言微笑道:“此园乃是主人自划自制,非出工匠之手。”
刘豫哦了一声道:“那就怪不得了。”忽然灵机一动,抚手笑道:“我知道了,这园子定是出自丞相之手!”
杨应麒哈哈一笑道:“刘大人取笑了。军政国务,运筹帷幄,我都还是懂一些的。但这园林之胜,花石之美,我虽得橘儿教导了这么久,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刘豫听他口中提到赵橘儿,道:“那莫非是公主的大作?”
杨应麒微笑道:“橘儿的火候,怕还差些。这座园林是我辟出来供岳父、大舅晚年安养娱乐之所,岳父不愿假手匠人,所以亲自指点,估计数年之内便可完工。”
刘豫听杨应麒说“岳父、大舅”什么的,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但转念一想,马上醒悟杨应麒的岳父、大舅就是赵佶、赵桓,吓得弯腰叉手道:“原来是道君太上钦制,刘豫冒犯了,冒犯了!”
杨应麒一笑,领了他到内堂来,堂内一人正在作画,其他人侍立观看,站在最外面的乃是旧宋右丞、礼部尚书陈过庭,乃是从赵佶北迁的老臣子,当年在汴时爵位非刘豫可比。刘豫一见,腰杆便弯了两分,陈过庭见他进来却只是扫了他一眼便不理会,只对杨应麒拱手默礼。陈过庭上手是洛阳大儒尹焞,尹焞过去,是汉廷帝相之师胡安国,胡安国上手是一个跨入中年的清隽男子,那清隽男子再过去就是作画之人,却见他虽经风霜,仍存福态。刘豫见到这两个人,吓得噗的跪了下去,口呼二圣,这作画者与旁边那中年,自然便是杨应麒的“岳父和大舅”——赵佶赵桓父子了。
刘豫这一开口,屋内宁静的气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