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贞娘忙拉了拉田老三的袖子,田老三才呵呵笑着认错。
  张贞娘有身子的事情很快张沁儿一家也知道了,当即杨氏就夸元绣娘眼光准,还说:“这才一个多月,怎的你那时就看出来了?”
  元绣娘笑了笑,说:“我也只是猜测,没想到还真是,这倒是好事,等明儿你这个做嫂子的也得准备几样东西去看望下。”
  杨氏点头,说:“这自然是要的。”
  初三初四便是村里的人互相拜年问好了,张沁儿家早就准备了不少吃食,但凡进门拜年的孩子,都能够得到许多吃食,关系较近的人家还会给上一两个小红包,因为他们家准备的小食种类多,味道又好,很是受到村里孩子们的青睐,连住的最远的人家也踩着积雪特意过来拜年。
  张沁儿几个也是要出门拜年的,别的不说黄大安家、周光勇家就得去一趟,并且还被留着吃了一顿饭。
  黄大安家今年的日子已经比往年好的太多了,吃饭的时候,黄大安就给张志仁倒酒,说:“要不是你家沁儿,我哪能过上如今的日子。”
  张志仁忙说:“这也是你自己的努力,哪能都是孩子的功劳。”
  黄大安嘿嘿笑着,又拉着张志仁他们喝酒去了。
  这边许氏也在房间里摆上一桌酒,供女人们吃喝的,而许氏说的话无非也是感谢张沁儿之类的,今年家中得的钱,除了自家地里种出来的,最多就是黄大安做中人的钱以及黄二虎做藤篮的钱,非但中秋时节赚了不少,现在又在做抽纸盒,每日都能够有些收入,家中已经不缺吃喝了。
  家中有钱之后,黄小丫是变化最大的,想必许氏他们也觉得黄小丫过于瘦弱,现在有了钱自然得多补一补,否则过几年就该嫁人了,到时候还瘦瘦小小的,就不好生养了。
  一连大吃大喝了几天,很快就到了初六这天,而初六的时候天也逐渐放晴,除了大年三十那场雪,倒也一直没有再下了。
  崔家兄弟因为今年要和张沁儿家签订长工,所以这一日特地来了,也算是给东家拜个年。
  杨氏将他们请进来,先是倒了一杯热茶,然后让他们吃些点心瓜子的。
  崔家兄弟倒显得有些拘束,手脚摆不开。
  张志仁和张沁儿就索性先和他们把长工契约给签订了,工钱就是按照上次说好的,按了手印之后,张沁儿就拿出四个红包来,并且说:“这两个是提前给你们预付一半的工钱,知道你们家过日子艰难,这些钱先拿去用,另外的一半等一年完了之后再给。”
  “这两个是给你家弟妹的红包,虽然不多,大过年的图个喜庆罢了。”
  崔老大也知道东家待人宽厚,但是依旧没有想到非但提前给了一半的工钱,还给家里弟妹都准备了红包,一时间很是感动,他也是性子直爽的人,便没有推辞,而是笑着谢过了,既然已经签订了长工契约,如今他们兄弟便是张沁儿家的长工了,话题也离不开地里的活。
  “东家,那些子地全部用来种甘蔗吗?”
  “除了后面从老秀才家买的八亩山地,其他的都种甘蔗吧,那八亩山地一半种玉米,一半种豆子吧,这几日你们先把地都犁一次,要深犁一些,过半月再给你们种子。”张沁儿吩咐着,甘蔗一般是二三月间播种的,现在还早,先把地犁了,冬晒几日,去除病害。
  “俗话说春耕深一分,胜过淋粪水,东家放心,我们兄弟两个年轻力气大,绝对不会省力气干活的。”崔老大忙保证着。
  接下来张志仁又吩咐了他们一些事情,然后拿出两个新打好的锄头递给他们兄弟,长工出力气,东家自然要准备好一应农具的。
  地里的事情大多商量好了,杨氏就留他们兄弟在家吃顿饭,但是崔家兄弟不肯,这还没有干活,哪里就能先吃东家饭了,不太好意思的很。
  临走时,杨氏就拿出一个篮子,里面放着一些点心瓜果还有两条两斤左右的肉,另外还有两条活鱼,并且说:“这一条肉和一条鱼以及两包点心是给老秀才家的,你给一块儿带去吧,其余的是给你家的。”
  崔家兄弟都有些受惊若宠,没想到东家如此大方,于是暗地里做了决定要好好的干活,不让东家失望。
  待崔家兄弟走后,张志仁就夸杨氏准备的好,他上回和那老秀才聊过之后,引以为知己,这大过节的,他们家肯定困难,倒一时没想起送些东西去了。
  如今张志仁闲在家中,家里的大事自然是他说了算,地里的活也是他干,待清闲的时候,就扛着锄头出门干活去了。
  而张沁儿则开始忙着烟熏猪血圆子和腊肉香肠了,之前做好之后风干了几天,表面的水分已经干的差不多了,内里的却要熏干才行。
  先是烧了一把火,然后用干燥的锯末堆在火上,明火渐渐的小了,最后就成了烟雾,缓慢的燃烧着,除了放锯末还可以放松球,若是用松球的话,烧出来的烟雾就有一股松树的清香,别有风味。
  张沁儿钟情于腊肉,还听说南方会用干的甘蔗渣烟熏腊肉,这样烟熏出来的肉带着一股别致的微甜,并且颜色也会很好看,比一般树木烟熏出来的腊肉亮许多。
  火烧好之后,就要架上架子,在铁丝网面铺上一层干净的稻草,然后把猪血圆子、香肠腊肉等都摆放在上面,而最上面则要用麻布袋覆盖住,这样可以令烟熏保持的时间更久一些。
  待到正月十二日时,杨氏就让张志仁把驴车赶出来,打算进城一次,因为今年元宵节大家伙依旧想去县城看灯,所以得提前把繁花街的宅子打理好,到时候就一家人住在那里,不必再急着赶回来了。
  宅子中各种家具俱全,又已经通风了大半个月,早已经可以住人了,就是一些生活类的物品还很少,这一次就是去添置的。
  张沁儿也得跟着去,她得去打扫卫生,空置了这么久,想必门窗家具上都有灰尘了。
  驴车里堆着好几个包袱,都是杨氏清理出来的,还有一床大被子,特意做好拿去县城里盖的,车厢里的东西太多,塞的满满当当的,杨氏就让张沁儿坐在车厢,自己则和张志仁坐在车辕上。
  今年就大年三十那会儿下了场鹅毛大雪,接下来又阴了几天,至初六的时候天色就已经放晴,虽然依旧寒冷,但是冬日照耀着,倒也还算暖和。
  “今年冬天可一点都不冷啊。”张志仁感慨着,他身体不错,今年都可以比往年少穿一件衣裳了。
  “是呢,就下了一场雪,也不知道还会不会下雪。”杨氏就和他闲聊着,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们刚到临川县的那年,听说那年临川县险些闹蝗灾,粮食减收了许多。
  “虽然说天气好,人过的舒服,但是也不晓得地里的那些虫害什么的都冻死了没有,可不要再发生什么蝗灾的事情才好呢。”出于女人的敏感,杨氏嘀咕着。
  张志仁倒是放心,他说:“前两年都好好的,那些虫害估计早就冻死了,就今年冬天稍微不冷些而已,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张沁儿坐在车厢里,因为这次可以靠在被子上,显得舒服了不少,她半眯着眼睛休息,耳朵里听着父母的唠嗑,不觉也想起蝗灾的事情来。
  不管前世今生,张沁儿都是没有经历过蝗灾的,但是她也从电视中看过蝗灾,密密麻麻的蝗灾过境,不过片刻便片草不留,庄稼绝收!
  这等杀伤力十分强大。
  而据她所知明朝多灾多难,尤其是这蝗灾,屡次发生,而这会儿的人都认为蝗灾是惹神灵发怒,并不去除虫害,反而去寺庙烧香拜佛,这种消极处事态度,也使得蝗灾越演越烈。
  关于蝗灾要怎么解决?索性无事,张沁儿就放任思维胡乱发散着,她一会儿在想蝗灾怎么解决,一会儿又在想其他的灾难,一会儿又想到她新琢磨的配方上了。
  就这么一路胡乱想着,很快就到了县城了,即使是大过年的,门口依旧严守着,想必那些山贼还没有全部收拾掉。
  今年由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田老大和田老二只有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在家,初二的时候就回县城了,好在田家也没有什么亲戚需要走动拜年,不过这个年缺少了人,总是不太热闹了,好在张贞娘怀孕了,田家又热闹起来,一个个都很期待孩子的降生。
  到城门口时张志仁就一直试图想找田家兄弟,打探打探一些事情,却并没有发现田家兄弟的身影,到门口和人一问,其他的衙役只说田家兄弟另有事情要做,并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没法子,大家只好先宅子打扫卫生了,驴车一路摇晃着,很快就到了繁花街,由于过年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对联,有些人家门口还挂着两盏红灯笼,倒也显得极为喜庆。
  张志仁下了车,摸出钥匙把宅门打开,然后才把驴车赶到院子里去。
  门窗都严锁着,因为没有人居住,显得没有人气儿,张志仁就说:“得拿些对联来的,到时候打扫干净,贴上对联,这房子就有人气了。”
  张沁儿就说:“今儿都十二了,估计有铺子开门做生意了,待会爹你去买些来。”
  张志仁自然应下,除了对联还有许多需要买的呢。
  三个人不再多说话,分工合作,张志仁是男人,个子高有力气,就负责打扫高些的地方,杨氏和张沁儿则负责打扫房间里的家具,雕花大床、妆台、衣橱等等。
  足足忙了大半天,才打扫了三间屋子出来,剩余的就可以慢慢来了。
  张志仁出门去买东西去了,杨氏和张沁儿就抱着被子和几个包袱放在房间里,布置出来一个可以住人的房间,因为接下来的几天杨氏和张沁儿都要在这里住着,慢慢整理宅子。

☆、209。第209章 :欢乐元宵佳节

  这一次因为东西多,一些吃食米面都没有带,也得出门去买,好在粮食铺和各种点心铺也早就开张了,张志仁索性拉了一车子的东西回来。
  杨氏拿着粮食点心进了厨房,新房开火是要先祭过灶神爷的,然后再烧火做饭,堆在厨房里的柴火还是之前做家具剩下的木头和锯末,足够维持几天。
  匆匆休息一日之后,第二日杨氏就带着张沁儿出门采购一些细致些的东西了,张志仁则留在家中打扫其余的房间和写对联贴上。
  走到十字街的时候,路过赵倩儿家的鸿运布店,她家也已经开门做生意了,想来也是,住在县城里的人,除了出门拜年不在家外,都是在家的,既然如此还不如开着店门,偶尔做些生意呢。
  赵倩儿坐在店铺里,正在和一个妇女说着话,看见张沁儿她们来了,忙热情的邀请进来坐坐,又说:“这是我大姑。”
  赵倩儿的大姑也是嫁在县城的,因为过年无事,除了初二其余的时候也常常到这边走动说话,她看上去三十左右,五官并不突出,但是看上去脾气很好,让人一看就产生亲切感。
  都说婆媳姑嫂最为难相处,不过看这模样,赵倩儿在夫家的日子应该还是好过的。
  “倩儿姐,新年好,你家初几开张的?”张沁儿笑吟吟的打着招呼,又和赵倩儿的大姑对视一笑。
  “你们也新年好!初六就开了呢,你们这时候来县城是打算住在县城了吗?”赵倩儿笑着端了两杯热茶,又让张沁儿吃点心。
  “这几日是住在县城,得打扫卫生,布置一些东西。”杨氏笑着说,先是和赵倩儿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忙着去看布料了。
  这次需要买的东西可多呢,得几样布匹和棉花等等。
  因为是带着车来的,选好东西付过钱就放进车厢里,眼下家中事情多,也就没有再多说,道别之后就走了。
  倒是赵倩儿笑着说她们买的东西是店铺开张以来最多的,毕竟大过年的家家户户早就准备好一应东西,犯不着临时再来买了。
  回到家中,门口已经贴上喜庆的对联了,上过油漆的大门显得很是簇新,院子里一些落叶灰尘已经清扫过了,不过除了铺设青砖的地面,其他的地方还是黄土,得过些时日整理一下种上花木扶疏之后便会好看许多。
  杨氏把驴车停好,就开始忙着拿东西到房间里去,张沁儿也跟在后面帮忙,她们得赶制出一床被子和一些床褥出来。
  这会儿还没有成品,许多东西都得自己亲手做,好在张沁儿虽然不太擅长做衣裳,这缝制边边角角的事情还是可以的,杨氏负责大方面,张沁儿就负责小方面,两个人倒也配合的天衣无缝。
  只是每每做针线活的时候,张沁儿就感慨元绣娘不在身边,自从元绣娘到她家住之后,张沁儿和福儿的衣裳都犯不着杨氏动手了,有时候还会给晗生永安也做一身,到最后杨氏只管负责张志仁的就行。
  棉花是弹过的,杨氏开始絮棉花,铺好之后就开始拿细棉布套上,里面是白色的棉布,外面被面则是一块蓝色印花的绸布,缝上之后,整个被子就显得好看许多。
  这绸布是张沁儿让杨氏买的,用来做被面也犯不着多少布料,但是整体上却高大上不少,再加上赵倩儿给了他们优惠价,倒也不算太贵。
  这些细小的琐事就足足忙了两三天,很快就到元宵节了。
  这一日大早县城就开始比往日更热闹许多,炮竹声也不断的响起,噼里啪啦的从远方传来。
  西市也开始有人过来卖一些新鲜的菜蔬,毕竟过年前买的到这会儿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就算有也大多是腌菜,不如吃新鲜的好。
  张志仁吃过早饭之后,就驾车回富足村了,他得去把晗生以及张乐儿一家也接来,这次说好两家一同好好的在县城过元宵节的。
  杨氏一个人挎着篮子出门买些新鲜的菜蔬,让张沁儿在家中继续收拾着,张乐儿一家今天也会住在这里,又是大冬天的,不比夏天那么方便,光被子就得准备好几床了。
  “送柴咯!送柴咯!谁家要柴啊!”门外街道忽然响起粗犷的吆喝声,听起来特别的喜人,粗粗一听,还以为是送财呢!这送财的话,谁不要呢?
  想起家中已经没有多少柴火了,张沁儿就拿着钱出门,打开门一看,就看到一个挑着柴火的汉子正一面吆喝一面走着。
  “哎,我家要柴!”
  张沁儿招了招手,让他走过来。
  “好咯!买了我们家的柴,一年都有财!”汉子说着吉利话,快脚走了过来。
  张沁儿先问一捆柴多少钱,见比往日里贵上二文钱,心想大过年的也不容易,又看那柴火的确还不错,就让那汉子把柴挑到厨房里去,然后结算了钱。
  接过钱,那汉子又说了几句吉祥话,就出门去了。
  刚买了柴没多久,杨氏就提着一篮子的菜回来了,里面有鱼有肉的,还有一些白菜萝卜,冬天蔬菜少,这也是没有办法,年前的时候张沁儿还赶着把家里摘下来的蘑菇拿来县城里卖,现在过了大半个月又开始长出一批了。
  “沁儿,你买了柴?我还说过几日去山里打些柴回来呢。”杨氏一进厨房,就看见那两捆柴靠在墙壁上。
  “恰好看到有人串门子卖,就让送进来了,今天肯定得煮好几样菜去了,买些柴备着也好。”张沁儿走过去拿出一个盆子来,说:“都忘记泡干笋了。”
  这干笋还是自己从家里拿来的,用来炖排骨汤吃最鲜美不过了,拿肉炒着吃也不错。
  “买了也好,我心里也有一些怕柴火少了。”一想到如今住在县城连柴火都要买,杨氏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在乡下住的时候柴火根本不需要花钱的,花些力气就能够打到许多柴火了。
  中午张志仁他们还没有回来,想来是要吃过中饭之后才赶车到县城里的,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