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夫人在旁边听得这般对话,很是满意。想来自己要是不在她身边,她也能找到好法子,带了文简,必不会受苦。文简体质弱,自己历来让徐姨娘教养,结果一直也缺少锻炼,到现在体质也不如文箐当年。便让陈嫂去传话:“夫人道:这要是练得好的,今日里便可以多吃一种果子,下月中秋节了可以挑一个好玩的。”
这奖励虽小,可是一种刺激。于是几个孩子倒也坚持下来,耍了些花把式,终归是能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
李诚也见得,偶尔也说说打人要如何打,三个小男孩听得全神贯注。
陈管事却想到了当年吴师傅练功,总是对着一排木桩,于是不声不响地从外面扛进来一根木桩,树在后院里。
这个让文箐却想到了以前堂兄教的几招如何踢流氓的招术,一个是用高跟鞋跟去踩了人脚拧;另有几招要是穿了运动鞋,则是踢下盘,踹脚踝,踹膝盖后窝,踢腰间。
于是便每天都要踹几下那个木桩,其他人也觉得好玩,跟着学。陈管事在一旁看了,也乐。倒是阿静见了,忙唤道:“唉哟,小姐,少爷……可别把脚踹疼了。这鞋可不能踹,要踹,那箱子里有靴子,正合用。要是坏了,我给多做几双便是,可千万注意脚。”
她这一叫,倒是提醒了陈嫂,忙道:“正是,阿静这一说,箱子里正有几双靴子,阿素快去拿了给他们换上。”
这边众人正练得欢,那边阿静又道了句:“这小绿,有些日子没来了。上次托我给她家舅姑做的鞋,道是要换季了,怎么也不来取?”
陈嫂听得一愣,想想是有好些天没过来了。难道是有喜了?她家又没多少地,不需忙农活,按说这近七月底,也没什么事才是,往常隔一天便来走动的,怎的现在就没动静了?难道说是有了婆家,忘了夫人这边了?
这时,阿素进来道:“夫人,那郑大嫂子又来了,我怕这里不便,没让他们直接进来,同柱子他娘在外厅间候着。”
陈嫂对周夫人笑道:“这郑大嫂子说热心也是个热心人,同柱子他娘要一起,这两张快嘴碰一块了,只怕话没个完。夫人,要不我回了他们去?便道你歇息着呢。”
周夫人想到郑大嫂子自从前些时候抱来狗 后,隔一两天总要登一次门,讲些街坊里的事,虽然嫌她有些八卦怕招来是非,但多少能让自己一家了解外面的事情。只是那柱子他娘,却是个嘴上没把门的,心里有所不悦。又见客人上门,自己要拒了,终不好。便对陈嫂笑道:“你且让他们进来吧。只是果子什么的一律不要上,还是茶便可。免得传出去,说我们守制行为不端。”
阿素忙去准备茶水,陈嫂领了人进来,落了座。郑大嫂子见旁边几个小孩正练得一身是劲,便道:“我说夫人,少爷这般小,就让他们练这个,这来日必会是位文武双全的大人啊。”
周夫人一听,便咳了。陈嫂忙着端水给她喝了,方替夫人回道:“郑大嫂,你可真会说笑。少爷这体质,总不能老躺坐着,医士还说过‘久卧乃成病’,总得找个事让少爷伸展一下筋骨才是。这后院地小,只能找到这一个法子。”然后见文箐那边都停了下来,便道:“你们练着,只是得小心腿脚啊,别扭着了。”
柱子他娘眼热,如今见周家的孩子会的,都想让自家的孩子一起学。似乎他儿子与周家的两个孩子历过难,便有心向周家看齐。当下赔着一脸笑道:“我看这个甚好,也亏是周夫人能想得到。便是我家柱子,见得这般热闹,只怕非得缠了来练不可。只是我家院子小,比不得夫人这里。”
文箐在那边听到这里,撇撇嘴,对柱子他没意见,也欢迎他来串门。可是对他娘,知道上次香米上次与栓子吵架说姨娘的坏话,便认定她是一个大嘴且眼皮子浅的人,对她实在生不起来好感。
周夫人只轻轻道:“要是宋二嫂子家不怕孩子受伤,便让柱子过来,小孩子多一个热闹总是好的。”
那柱子他娘立马便乐开了嘴,忙不连迭地应道:“夫人答应了,明日里我便便让柱子过来,给夫人磕个头。”
周夫人听了,也不再表示,只端了白水喝了一口。
柱子他娘见没人说话,又笑道:“我看大小姐也练这个,真是好生福气,哪里象我家香米,现在为了家里营生,便是练点针线活,都不成样子。”
郑大嫂子听到这里,心想:你家是个马夫,人家不说五品官家,便也是苏州里的有钱人家,连京城都有房子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哪里有这般比的。偷空拉了拉柱子他娘的衣袖,可惜柱子他娘正说得兴头上,浑然未觉。还在继续道:“香米好在还能下得了厨,如今也能煮得熟米饭,倒也能让帮衬我一点……”
郑大嫂子心想人家有下人,哪里用亲自动手下厨,这柱子他娘真没个眼力见。于是咳了一咳,终于让柱子他娘闭了嘴。
文箐在旁边早就不动脚了,阿素给她拧了个帕子擦汗。她听得香米会烧火做饭,开始练针线了,虽然第一感觉就是:这么小要干这么多活了?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马上就触动了某根神,想到了自己,上次逃跑路上,恶得肚子直叫唤,文简衫子挂了个口子,这要会这两样,至少是个非常实用的。便暗暗记在心头。
陈嫂也十分不喜柱子他娘没高没低的比较,便岔开话题道:“郑大嫂子,今次怎的同宋二嫂子一道来了?可是有喜事不成?”
郑家大嫂便笑吟吟地道:“闲来无事,我想夫人也不出门,便寻思着来上门说个笑话,便要能逗夫人开开心,乐一下也是好的。听医士说,夫人这身子,需得宽怀才是。这不,就来与夫人解个闷,夫人不会嫌我贫嘴吧?”
周夫人笑道:“嫂子这番美意,我这厢实在感激。请都请不来,这归州地界的趣事,便说与我家人听听,正好解了这夏日疲乏。”
这时,院外传来叫卖 声:“卖 鲜枣喽……新摘的鲜枣啦,又长又大,甜而脆喽……”
周夫人便叫阿素道:“郑大嫂子与宋二嫂子来了,快去买两斤过来。家里要守孝,没备果子,真是怠慢两位了。”
阿素应声而去。文简在那边听得,心想不是有果子吗?是不是母亲忘了,便张嘴道:“母亲,果子在那里……”
文箐忙拉了他,让栓子与豆子带他去外院,嘴里道:“弟,想吃果子了?在外头叫卖 呢,找阿素姐去。”
陈嫂遮掩过去道:“我家少爷太小了,跟着守孝可是难啊。体质又弱,可真是苦了他。”
郑大嫂子道:“小少爷也跟着这么要求守制?那可真是为难他了。其实,归州这里,倒没这么讲究,也无人会说这些。且放心让少爷吃些鲜枣,我与宋二嫂都不是多嘴的人。再说,我们家里那会儿,孩子小,还吃荤呢。”
柱子他娘忙道,小少爷应该吃,应该吃些才是。
周夫人点点头道:“那我家孩儿可是沾了大嫂子的光了。阿兰,便让他们吃几个吧。”
文箐心想:古代真是的,吃些东西还怕人说三道四,没了规矩。
于是吃着鲜枣,那二人又扯了些别的。话说,这茶也吃得差不多了,可是柱子他娘却真个是嘴上滔滔不绝的,也不察人脸色。最后突然说到小绿身上来了。“哎呀呀,原来在你们家干活的,那个新嫁娘,如今哪……”
文箐在给周夫人捶肩头的手也停了一下。
周夫人一听,心里一紧,看向郑大嫂,见她也似有言语,又不作声,不知道小绿出了什么事?
陈嫂也紧张地看着柱子他娘,没想到她倒是端了茶水喝起来了。阿素只得马上又给她续上。
陈嫂问道:“宋二嫂子,刚才说的可是小绿?”
“正是,正是。她啊,与她那个二嫂相处不好,上次顶了一下嘴,结果被她那舅姑听到了,可是受了回罪,在院子里硬是跪了半天啦。”宋二嫂见自己带来的消息得到了一院子的关注,倍感荣耀,声音都拔高了不少,又细又尖地飘在院子上方,浑然不觉说的是人家受苦的事。
周夫人听了,蹙眉不语。陈嫂一脸着急状:“我们家小绿虽然个性是个耿直的,可是在夫人面前也是受过教的,按说也是个懂得谦让知礼仪的。不知这究竟为的何事,能同自家二嫂吵上嘴?宋二嫂子不妨再细说细说。”
“原来你们还不知道此事啊?我以为那郭三郎小新娘定要回来找夫人去帮忙理论理论呢。她也还真受了这个啊。”那宋二嫂子又卖 了个关子,几上的鲜枣被她刚才三下五除二早就消灭得只剩下几个来。她便眼睛找了一下盏子里,也没好意思再抓了往兜里放。
阿素见得,马上又去把剩余的全都端了出来道:“宋二婶喜欢吃这个,这里倒还有些。”
宋二嫂看准果盘里最大的几个,抓了在手里,道:“其实,这事,郑大嫂子比我还晓得多,是不是?”
第五十六章 又一个考验—小绿之事
郑大嫂子本来想避过这事,可是又想小绿是从周家出嫁的,也曾为周家的丧事操劳不少,算是个义女,多少也应该知道,只是开始时,见周家一点不知动静,反而不说好了。这下被宋二家的点了名,只得点头,讪笑着道:“也只听得些皮毛。这新娘子到婆家,总是要立些规矩的,不是?”
周夫人点点头道:“大嫂说的这倒是。到了婆家总得对上服侍舅姑,兄长妯娌,对下还有子侄辈的,自是不同娘家,规矩总得立起来。不过,小绿我倒也是教过规矩,便是到个大户家里,想来也难挑出个寅卯来。咳……她这是?”
郑大嫂子听得这话,只得如实道:“她家那个二嫂啊,也是个厉害的,便是那李家村的。素来占小便宜惯了,又不是个爱惜的主。见夫人送郭三娘子的嫁妆都好,便今日拿个碗盘,明日道自家凳子坏了需得借个杌子……
这,郭三娘子想来这是夫人的情意,这要碎了一个不就是不配套了吗?那日里见她二嫂李二娘子又来拿另一套的,便说了句‘且小心着’。
李二娘子也不知为的甚么事,便急了,当下去订了一套一样的。这样,郭家不就有两套吗?可偏偏这两套都放一个碗橱里。
结果隔日里,这两套里便残了一个,再隔两日,残了三个。还都是郭三娘子放的那边。郭三娘子便当着众妯娌的面,道‘这几日未曾用过这套碗,怎的就坏了。’
李二娘子便为这个吵起来了,道三弟媳自己没用好反诬人,要是怕错了不如去砧了字。
郭三娘子年轻毕竟少经了事,听得这么一激,正好村头有砧字的,就把碗给砧了。
这下李二娘子气了,这样便骂上了。起先郭三娘子还能让着,最后李二娘子道什么‘三弟媳显摆,以为是官家义女,便高人一等,看不起众妯娌,一个不值钱的碗还砧个字,把一家人当个贼似的防着……’郭三娘子便也不服气了,道她拿了自家多少东西,才嫁过来几天,这嫁妆便没了几样能看得下去的。说这话时,她们爱舅姑从医馆里回来,便也听在耳里,又听李二娘一再道三弟媳是防家人防贼似的,这才问了这个事。便有了这罚跪的事。”
文箐听得她说得这般生动,好象她就在旁边看着吵架一般,真正是好奇这古代的女人们咋这么能说会想,包括自己的事也一样。只是这郭家兄弟众多,又不分家,挤在一块,真是是非多。想想前世,不还有人找男朋友就是要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的,所以也不稀奇了。只是,那李二娘子明显是欺小绿新为人妇,不懂得与这一大家子的相处之道,才会使小绿中了这“暗”计。
陈嫂便也问了,郑大嫂子便道自己娘家便住郭家隔壁,郭家十多口人,就挤在那院里,可不是每天都热闹嘛。
周夫人听了,神色不变,只道:“这般说来,郭亲家是半点儿也没错,确实要罚她守规矩的事。一家人,既然没分家,嫁妆再如何,也是一家的。她这一砧字,可不是就让家里人膈应上了。换谁是妯娌都有这个想法,若是我做她舅姑的,这事自然也要罚她的。想为这事她已知错,难怪她不敢再来看望我了。还请二位嫂子要是方便,代为周旋一二。”
文箐听周夫人这般,心中暗中记下来,原来还有这一道。刻了一个字,便是藏私,说重点就是“异财”,这就是不孝舅姑不敬兄嫂。
陈嫂在旁边叹口气道:“我们家,人口不多,夫人又是好说话的,她哪里见过难相处的。只是为了几个碗,便这样。改日里,我便让她从家里拿几个碗去吧,上次办喜事时,家里买了好几套,够她用几年的了。”
宋二嫂子在旁边听得张大了嘴,周夫人最后两句说得恭敬,可是陈嫂却说得厉害,这一主一仆让自己也明白了厉害。于是,再不敢说话。
郑大嫂子知道这是周家有点儿恼李二娘,陈嫂故意这般说话的,便道:“那是。这也就是李二娘那个没见过世面的人才会这般计较妯娌间的小物事,既然是公用的了,坏了,不也是自己没得用嘛。我看她也是想打压一下三弟媳,本来她一直以为她在郭家算是嫁妆好的,原还是占自家大嫂上风,只是他家大哥却是个医士,这以后得看大嫂掌家,自不敢与大嫂比了。可是没想到三弟媳一来,又把她比下去了,所以这便有了些不服气。日子久了,便也好了。我见夫人身体不便,本来也不想讲这事来让夫人劳心。”
文箐听到这里,居然妯娌间过日子还算计这个的。真正是富人家要算计分家财产,穷人家照样会比几样嫁妆好赖,比娘家出身的,连一个碗都要算计到。
真个是:“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
郑大嫂二人告辞而去,阿素拿起被柱子他娘抓空的果盘,皱了皱眉头。文箐原来只以为柱子他娘是个嘴碎而快的,倒也是第一次见这般占小便宜的,算是开了眼了。“吃不完,兜着走。”以后得叫她“兜着走”。
周夫人却与陈嫂商量道:“想来,小绿也并不是很得舅姑疼,只怕这其中有我们周家的缘故。她也是受老爷连累,才急急地办了亲事,否则真要有时间好好挑,必不会是这光景。”
陈嫂只劝她宽心,道:“各人有各人的命。郭三郎也是她自已看中的,咱们家那时候也只是顺水推舟。再说,这成都府,苏州府又能找到几个象夫人待小绿这般好的?”
周夫人想了片刻,方道:“那也得帮帮她才是。眼见得她受苦,总不能袖手旁观。你,问问小姐可有好主意?”
陈嫂笑道:“夫人心中已有主意,这又是出题考小姐,不是?”
周夫人不说话,只管让她叫去,待她要出门时,又叫住她,让阿素也过来。
文箐与阿素一起过来时,还不明白什么事。等陈嫂说完,文箐一听,马上就明白周夫人要考自己,想着如何答才好。只是为何也叫阿素过来?
周夫人见她一副小大人模样思考,并不见多为难,便道:“你也不用想得太多,怎么想的便怎么说。错了,母亲也不怪你。你只需想出法子来帮了小绿,又不让郭家的人闹大意见,便是了。阿素也是。”
阿素虽不是明白周夫人的目的,不过想起阿姆来找自己时吩咐的“让小姐出头便行”,便也立于一旁,想了想,却不肯先开口。
文箐见事来了,也不能躲,便道:“母亲,我倒是一时想不好,不如听听阿素姐姐的,阿素姐姐可是过些日子要见舅姑的人。”
这一句打趣,把阿素羞得满面泛红。以往见小姐都正经得很,谁想开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