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科举)-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他记忆力很好,一听闻此人,便皱了皱眉道:“此人可是那徐景的女婿,顺德三十年传胪?”
    “陛下好记性,正是。”
    听闻顾云浩的回话,元化帝微微颔首,并不言语。
    很显然,以着李文旭为徐景女婿,又是杜允文外孙女婿的背景,便不可能在元化帝心中有什么好印象。
    “朕亦是在想着此事。”
    元化帝的心思极快的从李文旭此人又回转到了邸报署之事上,当下也是皱着眉:“只是一时之间,却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再看看吧。”
    虽然元化帝并没有说的很清楚,但顾云浩心中却是明悟非常。
    身为帝王,最为看重的便是大局。
    邸报能极为容易的掌控民意,元化帝又怎么可能轻视。
    只是眼下新政一派官员几乎已经所剩无几,元化帝是已经没有多少可用之人了。
    而且,如今杜允文一手遮天,左相一党当然也是在盯着邸报署这个位置。
    若是元化帝一心想要扶植一个新政派官员接掌邸报署,只怕杜允文等人定是不依不饶的,就算是一时能够掌控邸报,但杜允文等人也必然会相尽办法的将人拉下马来。
    即便是用右相孙惟德一党的人,只怕也只是会引起不小的波澜。
    毕竟眼下虽然左相右相对峙,但杜允文跟孙惟德两人总归还是没有撕破脸。
    假如就这么重用右相一党官员,只怕刚刚才开始恢复平静的朝局又要变得风起云涌。
    要知道现在杜允文势大,那些勋贵世族们仍然还是比较支持杜允文,眼下若是孙惟德与其对上,多半是讨不到什么好处。
    眼下季家一党已经倒了,若是孙惟德再倒了,那么整个华朝便没有人再能牵制他杜允文了。
    而且,经过季铭一事之后,元化帝打从心底也不是很愿意将邸报这么重要的东西,交到这些内阁老臣的手中。
    不论是什么,只有牢牢拽在自己的手里才是真的。
    军队是这样,民心更是这样。
    至于朝中那些随风倒的官员们,元化帝更是连考虑都没有考虑。
    顾云浩听闻元化帝这话,当下也是心里一松。
    看来元化帝是绝对不会将邸报交到李文旭的手里。
    只要邸报不落入杜允文的手中,那么若是他们今后就有机会重新推行新政。
    松了一口气之后,顾云浩却是眼珠一转,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思量一番,便直接试探地道:“陛下,微臣这里有一人选。”
    “何人?”元化帝伸手端起身侧的茶碗,轻轻地呷了口茶。
    “此人姓余名鑫,乃是今科探花,陛下可有印象?”顾云浩一面说着,一面悄悄注意着元化帝的神色。
    听到这个名字,元化帝略一思索,便回想起来,说道:“便是那个在殿试上不言新政的少年?”
    “正是此人。”
    见着元化帝面上似乎并无不悦之色,顾云浩方才壮着胆子,说道:“此人虽然年轻,但文章学识皆是一流,且为人正直,一心只愿忠君报国,必不会为左相所用,令陛下失望。”
    闻言,元化帝不由来了兴致。
    “怎么,顾卿认得此人?”
    见元化帝如此问,顾云浩也不隐瞒,遂直言道:“此人乃是我陵江书院的学弟,与臣相交多年,引为知己。”
    此时,元化帝方才恍然大悟。
    陵江书院么?
    那岂非亦是季航的学弟……
    若真是与季航跟顾云浩交好,倒是还算信得过。
    细细思量了一番,元化帝也是觉得这个余探花也算是个合适的人选。
    当初新政之事在华朝是热火朝天,殿试之时,无数的士子揣度上意,在文章中鼓吹新政,而这余鑫却是独树一帜,写文之时直接避开新政不言。
    也是因着这个缘故,当时的守旧派们颇为赏识这个余鑫,也是因着这个缘故,余鑫被那些受守旧派影响的阅卷官们送进了殿试前十的名单之中。
    虽然最后这个余鑫取中的乃是第三的探花,但元化帝对此人还是有很深的印象的。
    虽然没有跟风为新政摇旗呐喊,但写得一手好文章!
    元化帝对余鑫的印象并不坏。
    他既然身为帝王,便有着帝王的心胸。
    “此人人品如何?”想了想,元化帝还是问了一句。
    闻言顾云浩极快地回过味来,忙回道:“微臣这位学弟最是个直率之人,当初知晓微臣在户部任职,更是羡慕不已。”
    这话其实有些答非所问,但顾云浩心里明白,刚刚元化帝并非是真的要问余鑫的人品。
    不过是想要知道余鑫的立场,到底是不是杜允文那边的人罢了。
    身为帝王,有的时候有些话是不会明白的说出来的,这边是要考量臣下们的领悟能力和脑子了。
    很显然,顾云浩的领悟能力算是很不错的那一类。
    听闻顾云浩的回话,元化帝自然也是颇为满意。
    “好。”
    虽然只淡声说了这么一个字,但余鑫这个名字却是已经正式的被元化帝放在心里了。
    这里顾云浩见着元化帝更是无意将邸报署交给杜允文跟李文旭,当下便觉进宫的目的已经达到,便躬身跪安。
    元化帝摆了摆手,遣退顾云浩,复又继续翻阅手边的奏折。
    略微看了两份奏折,元化帝却是又似之前那般无精打采起来。
    扶额闭目了片刻,元化帝拿起了手边的一本书,略微翻了两页,从那夹页之中拿出一张纸来。
    歪着身子,将那张纸拿在手中端详了会,元化帝却是叹了口气。
    只见那纸上仅有十二个字。
    “顾景源乃我至交,望看顾一二。”
    将这几个字复又看了一遍,元化帝不由想到了方才离去的少年官员,眼中划过一丝羡慕之色。
    即便身为帝王又如何,却是连最寻常的朋友之义都难以顾及。
    想到这里,元化帝复又叹息一声,却是伸手将那纸张放到了一旁的香炉之中。
    炉火迅速地将那纸张引燃,跃起微幽的火光。
    在那火光映照下的,却是元化帝晦暗莫名的面庞。
    ……
    天色已经渐晚。
    夕阳的余晖照映着云霞,看着一片红彤似火。
    马车上,季航一家已经离京往南而行几个时辰了。
    在顾云浩的谋算和季铭的牺牲之下,虽然元化帝决定留季航一命,但现在季航也还是一个‘已死’之人,是断然不敢在京城露面的。
    即便是决定要前往滇省,也是不能在京城的码头打船,只得南下先到安州,再从安州坐船去往滇省。
    “爹爹,我饿了。”
    这时,三岁的季涵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还是叫饿。
    “来,先吃块点心,咱们进了城再找地方吃东西。”
    闻言,岳鸢连忙转身拿过身边的食盒,从里面取了一包桂花糕来。
    这个马车乃是顾云浩吩咐赵妍准备的。
    不仅有棉被衣裳等物,更是准备了好几个食盒和许多的药材。
    一面将桂花糕递给季涵,岳鸢却是拿起了那封放在食盒旁边的无名书信。
    那信自然是元化帝写给季航的那一封。
    只是季家遭逢大难,其中的冤屈不少,季航即便是再通情理,心中也不可能对元化帝没有怨恨。
    因而,自从顾云浩那里接过信之后,季航便将那信直接扔在了一旁,并没有打开的意思。
    “夫君,还是看一看吧。”
    想了想,岳鸢劝道:“说不得是什么要紧事呢?”
    闻言,季航沉默了许久,方才打开那信封,自里面拿出一张纸来。
    展开之后,季航一眼便看出那上面的字乃是元化帝萧穆言的笔迹。
    看了那信,季航没有说话,只是沉默了一会,便将手伸出了马车,让那纸随风而去。
    车轮滚滚而前,那纸书信在马车离开之后,却是直直地铺在了地上,只见那纸上很是干净,一共仅有四字。
    “我愧于你。”
 
第194章 第194章:争夺(三更)

    因着季氏一党的倒台; 朝中不少职位出现了空缺。
    季家的事情似乎是一阵风一般; 一吹而过。
    官员们在唏嘘之后,便开始动心思、想门路; 看看能不能在这场变动之后捞到什么好处。
    一时间,左相府、副相府更是门庭若市。
    朝中的人都是晓得; 眼下左相跟副相结成一气; 在朝中一手遮天; 若是想要谋取职位,去攀附杜允文跟陶明哲是最快的途径。
    当然,吏部作为专门负责官员任用考核的衙门,也是随之成为了众人关注的中心。
    作为吏部尚书的邓仕建; 这几天也是忙碌不已。
    那些巴结不上左相跟副相的官员们; 都是纷纷转而想走吏部的门路; 自然都是上赶着给他这个吏部掌舵人递拜帖。
    只是这些人大多都是些地方的低阶官员。
    对于久在雍京为官的人来说; 巴结不上杜允文跟陶明哲; 却也并未去找邓仕建; 而是纷纷到了孙府; 求见右相孙惟德。
    八月二十日,元化帝召见了吏部尚书邓仕建,谈及朝中空缺职位任用事宜。
    这一次空缺出来的职位实在是不少。
    原本由季铭主政的工部跟户部更是如此; 不仅是两部各缺一名尚书; 就连侍郎之位; 都有三个空缺; 余下部里的郎中、员外郎等职位则是更多了。
    此外; 礼部跟兵部也是出了不少缺。
    另外还因着梁如海一案,牵扯出不少湘省官员。
    其余的倒还罢了,却是户部跟工部两部的尚书,以及湘省巡抚、侍郎这些高位,却是令不少符合条件的官员们心动起来。
    就连钱卓然,这些日子也时常往左相府跑。
    毕竟钱卓然乃是正三品侍郎,眼下不论是户部跟工部的尚书之位,那都是能入阁的,他当初虽然是因着看着朝中风向不对,方才暗里与杜允文等人勾连,一起构陷了季铭。
    但眼下季家已到,他钱家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世家,钱卓然没了当初的忧虑和困境,自然是想着跟进一步,能够主政一部,入阁辅政。
    就在钱卓然频频向杜允文示好的同时,孙惟德也是没有闲着。
    看着朝中局势,孙惟德先是进宫面圣,得了元化帝首肯之后,便出宫叫来了邓仕建,以其在吏部的影响力,强行令邓仕建即刻下令,准备将江程云之子江清华调离湘省。
    江清华乃是顾云浩老师江程云的独子,在顺德三十年取中进士,而后派遣至湘省为一地知县。
    虽然是远远地避开了京中的纷争,但这些年来,却也是没有什么机会升迁。
    眼看着湘省巡抚梁如海倒台,湘省官场一片动荡,孙惟德当下便是直接令吏部,要将江清华调往洛省任正六品的通判。
    这些天来,顾云浩亦是深感朝中风向不对,隐隐似有察觉杜允文等人好似有些按捺不住,准备向师祖孙惟德动手的样子。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眼下季铭已经到了。
    杜允文眼看着勋贵世家们纷纷不是之前那般支持他,自然是想借着余力,一举将孙惟德拉下马。
    只是这一点不仅是他杜允文心知肚明,就是孙惟德跟顾云浩也是早早就有预料。
    因而,在季铭之事案发的时候,孙惟德跟顾云浩便已经开始在思量对策。
    杜允文虽然为左相,但相比于身为右相的孙惟德,其实并不占什么优势。
    之前之所以那般强硬的解决掉季铭,无非是因为季铭主持新政,触犯了勋贵守旧派们的利益,故而引得勋贵世族们群起而攻之,元化帝又没有全面掌控军队,方才不得不下令处置季铭罢了。
    但眼下季铭已到,新政废除,守旧派们再没有理由那般支持杜允文,如此一来,杜允文之势已经大不如前。
    再则来说,孙惟德可不是季铭。
    孙惟德身为华朝官场上出了名的‘老狐狸’,在当初顺德一朝夺嫡之时,不仅没有跟勋贵们交恶不说,更是左右逢源,占尽了好处。
    加上孙惟德从政多年,入阁也是比季铭早得多,华朝上下,他的门生故吏更是不少。
    一般来说,若是没有了利益的纠葛,勋贵世家们也不是很愿意跟孙惟德为难。
    再则,孙惟德可不是季铭那样的行事之风。
    季铭虽然习惯了和稀泥,但行事稳健中庸。
    而孙惟德虽然是常常挂着一幅和善的笑意,但行事果断凌厉不说,偏生还似同一个泥鳅一样滑不留手。
    孙惟德不好对付。
    同朝为官多年,杜允文在孙惟德手上吃了不少亏,自然知晓这个右相的厉害。也正是因着知道孙惟德不容易对付,方才这般急切想要借着勋贵们清理季铭的余力,一举拿下孙惟德。
    顾云浩深知现在师祖的处境,这些日子行事更是谨慎了不少。
    师祖为官多年,一向深谋远虑,但还是不愿因着自己给师祖添麻烦。
    要知道他可是当初第一个提及新政之人,而且后面季铭也放出话来,直接爆出他拟定新政细则之事。
    当初杜允文为了对付季铭,直接卖了师祖孙惟德面子,不去计较顾云浩这一档子事。
    但眼下杜允文却是想要拉着勋贵们拉下孙惟德,说不得为了聚力,又会就是从提,以他为借口。
    因此,这段时间,顾云浩的生活基本是顾家、右相府、都察院三点一线。
    这天,刚到了散职的时候,却是见着孙惟德身边的阁官前来,说让他散职之后去一趟右相府。
    匆匆了整理了下手中的公文和案子,顾云浩便骑着马往孙府而去。
    “师祖,可是清华师兄的调动有什么问题?”
    湘省那边情况不太好,官场大乱,顾云浩在京中,也很是担心师兄江清华的处境。
    毕竟眼下湘省空出了那么多职位,杜允文等人必然是想尽办法要将人往那边安插,而且杜允文等人也是蠢蠢欲动,准备对师祖动手,若是知晓了清华师兄跟师祖的关系,说不定会在湘省那边作文章。
    在江程云门下受教多年,加上又与江清华交好,顾云浩这些日子也一直在为此悬心不已。
    “清华那边,应该问题不大。”
    孙惟德亦是皱了皱眉,说道:“只是今日老夫进宫面圣,依着陛下的言下之意,只怕湘省那边,咱们是摸不到边了。”
    眼下他们跟左相一党对峙,湘省巡抚出缺,孙惟德当然也是想要插上一手,把自己的人放上去。
    但是如今元化帝虽然厌恶杜允文等人,但对孙惟德也是存了防备之心,不会在这些事情全力助孙惟德行事。
    加上如今朝中一共空出了三个正二品的职位,一个工部尚书,一个户部尚书,外加一个湘省巡抚。
    六部尚书那都是要入阁的,因而元化帝在工部跟户部尚书的人选上必然是慎之又慎,不会轻易用杜允文的人。
    这样一来,便是要在湘省巡抚这个位置上,做出退步了。
    顾云浩之前也跟孙惟德推算过此事,都是觉得这次的湘省巡抚,多半会是提任杜允文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孙惟德方才急急地要将江清华调离湘省。
    只是眼下得到确切的消息,顾云浩还是有些感叹。
    若是杜允文的人出任了湘省巡抚,只怕整个湘省官场,都是要落入杜允文的掌控之中了。
    那样的话,对于他们右相一党而言,绝对称不上什么好事。
    “师祖,工部跟户部,咱们可能有所为?”想了想,顾云浩还是将主意打到了工部跟户部。
    这两个部里官员被弹劾处置的最多,现今空缺也最多。
    加上这两部都是新政的主要阵地,不论是顾云浩还是孙惟德,都是不愿其落入杜允文的手里。
    “依着陛下的意思,户部尚书之位,应当是没有什么希望,只是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