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青青麦穗-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黾富思遥趟茄佳臁�
是人都有私心,西远也不例外,他当然要从同自己家关系近的找起。回来跟爷爷奶奶和父母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家里人也都同意了。不过西远想着也不能越过村里的里正,所以得父亲和爷爷出面跟里正说一声,里正家要是愿意也可以养。
西明文和老爷子过去和里正一说,里正当然乐意,他冷眼看着西家这一年的进项,也有些动心。不过不会像那些小人一样胡作非为罢了。
西家说的明白,他们先请里正从村里挑几户人家教着,等这些人家养了没什么问题,再教村里别的人家。而且,养的鸭和鹅,要是自己没有地方卖,他们可以帮着找买家,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不过,人家也限制了养鸭鹅的数量,一家最多养一百只,是总共加一起一百只,不是每样一百只。这是西远特意要求的,叮嘱父亲和爷爷一定要限定,他怕谁家养的太多伺候不过来,到时候该有死的,赖在自己家头上就不好了。
里正也是个明白人,西家把这样好的事情跟他讲了,让他拿主意是看得起他,送了他一个人情,所以挑人家的时候,考虑了和西家关系好的几户,王家,程家、赵老八家还有解家,这些都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这几家孩子都跟西家老大念书,关系不好能让去嘛。
另外,里正还从自家族里挑了两户人家,还有村子东头的两户,加上自己家一共九户人家。
里正打发自己家儿子把几户的男人们找了过来,他们一听哪有不同意的。去年西家就几个半大孩子看了一夏天,到老秋就卖了好几两银子买了毛驴,大家都看在眼里,还以为西家不会把这法子告诉别人呢,没想到人家根本不藏私,还答应帮着卖,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西大哥,你家今年养不养啊?”几个人出来一起往家走的时候,程义问西明文。程义现在没事儿也会去西远家坐坐,和西明文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几句话。其实程义和西明文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两个人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他和西家老二西明武比较聊的来,年龄也差不多,不过西明武搬杨家庄去了,他又想跟西家处好关系,那只好和西明文聊了,两个人一聊天,也就是些庄稼嗑儿,什么今年地里都种啥,看天气几月份能开始种地,谁家地伺候的好之类的,这让程义很无奈,关键是西明文老实,你跟他唠别的他也唠不上来。
“我家今年想盖房子,得做准备,家里活多没人照应,就不想养了。”西明文答道。
“啊?你家要盖房子?”“那有什么活你叫我一声,我闲着也是闲着。”程义有些吃惊,盖房子可是大事啊。不过又觉得自己这样的反应不大好,连忙接着说了一句。
“行,到时候有活儿找你。”西明全憨厚地道。
第二天,选好的几户人家包括里正家,都来西家请教方法,西远把需要注意的事项跟他们讲了,特别强调了需要用石灰和醋消毒,并且要勤快打扫。几个人边听着边把不明白的地方问清楚,西远也说以后有不明白的尽管来问,几个人都很感激。
第二天晚上,西明全听到消息就来了,他觉得大哥竟然把来财道告诉别人却不告诉他,非常气愤。他一脸阴沉地进了屋,跟西明文和大嫂一通嚷嚷,说他们还是长兄长嫂呢,一点也不顾及自家兄弟,没有长兄长嫂的样子,没事儿就会去巴结村里里正和程义那样的,想借人家的光也不看看能不能借得上等等等等,把老爷子和老太太气的,老太太轮着烧火棍要打他,老爷子也气狠了,要拿扫帚轮他。西明文两口子没说什么,他们嘴笨,平时唠嗑都说不过别人,何况吵架呢。
西远看这样闹下去也不好,就拦着爷爷和奶奶,可是西明全就在那打赖不走,也不管会不会把老人气个好歹。他不怕,西明文和西远怕啊,最后到底逼得西明文没法了,找了里正,说自己兄弟家也想养,看能不能通融一下,里正也晓得西家那点事,知道西家老三是个混不吝,这事又是西家老大好心帮衬村里人,他也没难为西明文就同意了。西明全这才消停。
“诶哟,我这是做的啥孽啊,养了这么个东西。”老太太气的又哭又骂,老爷子也蹲在门槛那不起来,吧嗒吧嗒地抽烟。
“奶,没事儿,他想养就养呗,咱家也就我爹去跟里正递个话,别的也没搭啥。”西远安慰老人。
“奶不是生气这个,奶是生气他说你爹你娘那些话哟,从小我和你爷没空管他们仨,你爹是老大,你二叔、三叔都是你爹又哄又抱长大的,你说他咋这么没良心呢。这个糟心的玩意啊!”听了老太太的话,西明文也吃不住劲掉了眼泪,两个兄弟从小他一样地疼,老二倒一直跟他贴心,可这老三,过一段日子不上自己家闹腾一通都像活不下去似的。
“爹,你看你咋还哭了,那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呢,我二叔不挺好的嘛,你也不能要求人人都好吧。”西远也很无奈。
“没事儿,爹就是想起以前的事儿有点伤心。”从小他有口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留下给两个兄弟,因为西明全是最小的所以还偏着他些,谁成想到现在这么对他。
“老大啊,别难过了啊,你看咱家现在这不过得挺顺心挺好的嘛,啊!”奶奶看他一句话把大儿子说哭了,连忙自己停了眼泪劝解儿子。
“妈拉个巴子,这王八羔子,哪天气急眼了我一锄头楔死他我。”老爷子气的骂道。
“爹,没事,您别生气了,我这也是一时心窄,你看咱家现在过得多舒心,再没点让人糟心的事就说不过去了。”西明文又反过来劝老爷子。
家里因为这件事不愉快了几天,不过过日子哪能没有个这事那事的,慢慢地家里人也就不再纠结了。关键是一个是爹娘和儿子,一个是兄嫂和弟弟,哪能一是一、二是二,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出了正月,西明武就回来帮大哥家忙活了。他们先从野地的树林里,把适合做檩子、椽子的树木选好,然后用锯把树放倒,去掉枝枝杈杈留下主干。这些木头要晒一夏天才能干,因为木头不好运,西明文在前后村雇了三个牛车,拉了几天才拉了回来。
程义他们几个看西家伐树,也过来帮忙,现在还没开始种地,家家都闲着,正好有空。村里其他人家,有想和西家交好的也都过来帮个工。这些帮工的不用给工钱,但是要给准备午饭和晚饭,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饭桌上的菜色都很单调,好在家里给聚德楼送大白菜大萝卜的时候留了一些,还有去年秋天奶奶晒的茄子干、豆角干等。
现在家里大人太忙,西远就担起了做往聚德楼送的吃食、送做好的吃食的活计。每隔三天往聚德楼送一次。过一段时间天气暖和了,就不能这么送了,得天天往彦绥城跑。
每次回来,西远都会顺路从万德镇买些大骨头之类的,把大骨头熬成汤,然后把茄子干和豆角干用骨头汤一顿,特别的好吃,来帮工的人都吃的很香。还有从聚德楼拿回来的鸭鹅内脏,鸭肝鹅肝西远没用做卖的吃食,而是拿家里的土豆顿上,吃着也很好吃。
所以,几天过后村里人都说西家给帮工吃的伙食很好,有些没事的男人奔着一顿好吃食也来帮工。当然也有来浑水摸鱼的,光想吃好吃的不干活,不过一次之后就不敢来了,现在西家坐镇的可不是西老大,而是西家老二,那可是个茬子,他们不敢乱占便宜。就连西明全也想来混吃混喝,让西明武给一顿臭骂,再也没敢来。
木头拉到了家里,放到院墙外晾着,这个不用担心村里人使坏占便宜,漫山遍野都是荒草树木,谁不长眼来祸害人家盖房子用的东西啊。
檩子、椽子预备好了,盖房子最主要的房柁也就是大梁用的木头,村附近树木却没有合适的,本来爷爷合计着领两个儿子去东山里,找他那个拜把子兄弟买买看,山里的树木长的好,长的粗,一定有合适的。
可是奶奶一想到去年闯进家门的胡子,听说就是东山里的,说什么也不让去。后来还是西明武托人打听着,在万德镇的一个木材商那儿买到了。
这下家里的银钱就不凑手了,还没等西远想办法呢,孙叶就赶上西远送货的时候给西远拿来一百两银子,话也说的明白,你先拿着用,其他等过两个月盘账时候一起算。得,西远觉得自己一夜又回到解放前,现在又是欠孙叶二百两。
不过西远也没推辞,把钱拿回了家,就说是孙叶还的欠账,还有这几个月的分红,另外他又预支了一点。
反正家里人算账是算不过西远的,连二叔都不识字,也只好西远怎么说怎么信。
钱有了,别的就不愁了,先是买了打地基的沙子,还有石头,另外还有瓦片和砖。基本材料备足了,家里在选好的房基地上开始挖地基、垫房身,地基要挖二米半左右,这是因为这里冬天的冻土层达到一米七八,所以地基要比冻土层深,然后用石碾子把土夯实,再用沙子填实;房身直接用土铺垫就好,不过也要夯实。
地基垫好后,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西远和二叔商量了房子所用的门窗的多少和大小,这要事先找木匠先给做着。
西明武看着西远半天没吭声,他这个侄子真是个神人,他那天夯地基的时候才想起来,正月里家里人还争论房子盖什么样子呢,结果一动手,不知不觉地就按照西远的意思来了,西远也有意思,钱不够,人家不声不响地拿回来一百两,这孩子!
村里就有木匠,二叔说这个人手艺不错,因此西远也同意把门窗给老木匠做。不过门窗的样式西远结合现代的,和二叔研究了一下,然后两个人又和老木匠研究了两天,最后才定下。
☆、第37章 春日
做完这些,时令已经进入三月,家家都要为春耕做准备,西明武也回了杨家庄,因为过段时间要春耕,他怕大哥家忙不过来,所以把西阳和西勇也给带了回去。
家里一忙起来就没顾上给早茬青菜育苗,现在事情告一段落,育苗虽然比去年晚些,不过还可以抢半个月左右的先,所以西远还是弄了一些。但是西远没有种那么多,半个月的时间太短,太多的菜聚德楼消耗不了,另外,家里盖房用的东西有些堆在后园子里,没那么多地方了。
“三月三,曲麻菜(学名苣荬菜)钻天”,进了三月,大地已经完全解冻,万物开始生长起来,野菜、野草也露出了嫩绿的头。向远处遥遥望去,大地已经有星星点点的绿色。
春天的原野,黑土地宽广无边,树木发出嫩绿的叶芽,各种植物竞相冒出头来拼命生长。经历了一个严冬,不但植物,连人也更珍惜这温暖的□□,生命仿佛沉睡了一个冬季,欣欣然地苏醒了。
西远现在倒没啥事,农忙还没开始,家里的活计都被父亲和爷爷抢着干了,他每天除了教几个孩子功课,其余的时间很悠闲。
有时候西韦和卫成兴致来了,非得自己牵着豌豆荚出去溜溜,美其名曰放驴。西远这时候就得跟着,几个小家伙在前边一边牵着豌豆荚一边打闹,到了野地里,把驴放在那吃草,连西远在内,大家就一起挖野菜。
这里的野菜最常见的有曲麻菜、荠荠菜、婆婆丁、偶尔还会找到小根蒜或者会发现缕蒿芽。
曲麻菜据说可以去火,不过它的味道吃起来有点儿苦,婆婆丁也是,所以孩子们更倾向于找荠荠菜,荠荠菜得挑嫩的,老了的也不好吃。
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大块长着荠荠菜的地方,所以挖了两篮子的荠荠菜,因为数量足够,回来后就没像以往似的只是洗干净蘸酱吃,而是把荠荠菜用水焯了,然后切碎,又把过年时候熬油剩的油渣放一些在里面,两个拌了馅蒸包子吃。
刚蒸出锅的包子,带着面的香气,用嘴咬一口,荠荠菜的清香混合着油渣的肉香就飘了出来,简直比过年时的饺子都好吃。
家里吃过一次以后,西韦和卫成就上了心,去放豌豆荚的频率马上就高了起来,而且两个小家伙别的菜都不挖了,专心的寻荠荠菜,不过再也没有碰到那样的一大片。看两个小家伙的样子,家里大人也心疼,就用两个孩子挖来的荠荠菜专门给他俩包几个饺子,两个小家伙还不好意思吃独食儿,每次都要给家里几个大人都让到了,每个人都尝过了他们才吃。
至于缕蒿芽,因为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的人不爱吃,不过西远却喜欢。奶奶往锅里放点油,把用水焯过的缕蒿芽剁碎,放到锅里稍微炒一下,然后里面放些酱,做成缕蒿芽酱;或者把打过水焯的缕蒿芽拿来直接蘸酱吃;也可以放些肉用它来包饺子。不过包饺子又要用白面,又要用肉,忒浪费钱,基本上不会做。
西远跟在驴屁股后头,前边西韦几个小家伙一边走,一边把手里折来的柳条用刀片截成小段,然后用手慢慢地把树皮向着一个方向拧,等里面的树枝和树皮分离后,将树枝小心地取出来,然后用刀片把空心的树皮尖端处最外层的老皮轻轻刮去,这样一个柳哨就做好了,把柳哨放到嘴里,用力吹就会发出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声音。
柳哨村里孩子几乎人人都会做,春日走在路上或者村中,经常入耳的就是这种短促的,不成曲调的呜呜声。
听西远说今年家里要多养些鸡,西远娘就打算自己攒些鸡蛋,然后再买一些,自己用炕头孵鸡蛋。
“娘,你自己孵能行吗?”西远有些担心,这可不像现代,有温度计、专门的孵化器,而是要完全靠人工自己来掌握和调解。
“怎么不行,咱家以前的小鸡都是我孵的。”西远娘道,她觉得与其花钱买鸡雏,不如自己孵省钱。
“能行?”西远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娘。
“能行,你娘都孵好几回了。”西明文给媳妇儿打保证。
“那您就试试,不过别孵太多,您就孵一百个吧,剩下的咱买一部分。要真能孵好,以后就都归您弄。”西远也不想打消他娘的积极性,折中了一下。
“行。”西远娘合计着自己家也没那么大的地方,太多了真弄不了。
于是,从那天起,西远娘就跟村里比较好的媳妇们打好招呼,谁家要是有种蛋可以卖给她,她按正常的价格买。
没过几天就凑够了,西远娘也是个干活爽快的,把家里炕头那儿铺上鹅毛垫,垫子上边放了一个小薄褥子,这还是西韦小时候用的呢,褥子上边放好鸡蛋,然后再用稍厚一点的被子盖上。
每天,西远娘随时伸手进去摸摸里面的温度,觉得热了掀开晾一下,觉得温度不够,就给炕洞里面添把火,等到小鸡定型的时候,晚上又在油灯下拿着鸡蛋照,把其中的寡蛋挑出来。有时候半夜也要把手伸到鸡蛋里面摸摸,看看凉热。
西远看他娘这样每天忙忙碌碌地很是感慨,看来人只有看到生活有奔头了,积极性才会充分地调动起来。家里就要起新房,他娘嘴里不说,可是每天那情绪高昂的样子就让人感觉到她内心的喜悦。
就这样,平时忙着家里或者菜园子里的活计,隔一段时间就跑回来看看她孵的鸡蛋,二十一、二天后终于听到蛋壳里发出“笃笃”的声音,那是小鸡仔用嘴在啄蛋壳。
西远娘细心地把发出响声的鸡蛋放到一处,只要小鸡破壳而出了,马上把它放到炕头旁边的篮子里,如果不及时,那么小的鸡仔在被子里很容易被捂死。
刚出壳的小鸡仔毛茸茸的,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可爱极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