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贵芳华-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索性有丫鬟婆子护着,她倒是没伤着。只是落地溅了一身的泥,狼狈不堪。
不曾想,秦缙正好坐车路过,看有人遭了难,赶紧停下帮忙。
看宁芸衣裳,不象是普通人家的姑娘,便提出要不要到他家换身衣裳。如果觉得不方便,他去帮人买一身也行。
宁芸心里还惦记着要去铺子,若不换衣裳,这副模样是万万不敢见人的。更担心祖母因此受到惊吓,不许她出门,便同意了秦缙的请求。
只别家里她是万万不肯去的,只请秦缙把她送到四喜斋就好。
那是夏家的铺子,如今给了宁芳。
店里为了招徕生意,经常做些时新衣裙挂在那里当摆设,宁芸过去拿一身现成的就行。
秦缙挺守礼的,既不乱打听姑娘姓名,还特意从自家马车下来,让宁芸上去。
又派了个小厮帮宁家车夫修车,然后自己便亲自在车外,护送着宁芸主仆,步行去了四喜斋。
看他大雪地里走了两脚的泥,又冷又脏,却毫无怨言,原本不大想通报姓名的宁芸,在到了四喜斋时,便主动跟人家说了。又请教秦缙姓名,回头好打发人上门道谢。
谁知这位青年公子听她自报家门,顿时脸都红了。
原本挺大方得体的一个人,忸怩了半天,才怪不好意思的道,“我叫秦缙,出自寿宁侯府。唔,从前也曾听说过姑娘芳名。”
宁芸一听,小脸顿时也红了。
前些时两家议亲,她是听说过的。后来因为她家王爷姐夫不同意,亲事没成,宁芸也没什么特别感受。
毕竟,她连秦缙人都没见过,虽听秋姨娘说是个进士,脾气好,长得也不错,没成挺可惜。但毕竟只是听说,没什么切身感受,自然谈不上什么感情。
只此时再见到这位,算是被自己拒婚的人,偏还刚领了人家的情,宁芸实在是挺不好意思的,也不知怎么处理才好。
倒是在四喜斋里照管生意的赵丰年很是机灵,虽然他现在总在铺子里,不大清楚家里的事情,但见此情形,出于礼节,也热情的邀请秦缙进店,给人家换了双干净的鞋袜。
得他这一解围,宁芸脸上热意消退,人也灵醒起来。
自己避进店里换衣裳,又让丫鬟赶紧在四喜斋选了几样细巧布料,又让人去隔壁自家糕点铺子,挑最好的包了一份糖果糕点,送给秦缙当谢礼。
这礼物不重,秦缙也不好推辞,便收下了。
于是,在秦孝弘和骆姨娘,为了儿子与宁芸的亲事不成烦恼之时,儿子穿着宁芸送的干净鞋子,提着宁芸送的糕点布料,回家来了。
问起东西来历,秦缙带着几分羞涩,如实说了。
还道,“只怕回头宁家还要送谢礼来,劳爹和姨娘先准备着了。”
要说知子莫若父,看儿子这神情,秦孝弘就皱了眉,试探着问,“既然那姑娘受了惊吓,要不就准备些天麻给她当回礼吧,刚好秋天那会子,你王伯伯托人从大理捎了些来。”
秦缙没看出老爹的不悦,只听得跟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喜滋滋道,“天麻本是定惊的良药,尤其是王伯伯从大理捎来的,品相想必更佳。”
秦孝弘气得一个爆栗就磕上儿子脑门,“你个不孝子!那天麻是你王伯伯送我配药,治头痛病的。你倒大方,随随便便就拿去送小姑娘了。她那小小年纪,又不是撞了邪,用得着这么好的东西么?再说人家的礼还没来呢,你倒好,巴巴的准备起谢礼来。败家子也不是这么当的!”
秦缙吃痛揉着脑门,“爹您真是的,舍不得就算了,干嘛故意套我的话?再说人家怎么没给谢礼了?这糕点布料不要钱的么?要不姨娘你来评评理!”
骆姨娘才不评这些,只急着追问,“你见过那姑娘啦?长得怎样?性子如何?”
秦缙给他娘问得招架不住,红着脸道,“我,我就见了一面,哪知道这些?反正瞧着是个挺不错的姑娘,这样大雪天还肯为了家里生计出来奔波,挺懂事的。”
骆姨娘笑眯了眼,“那你喜欢人家么?”
秦缙还在那儿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呢,秦孝弘冷不丁道,“喜欢又有什么用?人家又看上你!”
骆姨娘不服气道,“怎么看不上了?只是……”
她一个姨娘,到底不好说昌乐公主的罪过,只能道,“缙儿只是被连累了!”
不过说完她也叹了口气,“算了,如今想这些有什么用?反正人家也不乐意。”
秦缙却有些不服气,“既不是看不上我,兴许,兴许再努把力,就成了呢?”
秦孝弘还想打击儿子,宁家的谢礼就上门了。
宁四娘听说宁芸差点摔伤的消息,果然吓得不轻,给秦家送的谢礼也十分有诚意。
秦缙还想得瑟一下,“看,我就说人家肯定会送礼……”
没曾想,话还没说完,就被他老子又赏了个爆栗,“蠢货!人家送的越重,表示越不想欠你这份人情。还不快拿上天麻,再挑几样贵重药材,亲自送过去?”
儿子看上了人家姑娘,当老子的虽然嘴上骂,但该使力,还是得使点力。
秦缙一听这话,连脑门也顾不上揉了,赶紧拿了天麻,跟他爹一起上门回礼了。
宁四娘上了年纪的人,一瞧这架式便明白秦家父子的来意了。
可人家才帮了孙女,又绝口不谈婚事,只对宁芸表示慰问,这让宁四娘怎么办?
只能客客气气跟人家闲话家常,末了又把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丁齐瑞华叫来,陪秦家父子用了个饭。
秦孝弘见了,顿时叫儿子跟齐瑞华保持好联系。找人家姑娘不方便,不过找人家亲戚交好总没事吧?
何况齐瑞华上回落榜,正是要用功苦读的时候,要说秦孝弘别的本事没有,但这些年为了教养儿子成材,他是下了大力气琢磨科举试业的,理论知识那是特别的丰富。
齐瑞华跟他聊了聊,还真是有挺大收获。
况且寿宁侯府底蕴在那儿,秦缙如今又在弘文馆谋了个小小官职,齐瑞华想看个什么珍稀古籍,找他可不要太方便哦。
且如今,根本不是他要借,而是人家热情的要主动借他,弄得齐瑞华颇有些哭笑不得。只好到宁四娘跟前去说清。
宁四娘也颇有些犯难,不过她为人正直,大事分得极清。
“既人家一番好意,你且顾着学业要紧。只当多结交一个朋友,也没什么不好。”
看宁四娘略有松动之意,齐瑞华想想,还是决定帮人说几句好话。
“老夫人不要怪我多事。我是觉得,这秦家的亲事,倒也可行。”
“当然,王爷顾虑得也有道理,毕竟寿宁府,家业繁杂。秦缙既是二房,又是庶出,日后难免有些纷争。”
“不过就我跟秦家父子接触的情况看,他们并不是毫无打算之人。听秦缙透出那意思,他们二房一直有自己的产业,也没想过跟大房争。只秦家二爷和侯爷毕竟是亲兄弟,暂时不好分家而已。但顶多也就这一代了,他们日后,是必分出去无疑的。”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人家如今肯这样用心,亦算难得。就算回头家里再给三妹妹寻个门户简单的人家,可要有这份心意,却是不易。”
宁四娘深觉有理。
其实她纠结也就纠结在这儿了。
如果撇开寿宁侯府和昌乐公主,单论秦缙而言,真是个很不错的对象,且秦家二房的日子也不难过。
就算正经婆婆不大爱庶子,但关键人家是独子啊!哪个婆婆也不敢太难为这样的庶子媳妇,也就谈不上在媳妇跟前摆婆婆的谱,况且还有正经公公护着。
秦孝弘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怎么可能不上心?
所以宁芸要是嫁去,除了应付长房有些讨厌,但关起门来过日子,却是极好不过的。
等到再过二十年,秦孝弘兄弟老去,估计家也要分了。算来宁芸那时正当中年,享受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要说人年轻时,谁不吃点苦呢?
就算嫁了别家,年轻的小媳妇子总是难做的。此时丈夫的一点真心,就格外重要了。
好比夏珍珍,若不是当年有宁怀璧护着,宁四娘说句心里话,是真瞧不上这样儿媳妇。
可儿子喜欢,当爹娘的就得多些顾忌。
如今秦家真心求娶,姿态放得极低,若是宁家肯允,他家必定珍惜。若回头说门别的亲事,还真未必有这份心意。
可程岳身份贵重,他的意见也很要紧。所以宁四娘决定亲自去英王府走一趟,找宁芳再说说这事。
第513章冷热
对宁芸和秦缙的婚事,宁芳的意见很干脆。
“祖母你可别问我了,这事我一直是同意的,只我家王爷不乐意。他也不是对秦家二房有意见,主要是烦秦家大房的人。要不您回头让齐家哥哥把这话透给秦家那小子,只说是我护妹心切,问他有什么法子解决。正好也试试他的诚意,您看如何?”
哎!
宁四娘觉得这法子不错,“到底是你这丫头机灵,鬼主意就是多!”
“那也是您打小教得好。”
祖孙俩正逗着趣,宫中来人送请柬了。
首辅王家的嫡小姐总算是赶到了京城,所以七八九三位皇孙,终于能成亲了。也不知宫里是怎么商量的,居然定在了同一天。
这种报信的太监还不劳宁芳亲自接待,所以宁四娘也不必回避。于是听说之后,她很诧异。
“这日子是怎么挑的?同一天成亲,又不是在宫里,回头迎了亲还要各自回府办酒的,可让人怎么去赴宴呢?”
且京城权贵分了三摊,各自热闹程度必也差多了。
宁芳却嘿嘿一笑,“就如此,恐怕才合圣意。”
宁四娘顿时无语。
好歹也是自己的亲孙子,一辈子也就成这么一回亲,何必算计得这样难看?
永泰帝可不觉得难看。
他也不知怎么忽地想起民间冲喜的传闻,所以想借着这回办喜事,替自己冲冲喜。
前些时宜华公主那事闹得太过难看,他添了层气,又病重了几分。所以这回三个孙子的亲事,他是打算拢到宫里来办的。
嗯,为免打扰到他的清静,也不全办,只办一部分。
大概流程就是三个皇孙各自从家里出发,迎接了新娘之后,到宫中来行礼,拜完天地新人们再各自回去。
宁芳在听说之后,就一个评价——“折腾!”
婚礼本就繁琐而麻烦,这么来来去去的,路上都不知要耽误多少时候。皇上还要衬自己的吉时,让三对新人就更恼火了。
只怕成亲正日,从半夜里就得起来候着。忙到半夜,还有没有力气洞房都成问题。
程岳问,“你想去哪家吃酒?”
宁芳一家都不去!
三位皇孙,她原本也不是很熟。唯一印象好些的七皇孙,最后也被膈应到了。
所以这些皇家人的事情,她觉得还是离远一点比较好。
“我身上还有外祖母的孝呢,总要守到过年,才算是个心意。再说我就算去了,只怕有些人还要挑剔,索性不如不去了。”
程岳很是满意,他本也不打算掺合这些事情的。只怕小王妃顾念旧情,要去七皇孙那儿走动,倒有些为难。如今她既想得通透,他就好安排了。
“那我也不去了。让大哥去七皇孙家里,二哥去九皇孙那里。至于八皇孙那儿,咱们送份礼便得。”
宁芳道,“那是自然。”
她上回帮八皇孙遮掩宋小姐的事情,没得好报,过后还被怨恨上了。如今肯送份礼全他个面子,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至于上门道贺,呵呵,她还没宽宏大量到那个地步。
反正英王府上下心思单纯,既不想着巴结谁,也不想着讨好谁,所以三位皇孙的喜宴就极好安排。
但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这三位皇孙的喜宴,可委实把他们愁坏了。
皇上年事渐高,就算他再不愿意放权,可总要有人继承大位,所以这个时候提前站队,就显得格外重要。
谢耘请教祖父,到底该去哪位皇孙家赴宴。
“总不好跟那些无知之人似的,每家派一个,也显不出轻重来,反倒招人忌讳。”
谢应台赏识的看大孙子一眼,“你能这么想,足见是长进了。那你以为,应该去哪家?”
谢耘说了八个字,“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别看皇上给七皇孙挑的是首辅王家的嫡孙女,但在如今诸位皇子中,以四皇子为长。余下七皇子是他亲弟,六皇子也不算特别出众。所以四皇子家的嫡子九皇孙,才是最值得投资的。
谢应台越发满意,“那你就去四皇子府上赴宴吧。”
谢耘怔道,“祖父不和我一起?”
他虽然算是谢家新一代的头面人物,但跟谢应台的影响力还是不能比的。只有谢应台站出来,才真正代表谢家的态度。
可谢应台眯眼笑得一脸算计,“老夫与王阁老共事多年,他的嫡孙女出嫁,我自然是要去捧个场的。”
谢耘更奇怪了,低下头仔细想想,方恍然道,“到底是祖父高妙!”
七皇孙看似无父无母,根基最浅,但如今在皇上跟前颇为受宠,又娶了王家的孙女,说不定日后能爆个冷门。
谢应台让孙子去烧热灶,自己去捧冷门,还是相当于多头押宝,只不过他押的比别人手段稍高而已。
若是四皇子继承大统,谢耘自然能在新君面前卖好。
但若是万一七皇孙胜出,也可以说谢应台眼光独到。
且他被王恽在头上压了这么多年,如今还肯去替他孙女长脸,还能说是顾全同僚情谊,为人仁义。
但谢应台做了这样决定,却不打算公之于众。让谢耘给三位皇孙送去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礼,也不松口说要去谁家。
准备等到婚宴那日再现身,好给七皇孙一个意外惊喜,心中肯定更加感激。
于是京城里能够知道的消息,便是谢家大公子答应了四皇子的邀请,会去九皇孙处赴宴。
因首辅王家,这回要跟七皇孙联姻,不存在选择。所以次辅谢家做出的选择,就被很多官宦人家当作一种政治上的风向标,重点关注了。
听说谢家还是选择了四皇子身上,许多人家也默默跟着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毕竟嫡长理念,还是深入人心的。
于是乎,这三位皇孙的婚宴还没开始,但已隐隐分出了高下。
四皇子家的九皇孙,年纪虽然最小,但答应来的客人是最多的。
七皇孙因有王首辅在,场面总不至于太过难看。
而八皇孙那里,就难看了。
尽管在礼数上,各家碍于情面,三位皇孙家多半是一模一样。但光收礼,没客人来,这叫什么喜宴?
八皇孙着实不高兴,就跑到七皇孙府上挑拔去了。
“……旁的也就罢了,我只不服气,七哥你可是咱们孙辈中最年长之人,凭什么不来你这儿,倒是去老九那里?就算四皇叔虽长,可这也太势利了吧?”
八皇孙说得忿忿不平,但七皇孙却是无动于衷,还好脾气劝他,“算了,这吃喜酒的事,也谈不上什么势不势利。人多有人多的烦恼,咱们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到时早些回来吃了酒,不也能早些歇下么?”
八皇孙眼看挑拔不成,只得又道,“人少了到底难看,不如咱们两家并作一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